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世界近代史高考考点练习.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740623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世界近代史高考考点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世界近代史高考考点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世界近代史高考考点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世界近代史高考考点练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世界近代史高考考点练习【精品文档】第 10 页世界近代史考点针对练英国君主立宪制1.(09 广东)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A第一部成文宪法B多党制的议会C总统制D君主立宪政体2.(10 山东)1688 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3.(13 课标 I)1688 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

2、,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4.(08 上海)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A. 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B. 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 君主立宪制度确立D. 议会对内阁负责5.(12 北京)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6.(10 江苏)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

3、篑。因此,1701 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7.(13 海南)1811 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100 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8.(15 课标)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

4、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9(12 海南)1841 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10.(13 江苏)“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

5、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参考答案:DADCD DDDCD近代美国新体制1.(13 课标)华盛顿在 1787 年 3 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

6、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2.(13 海南)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3.(11 全国)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

7、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4.(08 全国)1787 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5.(10 海南)1792 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曾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A代议制B分权制C共和制D联邦制6.(15 北京)1845 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

8、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7.(09 全国)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 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 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8.(12 海南)在美国,自 1856 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

9、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主宰了联邦政府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9.(11 海南)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参考答案:DBCDD ABBA 近代法国、德国政体的确立1. (10 广东) 1873 年, 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 “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10、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2.(13 广东)有人在 1877 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 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3.(10 海南)从 1870 年到 1940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 108 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 8 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

11、与行政权力合一4.(13 大纲)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这一斗争反映出A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 B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5.(10 全国)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为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6.(08 江苏)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关

12、表述正确的是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7.(14 江苏)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 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8.(13 北京)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

13、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9.(09 宁辽)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A.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 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 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10.(13 课标)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11.(14 广东)1895 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

14、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参考答案:ACABB ADADA D新航路的开辟1.(09 江苏)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2. (07 广东) 16 世纪一位外交官说, 在对东方的探险中, “宗教提供借口, 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

15、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3 (12 上海)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4.(14 天津)1500 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5.(00 春)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 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 .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D. 加速

16、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6.(14 大纲)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7.(06 广东)16 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C. 价格革命D. 文艺复兴8.(08 海南)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

17、 第二次工业革命9.(11 全国)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0.(11 北京) 1617 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 256%,工资上涨了 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ABCD11.(06 上海)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

18、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12. (15 广东)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 5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13.(15 上海)历史学家斯

19、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 1500 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C圈地运动的发生D宗教改革的发端14.(07 广东)16 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参考答案:CDCBA AAACD DABA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形成1.(06 江苏)16 世纪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是A. 美洲B. 非洲和美洲C. 非洲和亚洲D. 非洲2.(13 江苏)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

20、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 年,从这里出口了400 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 18 世纪,其产量约为 16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3. (08 广东) 18 世纪, 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4(12 重庆)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 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

21、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5.(16 北京)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 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 GDP 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海外殖民掠夺ABCD6.(08 江苏)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 年至 1763 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 1500 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 19 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

22、点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 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7.(15 福建)17 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8(09 全国) 1835 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的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A. 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B. 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C. 在

23、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D. 推进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9.(15 海南)15001800 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10.(15 天津)茶叶于 1650 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 6 至10 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 2 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

24、英国颁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1.(15 课标)17 世纪 60 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 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12.(09 全国)在 20 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A. 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 第三世界的兴起C. 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 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参考答案:CDBCD CACBC DA工业革命(一)1.(09 四川)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

25、 17、18 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 海外市场的形成B. 垄断组织的出现C. 圈地运动的推进D. 民主制度的确立2(11 海南)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3.(09 全国) 1718 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A. 英国

26、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B. 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 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D. 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4.(12 安徽)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5 (12 上海)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

27、改革普遍发生在A16 世纪中叶B17 世纪中叶C18 世纪中叶D19 世纪中叶6.(14 广东)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牛顿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C蒸汽机D计算机7.(06 上海)在 19 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BCD8(01 全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C手工

28、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9(10 江苏)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 世纪 80 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 年 52 家,1809 年 64 家,1830 年 99 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10.(16 海南)据研究,从 1760 年到 1850 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200 万磅增加到 366 亿磅,增长了 180 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

29、迅速发展11.(16 上海)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12.(14 福建)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13.(14 课标 II)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

30、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14.(13 上海)英国政府于 1802 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 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15.(15 四川)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

31、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16.(02 全国)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它开始于英国,18 世纪末向外扩展B. 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C. 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D. 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17(10 全国)19 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18.(16 课标)19 世纪 60

32、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 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56 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19(09 山东)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20(12 山东)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

33、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BCCAC CDABC ACACD CAAAC工业革命(二)1(08 海南)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A. 18 世纪中后期B. 19 世

34、纪前期C. 19 世纪中后期D. 20 世纪前期2.(14 江苏)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3.(14 浙江)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公共汽车火箭的一级火车车厢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ABCD4.(15 上海)在 19 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

35、,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5(02 全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A.B.C.D.6(01 春)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展进程为从一国到多国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7(11 海南)从 19 世纪 90 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 20 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 09%的 3 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 3/4 以上的蒸汽动力和

36、电力,其中 586 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 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8.(15 海南)据统计,1850 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 243 项,1870 年为 4132 项,1900 年达到 8784 项。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9.(08 上海19 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A. 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B. 生产规

37、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C. 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 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10.(15 海南)20 世纪 20 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11.(09 上海)19 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出现了一次移民浪潮,18461875 年间就有 900 多万人离开欧洲,其中大部分到了美国。这是因为A南方种植园主的需要B法西斯的种族灭绝C帝国主

38、义的侵略扩张D美国政府鼓励移民12.(12 海南)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13.(07 广东)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4.(15 课标)由表 1 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 1870 1896

39、1900 1913比例 78% 74% 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5(10 安徽)表 1 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 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16.(13 上海)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

40、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参考答案:CDDDA ACCBC DACBA 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12 福建)15 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2.(08 广东)15 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3.(11 安徽)恩格斯指出,任何

41、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4(10 上海)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但丁 马丁路德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 伏尔泰ABCD5.(15 天津)维多里诺是 1415 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

42、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6(05 广东)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蒙昧主义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禁欲主义思想D 浪漫主义思想7.(13 广东)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 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 世纪现代主义画家8.(06 全国)在 14-17 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

43、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堂吉诃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B揭露社会的黑暗C推崇人文主义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9.(13 山东)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10.(13 上海)在 15 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 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 1500 年到 1520 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 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 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

44、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11(01 全国)16 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正确,错误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D正确,错误12.(08 全国)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

45、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政体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D君主的统治必须合乎道德13.(14 江苏)“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14(08 上海)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15.(07 广东)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土、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16(12 广东)1521 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