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题精编.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310907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中考题精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说》中考题精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中考题精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中考题精编.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马说中考题精编【精品文档】第 10 页 马 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A级 1、选文作者为 ,是 代(朝代)文学家(1分)2、给文句中粗体字字注音。 (2分)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2、里而食也 4、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标在原文加点字的上面)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策之不以其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7、“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划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8、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2分)9、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答: 10、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11、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答: B级1、 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2、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能不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文段外成语

4、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另外至少写出两个带马的成语 3、文章借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 而以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4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答: 5.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3分) 答: 6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答: 7.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简要阐述。(2分) 答: 8如果你也像

5、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2分)答: C级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以千里称也 不能称前时之闻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C才美不外见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D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6、 )。(2分)A.骈死于槽枥之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马之千里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马得胡骏马而归10.翻译。(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委而去之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 马鞭子。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

7、的一项。(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喻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14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 “_” 通 “_”,意义:_ (1分) “_” 通 “_”,意义:_ (1分)1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D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

8、里之能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C.执策而临之(面对)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17.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1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

9、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中考试题汇编 一、(2014孝感市)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10、,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姓:指子孙。 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

11、马。 牝(pn):母马。 牡:公马。 骊(l):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

12、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 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二、(2014济宁市) 甲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13、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老马之智可用也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9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分)三、 千金

14、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涓人:近侍之臣。 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策之不以其道 ( )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2分

15、)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译文: 4.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2分)答: 四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贾:价钱。 一旦:一天。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才美

16、不外见( ) 愿子还而视之( ) 不以千里称也( ) 去而顾之( )2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策之不以其道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怅恨久之 其不知马也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 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译文: 25(3分)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26.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

17、“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答: 五、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策之不以其道( ) (3)伯乐虽善知马( )(4)不为虚语矣( )11乙文中的“良马”和甲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都喻指什么?(2分)12甲文中的“天下无马”和乙文中的“马群遂

18、空”的含义有何不同?(4分) 答: 六、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

19、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介:备上鞍甲。 褫(ch):脱去,卸下。 秣:喂食。1、解释加点的词(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里( )2、翻译:介而驰,初不甚疾。 3、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在原句下面画直线)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七、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

20、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yu”,古代一种酷刑,断足。奚:何,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厉王使玉人相之。 (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21、?答: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答: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1-14题。(10分)【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

22、口矣。【注释】冯异:人名,汉代名将。章:奏章。谢:谢罪。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诮:qio,责备。大司马:官名。1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2分)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B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D然后有千里马 然非君之明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译文: 1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答: 14【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2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