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393246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精品文档】第 4 页考试题型:1.选择题(4道*3=12)2.填空题(20*1=20,5道)3.判断题(5道*2=10)4.固定搭配(3道,34,只填序号)5.简答计算(2简答,2计算,24,简答题进行综合分析)一.1.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地理学在中国战国前后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开始萌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古代地理学,以记载地理知识为主体;近代地理学,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条理化归纳,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性描述; 现代地理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举,解释各种地

2、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并预测其未来演变。2. 近代地理学有三种主要学派:区域学派,代表人物是赫特纳、哈特向。人地关系学派,代表人物是洪堡、李特尔、李希霍芬等。景观学派,代表人物是施吕特尔等。3.计量运动的萌芽德籍旅美地理学家舍弗尔,195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观点。 他认为,地理学应该是解释现象,而不应该是罗列现象。解释现象必须有法则,应该把地理现象看成是法则的实例。地理学的目的应该与其他科学有相似之处:都是追求、探索法则的。 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4.早期计量运动的三种学派(

3、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衣阿华的经济派。代表人物是舍弗尔、麦卡尔蒂。受杜能、廖什、克里斯泰勒等区位论学者影响很深,极力倡导建立地理学法则,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间相互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威斯康星的统计派。代表人物是威弗尔、罗宾逊、东坎和仇佐里,以经典著作统计地理学为代表作,主要特征是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司徒瓦特。该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5. 计量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学派、组织和学术刊物英国以乔莱、哈格特和哈威(等为代表的剑桥学派;1964年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设立的

4、地理计量学方法委员会;1967年英国地理学会设立的地理教学采用模型和计量技术委员会;1968年日本成立的计量地理学研究委员会,1973年又改称理论、计量地理学委员会;1963年英国出版的地理学计量资料杂志和1969年美国出版的地理分析国际理论地理学杂志。 6.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重点)数学方法用途概率论用于地理现象、地理要素的随机分布研究。抽样调查用于地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相关分析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拟合地理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发展趋势。方差分析研究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时间序列分析用于地理过程时间序列的预测与控制研究。 主成分分析用于地理数据的降维处理及地理要素的

5、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用于各种地理要素分类、各种地理区域划分。 判别分析用于判别地理要素、地理单元的类型归属。 趋势面分析用于拟合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 协方差与变异函数 用于研究地理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分布的数量规律。 克立格法用于地理要素分布的空间局部估计与局部插值。 马尔可夫过程用于研究随机地理过程、预测随机地理事件。 线性规划用于研究有关规划与决策问题。 投入产出分析用于产业部门联系分析、劳动地域构成分析、区域相互作用分析。 7. 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反定量化”反对地理学定量化研究,认为地理现象十分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解释,对数学方法采取拒绝和否定态度。代表人物:史密

6、斯、奥格登等。“定量化”推崇地理学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分析技术,而且能够导出普遍性规律,能够解决地理学传统研究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理论问题。代表人物如克里斯塔勒、帮吉、乔莱、哈格特等。“非定量化”认为数学方法只是地理学研究方法之一,只能用来研究地理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不能用来描述和解释地理规律,不能导出地理学理论,但其观点摇摆不定。8. 数学方法和GIS的结合:研究一些复杂的地理问题,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数学方法,建立一系列具有分析、模拟、仿真、预测、规划、决策、调控等多种功能的众多模型组成的模型系统。这些模型系统离不开GIS的支持。GIS的基本技术及建造空间分析模型需要

7、借助有关的数学方法来实现。近几年来出现的基于知识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苏理宏等,2000)就是数学方法、人工智能技术与GIS技术在地理学应用研究领域中相互结合的成功典范。二、1. 地理数据的类型 (举例及分类应用)(1)空间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空间数据的表达:点、线、面、点线面之间的拓扑关系。三种基本的地理几何实体及其组合(2)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属性数据的类型:1)数量标志数据 间隔尺度数据: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

8、绝对量。 比例尺度数据: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 2)品质标志数据 有序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只是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 二元数据: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名义尺度数据: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不确定性 多种时空尺度 多维性 3. 地理数据的渠道来源 :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

9、关数据。互联网的有关共享数据。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影像地图、专题地图等。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各种航空遥感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 其它来源的有关数据。4.统计整理的分组标志、组中距、频数等例:对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数据,步骤如下: 以地块面积作为统计分组标志进行分组;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成如下的统计分组表 :分组序号1234567891011分组标志(0,1(1,2(2,3(3,4(4,5(5,6(6,7(7,8(8,9(9,10(10,11)组中 值0.51.52.53.54.55.56.57.58.59.510. 5频 数259613621425

10、32862602031548524频 率1.445.537.8312.3314.5716.4714.9811.698.874.901.38向上累计频数25121257471724101012701473162717121736向下累计频数173617111615147912651012726466263109245.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重点)(计算及理解)(1)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1)平均值 反映了地理数据一般水平。 2)中位数 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样本数n为奇数时,中位数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数据;样本数n为偶数时,中位数是排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平均值。 分组的地理数

11、据中位数的计算步骤 : 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位置,按公式计算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 (2)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1)极差,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离差,指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差3)离差平方和:从总体上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4)方差与标准差,从平均概况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为方差的平方根5)变异系数,表示了地理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计算)6. 地理数据分布指数及其用途(1)罗伦次曲线:首先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罗伦次曲线的上凸程度,就表示农户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部门集中化程度。上凸程度越大,

12、就表示农户家庭经营性纯收入越是集中于某些产业部门。(2)集中化指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3)基尼系数:用于对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等均衡(不均衡)状况,进行定量化的描述。(4)锡尔系数: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三、1. 相关分析的任务,是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来完成的。 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假设有两个地理要素(变量)x和y,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则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式中:a和b为待定参数; 为各组观测数据的下标;为随机变量。 记 和 分别为参数a与b的拟合值,则代表x与y之间相关关系的拟合直线,称为回归直线; 是y 的估计值,亦称回归值。3.时间序列的组合成份 长期趋势(T),是时间序列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或减少的长期变化之趋势。季节变动(S),是时间序列在一年中或固定时间内,呈现出的固定规则的变动。 循环变动(S),是指沿着趋势线如钟摆般地循环变动,又称景气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R),是指在时间序列中由于随机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变动4.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当分类要素的对象确定之后,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首先要对聚类要素进行数据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