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总结.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69800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总结【精品文档】第 5 页教育与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1、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受文化的影响。(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3)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知识及其来源的认识,在教育上影响着人们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人们对教学方法的不同使用。2.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护文化的作用(2)

2、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 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环境 3.学校教育 4.个体主观能动性德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教育。基本任务是在政治方面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世界观,在德行方面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在个性品质,培养学生拥有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历史研究法 实验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 是教育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实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一

3、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步骤 事先做好充足准备制定观察计划。按照计划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历史研究法 是指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 发展和演变 的历史事实,并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认识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 收集和评价历史材料 综合整理 形成结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国小学课程有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科书三部分组成课程计划的构成:学科的设置(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课程评价 建立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高校招生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 考试命题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的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增强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丰富

5、其感性认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避免走两个极端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布置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布置作业量要适当,难易适度 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按规定时间完成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直观语言启发性原则 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启发学生将知识用于实际 发扬民主)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进行 系统掌握技

6、能 形成严密逻辑思维能力 (按照教材系统性进行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巩固性原则 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 理解上巩固 重视复习 运用中巩固) 因材施教原则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统一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教育培养学生特长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 实验法 探究法 情感陶冶体验法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以班为人员单位 以课为活动单位 以课时为时间单位优越性 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局限性 教师直接做主,学生主体地位受到限制 教学过

7、程强调标准统一同步 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强调书本知识学习,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创造性探索性不以发挥 教学内容时间的程序化难以创新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认识) 恒常性(知觉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映象仍相对保持不变)注意分为三类 无意注意(没有预期目的 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期目的 但不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影响注意广度的音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 活动性质和任务 个体的知识经验注意的分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 注意转移是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记忆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经

8、过复述短时记忆可转化为长时记忆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因素 识记材料性质和数量 学习程度 识记材料系列位置 识记者态度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 正确组织复习 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多种感官参加记忆 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最近发展区 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间的过渡状态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他任处于发展状态,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9、,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特征 已有的知识经验 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人们过去经验影响下产生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流畅性 变通性(灵活性) 独创性学习动机的培养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反馈,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

10、学生继续努力迁移 正向迁移负向迁移 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同化迁移顺应迁移重组迁移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影响迁移的因素 相似性(材料 学习目标与过程 学习环境的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促进与阻碍)促进迁移的措施 精选教材内容 合理组织材料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提高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防止负迁移的发生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内化性 特定性 生成性 有效监控原则 自我效能感替代性强化 是指观察者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正强化 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的概率也增加负强化 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的概率增加惩罚 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

11、的概率 布鲁纳发现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学习观 学习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和传递,而是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观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 不是简单地信息输入和提取,而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上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概括情绪的种类 心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强烈的爆发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意外情况时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格特征具有 独特性 稳定性 统合性 功能性 气质 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无好坏之分影响人格发展因素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

12、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特征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对人具有极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人格特征形成学校教育因素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早期童年经验 首先人格的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音素共同决定人格 最后 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影响因人而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中学生人际关系解决策略指导学生积极调整认知 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交往品质 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异性交往遵守原则 要适度自然 注意交往场所和

13、方式 要留有余地 不能伤害对方自尊心系统脱敏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常用方法 网络成瘾一般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症 强迫症 抑郁症 恐惧症 网络成瘾症 道德分为 道德认知(核心)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品德学习阶段经历了 依从 认同 内化德育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德育的原则 导向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一直到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德育目标符合新时期的方

14、针政策和总任务要求 把德育的理想型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疏导原则 循序善诱 以理服人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要求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以表扬激励为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把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要求 爱护尊重信赖学生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合理明确宽严适度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德育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要求 统一教学内部各教学力量 统一社会各教育影响 德育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因材施教原则 从学生们思想认知和品德发展的

15、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教育,促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得放矢的进行教育 根据年龄特征有计划的教育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转化要求 一分为二看学生 长善救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引导学生自觉平评价自己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 摆事实讲道理 提高认识 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 要求 明确目的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注意时机 以诚待人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品德的方法 要求 选好学习榜样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提高修

16、养实际锻炼法 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要求 坚持严格要求 调动学生主动性 注意检查和坚持陶冶教育法 创设良好的情境 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方法 要求 创设良好的情境 启发说服相结合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品德评价法 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的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要求 公平公正合理 发扬民主 注重宣传与教育课堂管理的原则 提供正确而清晰的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认真的反馈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教师的领导风格 班级规模 班级性质 对教师的期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外活动的意义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波斯纳 经验+反思=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