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688007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精品文档】第 6 页幼儿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一、传染病基本知识(一)、传染病的定义: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二)、传染病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体内有病源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经水、食物、苍蝇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土壤传播)。3.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如幼儿、老人。二、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引起,经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

2、传播。冬春季多见。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9以下;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发热1-2天出现皮疹,皮疹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期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脱落后不留疤痕。应隔离至患儿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隔离期注意观察有无皮疹。 预防: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室内注意通风,可用紫外线消毒;对正在用激素、免疫制剂的患儿进行被动动免疫或接种水痘疫苗。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一般

3、经由飞沫传播。13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可有突然发烧(通常为39C或以上),干咳,肌肉疼痛,头痛,咽喉痛,极度疲劳,流鼻涕或鼻塞,恶心、呕吐和腹泻(多见于幼儿,主要是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天气冷暖变化时发生较多。这是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再加上生活习惯不正常,不良饮食等)5.隔离期:自发病后5天内,至流感痊愈后。6.观察内容:咳嗽、流涕等流感症状。7.预防:良好的卫生可以帮助预防感冒并阻止流感病毒在家庭中的蔓延。(1)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2)把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然后用抑菌洗手液彻底洗手;(3)饭前便后要洗手;(4)适当运动,及时增减衣物,吃好早餐;(5)经常接触

4、的家居表面要定期清洁消毒,尤其是门把手、扶手和水龙头;(6)避免与感冒或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7)着凉后,立马到暖和的房间,同时喝点姜汤或热牛奶等。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2.传播途径: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3.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4.临床表现: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大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偶尔有腮腺始终不肿者。5.隔离期:患儿腮腺完全消肿后一周。(病程两周左右)6.观察内容:注意观察有无发热或单、双侧腮腺肿胀。

5、7.预防:(1)隔离患儿至腮腺肿完全消失后一周,对密切接触者观察21天。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加强晨检、全日观察,早期发现病儿,及时隔离;观察期不能接受或转出儿童。(2)腮腺炎流行季节,儿童活动室、卧室勤通风换气,勤晒被褥。(3)药物预防:可板蓝根冲剂连服35天。(4)预防接种:可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麻疹1.病因:麻疹病毒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冬春季多发。 3.易感者:婴幼儿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临床表现:(1)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病后23天可见口腔麻疹粘膜斑(科氏斑),为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并有粘膜充血,最有早期诊断价值。(2)出

6、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几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随皮疹增多、增密,常呈暗红色。重症可出现出血性皮疹。随着皮疹出现,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达40,是麻疹的极期。(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斑。(4)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者,症状轻,表现不典型。 5.隔离期:无合并症者,出疹后5天。6.观察内容:注意疹退情况7.预防:(1)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时延长至10天。密切接触者观察28天,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观察21天。(2)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因麻疹病

7、毒不易在体外生存,所以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后只需在室外流通空气中阳光照射2030分钟,即可自然消毒。(3)预防接种:按免疫程序给患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猩红热1.病因:溶血性粘球菌A组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冬春季多见。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3.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因型别多,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可再次感染。4.临床表现:全身症状重,体温高达3940,咽痛,咽及扁桃体充血,杨梅舌,颈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烧半天或两天后出疹,沿耳后-颈部-躯干-四肢,24小时遍及全身。出疹特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密集小丘疹,全身皮肤潮红,压之退色。可见“环口苍白圈”,“帕氏线”,等体征。1周后疹退

8、、脱皮,无色素沉着。5.隔离期:自发病起隔离2周或症状消失后一周,咽培养阴性。6.观察内容:注意皮肤变化7.预防:(1)隔离患儿,诊断明确者症状消失后1周解除隔离;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园。密切接触者观察12天,一旦发现咽炎或扁桃体炎,应治疗35天。(2)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症。(3)对患儿的分泌物及污染物品进行消毒。(4)药物预防:大青叶、板蓝根各15克煎水服,每日1次,连服3天或复方新诺明40mg/kg/d,分2次。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

9、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1.病因: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2.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3. 易感者: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4.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

10、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5.隔离期:10天 6.观察内容:注意观察有无皮疹。7.预防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做好幼儿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1)个人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儿处理衣物、粪便等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幼儿使用的碗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幼儿,不要接触其他幼儿,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