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扬州中学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文言文基础训练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486478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9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扬州中学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文言文基础训练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扬州中学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文言文基础训练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扬州中学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文言文基础训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扬州中学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文言文基础训练 .pdf(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分点训练文言基础知识一、解释大纲规定的120 个文言实词的含义1(1)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 然后得一夕安寝(3)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4)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6) 越国以鄙远(7)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8)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10)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答案 (1) 动词,吝惜(2) 形容词,安稳、安逸(3) 动词,覆盖(4) 通“背”,违背(5) 根,这里指树干(6) 边境,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使作为边境(7) 兵器(8) 担心,忧虑(9) 看清楚(10) 动词,上朝,朝

2、见2(1)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4)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5)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6)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7)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8) 惴惴恐不当意(9)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0)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 答案 (1) 副词,曾经(2) 介词,趁着(3) 副词,确实(4) 动词,任命官职、授予官职(5) 道歉(6) 使跟从(7) 危险(8) 动词,符合(9) 取

3、道(10) 收获3(1)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 成子精神复旧(4)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5) 今已亭亭如盖矣(6) 轩东故尝为厨(7) 赢得仓皇北顾(8)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9)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10)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答案 (1) 估计、推测(2) 错误(3) 恢复(4) 凭借,倚仗(5) 名词,伞(6) 原来,过去(7) 回头看(8) 顽固(9) 女子出嫁(10) 国都4(1) 愿枉车骑过之(2) 何竟日默默在此(3) 此三者,吾遗恨也(4) 田园将芜胡不归?(5)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6) 既其出

4、,则或咎其欲出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2 页(7)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8)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10)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 (1) 动词,探望,访问(2) 疑问代词,为什么(3) 名词,遗憾(4) 疑问代词,为什么(5) 动词,担忧(6) 有人(7) 憎恨(8) 动词,达到(9) 连词,即使(10) 副词,已经5(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3)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4) 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5)

5、三径就荒(6)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8) 众不能堪,抶而扑之(9)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10) 举类迩而见义远 答案 (1) 动词,凭借,借助(2) 抄小路(3) 表被动,受到(4) 动词,解围而去(5) 副词,接近(6) 被攻占(7) 横渡(8) 忍受(9) 动词,战胜(10) 名词,事例6(1)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2)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2 页(3)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4) 明道德之广崇(5)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

6、尽王也(6)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7)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8)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9)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10)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答案 (1) 可爱(2) 副词,越,更加(3) 没有谁(4) 说明,阐明(5) 通“纳”,接纳(6) 音读“ j ”,满一年(7)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8) 动词,贬谪(9) 邀请(10) 形容词,困厄,处境困难7(1) 比去,以手阖门(2) 惩恶而劝善(3)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4)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5)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6)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7) 太后之色少解(8) 园日涉以成

7、趣,门虽设而常关(9)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0) 独其为文犹可识 答案 (1) 离开(2) 动词,勉励,提倡(3) 退回 ( 原处 ) (4) 到去(5)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6) 羡慕(7) 稍微(8) 走,散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2 页(9) 优美的,好的(10) 辨识8(1)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2) 觉今是而昨非(3)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4) 或凭几学书(5)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6)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7)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

8、相较,或未易量(8)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9)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10)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答案 (1) 主使(2) 正确的,对的(3) 女子出嫁(4) 动词,写字(5) 通“熟”,仔细(6) 通“嘱”,劝酒(7) 天数,命运(8) 副词,全都,一概(9) 名词,言论,谗言(10) 暗中,私下9(1) 素善留侯张良(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5) 追亡逐北(6)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7)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8)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9)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0) 赵王悉召群臣

9、议 答案 (1) 一向、向来、平素(2) “汤汤”连用,水大流急的样子(3) 眼泪(4) 副词,白白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2 页(5) 名词,逃跑的敌人(6) 王道(7) 名望,声望(8)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9) 假如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10) 全部,尽10(1)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4)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5) 大行不顾细谨(6) 大王亦幸赦臣(7)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8)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9) 宁许以

10、负秦曲(10)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答案 (1) 相貌(2) 道歉,谢罪(3) 随便(4) 兴致(5) 行为(6) 幸亏,幸而,表敬副词(7) 高高的(8) 慢慢地(9) 动词,答应(10) 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11(1) 张良出,要项伯(2)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 此三者,吾遗恨也(4) 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5)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6)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7)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8)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9)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10)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11、- - - - - - -第 6 页,共 22 页 答案 (1) 通“邀”,邀请(2) 应该(3) 遗留,留下的(4) 动词,造成,招致(5) 交换(6) 阴暗(7) 右为尊位,因而指较高的地位(8) 两次(9) 制定(10) 管理12(1)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 援疑质理,俯首倾耳以请(3) 不效,则治臣之罪(4)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5)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6)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8)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9)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1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 (1) 思想情趣(2) 动词,询问

12、(3) 惩处,治罪(4) 兼词,“之乎”(5) 强盗(6) 灭族(7) 终于(8) 奔向,趋向(9) 贬谪(10) 因为,由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 题。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 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 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尽在其中,不惟忘归,可以终老。( 白居易与微之书)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2 页13解释下面

13、句子中的加点字。(1) 爱不能舍,因置草堂舍: _ (2) 流水周于舍下舍: _ (3) 青萝为墙援为: _ (4) 白石为桥道为: _ 答案 (1) 舍弃(2) 屋舍(3) 作为(4) 作为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胜:优美的风景B青萝为墙援援:引导C流水周于舍下周:环绕D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砌:石阶【解析】援,用树木围成的园林护卫物。 答案 B 15对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A从句式上看,“乔松”对“修竹”,结构相同,“乔”与“修”的词义应该相近。B由采草药中“并汾乔木,望秋先陨”推知,两个“乔”义

14、相同。C从“雪松”“红松”等松树名称的构成推知,“乔松”也应该是松树的一种。D从现代植物学中与“灌木”相对应的名词“乔木”推断,“乔”此处是“高大”的意思。【解析】乔松,高大的松树。 答案 C 【参考译文】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

15、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7 题。李邕传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注文选,释事而忘意。书成以问邕,邕不敢对,善诘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试为我补益之。”邕附事见义,善以其不可夺,故两书并行。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峤曰:“秘阁万卷,岂时日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璟劾张昌宗等反状,武后不应,邕立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让曰:“

16、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2 页玄宗即位,张廷珪为黄门侍郎,而姜皎方幸,共援邕为御史中丞。姚崇疾邕险躁,左迁括州司马,起为陈州刺史。帝封太山还,邕见帝汴州,诏献辞赋,帝悦。然矜肆,自谓且宰相。邕素轻张说,与相恶。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刺史,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瑰异,至阡陌聚观,后生望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以谗媚

17、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責力有罪下狱,邕尝遗責力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 选自新唐书 ,有删改 )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邕不敢对,善诘之诘:责备B共援邕为御史中丞援:牵引C而姜皎方幸幸:宠爱D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斥:斥责 解析 A应为“追问”。B.应为“引荐”。D. 应为“排斥,驱逐”。 答案 C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邕的父亲叫李善,注释了文选,特别注重典故和史实,后来李邕改进了父亲注释的体例。

18、B武则天时代,李邕为了检举张昌宗,就站在大殿下大声地提醒武则天要听自己的话,后被批准。C宰相姚崇特别讨厌李邕的浮躁,而李邕认为自己将要做宰相,就看不起姚崇,后遭贬滴。D天宝年间柳責力被捕入狱,因为柳責力曾赠给李邕一匹马,吉温就逼迫柳責力告发李邕,宰相李林甫趁机加罪于李邕。 解析 B检举张昌宗的是宋璟,不是李邕。C.李邕看不起的是张说,不是姚崇。D.原文是说李邕曾赠给柳責力一匹马。 答案 A 【参考译文】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他的父亲李善,品行高雅,博通古今,注释文选,注重典故和史实,而忽略了主旨。书成以后,他问李邕如何,李邕不敢说,李善追问,李邕表示想改变一下注释的体例,李善说:“你替我补充

19、吧!”李邕就根据史实,道出文章的宗旨,李善认为李邕的阐释不可或缺,于是两种体例并传于世。李邕成年后,去进见特进李峤,自己说:“有些书我还没读到,希望看看宫廷的藏书。”李峤说:“内阁藏书上万卷,哪能短时间内通晓?”李邕坚持要看,于是就暂时让他在内阁藏书处当值。没过多久,他就辞去,李峤很吃惊,便拿藏书中深奥、冷僻的书籍来考问他,李邕随问即答,不假思索。李峤赞叹说:“你将来要自成一家!”李峤担任内史,和监察御史张廷珪推荐李邕,说他文章写得好,为人正直,才能可以担当进谏的官,于是李邕被任为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璟检举张昌宗等人谋反的事实,武则天不理睬,李邕站在殿阶下大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20、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2 页说:“宋璟所奏的事情关系国家命运,陛下您应该听从。”武则天神色稍微缓和,立即批准了宋璟的奏章。李邕退出宫殿后,有人责备他说:“你的官位低,一旦违背了皇帝的意旨,会大祸临头的。”李邕回答:“不这么做,名字也不会传世。”玄宗即皇帝位,当时张廷珪为黄门侍郎,姜皎正受皇帝的宠幸,二人共同推荐李邕任御史中丞。宰相姚崇讨厌李邕浮躁,把他降为括州司马,后升为陈州刺史。玄宗去泰山祭祀返回时,李邕在汴州进见皇帝,玄宗令他献上歌颂泰山封禅的辞赋,玄宗看了李邕写的赋以后很高兴。但是李邕骄矜放纵,自以为将要做宰相。李邕向来看不起丞相张说,二

21、人关系很糟。开元二十三年,李邕被起用为括州刺史,喜欢兴利除害。却又因为欺骗,将要获罪,因玄宗记住了他的名字,下令不准弹劾他。后来历任淄、滑二州刺史,进京述职。起初,李邕很早就出了名,他重义气,爱惜人才,因长年被贬在外地,与京师的官员没有接触。他进京以后,人们传说他的长相特别奇异,以至于在道路上围观他,年轻的后生闻风纷纷去拜访,街巷都挤满了人。朝廷的内臣也来问候,索取他所写的文章,并呈送给玄宗。李邕因遭受谗言、嫉妒,不能留在京师,外任为汲郡、北海太守。天宝年间,左骁卫兵曹参军柳責力有罪被逮捕入狱,因李邕曾赠送给他一匹马,于是吉温逼迫柳責力检举李邕,说李邕曾向他陈说朝廷的吉凶祸福,并暗中贿赂他财物

22、。宰相李林甫一向忌恨李邕,便趁机给他加以罪名。 皇帝下命令让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去郡里就地杖杀了李邕。李邕当时七十岁。二、解释考纲规定的18 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鸿门宴 )(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游褒禅山记)(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 )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劝学 )(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劝学 )( ) 某所,而母立于兹 ( 项脊轩志 )( ) 答案 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

2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2何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 ) 大王来何操? ( 鸿门宴 )( ) 豫州今欲何至? ( 赤壁之战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2 页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 六国论 )(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伶官传序 )( ) 答案 通“呵”, “喝问”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什么”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哪里”疑问副词,“为什么”副词,表

24、程度深,“多么”3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殽之战 )(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丁解牛 )( ) 答案 介词,相当于“于”“对”,表示对象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吧”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用作介词,相当于“于”“比”,表示比较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4乃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 )(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史记项羽本纪)( )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 齐恒晋文之事)

25、(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 ) 答案 副词,表承接,“才”副词,表转折,“竟、却”表示范围的限定,相当于“仅仅”“只”副词,表判断,相当于“就是”“原来是”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5其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殽之战 )( ) 其皆出于此乎? ( 师说 )( ) 其孰能讥之乎? ( 游褒禅山记)(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游褒禅山记)(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 ) 其若是,孰能御之?( 齐桓晋文之事)(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石钟山记

26、)(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2 页 答案 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语气副词,表揣度,“大概”副词,“岂,难道”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代词,表第三人称,“他”“他的”副词,表假设,“如果”代词,表第三人称,可译为“他的”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6且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孔雀东南飞)( )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 鸿门宴 )( )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石钟山记 )( ) 且何谓阁子也? ( 项脊轩志 )(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27、辞!( 鸿门宴 )( ) 答案 副词,“姑且,暂且”副词,“将要”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句首语气词,“还有”,表示进一层连词,表让步,“尚且”7若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殽之战 )( ) 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 )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石钟山记 )(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晋文之事)( ) 吾儿,久不见若影( 项脊轩志 )(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卫风氓)( ) 答案 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代词,表第二人称,“你们”动词,“似、好像”代词,“这样”“如此”做定语,表领属,“你的”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8所举所佩玉玦

28、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 )( ) 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 宋书沈庆之传)( ) 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2 页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 ) 答案 助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量词,多用来计算建筑物助词,和前面的“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动助词,和“以”连用,表示原因,“的原因”“的缘故”助词,和“以”连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靠他来、用来”9为慎勿为妇死 (孔雀东南飞)( )

29、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 史记货殖列传序)( )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报任安书)(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 ) 答案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介词,“被”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生时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10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 ) 且焉置土石? ( 愚公移山 )(

30、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 )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 ) 然力足以至焉( 游褒禅山记)( )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齐桓晋文之事)( ) 答案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代词,相当于“之”代词,相当于“之”,表处所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么”、“哪里”11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2 页嗟乎!一人之心,

31、千万人之心也( 阿房宫赋)(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师说 )( )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齐桓晋文之事)( ) 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 ) 答案 助词,表判断和肯定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示原因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尾加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祈使语气12以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鸿门宴 )( ) 余船以次俱进 ( 赤壁之战 )(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兰亭集序 )( )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 以乱易整,不武 ( 左传僖公三十年)( )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记)(

32、)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登泰山记)( ) 答案 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按照”介词,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率领”“带领”介词,用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用( 凭) 什么身份”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介词,表示“在”13因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 )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 )(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石钟山记 )(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鸿门宴 )( ) 答

33、案 连词,“于是”,“就”介词,“依”,“随着”“就着”介词,经由、通过连词,因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2 页副词,便、就14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劝学 )( )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张衡传 )(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陈情表 )( ) 而耻学于师(师说 )(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 ) 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答案 介词,“从”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向”介词

34、,“对、对于”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与、跟、同”介词,表示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15与竖子不足与谋! ( 鸿门宴 )(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鸿门宴 )( ) 去时里正与裹头 ( 兵车行 )( )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 )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庄暴见孟子)( ) 与羸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 )( )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鸿门宴 )( ) 答案 介词,“和”、“同”连词,“和”、“同”介词,“替”、“为”“等待”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动词,“亲附,亲近”动词,“给予”“给”16则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齐桓晋文之事)( ) 位卑则足羞

35、,官盛则近谀( 师说 )( )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2 页 答案 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反倒”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17者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老子 )( )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 赤壁之战 )( )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 )( ) 陈胜者,阳城人也 ( 史记陈涉世家)(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36、答案 代词,用于形容词后面,指人或事物代词,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事物助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时候”助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18之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师说 )(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 ) 顷之,烟炎张天 ( 赤壁之战 )(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涉世家)( ) 宋何罪之有? ( 公输 )( ) 答案 代词,表第三人称,“他”,指李蟠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代词,“事理、道理”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37、助词,相当于“的”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0 题。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病,初隶版籍。方兵后,遍地棒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曾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余,正赋仅十五两,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8、22 页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贳罪,令捕盗自赎。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巡抚张朝珍举卓异。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时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遇疑狱,辄令讯鞫。判决明允,狱无淹滞。军中多掠良民子女没为奴婢,成龙集资赎归之。十九年,擢直隶巡抚,莅任。戒州县私加火耗馈遗上官。令既行,道府劾州县,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抉嫌,疏请严定处分,下部议行。宣化所属东西二城与怀安、蔚州二卫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

39、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二十年,入觐。上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旋踢帑金千,制诗褒宠。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进属吏诰诫之。革加派,剔积弊,治事尝至达旦。好微行,察知民间疾苦、属吏贤不肖。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为减舆从,毁丹垩,婚嫁不用音乐,豪猾率家远避。居数月。政化大行。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谧清瑞。 注 廨:官署。谳

40、:审判定罪。渠:首领。贳Sh) :赦免。火耗:明清官府借口弥补所征赋税银两熔铸折耗加征的税额。垩:用白色等涂料粉刷。笥:竹箱。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招民垦田,贷以牛种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成龙抚其渠彭百龄,贳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D.士大夫家为减舆从,毁丹垩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解析 D项均为介词,前作“因为”讲,后作“替,给”讲;A项均为介词,作“把”讲;B项均为代词,作“他们的”讲;C项均为转折连词,作“可是”讲。 答案 D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做罗

41、城知县时,罗城还是新近被列入版图的地方,遍地荒芜,疟疾盛行,他在罗城七年,做了很多实事,罗城因此大治。B于成龙担任直隶巡抚后,禁止州县官在正税以外私加火耗银赠送上级,道府、州县因而相互怨恨,于成龙奏请皇上严厉裁定处分,交付吏部议决施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2 页C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时,身处民风奢华的江南,却生活俭朴,带头改穿布衣,每天粗茶淡饭,不过短短几月,江南的政事教化便得以普遍推行。D于成龙做官时,从未携带家属,去世时,将军、都统等入室查看,发现他吃穿极其简朴,曾任职之处的老百姓停止了买卖,聚集痛哭,

42、家家画像来祭奠他。 解析 “曾任职之处的老百姓”错,范围扩大,应为“江南的老百姓”。 答案 D 【参考译文】于成龙,字北溟,是山西永宁县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 当时 ) 年龄已经四十五岁了。罗城在群山之中,恶性疟疾盛行,新近被列入国家的版图。刚经过战争,到处都是丛莽,县中居民仅有六家,没有外城内城和官署。于成龙到任后,召见官吏和百性,安抚他们,颁布建立保甲。盗贼发现后立即逮捕惩处,向上级官员请示后,罪行核实审判定罪立即进行处决,百姓们都安定地居住下来。在罗城七年,与百姓互相敬爱如同家人父子一般。写文书奏请上级官员宽减徭役,修建学校,创建救济院,凡是应当兴建的事情,都依次举行,

43、罗城因此治理得很好。康熙六年,调到四川合州担任知府。四川刚经历大乱,合州剩下的丁口才一百多人,征收的税银仅只十五两,但要上交的任务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有的弊端,招募百姓开垦田地,借牛给他们种地,满一个月后住户增加到千户。( 后来 ) 又调任湖广黄冈同知,驻扎坐镇在歧亭。歧亭原来有许多盗贼,在大白天实施抢劫,没有人敢过问。于成龙安抚强盗首领彭百龄,赦免他的罪,令他抓捕盗贼立功赎罪。他曾经微服私访各个村堡,遍访里巷情况,遇到偷盗和疑难案件,都能沿着踪迹破案,令百姓感到惊叹和佩服。巡抚张朝珍以才能卓异举荐他。康熙十七年, 被任命为福建按察使。当时百姓因为串通海盗牵连犯罪的有几千人,案件结束,将被处

44、斩。于成龙写信报告康亲王杰,说牵连的大多是老百姓,应当释放。康亲王向来看重于成龙,都答应了他的请求。遇到疑难案件,就让他来审讯,判断明白公允,案件没有拖延的。军中往往抢掠良民子女把他们没收为奴婢,于成龙集资赎买后让他们回家。康熙十九年,于成龙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到位后, ( 便) 革除州县官司吏私加税金用以馈赠上司( 的陋习 ) 。政令发布后,道府( 一旦 ) 弹劾州县,州县( 便) 立即攻击道府是( 因为 )没得到馈赠而心怀不满。( 于成龙 ) 奏请皇上对他们严加处分,要求部下照办。宣化管辖的东西两城和怀安、蔚州两地原有水冲沙地一千八百顷,前任长官金世德曾上书请求减免粮税,( 但) 没有成功,

45、反遭连累。于成龙( 接任后 ) 又请求减免粮税,皇帝恩准。他又上书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应按法律惩处。康照二十年,于成龙回京觐见皇上。又说他弹劾赵履谦很恰当,于成龙说:“赵履谦有错误而不思悔改, 我不得已才弹劾他。 ”皇上说: “处理政务应当注重大体,小聪明小智慧不值得崇尚。”随即又赏赐府库里的库银上千两,制诗褒扬他( 天下廉吏第一) 。不久,于成龙调江南任江西总督。于成龙到了江南,就告诫属下官吏,革除摊派,除去旧弊,处理公务曾到达天明。他喜欢微服私访,调查了解民间疾苦和属下的好坏。他的生活十分简陋,每天只以粗米蔬菜度日。江南流行奢靡之风,他率先穿布衣。士大夫因此减少车辆随从,刮掉墙壁上的红

46、白涂料,嫁娶不用音乐,( 有些 ) 豪门贵族带领全家逃往他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2 页数月之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得到很大改变。于成龙做官从未携带过家属,他死时,将军、都统和属下到他屋里,只见竹箱中仅有一件绨袍,床头边仅有几个装盐、装豆豉作料的器皿罢了。市民不做生意聚丧痛哭,都在家里挂上于成龙画像祭祀他。赐祭葬礼,谧号为清瑞。三、分析下面文言句式的特点,按要求回答问题。1选出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 A董狐,古之良史也B天下者,高祖天下C晋国,天下莫强焉D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解析 C项为一

47、般陈述句。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 解析 A项,那么; B项,就; D项,就。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 解析 B项,立即,马上;C项,立即,马上;D项,靠近。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解析 A项,却; C项,才; D项,竟然。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中“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 A是天下之大贼也精

48、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2 页B是胜之舍人也C是乃仁术也D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析 A、B、C三项中的“是”均为代词。 答案 D 6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B( 赵充国 ) 身被二十余创C洎牧以谗诛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答案 B 7下列各项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 解析 A项,“被”通“披”,解释为“穿”。 答案 A 8与“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无尔诈,尔无我虞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夫秦何厌

49、之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C项为“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其它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形式。 答案 C 9下列各项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其间旦暮闻何物B君何以知燕王C莫之或止D未之多见也 解析 B项,以何知; C项,莫或止之;D项,未多见之也。 答案 A 10下列各项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2 页D籍何以至此 解析 A项,沛公在安;C项,唯举才;D项,以何。 答案 B 二、选出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11(

50、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常以身翼蔽沛公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解析 B、C、D三项加点的词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加点词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A 12( ) A图久远者,莫如西归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范增数目项王D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解析 B、C、D三项加点的词均属名词动用的一般用法,A项属名词作状语。 答案 A 13( ) A人皆得以隶使之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不能容于远近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解析 B、C、D三项加点的词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A项加点的词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A 14( ) A素善留侯张良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D是以区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