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892301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16.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二 年级 上 册 数学 学 科 教 学 计 划本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相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视察物体,相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及理论主题活动。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理论、数学思维的训练。学生状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根本学问技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数学学习也有了确定的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实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爱好和学习方法的培育

2、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学期教学目标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驾驭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地进展计算。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娴熟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相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相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识别从不同的位置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初步相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的轴

3、对称图形;初步相识镜面对称现象。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7.通过视察、揣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育学生初步视察、分析及推理的实力,初步形成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9.养成细致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理论活动,体验数学及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的。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如今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但凡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展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要

4、留意培育学生的数学概括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要重视学生获得学问的思维过程。3.要留意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和解容许用题的实力,还诮激励学生动用所学的学问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洁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好,培育学以致用的意识。4.要浸透德育,留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索、抑制困难的精神。 二 年级 上 册单 元 教 学 计 划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序号单元教学主题单元课时总数主备老师1长度单位52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3角的初步相识24表内乘法一135视察物体46表内乘法二137相识时间38数学广角29总复习5 二 年级 上 册 1 单 元 教 材 分 析单元名称长度单位单元序号1单元教材分析通

5、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相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根底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学问,扶植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相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留意呈现学问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验学习数学学问。2.通过多种方式扶植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变更了线段的编排。单元学情分析通过以前“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相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此根底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学问,扶植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相识线段,学生承受起来比较简洁。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

6、阅历不丰富,他们对“厘米“米这样的长度单位相识比较模糊,所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会用刻度尺进展简洁的测量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老师应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用理论打破。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验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视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初步的想象实力和创新实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爱好,增加及别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相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区分和区分这些图形。教学难点:

7、通过视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初步的想象实力和创新实力。 二 年级 上 册 2 单 元 教 材 分 析单元名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序号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驾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留意培育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识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利用旧学问迁移学习新学问,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10

8、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简洁运算,有确定的根底、在此根底上,通过视察、操作等理论活动,引导学生迁移、类推归纳计算方法,培育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操作实力。单元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 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详细情景进展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可以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亲密的联络,体会数学的价值。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留意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

9、数的退位减法。 二 年级 上 册 3 单 元 教 材 分 析单元名称角的初步相识单元序号3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相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根底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相识角和直角。角和直角及实际生活有亲密的联络,四周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识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视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验数学学问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学问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视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究数学的爱好。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扶植学生相识角和直角。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

10、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干脆的经验,才便于在此根底上进展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那么。教材依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扶植学生学习几何学问。单元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根底上,通过实际操作,扶植学生相识角和直角,区分锐角、钝角,并用三角尺平角。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相识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直角和画直角。3.让学生运用角的学问解决简洁的问题,接着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4.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尝试从教学的角度去

11、视察四周的世界。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教学难点:相识角和直角,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二 年级 上 册 4 单 元 教 材 分 析单元名称表内乘法一单元序号4单元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相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理解、相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学问之间的严密联络,通过学生娴熟而宠爱的嬉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一样加数求和的状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视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状况供应同数相加的状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及乘法的联络,说明乘法算式各部

12、分的名称。教材结合详细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视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相识。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驾驭了100以内的加法,能比较娴熟地口算一些简洁的加法算式,理解本单元的学问内容就比较简洁。2.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运用到,学生承受起来不会太难,教学中应将学问及生活联络起来,让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3.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可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学问,体会乘法的意义,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

13、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让学生经验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2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娴熟口算有关乘法意义。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表达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感受我国语言文字表达在乘法口诀中的独特魅力,增加民族骄傲感。同时,培育学生细致视察、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记2到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熟记4、6的乘法口诀。 二 年级 上 册 5 单 元 教 材 分 析单元名称视察物体一单元序号5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识别

14、从不同的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视察到的一个简洁物体形态;识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看到的一个简洁的几何形体的形态;在已有的视察物体经验的根底上用推理解决问题。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对空间图形和方位学问已经有了确定的相识,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描绘所视察物体的形态,这样学习本单元学问也会比较简洁。 2.生活中有许很多多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态,教学中通过供应一些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及生活的实际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位置视察到的物体的形态可能是不同的,能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能识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洁几何形体的形态。2.能解

15、决简洁的问题,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实力。3.学生经验视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驾驭全面、正确视察物体的根本方法。4.感受部分及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对待事物的意识。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视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在“左、右的相对性的学习是难点。 二 年级 上 册 6 单 元 教 材 分 析单元名称表内乘法二单元序号6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根底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根底的学问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娴熟驾驭。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编排上

16、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详细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详细内容的编排上逐步进步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识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视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视察及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进步抽象程度。(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学习8的口诀,然后又支配了去商店购物这样一个实际解决问题例题,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相识。9的乘法口诀之后有编排了两个例题,一个乘法算式可以也可以写成竖式。以及例6乘法在实际生活

17、中的应用。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找出口诀之间的规律,在此根底长学习79的乘法口诀,对学生来说不再困难。 2.79的乘法口诀比之前的内容更多,句数多,数字大,简洁混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引导学生联络实际生活理解学问,建立数学及生活的联络。单元教学目标1.经验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2.能娴熟地计算表内乘法,会用乘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3.通过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学问。4.通过记忆乘法口诀的活

18、动,初步形成评价及反思的意识,体验获得胜利的乐趣。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难点:初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 二 年级 上 册 7 单 元 教 材 分 析单元名称相识时间单元序号7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相识钟表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驾驭了钟表刚好间的一些学问,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驾驭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相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相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相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

19、=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详细实例,感受时间及生活的亲密联络,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单元学情分析通过以前“相识钟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时间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相识,并会直观相识钟表。在此根底上,教学生相识时间,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并初步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洁计算不会太难。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并不丰富,又是第一次接触几时几分,头脑里没有确定的时间观念,所以扶植学生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并应用到作息时间,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老师应当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悟时间观念,驾驭这一学问点。单元教学目标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相识时间单位“分,

20、知道1时=60分。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初步相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3.会运用时间的有关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视察、比较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推理实力。5.初步培育学生珍惜时间、合理支配时间的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的过程,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洁的问题。 二 年级 上 册 8 单 元 教 材 分 析单元名称数学广角单元序号8单元教材分析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行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

21、进步人的推理实力和抽象实力。排列及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学问的根底,同时也是开展学生抽象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学问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浸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究,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洁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试验、揣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浸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育学生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单元学情分析 在学生现有学问、经验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经验简洁的操作,培育学生的有序思维,浸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排列“组合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

22、点。老师在教学中应留意让学生实在体会这两种搭配问题,联络实际生活,让学生驾驭这两个学问点。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通过、视察、揣测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发觉最简洁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根本思路、根本方法,初步培育学生有序、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及组合的思想方法。2.在发觉最简洁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分析、推理实力,以及恰当地进展数学表达的实力。3.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及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及生活的联络。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浸透排列组合,简洁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培育学生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相识

23、厘米课时1-1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理论活动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通过学生的视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验的创建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体会数学及生活的联络,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详细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运用长度单位。二、探究

24、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出例如1情境图。 视察这些图,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沟通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 老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二整体感知,相识厘米。 1.视察尺子,相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视察它们有什么一样点呢? 老师指出刻度线、O刻度、长度单位 “厘米并明确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相识1厘米。老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尺子

25、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我们发觉了什么 师: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3相识几厘米。 师:刚刚同学们相识了1厘米,那如今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 (2)假如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5理论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精确。三、稳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

26、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需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相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通过师生用各自的一拃量课桌的长度,体会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测量同一长度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解决这种冲突中体会驾驭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联络生活实际进展测量和练习,到最终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索。强化练习,加深1厘米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实力,增加空间观念。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 相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

27、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相识米、用米量课时1-2教学目的1初步相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3培育合作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教学重点驾驭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复惯用厘米量物体1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考前须知。二、相识米,用米量

28、你们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便利了,也不简洁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间隔 ,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视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2视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老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究竟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两只手臂绽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3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当留意什么问题?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日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29、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稳固反响1米及厘米的单位换算。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3米= 厘米 300厘米= 米8米= 厘米 900厘米= 米学生自己先探究米和厘米的兑换,然后完成练习后,全部订正。2在括号里填上相宜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复习有关厘米的旧知,为后面的课程做铺垫。 让学生亲身经验测量的过程,激发学习爱好。通过探究,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相识厘米及米的关系,学会自主学习。通过探究,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相识厘米及米的关系

30、学会自主学习。板书设计相识米、用米量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相识线段课时1-3教学目的1让学生自己视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理论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育学生的视察、想象、操作实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实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直尺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待时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

31、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二、视察体验,探究新知师:请牙看一看、摸一摸,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你发觉了什么?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快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觉什么?假设从铅笔的随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老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

32、起来。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方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总结画法。三、联络生活,拓展延长1.下列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立刻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通过情景的问题,引入本课的内容,进步学生学习的爱好

33、。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直观地相识线段的特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视察发觉,探讨学习,亲身经验相识线段的过程,同事也许理解线段的特征及画法。板书设计相识线段画法: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确定长度单位课时1-4教学目的1.通过类比、视察,学会如何运用相宜的长度单位描绘物体的长度。2.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学问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展想象、揣测、推想、比照等,确定相宜的长度单位。3.感受测量长度及生活的亲密联络,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会选择相宜的长度单位描绘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推理实力。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34、 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前面我们相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8。老师谈话: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引导:方法一:解除法。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行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比照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当是13米高。10个小挚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

35、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展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方,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当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相宜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相宜的长度单位。2稳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让学生自己说说思索的方法。三、练习拓展“做一做题目。2.选择相宜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高90( )“练习一的第8题“练习一的第9题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完毕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相识了长度单

36、位厘米和米,并初步相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复习厘米和米,用手进展比划,为后面估测、推算长度作好铺垫。创设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分析、沟通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课件的演示为学生供应充分视察思索的思维空间,老师再适当指导,并开展小组合作沟通学习,在沟通中感受数学的思维和方法。练习题形式多样,通过合作推理、空间想象,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实力和创建想象实力。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旗杆的高度是13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复习课时2-1教学目的1. 让学生稳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 在引导学生经验相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育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

37、意识和实力,学会及别人合作。3. 培育学生数学估计实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实力。教学重点使学生驾驭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娴熟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学具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日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挚友的视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57 生补充“厘米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二、.回忆学问,整体把握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留意什么?

38、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如今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便利,不简洁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间隔 ,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4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典型例如 1.填空:1枝铅笔长25 一本书长22 操场的旗杆高10 1根粉笔长约10 2.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长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连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到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遇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立刻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 你们

39、为什么笑啊?你说说缘由?那应当怎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3.画一画。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4.比一比。18米28米 100厘米1米 35厘米25厘米5米40厘米 6米60厘米 40厘米4米 四、梳理学问,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复习使学生驾驭长度单位和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做出推断,使得他们更为深入地相识长度单位的合理运用的必要性,学会正确选用单位。板书设计长度单位复习1枝铅笔长25 一本书长22 操场的旗杆高10 1根粉笔长约10 18米28米 100厘米1米 35厘米25厘米5米40厘米 6米60厘米 40厘米4米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课时2

40、-2教学目的1.经验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比较娴熟地计算十几减8。2.在视察、操作中逐步开展探究、思索的意识和思维的敏捷性。3.能应用学问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驾驭笔算的计算法那么,能娴熟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爱好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视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细致视察这幅图,你发觉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觉。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沟通汇报。 二、合作沟通,驾

41、驭算法1.依据学生的沟通状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索,小组沟通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探讨总结列竖式应留意的问题。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沟通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察、指导。 三、练习,理论应用 1.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老师巡察、指导。2.练习二第2题,学生干脆说答案。30+20= 50+26= 92+4= 61+25=35+32= 3+45= 13+72= 44+53=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老师引导梳理通过视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爱好。在尝试、沟通中驾驭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通过练习,扶植学生稳固两位数及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娴熟驾驭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35+2= 35+32=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课时2-3教学目的.通过学生的沟通,发觉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娴熟地进展计算。.能运用数学学问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育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娴熟地进展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