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过关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486969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2年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过关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2022年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过关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过关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过关 .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建立:公元前1046 年,标志是武王伐纣;灭亡:公元前771 年,标志是周幽王被杀。2、分封制(含义:封邦建国)目的:“封邦建国,以蕃屏周”,巩固西周统治。分封者:周武王和周公旦。内容:除王畿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封地和人民;再分子弟;相对独立。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但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3宗法制目的: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的办法,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影响: 1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

2、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内容: 1 嫡长子继承制2 大宗和小宗的划分及其关系。与分封制的关系:1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公元前221 年)扩展疆土的措施: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加强边防;统一岭南地区开凿灵渠,置郡管理;开辟“五尺道”- 意义: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皇帝制

3、度自称“始皇帝” (称号由来:功高三皇五帝),确立“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朕)皇权至高无上3、中央官职 - 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职责:丞相- 扶政;太尉 - 军事;御史大夫- 监察。议政方式:朝议(作用: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B但是采纳程度如何取决于皇帝,其功能和作用极其有限)4、郡县制(源自春秋战国)(郡守 - 行政) (郡尉 - 兵事)(监御史 - 监察)与分封制的差别(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作用: A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B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C

4、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5、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形成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秦代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别黑白而定一尊”2、君权和相权采取限

5、制相权的措施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汉武帝的措施:A频繁更换丞相B中外朝制度,设中朝对抗外朝唐朝A 内容:唐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B 职责: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C三省六部: a 三省之间既有分工合作,有限制又有监督,提高办事效率b 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宋代: A设中书门下B设“参知政事”C设枢密院调整相权: a 防范宰相擅权b 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c 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3、选官制度: “世官制” - “察举制” - “科举制”4、行省的设置秦汉:郡、县。唐代:道、州、县。宋

6、代:路、州、县。元代:设十个中书省。福建江浙行省。宣政院管辖:西藏四川青海。路、府、州、县。行省的节制:a 重大民政事务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呈报枢密院b 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c 行省官员要定期向皇帝述职d 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e 省官互迁评价 :A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B 它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原因: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目的: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内

7、容: 1380 年以“胡惟庸案”为借口下令罢除丞相职位,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评价: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设立内阁原因: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雏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形成:明成祖时,选拔官员,参与机密事务,内阁制度正式确立。评价:内阁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票拟与批红)3、宰相和内阁的异同点相同: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A地位: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宰相相反B 职权:宰相参与决策,内阁无决策权C 对皇权的作用:宰相一定程度制约皇权,内阁是皇权强化下的产物,不可能制约皇权。4、清朝设置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直接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

8、的需要。根本目的:加强皇权特点:简、速、密、封闭性。性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侍机构。评价:皇帝进一步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提高行政效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5、清朝的边疆政策: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措施: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物的机构理藩院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中央政府也给予了特殊的重视。在西南地

9、区实行“改土归流”五、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相权,强化皇权。地方:分权制约,削弱地方势力,集权于中央。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消极作用: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专制统治的强化剥夺人民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受到压制和打击。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践,阻碍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840

10、 1949 年)一、鸦片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直接目的: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根本目的:英国蓄意代开中国市场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895 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

11、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900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西、荷内容:向各国赔款白银4.5 亿两,分39 年还清,本息合计9.8 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3、对中国的危害:政治:A 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

12、和司法等反面的主权完整B五是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经济:A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款、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B 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文化: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4、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原因: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19 世纪末随着资本输出的日益增大,列强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强烈了。方式:强占租用地划分“势

13、力范围”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原因: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美国也想染指中国,但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为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内容: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利益均沾”实质: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三、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根本原因: 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反洋教斗争高涨性质: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结果:失败告终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剿杀根

14、本: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影响: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2、黄海战役1894 年 9 月爆发:日军突然偷袭蓄意挑起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 - 刘步蟾致远邓世昌经远 - 林永升靖远叶祖珪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 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在徐骧等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显示出中国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由于缺乏清政府的支持,10 月,台湾全部沦陷。失败原因:力量悬殊,清政

15、府腐败。4、左宗棠收复新疆目的:为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1875 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 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 (先北后南, 缓进急战) 1877 清军消灭阿古柏的主力。1878 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1880 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1881 中俄签订改定条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 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5、三元里抗英原因:英军的侵略清政府的卑躬屈膝广大人民内在的民族反抗精神导火线:1841.5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四、斗争共同特点: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都表现了不屈不饶、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没有彻底取得胜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