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427237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品文档】第 6 页第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林坤 宋正琼重庆市江津区稿子小学论文类别:教育管理类 学段:小学 学科:班主任工作摘要:当前,在农村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成为“留守孩子”,这些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是农村家庭体系发生裂变,导致隔代教育的产生,农村隔代教育破坏了原先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局面,也使家庭与学校之间友好胡同的图形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动荡,残缺的教育。农村隔代教育不仅对孩子产生影响,也是学校乃至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问

2、题。 关键词:农村隔代教育;留守儿童;现状;对策Abstract: at present, in the rural areas due to the parents go out for work or business, will their children at home, become left behind children, the childrens grandparents, grandparents take care of is fission occurs in the family system in rural areas, leading to inter gen

3、erational education, rural atavism education fertility destroying original stable and effective family education situation, also make between family and school Friendly alley graphics come to naught, instead of the turmoil, the incomplete education. The rural atavism education not only influence the

4、 children, and school and society have to face problems.Keywords: rural education for children; left-behind children;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一、留守家庭子女的心理现状及形成原因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留守家庭子女大多数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要做好“留守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必须找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转化工作。通

5、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造成“留守家庭子女”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隔代监护, 力不从心。1.对孩子的学习无从辅导。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 或根本就不识字, 对孩子学习辅导真是无能为力。他们很少意识到监督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或是意识到了, 由于农活、家务繁重, 再加上自身能力有限, 也只能是管管孩子的吃穿而已。 2.在思想上很难与孩子沟通。由于农村的老人大多是目不识丁, 在教育上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 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 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因此造成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

6、有些失衡。3.对孩子的行为约束不够。爷爷奶奶一般对孙辈较溺爱, 又觉得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 很可怜, 因而对孩子的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约束, 这对孩子道德的形成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二)家庭功能失调缺乏家庭温暖,缺少父爱、母爱。孩子缺少父母的呵护,比较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的坏孩子。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相当于学校里缺乏集体感的“学困生”。在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上,父母一定的监管非常必要

7、。由于父母的长期缺位,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积极性、主动性不如非留守儿童,学习动机也存在不当现象,致使留守儿童中有较大比例学习成绩不佳。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成绩优秀者仅占10,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三)受社会性偏差的影响。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可跟过去的

8、社会主义不同,那时人人有饭吃,有活干”;还可以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不少是带有偏见性的,或者脑子里装着不少社会上流传的历史秘闻和轶事,而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却是苍白和无知的;也有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兴趣偏好,如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作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反之,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港台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当然由于“留守家庭子女”的特殊性,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认为他们缺乏家教、受一些孩子的恶

9、意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社会偏见直接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二、对策加强“留守家庭子女”的心理建设,提高教育实效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得心药医”,了解清楚了“留守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监护,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们,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一)加强心理辅导,开展爱心教育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特别是长期脱离父母怀抱,享受不到父母爱的隔代家庭教育子女。他们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感到孤独和无助,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和向上的精神

10、生活。农村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把心理及恩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对隔代家庭教育孩子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1.祖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父母外出务工时,应多多创造与孩子谈话沟通的机会,并在谈话内容上下工夫,充分挖掘与留守子女的共同语言,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还应主动与老师沟通,与监护人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2.爱而有度,恩威并重 孩子是一棵幼苗,需要阳光和雨水的滋润,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但与此同时,他们出需要经历风吹雨打,才能傲然挺立,茁壮成长。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指出:儿童需要服用“维生素N,即现

11、代化社会孩子经常在喝维生素“AD”钙奶的同时,也需要父母长辈经常对他们说“不”。因此,必须恩威并重,关爱与严厉结合。必须认识到过分的溺爱只会使孩子今后更加任性、跋启。3.改掉陋习,做孩子的榜样 少儿时期是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最佳时期,孩子一生下来本是无知无识,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言一行的最大影响来自家庭成员。鲁迅曾经说过:要使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小开始,在孩子不良行为刚露头时,就要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坚决制止,就象英国的一句谚语说的一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

12、运。因而,要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就要从日常的言传身教开始。(二)农村外出务工的父母应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 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培养良好的教育观念,想办法弥补教育的不足。要充分意识到外出务工,本身就是为了改变生活状况或赚更多的钱供子女读书,为了子女的健康发展创造物质条件。若因为教育的失职,荒废了子女的成人成材,是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吗。长期离家工作的父母,可以通过订阅书报等方式,建立家庭学习制,使学生视野扩大,业余时间充实,创造热爱学习的家庭气氛,远离有害的电子游戏,网吧及其他不健康场所。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减轻祖辈知识不足的矛盾。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 1.外

13、出务工的父母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应把自己的电话联系方式或通信地址告诉孩子,让孩子主动与自己进行交流。自己也应经常打电话或以写信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孩子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惑,给予精神思想上的帮助。具体来说,一是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者至少半个月要能与孩子交流一次。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再加上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相对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有更多的关心。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样既可提

14、高孩子的作文能力又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2.加强与祖辈的联系经常的联系无疑也会增强祖辈监管的权威性。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的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孩子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力较弱,且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使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时刻观察、引导、教育孩子。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要经常与祖辈联系及时进行交流,这样,外出务工的父母就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发现蛛丝马迹,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参考文献:1 胡国雄,肖亚红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研究. 湖

15、南财政经济学院 ,2011年8月20号.2 王小聪.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6月5号.3 张 睿. 家庭、学校携手共创育人合力. 重庆市第六十七中学校4 杨长平.西部农村留守Jf,童学业状况基于个案调查研究日.今日教育.20075 陆清华.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望较好解决以重庆市南充区为例谈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今日教育。2007, (1) .6 邹丽丽、李静.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 127 刘小丽、杨文选.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浅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 (1)8 莫艳清.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9 谢阳红.小学“留守孩”的教育与管理探索仁J.江西教育科研.2005,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