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奇点.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4661442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5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的奇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哲学的奇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的奇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的奇点.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哲学的奇点在宇宙中存在一点,在该处理论自身失效。这正是数学家称为奇点的一个例子。-时间简史 (第三章,33 页)我永远不能理解大爆炸理论,也读不懂时间简史 ,但是我却记住了“奇点”这个词汇,并记住了使理论失效的意思。我不时地会想到这个词,总是感到它对我的哲学思考会有一种启示,即是说,有没有一个哲学上的奇点,在那里,我们从古至今的一切哲学理论都自身失效?或者再更进一步说,一切现有的思维模式或“意识结构”自身失效?当我们联想到哲学的“无前提”,无前提的意识的本初状态,自我意识、纯粹自我等等观念时,我又一次想到了奇点。哲学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和无法平息的渴求:就是要寻求一个“绝对”,这一绝对不以任何

2、他物为前提或条件,同时又是一切他物和它自身的前提和条件,它同时是第一因、自因和最终因。这一绝对在历史上呈现出各种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形态,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名称,构成各式各样的理论体系,并且是所有这些体系得以建立的本体论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哲学家便不会感到满意,哲学的意向性永远意向着这样一种东西,哲学史上的形而上学只是这种绝对的各种版本而已。不管我们把它称为绝对、存在本身、实体、自因、第一因、纯粹意识、绝对精神、先验自我,还是生命冲动、意志、本体、物自体、纯粹经验、“事物本身”,抑或别的什么,哪怕是个体偶在、上帝等等,凡是追求这最终“落脚点”和“出发点”的“无前提”的前提的,都是标有不同名称的

3、同一个东西,或者是那同一个东西之不同侧面和方面,或者是对那同一个东西认识过程或认识方法的描述,或者是思想家们思想这同一个东西时选取的角度、视角上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使用不同名称,在极其复杂,甚至相互对立、矛盾和冲突的意义下理解到的那唯一的实在(或非实在,人们对实在的理解也极其复杂) ,那最后的东西,也许就是一个哲学上的奇点,这一点上所有的理论自身失效。之所以没有一种形而上学达到“科学”的程度,没有一种形而上学理论能够令人满意,其原因也许在于人们总是要在奇点处试图维护理论本身的有效性,而这恰恰是与奇点之为奇点是相矛盾的,也就是说形而上学的传统,它的悖论恰在于试图要在一个理论自身失效的地方构建理

4、论,这就好比挖掉一切根基去寻找“真正的”根基一样, 并把大厦建在地面之下, 此大厦永远处于下沉状态,或失重状态,因为要么它被地基吸引而冲向地基,要么自身需要立在地基上才立得住,所以它必须一直处于寻找地基的状态,要么因为没有这种吸引,也没有寻找地基的“欲望”而处于失重的飘忽不定中。形上学的大厦建在各式各样的地基上,但是所有地基最终都承担不住形上学的重压,所以形上学大厦不时倾覆,或者一再地从一个地基转向另一个地基,因为每一个地基,他们本身还不是稳固的,自身也需要他物的支撑,因而最后下沉或失重的不仅是形上学的大厦,而且还有诸多地基,它们的目标是落实到一个唯一的、 绝对的、 永恒的、 纯粹的地基上去,

5、在这个地基上再没有可以下沉的地方,所有的大厦和那些自身不稳固的地基都在这一奇点处达到了归宿,这一点就是哲学的奇点。哲学史上的巨人们穷尽了各种方法,历经了各种苦难,始终对于这样的无前提的前提, 绝对、 纯粹和存在本身向往不已,并总是要试图理解它、 规定它, 不管形而上学以何面目出现,并且表现得有多么独特、深邃、奇异,它们追寻的却只是同样的东西,解释的也是同样的东西。总体上看主要采取了以下的主要路线:一、柏拉图主义路线,或理念论的路线,把绝对视为是一种独立于,且高于具体万物的理念型相。一切被称之为“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如黑格尔也可归入这一类,他的绝对精神就是。二、笛卡尔主义路线。我思故我在,一

6、切都是我或我思,现象学的纯粹意识,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等等。大体而言,这是西方哲学主客二分式的表现,要么把主体消融在客体中并把客体绝对化为存在本身,这种客体如有精神的特性,就叫做客观唯心主义,要有物质的特性就叫做唯物主义;要么把客体消融在主体之中,并把主体绝对化,本体化为存在本身,这种绝对化了的主体同时又被看成是客观的(因为它是绝对的) ,但是人们叫它为唯心主义。 (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种没有哲学头脑的粗暴划分,我之所以要沿用它,就是要表明它是何等粗陋,何等狭隘和片面,部分地也是为了让习惯于这种划分的人容易理解我的思路的进展, 免得他们失去了“主义”的划分和“阵营”的归属而失去方向感。在哲学

7、里把自己划入某个主义,或归于某个阵营之下,已然出离了哲学,远离了哲学,违背了哲学,打着不论什么主义的探照灯都会使自己成为思想的蝙蝠,只会使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在进入哲学之前,受了任何主义的蛊惑等于先弄瞎了眼睛再开始寻宝,或等于戴了有色眼镜去寻找各种不同色彩的东西一样。 )要么意识到主客二分造成的困难,而试图将两者沟通起来,并且只能在主体性的前提下沟通起来,称之为主体间性 (主体际性, 主体交互性, inter-subjectivity)用以表示一种即是主体又是客体,既不是主体又不是客体的东西。三、非理性主义路线。这是与上述两种路线都对立的第三条路线,在它看来,那我们所追求的唯一者,或绝对,只是我

8、们的主观意志,一种求生存的意志,求强力的意志,一种盲目的生命冲动,一种意识之流,一种当下的私人体验,或对上帝的爱等等,基本上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某种或某几种盲目的冲动、欲求、烦、畏、死等体验、情感、心理状态、道德意识、宗教情感等等非理性的东西作为最终因或第一因的。这样的路线和上面两条几乎一样古老,但在近代表现得更为系统、明确,并形成了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等等各种形态。实际上这只是“唯心主义”那一派里面倾向于非理性因素的部分。或者是心理主义的哲学形式,哲学化了的心理。最终,上述各种路线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唯一点,或者他们的大厦仍在下沉、倾覆,几乎称不上大厦,所以有人站起来反对这样的“徒劳”

9、,斥之为胡说的“废话”,并且主张凡是不能被我们经验证实或证伪的都是形而上学,都应该一律从科学中清除出去。这种主张实际上是要取消哲学。然而取消哲学的主张却成了一个很哲学的主张,并被当做重要的哲学思想,这实在是奇观。但是这一主张本身即刻向我们证明哲学无法取消,因为取消本身就即刻成了哲学。因为一个人,他的思想不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无法说出取消哲学这样富有哲理的话,一个敢于“取消”哲学的人,已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哲学家了。既然形而上学全是胡说,那么在逻辑或语言上必然出现了问题。如果对逻辑或语言进行“分析”,分析成可被经验证实的程度,则“胡说”可以休矣。于是,在医治哲学病的胡言乱语中,出现了新的胡言乱语,七

10、嘴八舌,在试图分析语言的过程中越发使他们的语言异常难以理解,于是医生成了更严重的病人,不但没有治好病,自己先被感染了。语言分析哲学成了新形态下的胡说和废话。如果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从他们的立场和视角把形而上学称为胡说和废话,形而上学甚至于用不着对它们加以反驳,因为形而上学本身足以对它们做出回答,这个回答恰好就是分析和实证主义派自己所说的那些话。因为“拒斥”形而上学就等于承认了它,并将它视为威胁,而每一个拒斥的行动都在强化着形而上学,所以他们的劳动的确不是徒劳的,而是适得其反,他们在证明形上学是废话的时候,让我们再一次经历了对形上学的深思、再思,从而深化了我们对形上学的理解。他们的拒斥和反对,是从

11、反面深化了我们对形上学的考察。所以形上学一定对拒斥它的伟人们表示谢意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形上学,我们就不明白何以要拒斥它。我们了解了它,则我们没有拒斥它,反而被它给吸引了。这就是形上学的力量。可见,哲学取消不了,形上学也拒斥不了。不管科学发展到多么高深的程度,哲学始终在。并且哲学每面临一次大的危机,必定伴随着大的发展,新的视域的开辟,新的视角的发现,新的理论的涌现。因为精神不息,哲学不死,死掉的都不是哲学,只是披着哲学外衣的真正的“废话”。在哲学的奇点处,一切以主客二分或对立统一为基础的思维模式都将自身失效。因为这个奇点没有主体、客体、精神、物质、思维、存在、 现象、本质、内在、外在、原因、结果

12、、主词、谓词、实体、属性的区分,也没有可以使它们联系起来的中介,没有是的判断,因为它什么都不是,说它是什么这样的判断是不存在的,即没有主次,也没有谓词,也没有连接词,既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也没有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也没有主体的自我意识,纯粹自我,没有自我、我思和我思对象,没有意向性,什么都没有,必须把一切都清除出去,连自我意识,先验自我这样的东西都要清除出去,所有的一切都被清除了以后还剩下来的东西就是奇点,也就是说奇点就是无。这个无,是把一切都清除了以后,或还原了以后还“剩下来的东西”,因而又是有,这个奇点就是存在本身,它既有有,又有无,既无有,有无无,是大有与大无的统一。 说它在, 它恰好不

13、在, 说它不在, 则刚好表明它在,任何对它的陈述都恰好成为相反的意思,是两可,两不可,既是又不是的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一种不是什么的是,和一种什么都是的不是。这种奇点,颇似佛学中的“顽空”。但它也不是不加分析,不假思索地胡乱说出来的东西。我们必须找到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是的是来,说它什么都不是,是因为它是无规定的,因而不是这个或那个是,说它还仍然是个是,因为它什么都不是。这个什么都不是的是,就是形上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因而形上学十分接近虚无主义, 容易让人抓摸不住, 感到没有抓手,因而形上学的大厦容易下沉和倾覆。因为形上学的大厦,其建筑过程恰恰是拆卸过程,只有把一切的一切都拆解完了,形上学的形象才巍

14、然屹立起来,只有消除了所有根基以后才露出形上学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无,但它却是一个根基,因而又是有。对于形上学而言,建构就是解构,解构却是建构。形上学无构可建,无构可解,因而常理失效,理智和理性都失效,逻辑失效,语言失效,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然而这种不可思议, 并不是说它是神秘的或背理的, 也不是说它是梦呓,而只是说它只是无,它是奇点,是言说和思议失效的地方,因为言说和思议不适合这样一个独特的对象, 竟至于“开口便是错”,所以应当保持沉默。然而达到这种心安理得的沉默,必须经过所有思议和言说的路,一直回归到这个奇点才行,否则你将忍不住还要思议,还要言说。那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正是奇点的神奇吸引,它向一切深思之士投出暧昧的诱惑,并且总在你眼前一亮的时候消失殆尽,无影无踪。因而人类思维是被奇点迷惑了,所勾引,人类在这一点上已经难以自拔,这是思之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