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人合一”与中医文化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488036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天人合一”与中医文化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天人合一”与中医文化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天人合一”与中医文化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天人合一”与中医文化 .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推荐】“天人合一”与中医文化中医药学和养生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与特点:1.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中医学家在千百年的行医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他们把不为名利,全力救治,潜心医道,认真负责作为自己的医德标准。对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作了全面总结。他指出,名利思想此医人之膏育也,是医生最应忌讳的,如果行医以收取绮罗财物,食用珍肴佳酿为目的,那就是一种无视病人苦楚的人所共耻、人所不为的行为。他认为,医生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维护和保障病人的健康与生命,

2、把人的生命价值看作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挽救病人的生命,看作是医生的最可宝的贵财富。所以,他反复强调,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任何一个病人都要一视同仁,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处处为病人着想。对有疾厄来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娃,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都要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对治疗中的风险,不得赡前顾后,自虑吉凶,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对病人的痛苦,若己之心,深心凄枪,不避昼夜寒暑,饮渴疲劳,一心赴救;对有患疮痰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要不嫌脏臭。他说:如此,可谓苍生大医,反之,则为含灵巨贼。这种医学上的人道主义,正是对儒家的恻隐之心、道家的无欲无求、墨家的兼爱、佛家的

3、慈悲等人文观念的具体体现。2. 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病,治未病的观点。 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震亨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

4、,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长生命是可以办到的,这种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告诉人们必须自幼注意调养,平时注意调养,尤其在生命的转折关头,尤应高度注意调养。如能持之以恒,即可防衰抗老,预防衰老疾病的发生,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周易。系辞下说: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这种注重矛盾转化、防微杜渐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3. 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中医文化中亦体现出这种原则。中医学主张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整体看

5、待。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类社会之中,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生存。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了的客观事实。中医学从天人相应和七情六欲等观点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并贯穿在病因考查、诊断治疗以及保健预防的各个环节中,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同时中医认为人体本身也是有机整体。把人的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声、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联系起来,组成整个人体和五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通过经络联系起来,共同协调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动。这种形神

6、合一,以神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统形的整体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统一的整体观。4. 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素问。至真要大论 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中医学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对的双方。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的形成和生长发展的规律离不开阴阳。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

7、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自我锻炼,药物作用都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人的衰老,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阴阳俱虚。阴虚则阳亢,阳盛则阴虚,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故防治衰老,贵在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称,强调平衡的哲学根底。5. 动静结合的恒动观。中国哲学对动静的辩证关系认识很早,周易中就提出动静有常, 吕氏春秋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蠢。自然界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只有运动,才发生变化,只有运动才产生万物。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全部过程,始终贯穿着一系列内部矛盾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升降出人。内经提出高下相占,升降

8、相因,而变化矣。运动是自然规律,也是维持人体健康最基本的因素。生命运动的规律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人体的升降出人运动发生障碍就是患病。所以中医学非常重视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指导防病治病。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的特征,人体的每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中国哲学亦有主静说。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不俗以静;明蔡清说:天地之所以久者,以其气运于内而不泄耳,故仁者静而寿,中国的道家、佛家思想都是主静的,禅宗的坐禅,道家气功都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中医学也受此影响,发展成养性,修身理论,吸收了道有气功为医疗气功。这里的静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另一种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动形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是保健之大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