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476596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精品文档】第 8 页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姓名:陈真子 学号:20085153110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08级小学教育专业指导教师:陈天顺 职称:副教授摘 要: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课题。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创造潜能往往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由于当前我国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本文特别提出了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

2、识和提问能力。关键词:小学生;问题意识;提问能力;主动性Abstract: Awareness issues and questions of education ability is a study of far-reaching research. Psych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inking is the problem started in the creative potential is often the process of troubleshooting to be aroused. Bruce Buck, a famous

3、American scholar also incisively pointed out: The most exquisite art of teaching, to follow the highest standards is to allow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themselves. Given the current students of students, particularly the weak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the paper highlighted some of the basic methods

4、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and enhance student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and the ability to ask questions.Key Words: Pupils; problem awareness; inquiry ability; initiative一、小学生问题意识弱的表现和原因(一)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1.主观方面:迷信权威、迷信课本,认为课本上、老师讲的总不会错;自己胆怯,没有自信心,怕老师指责自己上课没认真听讲,怕同学笑话自己,认为自己有问题不明白是不聪明的表现,并

5、担心自己所提的问题没有探讨的价值。2.客观方面: 在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的态度不容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比较严厉,对学生所提问题没有予以积极的鼓励,学生自己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只好随大流。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只是由于许多因素影响而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二)不能或不善提出问题 有这样一种现象: 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总是被要求去解决教师、教材所提出的问题,一味地接受现成的知识,不善思考,思维僵化,问题意识淡漠甚至没有,导致

6、学生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真正会学、会问。二、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指在人类活动中,个体面对情境提供的已知条件,依据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对条件、未知的结论或已知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产生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或思维习惯。1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促进个体积极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鉴于

7、以上表现及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提出学习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需求,使学生能问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是师生问答,重视的是学“答”训练,忽视学“问”的指导与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越学越不会问、越不善问、越不敢问,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会问的尴尬局面。因此,首要的是应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有问题可问。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

8、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博采众长,涵摄百家,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缺少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缺乏问题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塑造,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只有善于思考、思维敏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善

9、于思考、思维敏捷的学生,但我们不能等教师的问题意识得到提高强化后再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唯一可行的办法只能是转变教师的观念,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同努力培养问题意识。2 3.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头脑里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或发现知识之间有“矛盾冲突”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学生的自我发现就有强大动力,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知识水平,抓住知识的难点处、重点处、关键处、困惑处、易错处,恰当、适时地提出富有启发性、新颖性的问题,以激起学生求疑,发现新问题。 (二)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和自由的空间,使学生敢问要让学生敢问,必须首先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

10、围。1.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重视课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微笑、点头,专心听学生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大胆探索发现,且敢问。2.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教

11、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因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发问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应给予鼓励;对于提错问题的学生,教师决不批评,并启发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应面向全体,尤其要注意关注不善于提问的学生,多给这些学生创造发表自己见解和提问的机会,注意每一个学生的答问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由不敢提问、不懂提问转化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3.开放学生提出问题的

12、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教学时,凡是学生想问、敢问、能问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发问。不管是开始上课、课后练习,甚至是课中老师讲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重点、难点、关键处时,学生要提问,都可以让他发问,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

13、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4.尊重学生。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3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做教师的必须学会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等,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创造出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局面。(三)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和愉悦感受,使学生乐问。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意识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

14、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这种改变和参与中发现出高质量的问题,达到使学生会问的目的。2.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乐问的前提是有强烈的情绪和好奇心,我们常

15、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础上的,好奇心则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分依赖接受记忆、机械模仿等进行语文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处理应具有探索性、发展性,具有一定新异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要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要给学生提供探究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测检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见解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闪光点、进步点和优秀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认可,让学生在提问中得到满足,这样学生才会对提出问题变得有兴趣,才会逐步养成乐问的习惯。3.变

16、革考试方法,强化学生提问的兴趣。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教师倾向用什么类型的内容来考察学生,学生就学习什么类型的内容。现实中考试内容多注重死记硬背,学生“按图索骥”,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才能得到高分,才有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可能。考试内容对考查学生的质疑能力难以涉及,这势必导致学生只着眼于有确定答案的知识,平时不愿、不敢也不必提出“为什么”、“将怎样”之类的问题,在这样的考试面前,学生最宝贵的想象力、创造力几乎成了虚无、奢侈、多余的东西。因此,改革以往的评价方法,变革考试内容是培养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加大对学生质疑能力的考查,无疑会强化学生提出

17、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乐问奠定基础。4.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在学校里,尤其是在小学里,学生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老师的认可和赞许。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用微笑提问,微笑教学,这样给学生以亲切感,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进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鼓励:“真聪明,没教就知道了。”“失败三次,还要继续念,这就是不怕困难的精神!”“你与刚才三个小朋友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你的认真劲,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句句语言中饱含着鼓励之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四)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掌握方法,使学生善问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困难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提

18、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然要靠后天培养。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都不足,仅靠胆量和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不容易提出切中知识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

19、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能力。教学中,要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教师对待学生积极主动的质疑,教师要十分珍惜,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促使学生各抒己见,多角度看问题,活跃思维,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有创新的、开拓性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鼓励、肯定,进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解疑答难,获得知识,享受成功的喜

20、悦。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3.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从能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在引问过程中能经常为学生提出高质

21、量问题的范例,学生就会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范例,从而缩短自己提出有创造性问题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要指导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再提问,不能一遇到疑惑就提问,对那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借助工具书或通过同学相互讨论得以解决的问题不必提出。在问题的表述上要尽可能地清楚明白,使问题明朗化,理清思路,为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4.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

22、的问题。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脑袋中产生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5.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尝试,表扬那些有合作意识的同学。如:看见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看见几个学生共同讨论出一个难题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合作精神的萌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良好素质。 参考文献:1张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3. 2顾向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天津教育.2002,(10):132-1343张楚延.教学细则一百讲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4陈朝旭.培养问题意识缴活课堂教学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2,(7):158-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