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88738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精品文档】第 7 页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评述摘 要:萨提亚家庭治疗是由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创立的一套以整个家庭系统为治疗对象,由内而外帮助治疗主体提高自我价值感、改善沟通方式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模式。通过介绍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来源、基本理念以及治疗方法与技术,并对此种治疗模式进行简单的评述,可以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以求此模式能够更好地运用在家庭社会工作中。关键词:家庭社会工作 萨提亚 家庭治疗 维吉尼亚萨提亚是家庭治疗流派的创始人之一,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大师,被誉为“家庭治疗法的哥伦布”、“每个人的

2、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则是由她所创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模式。这是一种注重家庭系统的体验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不仅关注每一个单独的家庭成员(治疗对象/治疗主体/来访者),也注重整个家庭系统,通过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使两者从一种功能不良和紊乱的状态蜕变为一种功能健全、良性运转、令人满意的内部关系的状态。萨提亚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内部资源和选择,并拥有改变的可能不论他(她)拥有怎样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可以在内部加以改变。所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又被称为“联合家庭治疗”或“人本学派治疗”,它在家庭治疗领域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1.理论来源1.1系统论和家庭治疗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3、。萨提亚在大量的个案治疗实践中渐渐认识到家庭系统对个人有巨大的的影响。于是她开始研究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的治疗方法,由此创立了萨提亚治疗模式。萨提亚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之上的,它注重对整个家庭系统的治疗而非单独个人的治疗。同时,受系统论影响,萨提亚抛弃亚里士多德的线性、单一因果论的看法,主张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1.2人本主义与积极存在主义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也深受人本主义和积极存在主义的影响,认为人性本善,相信人类能够展示出积极的生命力量并具有潜能能够改变自己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注重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强调人的成长。这也是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基本信念支撑。2.基本理念2.1世界观、人

4、性观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是萨提亚提出的两个对立的世界观和人性观,又叫“威胁奖赏”模型和“种子”模型。它们的区别在于对关系的定义、对个体的定义、对事件的解释、对改变的态度这四个方面。在“威胁奖赏”模型中,关系被假定为以支配服从式为基础的等级关系,例如父亲孩子、老师学生、老板工人等等。个体在一生中扮演一些社会角色,但却没有与对他(她)本人的定义加以区分,反而严格要求自己去符合这些角色的期望,用各种标签来代表自己,否认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用他人和社会的准则来定义自己。“威胁奖赏”模型用线性、简单化的方式解释事件,不考虑解释实际情况的变量具有多样性。那些以“威胁奖赏“模型为基础的人对改变

5、的恐惧使他们致力于保持现状,熟悉感比舒适感更具有价值。1“种子”模型认为“众生皆生而平等”,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论国家、民族、肤色等等,都具有平等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独特结合。角色不等于个性。“种子”模型将人类看作是拥有巨大潜能,可以将自身的内部资源、自尊以及生存和行动的选择权最大化的生物个体。它将一个事件定义为一系列重要变量,及其产生的综合性后果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们的内部加工过程。“种子”模型的人敢于改变和冒险,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来自于信心而非熟悉,敢于冒险的态度已经成为他们开放态度的一部分。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特的

6、个体,生来就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我们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资源,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生活得更好。2.2基本三角关系 每一个人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基本三角关系的一部分:父亲、母亲、孩子。在这个基本三角关系中,孩子是学习者、受教育者、接受者,他们所有需要学习的技能和生存之道全都靠自身从外界获取。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以父母为标榜,并会持续巩固和强化自身从父母那获得的经验和感受,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沟通方式、应对机制等生存法则。许多功能不良的沟通就常常植根于童年早期。2萨提亚家庭治疗的重点就在于:更新人们的体验、并将他们从童年习得的、受限制或是功能不良的应对模式中解放出来。2.2.1自尊自尊是

7、个体赋予自己的价值。在基本三角关系中,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接纳、认同、欣赏的孩子容易认识不到自我价值,而形成低自尊。低自尊会损害学习、工作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低自尊的人就像是处在等级模式当中,而萨提亚所倡导的是具有高自尊的成长模式。3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高自尊。2.2.2生存姿态 生存姿态,即沟通姿态或沟通方式。沟通是指人们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增进彼此的了解,以及如何做出内部和外部的反应。良性的沟通是传递信息、增进彼此了解的最好方式,但内外不一的不良的沟通方式则是导致系统功能不良和紊乱的关键因素。4任何一种沟通,都必然涉及到自我、他人和情境。“表里一致”的沟通是一种同时兼顾三者

8、的良好的沟通方式,缺少其中一个或两个及以上,都将成为影响沟通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不良沟通,萨提亚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讨好型(缺少“自我”)、指责型(缺少“他人”)、超理性型(缺少“自我”和“他人”)、打岔型(三者都缺少)。5低自尊的人往往因为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害怕失去爱而“表里不一致”,更容易表现出以上介绍的四种不良沟通类型。萨提亚家庭治疗需要让家庭成员认清自己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并尽量学习“表里一致”的沟通方式。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表里一致。2.2.3内部转化当我们看到、听到或者知觉到外部的一些事物时,我们的内部会进行加工,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影响着我们对这些外部事物所

9、赋予的意义,继而影响到我们对此的感受以及进而做出的反应。就像艾利斯的ABC理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一样,在由A(引发事件)到C(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过程中,B(信念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它既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而理性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对B加以识别和辩论来克服非理性信念。6我们对外部事物赋予的意义都是建立在我们过去的生存经验之上的,所以基本三角关系、家庭规则是影响我们内部加工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内部加工在长期的巩固和强化后往往已经固定不变,并且常常自动化地对我们所接触的外部事物进行加工,并激发我们形成的特定的防御机制。许多治疗方法注重问题本身的解决和外在行为的改变,而萨提亚认为问题

10、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她把过程看作是通往改变的途径,把内容看作改变得以发生的情境,提倡应该注重过程而非内容,所以她把治疗重点放在如何在渴望、期待、知觉以及感受水平上将父母和儿童联结起来,改变原有不良的内部加工过程,为所有的家庭成员提供一种内部转化,从而在根本上改变每一个人的自我价值。7这就像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自助”的理念一样,不仅仅关注案主当前问题的解决,而是更加注重案主自身的发展,使案主有能力自己帮助自己,达到“自助”。萨提亚家庭治疗注重治疗主体及家庭中其他成员由内而外的治疗过程,注重他们的发展,体现出了其人本主义精神的特点。3.治疗方法与技术在萨提亚家庭治疗中,尤其要注意的

11、是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混乱阶段。混乱是治疗过程中一个自然而且必须的部分。治疗师需要掌控混乱阶段的整个局面,将混乱的阶段正常化,使治疗主体能过度过混乱时期的焦虑和恐惧,从而使改变得以产生。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与技术主要有成分干预技术、个性部分舞会、家庭重塑、雕塑、隐喻、自我的曼陀罗、冥想、温度读取、绳索的使用等等。其中,个性部分舞会、家庭重塑、雕塑、自我的曼陀罗、绳索的使用等更多地是让治疗主体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自身的内部资源以及基本三角关系,并承认和接纳,进而刺激主体寻求改变以达到转化、整合与改变的目标。而成分干预技术、温度读取则更多地倾向于在认识的同时去实践改

12、变,效果显著,但应强调练习与巩固。所以,在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治疗师需要合理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与技术,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目标。4.简评与展望萨提亚家庭治疗是一种极具效用的治疗方法,也成功治疗了成千上万的西方家庭。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存在的一些局限:首先,萨提亚家庭治疗的理论建设相对薄弱,它的许多概念都是在实践中得来的,没有十分准确的科学界定,它的许多理论信念也是在哲学层面上发展出来的,尚未得到证实。其次,萨提亚治疗把问题归因于家庭系统内部,即指家庭的沟通方式、家庭规则对家庭成员的影响,而忽略了一些家庭系统以外的因素。并不是所有人的问题都来自家庭,也可能会来自社会其他群体或其他社会、环

13、境因素。最后,有许多学者认为萨提亚治疗模式虽诞生于西方,但极其适用于中国家庭。每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和国情不同,萨提亚治疗模式对治疗家庭是具有效用,但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家庭,这还有待考证。中国长久以来的保守思想、“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以及中国现阶段人们的素质普遍偏低等可能会阻碍中国家庭治疗的发展。希望今后能探索出更适合我国的萨提亚治疗模式,促进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成熟。参考文献:1美维吉尼亚萨提亚、约翰贝曼、简伯格、玛丽亚葛莫莉 著,聂晶 译,易春丽 审校.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2 张文霞、朱东亮.家庭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杨明娟.萨提亚治疗模式简介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4王桂平.萨提亚家庭教育与咨询模式J 教育评论,2010(3)。5申雨凡、李诺、李丹、史慧颖.萨提亚模式一致性研究评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21(2).6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组编,许莉娅 主编,贾存福、童敏 副主编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王琪、杨帆.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评析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08):58-59,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