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452669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精品文档】第 12 页“两步四法”解读诗词曲 -“看一看”“抓一抓”“辨一辨”“思一思”读懂诗词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词。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答案。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词。那

2、么,怎样去读懂诗词呢?可以采用“两步四法”。第一步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就是从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把握诗词大意,从而揣摩诗词情感。需用“三法”:“看一看,找启示”“抓一抓,寻突破”“辨一辨,明关系”。方法一:看一看,找启示看诗词的题目、注释、诗序甚至标点等,从而找到理解诗词的启示点。【启示一】 看题目,思考信息讲一讲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揭示诗歌的线索;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从题

3、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悟一悟1根据表格中的解读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卷 别诗 题重要信息2015年高考全国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留别);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2014年高考四川卷秋暮吟望点明了时间秋暮;交代了诗歌的内容望;

4、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落寞、惆怅2014年高考广东卷望江怨送别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暗示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悲凉2.阅读下面的诗歌,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边 词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可以从题目抓住题材。这首诗的题目是“边词”,应属边塞诗,行役戍边之作。【启示二】 看注释,推测作用讲一讲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 释作 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则主旨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

5、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有关。悟一悟3根据表格中的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诗 歌借助注释理解写作意图赠 花 卿注杜 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 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此曲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于长久4.阅读下面的诗歌,重点关注注释,回答后面问题。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 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

6、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被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惊残:惊醒。 故山:即家乡。这首词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答: 答案:表现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作客他乡的羁愁;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朝廷如此对待自己的不满。方法二:抓一抓,寻突破抓诗词的意象,抓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抓题干中的暗示信息,来突破诗词情感。【突破一】 抓意象讲一讲“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

7、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小荷残菊、鹧鸪杜鹃、山水烟花雪月风,包罗万象。意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强,也最能表现诗人情感。悟一悟5阅读下面的诗歌,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鹧 鸪 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这首词中的主要意象:杜鹃;词中直接描写其特点的语句:声声只道

8、不如归;这首词的主题:游子思乡。【突破二】 抓关键词句中国古代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1关键词讲一讲诗词中的关键词包括:(1)情感词。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如悲、喜、愁、闲、苦、忧等;如:技 巧举 例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词”。如抓住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细草微风岸,危樯

9、独夜舟”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感;“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2)修饰词。冷暖色调的形容词等。“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3)表现景、人、事、物等特点的词语。注意景的时令性以及景物本身的暗示性,人的动作行为的暗示性,特别注意描写人的细节性词语。悟一悟6阅读下面的诗歌,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移家别

10、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本诗借柳条、藤蔓、黄莺等景物以及“好”“离情”“相识”“别”等词语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拜新月李端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2)本诗可以从细节解读形象。“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惟妙惟肖地状写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而“北风吹裙带”看似客观描写,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裙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

11、诗歌采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2关键句讲一讲这些关键句多指用典句和诗词的尾句。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增加诗的意韵。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句,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如:技 巧举 例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王维的山居秋暝最后一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眼句,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悟一悟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庆庵寺桃花南宋谢枋得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

12、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1)诗中的典故句:(2)诗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寻得桃源好避秦。(2)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突破三】抓题干的暗示讲一讲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

13、。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悟一悟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流 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凤城:这里借指长安。1.金圣叹称此诗为“托流莺以见意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1)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托流莺以见意也”,就需要分析流莺的特点,然后把流莺的特点和作者的“意”(情感)对接。(2)本诗妙在使用托物言志手法,明写黄莺,暗喻身世。首联借流莺的漂

14、泊无依写自己的辗转流徙(飘零身世),借流莺的“不自持”写自己的命运难以掌控;颔联借流莺的美妙啼唱写自己的才华横溢;颈联借流莺啼唱的执着写自己的求索的坚执(希望得到赏识);尾联用流莺无枝可栖写自己的年华虚度、抱负成空。通过对流莺形象的刻画,生动抒发了自己遭受冷遇、终生潦倒的愁苦和无奈。方法三:辨一辨,明关系讲一讲就是辨一辨人、事、景、物、情之间的关系,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明确是否是托物言志、因事说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关系。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

15、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的主旨。明朝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弄清了景和情的关系,也就大致把握了诗歌的主题。要想尽快辨明人、事、景、物、情之间的关系,还要掌握以下常识:1结构章法诗词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如:诗 歌层次及内

16、容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前四句为第一个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个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悟一悟9从景、事、情三方面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颔联、颈联和尾联进行分析,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景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白鹭洲。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事诗人游凤凰古台

17、,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情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诗人抒发了古今兴亡盛衰之感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景浮云、太阳“浮云蔽日”有深意,“云”飘浮不定,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为天的代表,指皇帝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事情愁第二步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思一思,悟题旨讲一讲“以”是“用”,“意”是“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是“推测”,“志”是“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以意逆志”就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18、推测作者的本意,也就是把自己当作作者,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作者在诗歌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同时,还要“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的生活环境、诗词作品创作的背景(时代的兴衰、社会习俗、作者当时的遭遇),还要对作者的其他作品有所了解。这样就会把诗词放到广阔的历史空间,便于把握作品的风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对古诗词进行理解和把握,会更透彻、更准确。因为诗言志,诗是作者之志的外物化,而作者之志,归根结底都是时代的风云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所以,这时就需要“思一思”,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来考虑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在“知人论世”时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

19、风各异。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出的是愤懑和痛苦。悟一悟10请根据赏析思路,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柳梢青.春感南宋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

20、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可以运用“知人论世”解读。公元1276年,元兵进入南宋京城临安。这首词写的是临安被占领后一个元宵节作者眼里的景象和他自己的心情。整个京城到处都是元兵盖着毛毡的战马。虽然春天来临,但城里一片凄惨景象,让明亮的灯烛仿佛洒下泪水。到处听到的都是蒙古人吹唱的歌声,再也听不到唱戏的鼓声。此情此景,作者哪里忍受得了青灯独坐的孤寂生活。他虽然在乡下过着无聊的生活,想念的却是故国的风光,关怀的是流亡的朝廷抗元斗争的事业。全词音节苍凉,情调沉痛,在悲歌之中表达了爱国的思想。 【温馨提示】第一步,通过“看一看”“抓

21、一抓”“辨一辨”之后,能理解诗词大意,了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具体为: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这样就能明确诗词的表层意蕴。再通过第二步,“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就能领会深层意思:明确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综合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

22、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 题目提供的信息:答案:点明了地点(军城),交代了时间(早秋),暗示了诗歌的题材(边塞诗)。(2)翻译诗歌正文:答案:昨夜秋风又吹入了汉关,浓重的寒云和一弯清冷的月亮把西山上的天空占满。一再派出飞速的精壮骑兵去追逐骄横的残寇,在沙场上连敌人的一匹马都不能让它活着回去。(3)这首诗描写的景、事、情是:答案:景:秋风吹入汉关,寒云飘拂,冷月照亮西山;事:沙场将士在夜晚奋勇追击残寇;情:守边将士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4)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