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范文10篇正式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783589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案例范文10篇正式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案例范文10篇正式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案例范文10篇正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案例范文10篇正式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档教育案例范文教育案例范文(一):数学的人文性教学(多片断式)【案例背景】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有人想,六比六,平均每只猫吃一条鱼,省得六只猫争抢打架。听听一个学生是怎样说的:太美了,舍不得吃!多么具有人性化的语言啊。说起数学,缺乏数学素养的人会认为数学是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尽和抽象的没有情感的冷冰冰的数字打交道。然尔数学其实是充满着浓浓的人文性的。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资料、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礼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

2、价值观。数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习得,更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数学不能仅仅当作是数学,更不能仅以数学的眼光看待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仅在于培养出能够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公民,我们还要让我们所有的人,成为幸福的人。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数学教学中更就应要以人为本,体现它的人文性。我们对数学教学中体现人文性的现状调查。对数学教学中教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调查统计。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中要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的始终。我们对不一样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有些教师的备课中有了体现,

3、而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浓浓的人文性的课很少,能有所体现的也不多,更多的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有必要在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上作些探讨。【案例描述】案例一一、关爱苛刻。案例1: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教学A:师:我们已经明白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围成,而不能说成组成呢?生:围成是指三条边连接起来。而组成可能三条边没有连接在一齐。师:对,他说得很好。所以我们必须要说围成。教学B:师:你们看到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学生举例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师:你能不能把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三角形画出来呢?学生自由地画。师:把你画出来的各种形状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学生自我分类,也能够和同桌交流,把

4、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下方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学习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案例分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关爱就是从学生的身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想学生所想,尊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及至不成熟的行为,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数学严密而对学生提出苛刻的不贴合学生实际的要求。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要资料,概念的理解也是学生的难点。课堂中教师常常化很大精力解释说明,甚至咬文嚼字、比较推敲,让学生表达概念时也要做到一字不差。其实课堂中学生也能照本宣科地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但过后又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呢?其实我们都明白,只要注重了学生对概念构成了丰富而清晰的心象,即使学生说不出完整的概念概括,对概

5、念的理解也是深刻的。三角形的认识,教师总要让学生理解是由三条线段围成而非组成的图形,用很长时光去区别围成和组成。如果我们不有意地在字面上去区分是围成还是组成,而是让学生能画多少个形状不一样的三角形,并把这些形状不一样的三角形按照相同的特征归类,一提到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学生的头脑中就能浮现出各种表象。这比花大力气比较是围成而不是组成,学生更有兴趣,也更容易懂,尽管学生说三角形的概念不能做到一字不差或不严密。例如学生对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说得尽管不完整,但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表象刺激,学生就能决定圆中哪条线段是直径、半径,哪条线段不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让一学生背书前,在背书学生的同桌耳边

6、低声嘱咐:他背不出时提醒一下。细微之处,体现了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课堂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性,学生能不身心舒畅地学习创新吗?案例二闲适竞争案例2:一年级数学综合活动周末活动中的套圈游戏:套住远近不一样的小鹿、小猴、小马、小狗、小猫分别得5分、4分、3分、2分、1分,小明共得了九分。他分别套住了哪些小动物?教学A:师:看谁想到的答案又多又快?聪明的学生不假思索便举起了小手,其实有的学生是边举手边在思考。教师让学生一一说出答案,但答案并不齐全。教学B:师:以小组为单位,先在桌上摆出这五个小动物,仔细观察,相互讨论。找出答案后由一人记录下来。师:下方交流,说过的就不必重复。小组一:我们的答案有5+3+

7、1=9,4+3+2=9。小组二:我认为还可能两次都套到一个动物的。如5+2+2=9,4+4+1=9。小组三:我们还有三次都套到一个动物,如3+3+3=9。小组四:我们不要套到三个动物就得9分了,如5+4=9。小组五:我们还能套住更多的,4+2+2+1=9,3+3+2+1=9,2+2+2+2+1=9。案例分析青年学者肖川说: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升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简单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教学A中教师创设的是一种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学生一般会处于一种焦虑的迫不及待地想表现的心理,而教学B创设的是小团体间的竞争,更好地给予学生自由

8、思考的时光和空间。闲适的学习时空,学生才会在不断地探索中锻炼意志、构成独特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在学生自主独立的闲适的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学习更是学生各种心理体验的过程,能在数学学习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有遇到问题的冥思苦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得意,有交流中茅塞顿开的欢呼,有反思中灵感顿现的陶醉,有独闯雄关的自豪,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各种美的情感体验。案例三兴趣结果案例3:平均数应用题教学。教学A:出示应用题。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对这种做法进行评价,得出平均数应用题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B:教师设计一张表格,要求学生自主选取资

9、料去填,要求算出调查的数据的平均数,并说说你对计算出来的平均数的看法。透过调查计算,进行全班交流。生1:我调查了我们学校上学期各班得学生礼貌号的次数。平均每班得3。5次,最多的班级得了8次,而我班只得了1次。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做得不太好的地言,要专门利用班会课开展讨论,找出差距,不断努力。生2:我调查了上周我们学校各班向特困生献爱心的钱数。算出平均每班献爱心535元。最多的班级献了1638元。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完美。生3:我调查了这天体育课中跳绳比赛的个数。我们班平均1分钟跳绳98个,其中张佩1分钟跳了167个,我要向他学习,锻炼好身体。案例分析评价是数学学习的催化剂,教学A

10、注重的是数学知识结果的评价,而教学B中,教师不仅仅让学生交流平均数的数学知识,更是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收集数据,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求出的平均数的分析也更具备了浓浓的人文性,学生不仅仅仅学到数学知识,更增长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会了做人。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人文性,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如在数学作业中如何更人性化,不会使学生认为做作业是一种负担,如何使考试更具人性化参考文献(缺少具体的文本)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2、夏青峰:数学是什么?江苏教育2003、10B3、袁忠燕:一堂有人情味的数学课小学数学教学2003、6教育案例范文(二):

11、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描述加实录式)【案例背景】基础知识是潜力的载体,知识系统的因子,任何学习潜力的构成、知识系统的建构都是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基石,获得知识与发展潜力同等重要。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分的、片面的追求基础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潜力、语文素养的培养,受到众多的批判。随着新课程的施行,这种现象得到了较好的纠正,但是矫枉过正,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基础知识却被弱化、忽略,甚至有些教师把落实基础知识看成是脱离新课程,这些认识与行为严重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新课标,并没有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是在持续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内涵、落实的形式和要求做出相应的要求。新课标删去了繁、

12、难、偏、旧的知识点,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的资料,教学中也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但是这并没有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相反是对基础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就应促使知识向潜力、个人素养方面转化。比如: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帮忙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透过基础知识的积累,构成语文的思想方法和语感潜力,到达比较开阔的语文视野。新课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知识时候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

13、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透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超多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构成语文思维模型。就应说透过自我主动参与所获得的知识是牢固的,有的将终身难忘。因此,在落实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充分认识新课程有关基础知识的内涵,要透过学生探究合作、实践体验等方式加以落实,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与潜力的培养、情感价值观的构成相结合。【案例描述】说文解字在课前预习大禹治水时,我让学生提出问题。一生问:文中治水的是禹,为什么文题中称他为大禹,这大字就应作何解释?这问题看似是对一个字字义的质疑,其实关系到对整个神话故事好处的理解,甚至关系到对中国传统文

14、化的认识,是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我打算让学生透过自我的探究来解决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获取这个字的含义,同时了解传统文化中有关汉字的一个知识点。因此设计以下问题:1、查字典,了解大的含义,同时收集和大禹中的大意思相同的有关大的词语或句子。2、文中描述的是怎样的水?3、禹治水成功的因素有哪些?4、如何理解文题中的大?上课时。师:请大家说说大有几种意思。生:和小相对,表示规模、数量、体积等等。比如:大山,大海。生:指年龄辈份排长或排行第一。如大哥,老大。生:称对方有关事物的敬辞。如大作,大礼。生:超过,过于。如玩笑开大了。师:很好,看来大家准备得很充分,其实大禹治水这篇文章许多情节都能够用有关大的

15、词语来概括,此刻请大家读课文,看看哪些情节能够用大的词语来概括。生:大禹治水,是因为当时发大水了。生: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和广大群众不辞辛劳劈山开河分不开。所以说治水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生:大禹治水经过众多苦难最后最后治好了大水,可谓是大功告成。生:禹因为治水有功,被人们尊称为大禹。(略去学生品读相关课文资料。)师:此刻大家就应能够明白人们称禹为大禹的原因了吧,文题中的大既不是指禹长得有多高大,也不是指他年长,而是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形象高大,是百姓爱戴他,尊敬他,感激他为人们做了好事,所以尊称他为大禹。这大就是个敬辞。下方请同学们把收集到有关大的,表示尊敬的词语或者句子展示出来。生:

16、古代把德高望重的人称为大人。比如荀子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生:我也找到了一个,孔子称赞颜回大士哉!生:刚才提到的大作,也是对别人的文章的敬辞。生:大驾,原先指皇帝的车架,此刻大多用来对别人的尊称。【案例评析】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和忽略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造成字词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因此我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力图转变传统的字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一、变灌输为自主探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应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多老师可能会选取当面告诉学生在那里大表示对禹的尊称,是敬辞,一问一答中学生除了明白这个答案之外,别无所获。更为严重的是,这样还会让学生养成不思考、依?x

17、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office:smarttags/赖老师的不良习惯,只求答案,不求如何获取答案的过程。而本课采用了探究性学习,先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不仅仅让学生明白大的多种含义,而且让学生养成自我动手获取信息的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养成是让学生一生受用的。二、把字词教学有机融入课文教学花一节课的时光来讲解一个简单的字词,显然不现实,那就让字词教学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里面。本文设计了请用和大有关的词语来概括课文的相关情节这个问题,让字词教学和课文资料教学有机结合,到达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这样处理,但是有

18、一点务必坚持,尽量让字词教学融入课文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的孤立的进行。新课程强调,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做到知识、潜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因此,我们不能按传统的做法,把基础知识孤立出来,为落实基础知识而落实。不能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本身,而就应让基础知识成为一种载体,在掌握这种载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潜力、构成情感价值观。体此刻教学上,我们就应以基础知识为核心,突出领域意识和问题中心,强调基础知识与社会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老师把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课堂问题、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探求问题中,在体验情境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上述案例就很

19、好的体现了这点,把基础知识巧妙的转化为课堂问题。在解读课文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三、在新课程对基础知识的终极指向重新审视之后,基础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比如告知式、灌输式已经不再适合。要想有效落实基础知识,务必探求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方式,上述案例对此做出了自我的探索。案例一提出了,在自主探究中落实基础知识。在课堂之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大的含义和例子,提倡学生自我动手解决问题。在收集归纳整理中,学生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很多的基础知识能够用这种方法加以解决,比如文学常识、诗词积累等等。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式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是良好的。当然新的教学方式肯定不止这种,需要我们不

20、断去探索。资料链接资料1语文知识的外延和内涵研究综述关于要不要语修逻文类的知识、这类知识对语文素养的构成与提高有无作用的问题,已经取得较一致的看法:这类知识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构成与提高,不可缺少。但是,关于这类知识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如何呈现,怎样才能发挥促进作用,意见不一。张先亮主张,这类知识的教学应以实用性为原则。苏培成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所学的知识点就应在系统指导下与系统相连。袁彬认为不就应追求系统性,不赞成不系统、不完整的知识是不科学的知识的观点,指出语文本身有着固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语文知识系统中的系统难以界定。另外,刘大为主张构建一个由学生系统、教师系统、教学工具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的语言

21、知识系统。以上各类研究起码证明当前语文课程的知识需要进一步更新。(摘自周燕、刘梅珍:2003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综述,语文学习2003年第12期。)教育案例范文(三):合作交流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的案例与反思(片断比较式)案例背景合作交流是由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孔子的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合作交流也成为了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由幕后的零碎操作演变为台前的规模实施,如何合理组织合作交流,防止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22、。笔者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合作交流进行了多轮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初步探索了实施的基本规律。案例描述片断1音乐欣赏课走近摇篮曲中,我想在同学们感受了、理解了摇篮曲之后,能透过创作这一形式来把自我对摇篮曲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于是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请同学们来创作一段近似于摇篮曲的旋律,并配上歌词,唱一唱。同学们能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创作。但是,虽然在交流时众说纷纭,可在过了十分钟后的交流中,很多同学不知所措,都说不行、不会,而且对这一活动不感兴趣反思: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利弊探析,教师是音乐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教学策略都可能成

23、功,也可能失败,每一种方式都有适用范围,不能用一种方式去代替另一种方式最近。虽然,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交流能够给一个鼓励儿童探索、发展、测试、讨论、交流和感受音乐的环境,但这一教学策略也存在着花费教学时光过长,搭车现象严重的弱点,且易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教学效果两极分化。因此在明确实施合作交流利弊的基础上,若要更高效率地发挥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教师务必针对教材、学生的具体状况扬长避短,选取最佳时机,合理组织合作交流,发挥优势功能,才能增强合作交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功效。片断2(改善设计)我设计的主题为:老师请同学们在规定的十分钟内采用不一样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摇篮曲,如:唱、跳、

24、奏、诵、画、演、创编旋律-老师带给各类打击乐器、画笔、纸、纱巾、娃娃、摇篮等道具,并采用分组合作讨论。同学们虽然能够自由组合,但我有意识地在每组安排了一个小能手,让他们在组内合作讨论中起着一个带动的作用。在同学们交流的十分钟里,我到每组了解进展状况,并在创编旋律组做一停留:我提醒同学们旋律的创作离不开节拍、节奏、速度的设定,只有在按要求设定好节拍、节奏、速度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旋律才能够到达预定的目的。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就创作出一段优美动听的旋律。在十分钟后的成果交流展示中,我发现每组都很有特色,都有出彩的地方,在同学们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的同时,我发现每一位同学情绪高涨,在表演中充满了自信

25、。在成果展示的同时,我还让每组同学派一个代表论述设计的构思及方法,让同学们透过合作交流,增大了信息量,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使同学们透过这堂音乐欣赏课,走近了摇篮曲、理解了摇篮曲、喜爱了摇篮曲的同时,也丰富了其他方面的知识案例反思从这两个课例中说明,同一个主题,同样的合作交流,由于老师实施方式不一样,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不一样,学习情感不一样,其效果也截然不一样。这使得笔者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组织合作交流有如下感悟:1、创设和谐的合作氛围,鼓励全员参与学生能否用心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我的意见,参加交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

26、形式鼓励学生用心地参与合作交流,个性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给孩子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员参与。2、带给合理的活动规则,培养合作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生机勃勃的合作学习氛围,务必借助规则来建立稳定的秩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者,对合作交流的活动程序进行方式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合理,科学,循序渐进的整体规划。合作交流要有序,对小组中的每个同学编号,分工明确,老师要指导交

27、流。3、择有价值的教学时机,确保合作质量合作交流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有必要、有条件来组织合作交流,有的资料适合于动手实践,或者适合于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习资料和学生实际选取有价值的资料,有利的实际和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同时,在一节课中安排合作交流的次数也不宜过多,时机也应把握好。4、有效引导,指导和帮忙,提升合作效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只是领导作用的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中不应

28、袖手旁观,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忙,否则合作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课堂教学将事半功倍,甚至可能钻牛角尖。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设计交流路线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用心参与学生的研究,带给合作交流的素材,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乐于评论或补充学生的发言,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互教互学,了解每个小组的进展设计合理的组间交流线路,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和开拓思路,提高合作交流的技能技巧。教育改革的实际操作往往比提出改革的设想要困难得多,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交流,教师要不断

29、对自我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我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更新,才能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行动中。参考文献(缺少具体文本资料)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思维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课堂合作学习基本技能细则王坦学习原理与策略教育案例范文(四):中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这是一则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故事在幸运女神(theLuckFairy)和一对贫苦夫妻FredandDoris)之间的对话中展开,主要教学资料是让步状语从句。当我最初接触到文章的时候,我把教学线索设计为wishes(愿望),以情感作为一根主线贯穿整堂课。但是,第一次试讲的失败,让我重新反思了自我的教学设计,认识到:没有语

30、言支撑的教学是十分单薄无力的,是行不通的。重新备课之后,语言点的教学与训练成为了教学的出发点。因此,在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前提下,课前的热身,新课的导入,课文的梳理,课外的延伸等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围绕着语言点展开,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也令人满意,他们能运用新的语言解决问题,表达自我的思想。案例描述案例描述(1):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上不仅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构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如在学习Although这一语言点的时候,有学生出现了这样的句子:AlthoughImnotveryclever,

31、butIstillworkhardeveryday。我对他说:Ithinkyouarealreadyveryclever,becauseyoucansaysuchagreatsentence。而后,我又问全班同学:Dontyouthinkheisacleverboy?此时全班同学齐声答到:Yes!之后,我又问:Butcanyoufindthedifferencebetweenhissentenceandtheoneontheblackboard?几秒钟的思考之后,许多同学发现了错误,回答到Thereshouldbenobutinthesentence。在一个简单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得到

32、了充分的肯定,用心性、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透过自我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重要的语言难点与重点,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案例描述(2):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在必须程度上有着共同的特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与中文一样也应注重启、承、转、和。教师在处理各个教学环节的时候,就应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与过度,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如,当学生准备对话表演的时候,我巡视了整个教室。当他们准备就绪的时候,我说到:Itssoamazing。BecausewhenIwaswalkingaroundtheclassroom,Ifoundsomeinterestingdial

33、ogues。Doyouwanttosharethemwithme?Ofcourse。学生们兴奋地回答到。自然而然地我们一齐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对话表演与展示。两个教学步骤之间的过度水到渠成,不露痕迹。案例分析英语课程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恰当地使用教学资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的情感状态,并且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每一个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之后,教师都就应及时给予反馈,并且注意评价语言的丰富性。学生每一次的开口表达,都是教师进行教育,进行鼓励,进行师生交流,到达师生互动的最佳时机。一堂课上这样的机会在不断地反复出现,教师就应善于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使学生在

34、一个简单、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被关怀,被鼓励的愿望,对于学生而言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尤为重要。因此课堂上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要教授的不应仅仅只是语言知识,还应包括人文关怀,包括情感熏陶。教师在课堂上的与人为善,不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同时也会对全体学生的情感态度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能教会学生去发现别人的优点,教会学生用宽容去对待身边的一切人、事、物。有人曾说过:情感教育渗透在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么,教师就就应先从自身做起,用关怀的目光,用鼓励的言语去肯定,去激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教师除了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同

35、时也应运用好过度语言。因为,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并非是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简单地相加。如何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过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多教师忽视了它的重要性,简单地用nextthen等简单的词汇来替代各个环节之间的过度,使得整堂课显得单调枯燥,让人感到语言的贫乏。充分发挥过度在教学的作用,不仅仅能够展示语言的魅力,使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同时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用心性的重要手段,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随着教师,始终被老师所牵引着。过度语言是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展示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它还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调整教学节奏的作

36、用。可见,不仅仅中文课堂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组织与运用,英语课堂也同样如此。在某种好处上说,英语课对教师驾驭语言的潜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考文献(缺少)教育案例范文(五):教育得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背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这天,我们的学生也透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收了许许多多信息。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白纸,任由教师在上方涂涂画画。他们已对某些事物有了自我认识,我们要去改变他们,按自我的期望去塑造他们还真不容易,这不仅仅仅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足够的机智去引领他们成长,让孩子们能够成为情智共长的新一代。作为班主任,我们每一天与学生接触得最多,许许多多烦琐的事情,都需要我们

37、用心去分析去处理,否则会给班级建设和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及坏的影响。下方是我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件事情,但却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一、教育经过我班徐晨同学,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但自高一开始,上课就不够专心,有时课堂上睡觉,平时与同学交流也很少,显得不合群。自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他存在必须的心理问题。但他课后有时能与科任教师交谈,到上体育课时,总是冲得最快,即使旷课,也不旷体育课,表现出用心锻炼的一面,而且学习并不落后。纪律表现相对较好,因此,高一时,对他没有多大的关注。直到高二开始,他的纪律表现得相当松散,经常不参加早锻、晚自习,还有旷课现象,他的行为表现得越来越令人担忧,与他谈话,他的理由几乎每次说

38、的都一样,说身体不好,晚上睡不着等等。看课外的武打小说,上课精神不集中,经常在课堂上睡觉,学习成绩下降,考试时卷面十分差,除了体育课以外,在教室不与同学交流,即使交流也是与一个他有相似经历的交流,大多时候是趴在课桌上睡觉,一点活力也没有。我找他多次谈话,他总是表示明天我必须准时参加各项活动,但到明天,涛声依旧。我觉得他内心肯定存在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然他不会表现得如此沉迷。我想我就应想办法帮忙他,使他尽快从沉迷中走出来。这不仅仅仅因为我是班主任,也不仅仅因为他相信我。我意识到他的这种沉迷,必须来自于周围环境:是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好像不可能,因为他不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39、还是由于家庭自身的原因?因为他家里十分贫困,当他家里也没有电话给我,没法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因此,我只有从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学包括舍友、班上的同学开始了解状况,但同学们都说他在宿舍里就是喜欢看看小说,没有在外面做什么。也许同学们对他也不了解,或不肯对我说出真心话。为此,我再次找他谈话,但他还是没有真心地告诉我,只是说身体还没恢复,不能起早起等等。但经检查他没有什么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只有设法与家长联系。他好坏不肯说家里的状况,只说家里只有一个70多岁的奶奶,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怎样办?于是,我从原先的同事处打听得到他也做教师的姑妈的电话,给她打了电话。他姑妈感到很意外,没想到侄子变得这么坏,很

40、快赶到学校。我把状况跟他反映,彼此交谈,共同引导孩子说老实话,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期望他能说出心里话实话,但他并没有,只表决心会改的。在与其姑妈交谈中,我从中了解他家的状况:家庭生活相当困难,他父亲患重病多年,是家里的药罐子,常年一人在南京看病;母亲一年只有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在家,其他时光都在外做保姆,挣点钱,供他父亲看病,供其上学,不够的话,就借贷送他上学,全家人把期望寄托在他的身上。针对这一种状况,我认为只有和家长一齐从思想上、人生观等方应对他进行教育,他才有可能会转变过来,发愤图强,用心向上。在那以后,我和他的家长表示,家庭学校多要加强交流。,我为了唤醒他的心灵的复苏,每次我把和他的家长谈

41、话,都告诉他,。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光段是有效的,然而,没过多久,他又旧病复发。由此看来,我的工作还没能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为此,我又多次与他谈心,从各个层面上启发他,期望能走进他的心里,让他掏心,把心里的秘密说出来。然而,他没有。从此以后,我几乎每一天透过不一样的方式与他沟通,期望获得信息。直到有一天,他奶奶来学校让我与他要500元钱,我傻了,他是宏志班的学生,成绩在班是上游,根本就不用交伙食费用,他把亲戚给他父亲看病的500元救命钱拿来学校干什么?我就私底下找他谈话,了解状况,说是要还给其他同学,我才从有关同学那里了解到状况:原先他在暑假补习时,到宿舍偷了几位同学的衣服和复习资料,那几位同学威

42、胁他,要定期还钱,这时候他心里害怕,才肯说出来。为此,我立刻通知家长,立即赶来。然后与那几位同学会面,一齐把问题解决。当一位同学听说家里是靠借贷供他上学时,就不要他再还钱。这时候,他哭了。我捉住这一教育时刻,和家长充分的做好他的思想工作,使他真正能变。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虽然还比较内向,但学习刻苦了,纪律好了。但我怕他又变。因此,我对他更加关注,只要有一点点苗头,立即与他交谈,帮他分析自我的不足,鼓励他,要相信自我,战胜自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他的学习不能尽快赶上,会看小说,可能会再次复发。但我相信,透过不断地关注,透过他的努力,高考时他必须会以理想的成绩来回报的。二、案例分析这个案例看起来

43、比较烦琐,其实不然。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都是那么复杂,因为他们还年轻,他们是受教育者,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决定了他们很容易犯错误、受伤害,但又是很容易改正、治愈的,因为他们一天天地成长。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我们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去关注他们。1、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现代社会的健康概念,已超越传统的医学概念,不仅仅包括躯体、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面临中考高考,压力重,心理脆弱,压抑得他们不能宣泄。再者,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学生身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失控行为时有发生。如,某些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与富裕的学生相处,感觉自我低人一等,产

44、生自卑感。于是,为寻得心理平衡,以个人利益为重的行为动机由此产生,加上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使他们在道德观念构成中逐渐造成道德认知上的偏差。这些与学生的素质有关,尤其是与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有关。2、用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仅靠学校是不够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尤其重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与家长合作,帮忙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忙学生成长极其重要。三、思考对策1、加强思想教育注重正面教育,注重诚信教育,分辩是非;重视和开展品德心理构成过程的认知辅导,运用德育环境化教育模式,以学校德育活动为环境载体,以社会规范和学校行为规范为主要目标,以自我教育为主要手段,开展

45、各种活动,用活动结果去体验规则的重要性。这样体验,使学生处于转化过程的醒悟阶段,提高决定潜力,逐步理解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2、加强心理辅导透过心理辅导教师定期辅导和相关方法进行矫正,从情感上悦纳自我,情绪上快乐体验,笑声中反思自我,成功进步中激励自我,感悟自我价值。3、做好家长工作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压力。学校要与家长持续联系,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得以培养。4、加强情感教育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

46、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老师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地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慢慢地托起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教育案例范文(六):体育案例(描述式)案例描述课前几分钟,完成了课前准备的我习惯地在操场上等候学生的到来。这时,三(3)班的体委领着八九个学生前来请假,这种事情在以前从末发生过。望着这些满脸稚气而神色凝重的学生,我心里一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于是要求他们赶快去集合。同时,对即将开始的教学有了新的安排。集合完毕,应对略显沉闷的学生,我平静地说:同学们,这天我们班有些同学身体不能适应耐久跑的学习,因此,我想把原先的学习资料调整到一个月以后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课堂气氛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