康复治疗学.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89331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75 大小:98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治疗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康复治疗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治疗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治疗学.docx(17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学第一章 物理因子疗法概述(本章以课本为主,以下是课堂上老师提到的重点)一、选择理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1、作用的组织 2、冷或热疗需达到的深度、强度3、目前患者是否有其它疾病(如癌症、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4、特殊的病人(如体内有金属、起搏器等)5、冷热的敏感性、年龄6、性别(主要时女性)二、理疗的处方:1、诊断 2、疗法种类 3、部位 4、强度 5、持续时间 6、次数三、理疗的适应症:1、炎症:如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包括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体表和深部的炎症。2、各种损伤: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3、粘连及瘢痕:术后粘连、瘢痕增生 4、各种疼痛5、运动功能障碍者,如胸损伤、

2、周围神经损伤。四、理疗的禁忌症:1、恶性肿瘤、出血体质、活动性肺结核、肝肾功能障碍者2、年老体弱、婴儿孕妇、感觉障碍3、脑、心、眼、睾丸等。第二章 低频电疗法第一节 低频电疗法u 定义应用频率在1000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u 分类按波形:三角波、方波、梯形波、阶梯波、正弦波、指数波等。按有无调制:为调制型和非调制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波幅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及波宽调制 。按相位 :单相和双相,双相脉冲波又根据其两侧波形、大小分为对称和不对称双相波按应用方式: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间动电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痉挛拮抗肌电刺激疗法。方波 三角波 正弦波I+0_I+

3、0_对称的双向脉冲电流 不对称的双向脉冲电流u 机理 对运动神经和肌肉:110引起肌肉的单收缩;2550引起肌肉强直收缩; 100引起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 对感觉神经: 50振颤感明显;100镇痛 对植物神经:410兴奋交感神经;2040兴奋迷走神经;100250抑制交感神经 对血管: 120提高血管张力;50100扩张血管(一)兴奋神经肌肉组织安静状况下,神经细胞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即极化状态。低频电流作用时,膜的极化状态受到破坏,便引起神经的兴奋。阴极通电,阴极下膜电位除极化,阳极下得到加强;阳极通电,阴极下膜电位除极化,阳极下得到加强,但引起兴奋所需电流大。(二)镇痛作用(1)即时镇痛作用

4、神经机制闸门控制学说 非痛性传入 痛性和伤害性传入 粗纤维 细纤维 T细胞 + - -闸门+皮层干扰学说:电刺激冲动和痛性冲动,频频传入皮层感觉区,并在该区内相互发生干扰,从而减弱或掩盖痛的感觉掩盖效应假说:A或C纤维脊髓网状结构丘脑大脑皮层 体液机制:5、(2)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产生即时镇痛作用的各种因素 轴突反射,兴奋扩张血管神经,肌肉活动的代谢产物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所产生的各种效应:1、 改善缺血 2、 减轻酸中毒3、加强致痛介质和有害病理产物的排除 4、 减轻组织间、神经纤维间的水肿和张力 5、 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改善(三)促进血液循环和消肿(1)轴突反射:传入冲动同时沿着及小

5、动脉壁相连的同一神经元之轴突传导,使小动脉壁松弛,出现治疗当时和治疗后电极下的皮肤浅层充血发红。(2)皮肤受刺激释放出组织胺,血管扩张,出现治疗后稍长时间的皮肤充血反应。(3)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其活动后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能改善肌肉组织的供血。 (4)抑制交感神经而引起血管扩张:如间动电流作用于颈交感神经节,可使前臂血管扩张;干扰电流作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颈交感神经节可使血压下降。(1)神经肌肉电刺激u 定义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剌激神经肌肉,以治疗神经肌肉疾病的方法。又称为电体操。u 治疗目的(1)促进病肌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减少肌中蛋白质的消耗;(2)防止病肌大量失水和发生

6、电解质、酶系统及收缩物质的破坏;(3)抑制肌肉纤维化,防止肌肉结缔组织变厚、变粗或硬化和延缓肌萎缩;u 治疗方法(1)准备:略(2)仪器:多形波低周刺激器。(3)电极及极性:单极法或双极法。单极法多选用阴极,如阳极收缩大于阴极收缩时,可改用阳极作为刺激电极,一般作用于面部表情肌。双极法作用于四肢大肌肉,阴极多置于远端。(4)理想电流:只选择病肌,不波及邻近正常肌肉;对病肌只起轰动效应,不产生感觉性反应。三角波(5) t宽、t升、t降和t止选择:根据曲线选择;I刺激=2 ,t降2/3t升,t止 2t升。每34周复查一次。 50 100 200 400 10002015105L曲线根据神经肌肉电刺

7、激参数选择。t升150t止4 t升600周期:t升t止750频率:F1000/75013.3 7I刺激2 14神经肌肉电刺激参数t宽t升t降t止神经失用而肌肉无失神经11010轻度失神经10501050150-150中度失神经50-15050-15030-100500-1000重度失神经150-300150-300100-2001000-3000极重失神经400-600400-600200-3001000-5000(6)肌肉收缩次数及强度:次数:开始1015次,休息10分钟,4次强度:足够强度,不痛或痛很轻,每次收缩幅度相近。过度的标志:收缩先较强,数次之后逐渐减弱;收缩时伴有明显的颤抖;治疗

8、后数小时仍有僵硬感频率高时改用调制式脉冲波(7)治疗次数及疗程:2次/日,每次20分钟,病情好转后3次/周。疗程需根据电诊断及临床检查结果。至少3个月。(8)治疗时机:宜早进行, 失神经损伤后数月仍应进行治疗。适应证: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弛缓性瘫痪、废用性肌萎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偏瘫、脑瘫、胃下垂、膀胱或肛门括约肌松弛。(2) 功能性电刺激()u 定义作用于已丧失功能或功能不正常的器官或肢体,以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矫正器官及肢体已丧失的功能。u 治疗目的减轻痉挛,加速协调运动和随意活动控制能力恢复。u 治疗机制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兴奋协同肌,抑制拮抗肌。 的作用:一方面,电流刺激了运动神经

9、产生除极化引起兴奋,兴奋传至肌肉引起肌肉兴奋;另一方面,传入冲动通过纤维,a兴奋协同肌的运动神经元,易化协同肌的运动,b兴奋交互抑制中间神经元抑制拮抗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拮抗肌收缩。 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反射机制受到损害。传入信息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重复运动触发本体反射机制,在神经组织的原生质中留下确切而持久的记忆痕迹。 神经元之间网状结构功能改组、学习和训练。u 适应证中枢性麻痹:脑瘫、偏瘫、截瘫、四肢瘫,包括痉挛型、弛缓型、共济失调型患者。u 治疗方法(1)仪器:恒流型和恒压型(2)电极:体表电极和植入性电极。持久的导电性。(3)开关:金属。开关触点设计受训练腿站立期断开,迈步期接通。(4)电

10、刺激参数: 波形:三角波、矩形或双向脉冲。需调幅,使缓升缓降。t宽:0.3-0.6。F:20100,常偏低取。通断比:由足开关控制,即步行速度决定。u 治疗类型(1)辅助偏瘫患者站立和步行: 站立期:股四头肌和屈髋肌 迈步期:髋外展 上肢:在桡神经或相应肌肉上(2)辅助偏瘫垂足畸形患者步行: 刺激电极置于腓神经或相应肌肉上,足跟离地时,开关接通,刺激腓神经使足背屈,足跟着地时,开关断开,刺激停止。(3)辅助截瘫患者站立和步行: 双腿站立时:两侧膝部肌 迈步期:站立腿的伸膝肌,迈步腿的屈膝肌开始屈膝30,t宽0.3,F20 单向方波并置于股前方,电压强度使膝完全伸直,通断比4:8 每次治疗30分

11、钟,每周5次;以后屈膝角度增加,F,每次治疗时间,每周次数。站起时的刺激电压达100v,然后下降到维持站立水平。达20后,开始步行训练。 t宽0.53,F5500 ,电压0150V可调的单向方波。余同前述。(3)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u 定义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方法。u 治疗作用主要剌激感觉神经,有显著的镇痛作用。u 机理闸门控制学说及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学说。u 治疗方法(1)仪器:恒流型和恒压型。通常使用的t宽0.3,F1150 ,电流30150连续可调。(2)电极:452导电胶电极。(3)电极放置:触发点、穴位或运动点、病灶同节段、C2横突两侧、眼枕法、术后

12、切口两旁 (4)刺激参数: t宽:250;50的刺激易兴奋粗纤维; I:峰值电流宜在150以下感应电流 F:50100之间 波形:单相或双相不对称方波(5)治疗时间及频率:30分钟/次,1数次/日。u 适应症(1)各种疼痛综合症(2)各种原因损伤(3)脑瘫患儿或成人肢体运动障碍(4) 电兴奋疗法u 定义 利用超强剂量的感应电和直流电,作短时间的连续刺激,以达兴奋组织的方法。感应电:在电流接通的瞬间,导体周围产生磁场,并且向周围的垂直面上扩展;在电流切断的瞬间,随电流的消失,磁场急剧收缩。由于在电流的通及断的瞬间产生的动磁场,使得在其近旁的感应线圈,受动磁场的感应而产生电流,这些电流就是感应电流

13、。u 对机体的效应: (1)对神经肌肉的作用:兴奋正常的神经肌肉; (2)对自主神经的作用:兴奋自主神经,提高对周围血管的紧张度和平滑肌的张力,并使之收缩; (3)对感觉神经的作用:小剂量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大剂量可引起疼痛; (4)对全身的作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u 操作方法用两只带手柄的圆形小电极,手柄上有按钮开关。选取合适的穴位,把手柄电极的衬垫用天然水浸湿,施加到部位上,然后按手柄电钮,以断续方式通电,使局部达到兴奋。由于强烈兴奋后又转入抑制,从而起到镇痛、解痉、止痛的作用。u 适应症神经官能症、失眠、胆道蛔虫症、股皮神经炎、急性扭伤、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等第二节 直流电及离子

14、导入疗法(一)直流电疗法u 定义应用电压50100V直流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直流电疗法。u 分类恒稳直流电脉动直流电断续直流电u 机理直流电作用于人体,引起体内带电离子、水分和胶体微粒的转移,而产生电解、电泳和电渗的现象。在电解池中44 +4在阳极区 4 4e 22在水中 22 +2H2O 4 2在阴极区 4 + 4e 4在水中 44H2O 4 2H2 直流电通过人体时,蛋白粒子及其吸附层向阳极移动,是为电泳;扩散层正离子连同其水化膜向阴极移动则为电渗。 u 生理作用(1) 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及代谢。(2) 改善细胞代谢:在直流电阴极,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组织

15、再生及愈合。(3) 对组织水份的影响: 阴极下含水量增加,阳极下,皮肤水分减少,皮肤干燥。(4) 组织兴奋性变化: 阴极下钾,钠离子,组织兴奋性;阳极下钙,镁离子,组织兴奋性。(5) 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直流电也可引起中枢兴奋性改变。治疗作用(1)镇静和兴奋作用: 下行电流产生催眠、镇静、镇痛和缓解痉挛。上行电流则降低血压,肌张力,血沉减慢 。(2) 消炎作用: 直流电明显改善局部血循环, 炎性产物排除。有明显水肿用?极,而在慢性炎症的溃疡可用?极。(3) 促骨折愈合和神经再生:小剂量(10-20A)直流电阴极能促进骨折愈合。?(4) 治疗冠心病:弱直流电(12 )阳极作用于心区,阴极于相应节

16、段,可调节冠状动脉的舒缩功能和血液循环。(5) 电解拔毛:I 0.25-5(6)抗癌:电化学效应产生的酸碱;新生态氧。解剖学发现阳极?坏死,阴极?坏死(7)直流电阴极还有软化瘢痕,促进血栓溶解退缩。u 治疗技术(1)设备: 用直流电疗机,电极为薄铅板或导电橡胶电极,外包1厚吸水衬垫。(2) 电极放置方法:有两种对置法:作用深,局限。适用于局部及位置较深的病灶。并置法:作用范围大,但作用浅。适用于周围神经,肌肉等病变。(3) 操作方法: 选择和放置好电极,确定电流强度,成人电流密度为0.05-0.12, 儿童0.02-0.082,治疗时间为20-30分,1次/日,10-15天/1疗程。(4)操作

17、步骤:见P154(5)直流电灼伤的发生和防治:阳极下酸性电解产物,阴极上碱性电解产物组织灼伤,出现明显灼痛感。原因:电极板或导线直接接触皮肤,衬垫太薄,电流密度过大。尤其是在病人有感觉障碍时。u 注意事项(1)金属极板要擦拭干净和压平(2)衬垫不要拧得过干或过湿(3)防止 铅板直接接触皮肤(4)治疗前告诉患者通电时的感觉(5)出现皮肤瘙痒涂甘油酒精u 适应症深浅静脉血栓、营养不良性溃疡、冠心病、骨折不连接和神经损伤等疾病。u 禁忌症急性湿疹, 对直流电过敏, 心衰及出血倾向。(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u 定义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经过皮肤、粘膜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u 机理电学上的“同性

18、相斥,异性相吸”。离子导入特点(1)只导入有效成分或纯药。(2)不损伤皮肤,皮内形成“离子堆”,局部药物浓度高。图1、治疗时电极的放置1-人体2-衬垫 3-金属电极板4-塑料布 5-塑料搭扣6-沙袋 (3)有直流电及药物综合作用。(4)“离子堆”有持续作用和神经反射作用。(5)导入药量少,不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优点:药物在局部浓度高。作用时间长,疗效持久。导入体内的是药物的有效成份。兼有直流电和药物的作用。避免了内服时胃液、肠液对药物的破坏,对肝脏的损害,药敏。缺点: 导入药量少(衬垫中药物总量的1-2%),进入浅,作用较慢,对全身影响小。u 治疗作用(1)直流电的作用(2)导入药物的作用 常用

19、药物:无机药物、有机酸、生物碱、抗生素、中药导入药物极性药物名称浓度()主要作用主要适应证钙氯化钙35保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反应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消炎收敛神经炎,神经根炎,局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神经官能症,功能性子宫出血,过敏性结肠炎镁硫酸镁35降低平滑肌痉挛,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利胆高血压病,冠心病,肝炎,胆囊炎锌硫酸锌0.252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收敛杀菌,改善组织营养,促进肉芽生长溃疡病,慢性胃炎,创面,过敏性鼻炎钾氯化钾35提高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周围神经炎,周期性麻痹碘碘化钾15软化疤痕,松解粘连,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疤痕增生,术后粘连,神经根炎,蛛网膜炎,角膜浊浑,视网膜炎溴溴化钾35

20、增强大脑层的抑制过程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失眠,脑外伤后遗症,溃疡病水杨酸水杨酸钠35镇痛,抗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巩膜炎,虹膜炎阿司匹林阿司匹林210解热,镇痛,抗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神经痛,肌炎,肌痛氨茶硷+_氨茶硷12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支气管哮喘,冠心病苯海拉明+盐酸苯海拉明12抗组胺,抗过敏过敏性鼻炎,局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症普鲁卡因+盐酸普鲁卡因15局部麻醉,降低组织兴奋性各种疼痛(用于镇痛时加入适量肾上腺素)溃疡病,高血压,脑血肿,脑外伤后遗症新斯的明(普罗色林)+溴化新斯的明0.020.1缩瞳,加强胃肠道、膀胱平滑肌张力和蠕动青光眼,尿潴溜,肠麻痹,

21、重症肌无力,面神经麻痹阿托品+硫酸阿托品0.020.1散瞳,缓解平滑肌及微血管痉挛,抑制汗腺,唾液腺分泌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胃肠道痉挛,多汗症麻黄硷+盐酸麻黄硷 12使皮肤、腹腔内脏血管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青霉素青霉素钠盐12万单位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球菌有抑制杀菌作用浅部组织感染链霉素+硫酸链霉素0.020.0.5g对革兰氏阴性球菌、结核菌有抑制作用结核性感染金霉素+盐酸金霉素0.51抑制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菌浅部组织感染氯霉素+氯霉素0.51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尤其对阴性菌作用较强眼,耳,浅部组织感染庆大霉素+硫酸庆大霉素20004000单位对绿脓杆菌,大肠杆

22、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浅部组织感染四环素+四环素0.5抗菌作用同金霉素相似浅组织感染红霉素+红霉素2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抑制和杀菌作用对青霉素、四环素有抗药性的感染结核菌素旧结核菌素0.10.25对结核感染有脱敏作用结核性角膜炎,结核性虹膜睫状体炎异烟肼+异烟肼12对结核杆菌有抑制,杀灭作用结核性疾患维生素B1盐酸硫胺12参加体内糖代谢过程,维持神经、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多发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溃疡病维生素B12VB1250100微克抗恶性贫血,神经炎,肝炎神经炎,神经痛维生素C抗坏血酸25及结缔组织形成有关,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抵抗力角膜炎,冠心病,伤口草乌草乌总生物硷0.10.8消炎,

23、镇痛关节痛,神经痛延胡素延胡素乙素硫酸盐3040毫克/次镇痛,镇静胃肠道及肝胆系统疾病的疼痛,脑外伤后遗症双勾藤+双勾藤煎剂1020镇静,降压神经衰弱,高血压病毛冬青-毛冬青煎剂50100扩张血管,消炎冠心病,脑血管痉挛五味子五味子煎剂50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及调节血管,心功能神经衰弱,盗汗杜仲+杜仲煎剂50降血压高血压病川芎-川芎煎剂30扩张血管高血压病,冠心病,脑A供血不足u 治疗技术(1)及直流电相似(2)电极衬垫 根据药物极性选阴极或阳极 导入药液要洒在衬垫贴皮肤一面 防止衬垫沾染寄生离子 易被电解产物破坏的药物,需用非极化电极图3、额一枕法 图2、眼一枕法 青霉素导入要做过敏试验 治疗出

24、现皮肤刺痒、过敏、干燥可涂止痒液(3)治疗方法:衬垫法、体腔法、电水浴法u 注意事项贵重药物,极性不明确药物,制剂不纯药物不导。其余同直流电导入。u 适应症很广泛, 主要有神经炎, 外周神经损伤、慢性溃疡、伤口和窦道、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瘢痕粘连、虹膜睫状体炎等。 u 禁忌症急性湿疹, 对直流电过敏, 心衰及出血倾向。 图7、领区治疗 图4、面部治疗 图6、 乳腺区治疗 图5、心前区治疗 图10、鼻粘膜反射疗法 图9、眼杯电极及放置法 图8、足关节和手指关节电水浴法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 引言 康复医学理疗学电疗 学 中频 电疗学l 康复医学发源于理疗学l 现代理疗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25、分l 善于应用物理因子克服机体功能障碍,治疗疾病,是康复医学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l 国外对应用物理因子进行康复治疗十分重视l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学习前苏联医学理疗学,将物理因子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历经50年,及我国传统医学结合,取得颇为丰富的临床经验。l 现代理疗方法内容包括:天然物理因子治疗和人工物理因子治疗。 l 电、光、声、磁和温热等为人工物理因子。l 电疗法是理疗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应用各种电流或电磁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l 在生理学、电生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上,将各种性质(不同形式、持续时间、频率、波形等)的电流应用到理疗上来,构成了现代的电疗学。l 电疗的生理和

26、治疗作用是通过神经- 体液调节途径来实现,基本治疗作用是调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调节内分泌、免疫、呼吸、消化等系统功能,加强机体的防卫功能、适应功能、康复功能、代偿功能,并可加强损伤组织的修复。l 各种电疗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作用:直流电优先作用于末梢神经感受器和周围神经纤维,低频电优先作用于肌肉-神经结构,超短波优先作用于结缔组织,等等。在医学上把应用电流脉冲频率1100治疗 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章节安排 中频电疗法的基础知识 音频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第一节 中频电疗法的基础知识一概念 在医学上把应用电流脉冲频

27、率1100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为什么中频电流规定为1100的范围?a) 脉冲频率在1000以下的范围内,每一个脉冲都能使运动神经和横纹肌发生一次兴奋,亦称周期同步原则。 b) 脉冲频率大于1000时,运动神经和肌肉的兴奋即不符合周期同步原则,而是依着中频电流所特有的规律发挥作用。 c) 脉冲频率超过100时,脉冲周期短于运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绝对反应期,虽然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已不能引起真正可以传播的兴奋,因此在医学上把中频电流规定为1100的范围。 二发展动态v 20世纪40年代 首先提出中频电流概念。v 50年代初期奥地利 首创干扰电疗法。v 60年代前期前苏联研制成功正弦调

28、制中频电疗法。v 60年代我国引进干扰电疗法,并开展音频电疗法。v 70年代后期我国应用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v 80年代我国开展音乐电疗法并引进立体动态干扰疗法。 三 中频电流的生理学特点 (一)人体皮肤对中频交流电的电阻 低频范围内皮肤电阻高,频率上升,阻抗下降,因此应用中频交流电时,皮肤电阻明显降低,可以应用较大的电流强度和使电流达到最大的深度。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交流电,无电解作用,对皮肤刺激小。(二)中频电流刺激特点1) 对运动神经的综合效应:对机体组织有兴奋作用,但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2) 无极性作用3) 对感觉神经刺激小4) 对横纹肌有良好的作用5) 改善局部血

29、液循环6) 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兼有低、中频作用 四由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调制的方式 体内干扰型 分为静态干扰电流,立体动力干扰电流和动态干扰电流。 机内调制型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和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二)低频调制电流的生理学特点,其特点及下列因素有关v 低频调制的频率,具有低频电流特点: 对运动神经和肌肉 110赫:可引起肌肉单收缩 2550赫:可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对感觉神经 50赫:振颤明显 100赫:止痛作用较好 对血管 1 20赫:提高血管的张力 50 100赫:扩张血管 对植物神经 4 10赫:兴奋交感神经 20 40赫:兴奋迷走神经 100 250赫:抑制交感神经v 低频频率的变

30、换及交替 低频调制电流有不同频率的变换方式及交替方式,如连调、变调、交调、断调、缓开调等。v 一则可以克服人体组织的适应现象,二则能增加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的生理动力学作用。v 低频脉冲的波形 :正弦波、微分波、方波、积分波等不同脉冲波形。(图像看课件)(三)治疗作用v 1、镇痛作用 即时止痛(单次治疗镇痛)在中频电流的直接刺激下,一方面脉冲中频电流所产生的震颤刺激兴奋了周围神经的粗纤维,通过“闸门”控制系统,引起“闸门”的关闭,阻止细纤维对疼痛兴奋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播。 另一方面,由于脉冲中频电流的刺激激活了脑内的内源性吗啡样多呔能神经元,使吗啡样物质内源性吗啡样多呔()释放,从而迅速 产生镇

31、痛作用。目前,及镇痛有关的内源性吗啡样多呔有两种:脑啡呔和内啡呔。 脑啡呔镇痛时间短,起即时镇痛作用,内啡呔镇痛时间长,起后期镇痛作用。 70年代的发现,是疼痛生理学研究中的重大进展,这种发现给电针刺麻醉和低、中频电流的镇痛作用提供有力的依据。延缓止痛(多次治疗镇痛)-由于脉冲中频电流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能缓解缺血性肌痉挛酸中毒和细胞分解; 促使()、激呔、 、胺类等致痛物质的移除; 消除组织和神经纤维间的水肿,减轻压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局部致痛因素,而起到间接的止痛作用。止痛作用原理归纳如下:通过兴奋周围神经的粗纤维阻断痛冲动直接止痛 通过内源性吗啡样多呔()释

32、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缺血性肌痉挛酸中毒和细胞分解;血液循环加强,促使()、激呔、 、胺类等致痛物质的移除;血液循环加强消除组织和神经纤维间的水肿,减轻压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 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局部致痛因素,而起到间接的止痛作用。v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脉冲中频电流刺激皮肤,痛过轴突反射而引起血管扩张; 当这种电流刺激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后,使之释放出小量的“P”物质和乙酰胆 碱等血管性物质,而一起血管扩张反应。 这种电流刺激能使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其肌肉活动的代谢产物、乳酸、等均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 抑制交感神经而引起血管扩张。例如:调制中频电流作用及颈交感神经节可使高血压患者的

33、血压下降;作用及脊椎旁交感神经链可使脊髓灰质炎患者下肢的皮肤温度上升。v 3、锻炼骨骼肌/优点 对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小,不易引起疼痛。 无电解作用,反复多次治疗后,不易损坏皮肤,有利于进行持久的治疗。 人体对这种电流的耐受性好,电流进入机体的深度较大,容易引起肌肉收缩。 特殊形式的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还能兴奋和促进平滑肌蠕动。五、中频电疗剂量的划分 确定剂量常以人体感觉阈、运动阈和耐受为准。一般分为: 感觉阈下:电流表有指示,患者无电感。调节时先增大电流到刚有电感,然后 再调小到感觉消失。 感觉阈:调节电流到有适中麻颤感为止。 运动阈:电流强度能引起明显的肌肉反应。 耐受限:电流加大到患者能

34、耐受的最大限度。六、常用的中频电疗法 1、音频电疗法:频率100020000等幅正弦电流。常用2000.。 2、干扰电疗法:两组4000,4000100的中频正弦电流交叉产生的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流。 3、调制中频电疗法:载波中频频率20008000,调制低频频率1150, 4、音乐电疗法:用按音乐节奏产生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频率2007000 .( 仪器图片看课件)第二节 音频电疗法一、概念 应用1000 20000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音频电疗法( )。 物理性能:音频是一种等幅正弦波电流频率1000-20000。 1969年我国皮肤科杨国亮教授首先应用2000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皮肤疾

35、病,取得较好疗效。 我国理疗学家将应用电流频率扩大到4000-8000 ,甚至10000,但多数仍采用2000-5000中频电流,并将治疗适应证扩大到临床各科许多疾病。二、音频电流的治疗作用v 1、解痉镇痛l 音频电疗镇痛作用,尚无定论。l 缪鸿石报告2000音频电流单次治疗后即刻痛阈明显上升,及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5),呈现明显的镇痛作用,但次于正弦调制中频电流、干扰电流、间动电流等低中频电流l 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不够长,单次治疗后15分钟痛阈即下降,及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05) 。 l 临床上所观察到的等幅中频正弦电流镇痛作用时间较长可能是肌肉痉挛缓解、局部血液循环改善

36、的间接效应,并非是音频电流直接作用产生的结果。v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l 音频电流作用于肢体或其近端躯干部位时,可见甲皱微循环改善,视野比治疗前清晰,血管管径增大、长度加长,血流明显增快。l 这是由于音频电流作用于皮肤和浅表血管,神经感受器产生反射作用所致,并发现受测者微循环的变化及其临床效果是一致的。 l 音频电流作用于两下腹后即刻和疗后30分钟,髂外动脉学流量明显增加。l 但也有作者观察结果不尽相同。音频电流作用20分钟后,甲皱毛细血管襻长度、口径、颜色、血流状态,均无明显变化,但治疗时的毛细血管数及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减少(P0001),疗后10分钟却比疗前明显增加(P005),疗后1

37、5分钟恢复疗前水平(P005),这种现象被认为是音频电流作用后,在即刻短时间内,小血管先收缩而后扩张再恢复至正常状态过程。l 尽管以上观察结果不尽一致,但仍可认为音频电流电流具有促进或调节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v 3、软化瘢痕 松解粘连 音频电流的临床应用,起源于对皮肤瘢痕及粘连的治疗,它可使瘢痕颜色变浅、质地变软、缩小及变平,并使粘连松动解离。v 4、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音频电流对慢性炎症、炎症残留浸润、外伤后淤血、血肿、消散硬结、软化瘢痕,均具有促进吸收、消散、软化的作用。这个作用,及其促进血液循环及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作用是一致的。v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音频电流作用于神经节段或反射区,可以促

38、进汗腺、乳腺分泌,增进食欲,降低血压,对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均具有调节作用。v 6、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透入l 有人通过生物膜实验证明,等幅中频正弦电流可提高活性生物膜通透性,使药物分子因浓度梯度而扩散透过生物膜。l 有人观察,中频电流能将药物分子透入体内。在2000、4000等幅正弦电流作用下,药物的值及性质均无变化。因此,有人主张,不能电离或极性不明的中草药,可进行中频电流药物透入疗法。v 7、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音频电流及直流电叠加药物离子导入,是否比单纯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为优? 一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人体对直流电的耐受,加大直流电量,有利于药物离子导入体内,还可以提高药物

39、离子迁移速度。药物离子不但通过毛孔、汗腺管口,而且通过皮肤细胞间隙进入人体,导入深度较深。 有人应用2530等幅正弦电流及直流电,证实可使皮肤电阻下降,皮肤温度升高。药物离子导入量增加,有显著即时镇痛作用,优于单纯直流电导入法(P001)。三、音频电流的治疗技术和方法v 仪器设备(图片看课件) 仪器 音频电治疗仪,或有音频电处方的电脑中频电治疗仪。能输出电流频率2、4或10等幅正弦电流。 电极 由电极板(金属片或导电橡胶)及吸水衬垫两部分构成.电极板多采用厚度为0.8条形铜片,面积分大中小 三种:大号520;中号515;小号4 9。v 操作方法 单纯音频电疗法1.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电极板及衬垫

40、。2. 衬垫用生理盐水或热水浸湿,保持适宜温度,然后将电极板装入衬垫套内。3. 患者治疗时采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并检查皮肤是否破损,将电极置于治疗部位,用沙袋或绷带固定。4. 检查仪器各选钮是否“零位” ,接通电源,调节输出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准。5. 治疗中应询问患者感觉,适当增加电流量。6. 告诉患者治疗时正常感觉为麻感,如局部有烧灼感,应立即告诉工作人员检查处理。7. 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身体、触摸仪器和接地金属物(如水管、暧气等)。8. 治疗完毕,将输出钮缓慢转到零位,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检查皮肤反应,然后将衬垫用清水洗净,煮沸消毒,晾干备用。 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用一个联合器

41、,将音频电疗仪及直流电疗仪连接起来,音频交流电经整流后可进行音频及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联合治疗。开始治疗时,先接通直流电,然后接通音频电,以免引起患者不适。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先关音频电,再关直流电。v 治疗时间及疗程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一次,15-20次为1疗程。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疗数个疗程。v 注意事项l 导线及电极板连接可靠,暴露的金属部分,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否则易引起烧伤。l 注意不能以心脏、脑部、眼睛为中心放置电极,孕妇禁忌在腹部及其他邻近位进行治疗。l 衬布垫湿度要适中,太干、太湿均影响电流强度。音频电疗仪或中频电疗仪不应及高频电疗仪同放一室。如在同

42、一室则不能同时工作,以免高频电疗仪对中频电疗仪发生干扰,患者可能出现“电击”的不安全感。治疗前应检查治疗仪的输出是否平稳,导线、电极、衬垫是否完整无损。导电橡胶电极有否老化、裂隙。治疗前除去治疗部位及其附近的金属异物治疗部位皮肤有破损应避开或贴小胶布保护之。电极衬垫必须均匀紧贴皮肤,防止电流集中于某一局部或一点。电流密度不得过大,不应产生疼痛感。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得任意挪动体位。治疗时电极下不应有痛灼感。治疗中出现疼痛,应中止治疗,检查是否电极滑脱接触皮肤或电极、衬垫不平,使电流集中于一点。如未出现烧伤,应于纠正。出现烧伤应中断治疗,处理烧伤。四、音频电疗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v 适应证:术后粘连、瘢痕疙瘩、肠粘连、肩关节周围炎、慢性关节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咽喉炎、声带结节、腰肌劳损、注射后或硬结等。v 禁忌证: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热、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五、小结v 1000-20000等幅正弦中频电流v 常用频率为2000v 频率在音频范围内,故称为音频电疗法v 治疗作用 1) 解痉镇痛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 软化瘢痕 松解粘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