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34850284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9页概述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胀痛和多发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本病较为常见,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10%左右,且多发于3050岁妇女,男子亦有发生。本病原因迄今尚未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与妇女的卵巢功能失调有关。鉴于本病癌变的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出1.42.5倍,尤其是囊性增生恶变率平均为10%,1978年我国已将此病列为乳癌前期病变。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9页概述乳腺增生病以其临床特征表现,与中医“乳癖”、“乳疠”、“乳核”等病症相当。早在中藏经中

2、就已有了“乳癖”病名的记载。在明清时期有关“乳癖”的论述渐趋详细,如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描述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对本病之观察甚为细致,且已发现本病发生与七情之变化密切相关。在清代邹岳所撰外科真谛书中进一步指出:“乳癖,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若老年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癌之变。”说明对本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已有所认识。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9页病因病机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乳房为阳明经脉之所过,乳头为厥阴之气所贯,因此本病之发生,主要与肝、胃、冲、任等经脉关系密切,其病因与七情郁结,先天禀赋不足,饮食

3、偏嗜,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病机概括分述如下:肝气邪结思虑忧愁,郁郁寡欢,隐事曲折,难以排遣。郁怒伤肝,木失条达,肝气所乘,肆虐侮土。脾为阴土,思虑伤脾,又被木克,以致运化失职,水湿内困,聚而成痰,痰气内结,凝滞成块。阴虚火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液,若因房劳过度,以致肾精虚怯,肝失所养,或因“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或嗜食炙膊煎炒之品,或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灼津液,炼聚成痰,阻塞乳络而致凝块。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9页病因病机冲任失调冲为血海,隶属于肝肾,任脉主一身之阴脉,若禀赋素弱,血海空虚,或恚怒伤肝,肝失条达,下扰血海,或因年老肾虚,任脉不固,以致冲任失调,经水循行紊乱,气血相乖,结于乳

4、络而成乳癖。痰瘀凝滞痰湿和瘀血通常为病理产物,但亦可反为致病因素。“痰挟瘀血遂成巢曩”,日深月久,气滞、血瘀、水湿、痰凝互相胶结,发为乳癖。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9页辨证分型乳房胀痛和乳房内肿块,是本病的两个主要症状。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感受病因不同,其肿块的形态表现及全身症状多种多样,按中医辨证,主要分为以下四型:1.肝邪气滞此型临床较为多见,常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证见忧郁寡欢,心烦易躁,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胂块,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经后可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来弦细。2.阴虚火旺此型患者多表现为形体消瘦

5、,乳房肿块多个,胀痛且伴烧灼感,同时可见头晕耳鸣,午后潮热,精神不振,虚烦不寐,激动易怒,口干或口苦,经期紊乱,小溲短少,大便干秘。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9页辨证分型3.冲任不调此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常伴面色少华,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4.痰瘀凝滞病程较长,患者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经行腹痛。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来

6、细涩。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9页疗效标准治疗本病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其疗效判定分为以下四级:痊愈:乳房疼痛及肿块完全消失。显效:经前、生气及劳累后,乳房疼痛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肿块体积缩小一半以上,有轻微压痛。有效:经前、生气及劳累后,乳房疼痛减轻,肿块质地变软,体积缩小不足一半。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未能改善,甚或加重。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9页分型治疗(1)肝邪气滞治法:疏肝理气,解郁通络。处方:柴胡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制香附12克,杭白芍12克,茯苓18克,丝瓜络9克,通草9克,鸡血藤15克,红花5克,生甘草3克。加减:若兼胃纳欠佳可酌加神曲、山楂、麦芽;月中块坚

7、硬加牡蛎、昆布、海藻;痰多加陈皮、半夏。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共治疗232例,痊愈145例,显效39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4%。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汤、逍遥散等。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9页分型治疗(2)阴虚火旺治法:滋阴清肝,软坚消癖。处方:丹皮12克,山栀6克,夏枯草15克,柴胡3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全瓜蒌12克,生牡蛎30克,黄精12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加减:口干苦甚加石斛、玄参;虚烦不眠加酸枣仁、夜交藤;五心烦热加地骨皮、青蒿。用法:将生牡蛎先煎20分钟,然后放人其他药一起煎。每天1剂,分2次煎服。疗效:上方加减共治

8、疗42例,痊愈25例,显效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常用成方:一贯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9页分型治疗(3)冲任不调治法:调摄冲任,消癖通络。处方:仙灵脾12克,仙茅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3克,鹿角霜6克,菟丝子12克,益母草15克,香附6克,牡蛎20克,夏枯草15克。用法:方内牡蛎先煎20分钟后再人其他药共煎。每日1剂,分2次煎服。疗效:共治疗91例,痊愈20例,显效23例,有效2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9.1%。常用成方:二仙丸、龟鹿二仙膏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9页分型治疗(4)痰瘀凝滞治法:活血通

9、络,化痰散结。处方:半夏9克,海藻15克,大贝母10克,水蛭3克,土鳖虫3克,当归12克,香附12克,王不留行15克,青皮15克,山慈姑15克,甘草3克。加减:肝气郁结,两胁胀痛加川楝子、郁金;冲任失调加仙灵脾、仙茅。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疗效:共治疗158例,痊愈80例,显效39例,有效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2%。常用成方:茯苓丸、清气化痰丸、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丹参饮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9页老中医经验范,女,38岁,农民。1971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半年来,触及右乳房上有桃子大的肿块,不痛不热,皮色如常。近年乳房有胀痛刺痛感,前来就诊。脉弦迟,舌质

10、色绛,苔白而润,经汛约50天一次,血量少,色紫黯。辨证:患者语音低沉,面色萎黄,为肝失疏泄,气血两虚,寒湿之邪凝聚于内,积于乳房,遂成“乳癖”。治宜扶阳疏肝,渗湿温化,佐以补益气血散结之剂治之。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麻黄10克,鹿角胶20克,白芥子10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香附10克,大贝母10克,黄芪20克。患者初、复诊共15次,服药30余剂,病情逐渐好转,服上方一月余而获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9页老中医经验按:患者乳中肿块,据证为阴寒之邪凝聚而成,温阳为治病首务之急。用阳和汤去熟地滋阴之弊。肉桂、干

11、姜温脾肾之阳;鹿角胶暖督脉之阳,助诸阳之振奋;柴胡、白芍疏肝气;香附、大贝母、白芥子化痰理气通乳络;当归、黄芪补气益血,以助诸药治病之力。辨证准确,选方恰当,故疗效显著。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9页其他疗法(1)针灸体针取穴:主穴:a.屋翳、膻中、合谷;b.天宗、肩井、肝俞。配穴:肝火去合谷,加太冲、侠溪;肝肾阴虚去肝俞,加太溪;气血双虚去肝俞、合谷,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去合谷,加三阴交;胸闷去合谷,加外关。操作: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据症加配穴。每日1次,虚补实泻,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4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天。疗效:共治疗患者500例,其中住院病人150例,治愈101例,

12、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8例;门诊病人350例,治愈129例,显效104例,有效10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5%。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9页其他疗法冷冻针灸取穴:膻中、阿是穴。阿是穴位置;病灶区。操作:手法为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针柄温度为-10-20之间,采用仪器为“LRI-3型电子冷冻增热针灸治疗仪”。疗程为612天,每日1次。疗效:共治疗30例,治愈2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9页其他疗法耳穴压丸取穴:交感、内分泌、皮质下、乳腺、垂体、卵巢、子宫、肝。操作:常规消毒后,用伤湿止痛膏剪成0.70.7cm2大小,将王

13、不留行子粘压固定于所取穴位,拇、食指分别置耳穴内外两侧进行压揉,直至耳廓潮红、发热。一般于月经前半月开始治疗,每隔3月换药一次,每日按揉3次,每次15分钟,连续3个月经周期。疗效:共治疗35例,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9页其他疗法艾灸取穴:主穴:乳中(患侧)、足三里。配穴:肝火旺去足三里,加太冲;气血双亏加气海;肝肾阴亏加太溪。操作:用艾条灸,每日1次。肝火旺用泻法,灸20分钟;气血两亏,肝肾阴亏用补法,灸&0分钟,火力要足。灸后以胸内发热,以及下肢有热、酸、困感为佳。10次为一疗程。疗效:共治疗25例男性患者,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9页8/18/2022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