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315329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精品文档】第 32 页基础知识竞赛题库(中基、中诊、中药)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题1分)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直诀 E、温病条辩答案:C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一种关系: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交感 E、转化答案:B3“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偏衰证答案:C4以下不属于五行相克关系传变的是A、木旺乘土 B、土虚木乘 C、木火刑金 D

2、、水不涵木 E、土虚水侮答案:D5六腑的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答案:A6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答案:B7津与血液的关系可概括为:A、津能行血 B、津为血之载体 C、津血同源 D、津能摄血 E、血能行津答案:C8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A、胃大肠胆经 B、心脾胆经 C、大肠小肠三焦经 D、小肠三焦胃经 E、胆大肠三焦经答案:C9. 风性主动,在临床上常见:A、恶

3、寒无汗 B、眩晕抽搐 C、鼻塞喉痒 D、关节曲伸不利 E、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答案:B10“百病多由痰作祟”是指痰:A、致病广泛 B、病势缠绵 C、阻滞气机 D、阻碍气血 E、扰动神明答案:A11戴阳证的面色是: 、面色晦暗 、面红目赤 、面红如妆 、面色潮红答案:C12. 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佳: 、舌苔的厚薄 、舌质的老嫩 、舌质的颜色 、舌苔的颜色答案:B13小儿食指络脉色深而滞多属: 、吐泻伤津 、阴虚火旺 、邪陷心包的闭证 、阴阳暴脱证答案:C14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 、津液的存亡 、胃气的有无 、湿浊的消长 、邪气的深浅答案:D15下列哪一项为望神最重点: 、神志 、面色

4、、形态 、两目答案:D16巅顶头痛属 、太阳经 、阳明经 、厥阴经 、少阴经答案:C17结、代、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特点是: 、脉来时一止 、止有定数 、止无定数 、脉来缓慢答案:A18脉象有神是指: 、不浮不沉 、从容和缓 、沉取有力 、柔和有力答案:D19. 八纲中的虚实是辨别疾病的: 、病位 、病因 、病性 、邪正盛衰答案:D20. 以下哪项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凝滞 、重着 、病变缠绵 、不易速去答案:A21. 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 证类本草B. 新修本草 C. 本草拾遗D. 本草纲目 E. 本草经集注答案:B22. 苦味药的作用是: A. 行气、行血B. 燥湿

5、、利湿 C. 燥湿、健脾D. 渗湿、利尿 E. 燥湿、降泄、通泄、清泄答案:E23.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紫苏 D. 生姜E. 荆芥答案:A24. 患阴暑证,并见小便不利,水肿最宜选用:A. 麻黄B. 防风C. 香薷 D. 桂枝E. 羌活答案:C25. 清热泻火药的主治证是: A. 气分实热证B. 血分实热证C. 虚热证 D. 里热证E. 热毒证答案:A26. 治疗肠痈的要药是:A. 蒲公英B. 紫花地丁C. 败酱草 D. 蚤休E. 连翘答案:C27. 治诸骨哽咽,最宜用: A. 独活B. 威灵仙C. 白花蛇 D. 川乌E. 木瓜答案:B28. 化湿药

6、的主治证是: A. 水湿风停证B. 水湿泄泻C. 湿温D. 湿滞中焦证E. 湿痹答案:D29. 既能回阳救逆,又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药物是: A. 干姜B. 高良姜C. 肉桂 D. 花椒E. 附子答案:E31. 橘皮的功效是: A. 理气健脾,消食化积B.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C. 理气宽胸,散寒调中D.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E. 疏肝解郁,燥湿化痰答案:B32. 既能消食化积,又能行气散瘀的药物是:A. 麦芽B. 番泻叶C. 谷芽 D. 郁李仁E. 山楂答案:E33. 功能化瘀止血止痛,为伤科要药的药物是:A. 蒲黄B. 赤芍C. 牡丹皮 D. 三七E. 花蕊石答案:D34. 川芎的功效是

7、:A.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B. 活血调经 C. 活血行气,止血 D.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E. 活血行气,消积止痛答案:A35. 具有清化热痰、除烦止呕作用的药物是:A. 竹茹B. 天竹黄C. 竹叶 D. 淡竹叶E. 竹沥答案:A36. 治疗热病高热,热极动风,手足抽搐的首选药物是: A. 石膏B. 黄连C. 羚羊角 D. 大黄E. 牡蛎答案:C37. 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的共同功效是:A. 补气养血B. 补气升阳C. 补气生津D. 养血生津E. 滋阴生津答案:C38. 既能补血、止血,又能滋阴润燥的佳品是: A. 生地黄B. 熟地黄C. 黄精 D. 阿胶E. 桑椹答案:D39. 用于阴

8、虚外感,养阴而不恋邪的药物是:A. 生地黄B. 石斛C. 玉竹 D. 青蒿E. 丹皮答案:C40. 除()外,均是乌梅的功效:A. 敛肺止汗B. 敛肺止咳C. 涩肠止泻D. 安蛔止痛E. 生津止渴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预防为主 B、整体观念 C、辨证论治 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E、治病求本答案:BC2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A、阴阳相互对立 B、阴阳的交互感应 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可以相互转化 E、事物的无限可分性答案:DE3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A、滋水涵木 B、佐金平土 C、益火补土 D、抑木扶土 E、泻南

9、补北答案:BDE4. 肺主宣发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A、吸清呼浊 B、排出体内的浊气 C、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D、宣发卫气 E、调节腠理开合、排出汁液答案:BCD5. 肝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是A、精和血 B、疏泄和藏气 C、疏泄与封藏 D、藏血与主水 E、藏血与封藏答案:AC6. 下列哪些是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 、急则治标、病证结合 、四诊结合 、阳病治阴 答案:ACD7. 有神的病人可表现为:、肌肉不削 、目光精彩 、神志清楚 、面红如妆 、语言清晰答案:ABCE8. 腻苔的主病是:、痰饮 、湿浊 、食积 、热毒 、瘀血答案:ABC9. 表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审察: 、寒热 、头痛

10、、咳嗽 、舌象 、脉象答案:ADE10. 寒热证的鉴别要点是:、寒热喜恶 、四肢温凉 、口渴与否 、面色赤白 、小便短赤与清长答案:ABCDE11. 中药性能的内容包括: A. 四气五味B. 配伍C. 归经 D. 毒性E. 升降浮沉答案:ACDE12. 中药炮制的目的:A. 减毒B. 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C. 增效D. 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E. 纯净药材及矫味矫臭答案:ABCE13. 有清肝明目之功的药物有:A. 桑叶B. 菊花C. 决明子 D. 夏枯草E. 青葙子答案:ABCDE14. 藿香、佩兰的共同功效是:A. 化湿B. 止呕C. 解表 D. 解暑E. 止泻答案:AD15. 利

11、水渗湿药中,能下乳的药物是:A. 关木通B. 通草C. 冬葵子 D. 漏芦E. 车前子答案:ABC16. 既能消食积,又能健胃的药物是:A. 山楂B. 麦芽C. 谷芽 D. 鸡内金E. 神曲答案:BCDE17. 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A. 川贝母 B. 前胡 C. 款冬花 D. 百部 E. 桑白皮答案:ABCD18. 既能补肾固精缩尿,又能止泻的药物是: A. 补骨脂B. 仙茅C. 菟丝子 D. 沙苑子E. 益智仁答案:ACE19. 具乌须发作用的药物是:A. 何首乌B. 桑椹C. 女贞子D. 墨旱莲E. 黑芝麻答案:ABCDE20. 龟甲的适应证是: A. 阴虚内热,阴虚阳亢及阴虚风动 B.

12、肾虚骨萎,小儿囟门不合 C. 癥瘕积聚,久疟疟母 D. 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 E. 心虚惊悸,失眠,健忘答案:ABDE三、填空题(10题,每题2分)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虚则_实则_。答案:补其母;泻其子2阳盛则,阴盛则,阴虚则,阳虚则,是中医学的病理总纲。答案:热,寒,热,寒3.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_。答案:化生和贮藏精气4. 失神的面色表现是 ;失神的临床意义是 。答案: 精神萎靡,面色无华;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5. 我国正常人面色是 ;“善色”,即面色 。答案: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光明润泽6. 虚实是 的二个纲领;虚证是 病理概括;实证是 病理概括。答案:是

13、辨别邪正盛衰的二个纲领;是对人本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的各种表现的概括7温热性药物多具有_、_、_、_等作用。 答案: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8. 泻下药按其作用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_、_、_三类,其中以_作用最为猛烈。答案: 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峻下逐水药。 9. 化湿药多属_之品,易于_, 故_及_者宜慎用。 答案: 辛温香燥;耗气伤阴;阴虚血燥;气虚。10补阴药药性大多_,凡_、_、_者不宜用。 答案: 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四、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1 整体观念答案: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

14、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2 辨证论治答案: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3. 心肾相交答案:中医理论认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心肾阴阳水火相互协调,心肾之间的生理才能协调。这就是“心肾相交”,又称“水火既济”4. 辨证求因答案: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疾病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推求病因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

15、5. 神答案: 广义神是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是对人体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思维行动,亦称神志。6. 遍诊法答案:为内经中的三部九候法,切脉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处,合共九处。7. 金破不鸣答案:入病音哑失音,多属虚证,常见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8. 道地药材答案:道地药材是指出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9. 中药的七情”答案: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10. 肝风内动答案:泛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

16、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一、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1)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千金要方 D.中藏经 E.诸病源候论(2)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直诀 E.温病条辩(3)充斥于腠理之中,并控制和调节腠理开合的为:A.宗气 B.营气 C.卫气 D.原气 E.经络之气(4)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 B.精液 C.宗气 D.血液 E.营气(5)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互相转化 D.阴阳消长平衡

17、E.阴阳的交互感应(6)三焦传变,由上而下传,表示病势趋势:A.恶化 B.好转 C.痊愈 D.病情无变化 E.好转恶化无一定规律(7)“上气海”是指:A.息道 B.膻中 C.丹田 D.心 E.肺(8)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A.心肝肾经 B.胆胃三焦经 C.心肺心包经 D.心胆小肠经 E.肺脾胆经(9)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脾胃 B.心肾 C.肺肝 D.脾肾 E.肺肾(10)不是纵向循行的经脉是:A.冲脉 B.督脉 C.任脉 D.带脉 E.阴维脉(11)脉象有神是指:A.不浮不沉 B.从容和缓 C.沉取有力 D.柔和有力(12)脾胃虚弱的病人,面色多表现为:A.白 B.青紫

18、C.萎黄 D.苍白(13)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属于:A.痰湿困脾 B.脾气虚弱 C.心肾阳虚 D.热入营血(14)舌质纹理粗糙为:A.裂纹舌 B.红星舌 C.苍老舌 D.瘦薄舌(15)属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易生风动血 B.性粘滞 C.性干涩,易伤津液 D.多挟湿(16)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A.津液的存亡 B.胃气的有无 C.湿浊的消长 D.邪气的深浅(17)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A.萎黄 B.黄胖 C.阴黄 D.阳黄(18)小儿食指络脉色深而滞多属:A.吐泻伤津 B.阴虚火旺 C.邪陷心包的闭证 D.阴阳暴脱证(19)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属:A.芤脉 B.虚脉

19、C.革脉 D.散脉(20)下列除外,均可导致便秘:A.热盛伤津 B.阴寒内结 C.肝脾不调 D.阴液亏虚(21)患者肌肤热,渴喜冷饮,汗出热而味咸,烦躁不安,脉疾而无力,此属:A.暑伤气阴 B.阳明经热 C.热盛伤阴 D.亡阴证候(22)主里证的脉象多为:A.细脉 B.濡脉 C.滑脉 D.沉脉(23)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佳:A.舌苔的厚薄 B.舌质的老嫩 C.舌质的颜色 D.舌苔的颜色(24)下列除外,均是舌体短缩的主病:A.寒凝筋脉 B.痰浊内阻 C.阴亏已极 D.气血俱虚(25)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强硬的主病:A.热入心包 B.高热伤津 C.痰浊内阻 D.寒凝经脉(26)苏子的功效是:

20、A.止咳平喘,利水消肿 B.止咳平喘,行气安胎C.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D.止咳平喘,和中止呕E.止咳平喘,燥湿化痰(27)开窍药均可用治:A.湿阻中焦证 B.风湿痹痛证 C.疥疮、癣证 D.闭证神昏 E.脱证神昏(28)槟榔的功效是:A.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B.杀虫疗癣,行气利水C.驱虫消积,润肠通便 D.杀虫疗癣,润肠通便E.驱虫消积,通便,润肺(29)生用能镇惊安神,煅用能收敛固涩的药物是:A.琥珀 B.远志 C.朱砂 D.磁石 E.龙骨(30)治疗热病高热,热极动风,手足抽搐的首选药物是:A.石膏 B.黄连 C.羚羊角 D.大黄 E.牡蛎(31)蛇床子的功效是:A.攻毒杀虫, 祛风燥湿

21、B.解毒杀虫, 收敛止泻C.解毒杀虫, 温补脾阳 D.杀虫止痒, 温肾壮阳E.杀虫止痒, 温中止呕(32)常用于寒热往来, 感冒发热和气虚下陷, 久泻脱肛的物是:A.升麻 B.葛根 C.柴胡 D.菊花 E.薄荷(33)芦根与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A.清热生津 B.清热除烦 C.清肺润燥 D.清胃止呕 E.清热利尿(34)辛味的作用是:A.补益、收敛、固涩 B.泻下、软坚 C.发散、行气血 D.燥湿、利湿E.缓急止痛,调和药性(35)陈皮的功效是:A.理气健脾,消食化积 B.理气健脾,燥湿化痰C.理气宽胸,散寒调中 D.疏肝解郁,理气和中E.疏肝解郁,燥湿化痰(36)下列除()外,均是续断的功效:

22、A.补肝肾 B.强筋骨 C.止泻 D.止血安胎 E.疗伤续折(37)功擅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的药物是:A.冰片 B.苏合香 C.远志 D.石菖蒲 E.麝香(38)既善利水渗湿,又能泄肾与膀胱之热的药物是:A.猪苓 B.知母 C.黄柏 D.泽泻 E.木通(39)下列除()外,均为龙胆的适应证:A.湿热下注之带下、阴痒 B.风热咽痛C.肝火头痛、目赤耳聋 D.黄疸尿赤E.肝经热盛动风之高热、惊厥、抽搐(40)既能温中止痛,又能杀虫止痒的药物是:A.干姜 B.丁香 C.高良姜 D.肉桂 E.花椒(41)清热泻火药的主治证是:A.气分实热证 B.血分实热证 C.虚热证 D.里热证 E.热毒证(42

23、)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A.侧柏叶 B.槐花 C.苎麻根 D.茜草 E.羊蹄(43)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的良药是:A.黄连 B.紫苏 C.香薷 D.草豆蔻 E.佩兰(4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A.麻黄 B.桂枝 C.紫苏 D.荆芥 E.羌活(45)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 是取其:A.宣泄之功 B.燥湿之功 C.坚阴之功 D.通泄之功 E.行气之功 (46) 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郁结的药物是:A.栀子 B.桑叶 C.青葙子 D.夏枯草 E.决明子 (47)下列除()外,均为大青叶的主治证:A.湿热泻痢 B.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C.温病初起,发热,头痛 D.喉

24、痹口疮 E.丹毒痈肿(48)可用于阳虚外感及寒痰停饮、鼻渊的药物是:A.荆芥 B.紫苏 C.生姜 D.苍耳子 E.细辛(49)小茴香的功效是:A.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B.补火助阳,散寒止痛C.温肺化饮,温中散寒 D.散寒止痛,理气和中E.温中降逆,杀虫止痒(50)既能治目赤翳障, 又能治惊痫夜啼及破伤风的药物是:A.防风 B.菊花 C.桑叶 D.蝉蜕 E.荆芥(51)下列除()外,均为栀子的主治证:A.热病烦闷 B.湿热黄疸 C.肠燥便秘 D.血热吐衄 E.疮疡肿毒,跌打损伤二、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1)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肝经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督脉(2)津液的生理

25、功能是:A.滋润与濡养 B.调节机体阴阳平衡 C.化生血液 D.排泄代谢产物 E.运载全身之气(3)下列治法中属于“从治”的是A.阳中求阴 B.寒者热之 C.热因热用 D.阴病治阳 E.塞用塞用(4)表虚证的主要表现是:A.发热恶风 B.汗出 C.脉浮紧 D.舌淡红苔薄黄 E.头痛项强(5)气滞疼痛的特征是:A.攻痛 B.胀痛 C.窜痛 D.针刺痛 E.隐痛(6)表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审察:A.寒热 B.头痛 C.咳嗽 D.舌象 E.脉象(7)为提高药物疗效和扩大用药范围的配伍形式是: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恶(8)藿香、佩兰的共同功效有:A.化湿 B.止呕 C.解表 D

26、.解暑 E.止泻(9)药性大毒的药物有:A.硼砂 B.砒石 C.升药 D.轻粉 E.炉甘石(10)循行经过下肢内侧的经脉有A.冲脉 B.任脉 C.脾经 D.肾经 E.肝经(11)硫黄主治的病证有:A.肾阳虚之阳痿 B.脾阳虚之泄泻C.肾阳虚之寒喘 D.疥癣、湿疹、秃疮E.梅毒、麻风(12)下列哪些条件符合结脉:A.止有定数 B.止无定数 C.脉率缓 D.脉率快 E.止有定数,良久方来(13)虚里搏动正常有:A.动微不显 B.缓而不怠 C.按之应手 D.动而不紧 E.动而应衣(14)气分证候包括:A.热壅于肺 B.热入心包 C.热扰胸膈 D.热在肺胃 E.热迫大肠(15)白芍的适应证有:A.血虚

27、或阴虚有热之月经不调,崩漏B.肝阴不足或肝郁之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C.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D.阴虚盗汗E.营卫不和,表虚自汗(16)具开窍醒神,辟秽之功的药物有:A.冰片 B.樟脑 C.石菖蒲 D.苏合香 E.蟾酥(17)全蝎、蜈蚣的共同主治证有:A.急慢惊风 B.破伤风 C.疮疡肿毒 D.顽固性头痛 E.热极动风(18)海螵蛸的功效有:A.敛肺止汗 B.固精止带 C.收敛止血 D.制酸止痛 E.收湿敛疮(19)利水渗湿药中,能下乳的药物有:A.关木通 B.通草 C.冬葵子 D.漏芦 E.车前子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专业基础知识竞赛答题卡(中医专业本科2004级缓考试卷)(2007年5月中基、

28、中诊、中药)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51题,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二、多项选择题(19题,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三、填空题(10题,每题2分)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虚则_实则_。2阳盛则,阴盛则,阴虚则,阳虚则,是中医学的病理总纲。3.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_。4. 失神的面色表现是 ;失神的临床意义是 。5. 我国正常人面色是 ;“善色”,即面色 。

29、6. 虚实是 的二个纲领;虚证是 病理概括;实证是 病理概括。7温热性药物多具有_、_、_、_等作用。 8. 泻下药按其作用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_、_、_三类,其中以_作用最为猛烈。9. 化湿药多属_之品,易于_, 故_及_者宜慎用。 10补阴药药性大多_,凡_、_、_者不宜用。 四、名词解释(5题,每题2分)3 整体观念4 辨证论治3. 心肾相交4. 神5. 中药的“七情”答案一、单选1.B | 2.C | 3.C | 4.D | 5.B | 6.A | 7.B | 8.C | 9.A | 10.D | 11.D | 12.C | 13.B | 14.C | 15.D | 16.D

30、| 17.C | 18.C | 19.B | 20.C | 21.D | 22.D | 23.B | 24.C | 25.D | 26.C | 27.D | 28.A | 29.E | 30.C | 31.D | 32.C | 33.A | 34.C | 35.B | 36.C | 37.E | 38.D | 39.B | 40.E | 41.A | 42.A | 43.E | 44.C | 45. D | 46. D | 47.A | 48.E | 49.D | 50.D | 51.C | 二、多选52. BCE | 53.ABCDE | 54.CE | 55.AB | 56.ABC | 5

31、7.ADE | 58.AB | 59.AD | 60.BCD | 61. ACDE | 62.ACD | 63.BC | 64.ABCD | 65.ACDE | 66.ABCDE | 67.BCDE | 68.ABCD | 69.BCDE | 70.ABC | 三、填空题(10题,每题2分)1答案:补其母;泻其子2答案:热,寒,热,寒3. 答案:化生和贮藏精气4. 答案: 精神萎靡,面色无华;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5. 答案: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光明润泽6. 答案: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二个纲领;是对人本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的各种表现的概括7答案: 温里散寒

32、;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8. 答案: 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峻下逐水药。 9. 答案: 辛温香燥;耗气伤阴;阴虚血燥;气虚。10 答案: 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四、名词解释(5题,每题2分)1. 答案: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2. 答案: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3.答案:中医理论认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

33、济于心,心肾阴阳水火相互协调,心肾之间的生理才能协调。这就是“心肾相交”,又称“水火既济”4. 答案: 广义神是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是对人体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思维行动,亦称神志。5. 答案: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题1分)1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 D、中藏经 E诸病源候论答案:B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A、王清任 B、吴又可 C、李杲 D、张从正 E、吴鞠通答

34、案:D3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制约和消长 B、互根互用 C、相对平衡 D、相互转化 E、阴阳交感答案:A4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E、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答案:D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答案:B6“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答案:C7五脏的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

35、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答案:C8促进性机能成熟的物质是:A、肾精 B、肾气 C、肾阴 D、肾阳 E、天癸答案:E9. 下列不属于表里关系的是:A、心与心包络 B、脾与胃 C、肝与胆 D、肺与大肠 E、肾与膀胱答案:A10具有推动呼吸和行血功能的气是:A、心气 B、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答案:C11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脾胃 B、心肾 C、肺肝 D、脾肾 E、肺肾答案:A12. 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时: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答案:A1

36、3大出血时常常导致气脱,其基理是: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养气答案:D14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络脉 D、十二经筋 E、十二经脉答案:E15奇经八脉中,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A、阴维脉、阳维脉 B、带脉 C、阴跷脉、阳跷脉 D、任脉 E、督脉答案:D16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A、少阳经 B、少阴经 C、阳明经 D、太阳经 E、太阴经答案:A17既称“血海”,又称“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肝脉答案:A18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是:A、张仲景 B、张从正 C、陈无择 D、巢元方 E、刘完素答案:C19. 在一定情况下,“五志”和“五气”皆可化:A、风 B、寒 C、湿 D、燥 E、火答案:E20. 下面七情直接伤及内脏的叙述中,哪条是错误的A、忧伤肾 B、悲伤肺 C、怒伤肝 D、喜伤心 E、思伤脾答案:A21.脉经的作者是:、王叔和 、李时珍 、崔紫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