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的制作 》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309176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泰蓝的制作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景泰蓝的制作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泰蓝的制作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泰蓝的制作 》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景泰蓝的制作 教案【精品文档】第 13 页第六课:景泰蓝的制作第一学时: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值得我们自豪的手工艺品,如苏州的刺绣,芜湖的铁画,景德镇的瓷器等等。它们令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今天我们再了解另外一种驰名中外的我国特色手工业品景泰蓝。2、解题 问:什么是景泰蓝?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明确:中国特种手工艺品之一,最早产于代,至明景泰年间开始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色为最出色,因此习惯称为“景泰蓝”。这是一篇旨在介绍说明我国传统的特殊烧瓷工艺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文章。课文标题显示,本文所要说明的对象,即景泰蓝

2、;本文所要说明的中心内容是“制作”;文章说明的重点是景泰蓝的制作有哪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有什么特点;还显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以制作的先后工序为序。景泰蓝的制作写于1955年3月22日。作者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结果只写了两篇,即本文和荣宝斋的彩色木刻画。本文开头提到的“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当时位于崇文门外一条胡同的一所破旧的大四合院内。该厂设备非常简陋,几乎全部靠手工操作。3.作者介绍 教师:叶圣陶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文章,请同学说出篇名,并就你所知道的,对作者作简要介绍。 要求答出: 1.篇名: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

3、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2.简介: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教师补充: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其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而且发表了多篇指导语文教学的文章,对语文教学和教材的规范化有独特的贡献。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夜、多收了三五斗等;长篇小说:倪焕之。二、分段朗读 (一)交代对景泰蓝的制作进行介绍的缘起(1) (二)具体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216) 制胎(23) 掐丝(49) 点蓝(1013) 烧蓝(14) 打磨(15) 镀金(16) (三

4、)小结:强调景泰蓝的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操作的特点(17)横的顺序:选料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纵的顺序:每道工序如何操作,要经过几道手续。三、课文分析: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外部特点和本质特征,找出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和内在联系。本文是抓住手工操作的景泰蓝的制作方法,以制作工序为顺序来说明的。六大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既符合生产工序,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1自然段) 简要说明写作此文的缘起和目的。点明参观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交代了写作的目的说一说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这一部分交待了写作的缘起,引出后文。“多数”如去掉“多数”

5、,就不能突出景泰蓝的价值,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二部分: (216自然段) 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明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这是全文重点部分,分为六层。第一层 (第23自然段) 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制胎。第2自然段 先介绍原料红铜。制作原理红铜富有延展性容易结合和成形。接着举例说明,以花瓶(因制作最复杂,所以说得最详细)、方形、长方形器件为例,具体说明如何用手工敲打使红铜片成形与结合。第3自然段 点明景泰蓝的制胎工作实际上是人们所熟知的铜器作的工作,这就化特殊为一般,使人更易理解。第二层 (49自然段) 介绍如何掐丝。 详写第4自然段 先下定义简要解释什么是掐丝,

6、然后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掐丝的操作方法。作者先以“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为这一工序下定义;然后举例说明“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再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每片叶子两笔说成“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最后将掐丝和刺绣进行了一个比较。充分说明掐丝的精细。通过这短短的二百多字,我们对掐丝工序有了一个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而且很完整、生动,这就是以上四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好处。第5自然段 介绍景泰蓝是掐丝工人和负责图样设计的美术家合作的成果。 第6自然段 说明“掐丝”的作用:使涂色有了界限,在热胀冷缩时不至于破裂、剥落。课文第6自然段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

7、条画”到“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的同学将此段说明对象概括为“掐丝这道工序的特点。”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此段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一句是全段核心句子,说明的是掐丝工序中粘在铜胎上的图画一般是繁笔的特点,后面的文字也是围绕这一点进行讲解的,因此这一段的说明对象应该是掐丝时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多为繁笔的原因。2.这一段末尾处有一句“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其中“制作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课文中在这句话前面,作者从三个方面解释粘在铜胎上的图画为什么

8、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的原因,这三个方面分别指的是课文后面将要提到的三个工序。以此段中的“其次”为界,在这层前,文中提到粘铜丝是为了使涂色料有界限,防止溢出,这实际就是后面说到的“点蓝”这道工序;“其次”这一层,是说为了避免因膨胀率不同而出现断裂,这实际就是后面说到的“烧蓝”工序;“其次”一层后,文中直接提到器物表面打磨这一工序的受力问题。因此,“制作方法”就是指点蓝,烧蓝和打磨。第7自然段 说明“掐丝”之难、工艺水平之高。“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往往”一词强调了手工操作与工艺水平的关系,充分肯定了这种手工艺的价值,赞扬了工人的劳动与智慧。“可以说”在这里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去掉它

9、语言显得平淡。 第89自然段 简略介绍烧焊、酸洗的方法与作用。 第三层 介绍如何涂色。(1013自然段) 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点蓝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一详写内容。第10自然段,介绍“点蓝”和“景泰蓝”名称的由来。解释为什么把涂色料的工作叫做“点蓝”,实际是解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点蓝”现已失掉它的本来意义,如果去掉“当时”,就没有了明确的时间界限,不能体现现在是沿用传统叫法这一特点,人们对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对其准确性产生怀疑。第11段,说明色料的原料。 第12段,说明色料的研制方法。 第13段,介绍点蓝的操作方法与具体过程。 填色是重点

10、,详写,使用口语,使人一看就明白。“才”去掉语气没有原来肯定。第四层 (第14段) 介绍了烧蓝。 略写第五层 (第15段) 介绍了打磨。 略写第六层 (第16段) 介绍了镀金。 略写第三部分: (17自然段) 强调景泰蓝的手工操作的特点,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全部是手工”,“全部工作”四字不着痕迹地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又简要叙述了手工操作这一贯穿全过程的主要特点。制作过程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衔接词开头第二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主要环节尽打接合焊剪、曲、夹、蘸、粘、焊、煮、洗捣、研、筛、和、舀、填放、送、烧、提金刚砂石水磨、磨刀石水磨、椴木碳水磨电镀主要动作打粘填烧磨镀详略安排一般详详

11、略略略制作特点制作精细、 操作繁琐、 手工制作学生对照课本,自行填写表格。然后利用触摸响应,集体填写表格自左边第二行起的所有内容。问:同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两道,而略写其他?明确: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详尽地体现了景泰蓝制作的精细、操作的繁复和手工制作的特点;这两道最重要,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这两道工序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不为别人所熟知的。问:景泰蓝的制作顺序是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打磨 电镀,作者在说明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的,作者为什么不将掐丝和点蓝放在前面突出强调,而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呢?明确:这样写符合事物自身特点。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

12、识规律。人们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来认识事物的。通过表格,我们已经了解到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是制作精细、 操作繁琐、 手工制作,并根据表达需要,详写了掐丝和点蓝。四、课堂讨论 1在说明掐丝这道关键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比较说明法。第一句说明什么叫掐丝,是下定义。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如何掐丝,用的是举例。“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大右括号,是比喻。最后把掐丝与刺绣比较,说明掐丝的对象和材料,则是比较。由于多种说明方法互相补充和配合,使“掐丝”这道关键工序的说明比较完整、具体。2第6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三条科学道理是什么? 线条画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有

13、:“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种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三条道理列述之后,作者以文艺常识“内容决定形式”作比较,指出“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3介绍六大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起过渡作用的词句? 介绍六大工序时,很注意各道工序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

14、的词句。在第1段末总提“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后,第2段由“拿红铜作胎”开始介绍制胎,并在第3段开头点出“制胎”这一术语。第4段开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交代出工序名称,4至9段详细介绍之后,第10段开头用“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了,他们管这个工作叫点蓝”,承上启下,转入第三道工序。第14段开头“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标志着第四道工序的开始。第15段“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第16段“可是全部工作还没完,还得镀金”等句都起过渡的作用。第17段“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以“全部”二字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条理性十分明显。 五、总结 、对景泰蓝制作过程的介绍有详有略: 对景泰蓝制

15、作过程中的六道工序有详有略。“掐丝”“点蓝”两道工序介绍很详细,其它工序则比较简略,这是因为:1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是决定景泰蓝质量的关键工序;2景泰蓝制件的独特风格、它的珍贵之处,是由这两道工序决定的;其它工序则不是景泰蓝所特有的而且又比较简单,所以略。 、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课文运用了诠释(说明、解释)说明法、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1、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第四自然段 如说到“掐丝”这道工序时,就先对“掐丝”一词下定义:“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

16、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接着就说“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这也是作诠释。 2、作诠释。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的解释说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这种方法与下定义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不像下定义那样严谨、讲究科学,可以随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就拿景泰蓝这个名称来说,十自然段 提到“点蓝”这一术语时,用解答读者疑问的方法作诠释:“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我们苏州管银器上涂色料叫发蓝,大概是同样的理由)。”括号里的话是用类比的方法证实前面的诠释,帮助读者加深感性认识。 十四自然段对“烧蓝”工序,十五段对“平整”的技术要求的诠释,都是

17、既准确又明白的。3、数字说明法:也叫列数字。有时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加以说明。七自然段 再如“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既举例,又列数字,把景泰蓝这种手工艺品制作时“费大工夫”,也就是繁杂精细的手工特征表现了出来。 4、比较说明法:也叫做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第三自然段 把“制胎”工序与“铜器作”里打制铜器作比较,突出一个“胎”字;第四自然段 说明掐丝时,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将它与刺绣、画

18、画儿相比等等。用人们熟悉的类比陌生的,比中求同,从同类事物中认识共性;又同中比异,从不同中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第七段 如在说明掐丝所花费的工时后,作者将它与刻丝、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相比较,得出“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的结论。在强调了所有的工艺品的共性是“往往费大工夫”,“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的同时,景泰蓝制作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这样,就使读者无论在感性认识还是在理性认识上都加深了一步。 5、比喻说明法:也叫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第四自然段 如用“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比喻图案上“每片叶子两笔”。用“烧得正旺的煤

19、”比喻烧蓝时的铜胎。十三自然段 特别是在介绍点蓝工人填料的工具时,用了“挖耳似的家伙”这样一个比喻,信手拈来,妙趣横生。 6、举例说明法:也叫举例子。就是用列举事实的方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俗易懂。第二自然段 如在说到“制胎”这道工序时,主要以花瓶为例,一一介绍了花瓶的各个部位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以花瓶为例,一是由于花瓶铜胎的结构复杂,涉及到铜胎的所有形状、组合、制作步骤和方法,因而最有代表性,把它说清楚了,其他器物的制作相对简单,就很容易理解了;二是以花瓶为例,有据可依,便于介绍;三是使说明具体化,读者便于接受和理解。第四自然段 在说明掐丝工作叫“非常精细”这一特点时

20、,以粘一棵柳树为例,通过细致而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非常精细”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起来,给读者留下十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7、分类说明法:也叫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第十一自然段 课文中介绍点蓝所用的色料,是采用分类说明的方法,色料“因所含的金属矿质不同”,“大概含铁的作褐色,含铀的作黄色,含铬的作绿色”,这样就使读者丰富了对介绍对象的进一步认识。 8、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

21、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三、准确使用术语:在介绍各道工序的时候,作者还运用“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等术语。这些术语的使用都是必要的和准确的。因为:1可以避免说外行话;2术语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最能准确地概括某一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的语言,恰当使用术语,能够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炼;3正因为术语能够准确而精当地概括那道工序的特点和内容,正确使用术语,能使文章眉目清楚,读者也容易把握这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 本文每一道工序都用一个术语加以概括,除点蓝之外,都能确切地说明这一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即使是“点蓝”虽

22、已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在涂色料的工作的全部内容,但经作者解释之后,人们还是能了解这一传统叫法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意义。布置作业 1、预习第七课中国,水的困惑,不会的字词标注;2、第七课中国,水的困惑习题册,第一题字语部分。(下节课记分提问)【预习思考题】一、课文介绍了景泰蓝哪几道制作工序?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介绍的?(本题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顺序。)课文介绍景泰蓝制作的六道工序,分别是: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课文是按制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来说明的。二、课文从一道工序说明到另一道工序时,用了一些过渡的语句,把这些语句找出来。如果把这些语句换成“第一步工作”“第二步工作”等,你觉得好

23、不好?(本题意在使学生领会文章语言的口语化和自然亲切的风格特点。)课文从一道工序到另一道工序,用的过渡语句是:“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说”;“这只是一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涂了三回烧了三回以后,就是打磨的工作了”;“可是全部还没完,还得镀金”;“全部工作是手工”。课文用这些过渡的语句,每道工序开头的说法都不相同,行文活泼,有一种参差美。用“第一步工作”“第二步工作”,简洁明快,有一种整齐美。但相比之下,前面的写法更胜一筹,除了上下文衔接紧密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点蓝”和“烧蓝”两道工序是轮番进行的,要涂三

24、回色料烧三回,如果简单地说成“第三步工作叫点蓝”,“第四步工作叫烧蓝”,反而不符合客观实际了。三、找出课文最后一段的关键句。说说这一句照应第一段的哪一句,在结构和表达上有什么作用?(本题意在使学生了解景泰蓝制作的特点,了解作者如何表现工人的制作活动。)课文最后一段的关键句是“全部工作是手工”,这一句照应开头的“景泰蓝是多数人喜爱的手工艺品”。课文以“全部工作是手工”一句,结束了整个制作过程的介绍。这样介绍,条理清晰,各工序间环环相接,浑然一体。【研读探究题】四、课文介绍得最详细的工序是“掐丝”和“点蓝”,说说这是为什么?(本题意在使学生了解说明事物时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可参考“教案”。五、

25、以“掐丝”工序为例,说说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本题意在使学生辨析各种说明方法及其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掐丝”这段综合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打比方和住比较四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开头一句给出“掐丝”的定义之后,接着就说“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这是作诠释。接着以粘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是怎样“不用在铜胎上打稿”,而“自由自在地”在铜胎上粘出各种图画来,这是举例子。在举例说明时,又把柳树的树叶比作“括号”,说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非常形象贴切,这是打比方。最后,又把掐丝工人的工作与刺绣进行比较,说“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只是“

26、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这是作比较。六、从“细密”“细致”“细微”“精细”这组近义词中,分别选择最选择恰当的一个填入下列句子的空格内。填完后,再对照课文,看看有无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本题意在使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当。)1、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功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 细密 上显能耐。 2、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 细致 3、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 细微 4、掐丝是一种非常 精细 的工作。 理由: 精细:精密细致,可形容工作认真,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还可形容工艺雕刻等。 细致:精细周密,常指办事、思考问题时态度精细入微;也用

27、于人的感情、作风等;还指器物做得很精巧。 细微:细小、微小,着重于“微”,指小或弱,多形容声音、尘埃、力量等的微小。 细密:精细仔密,可形容质地;又指观察思考、处理问题时仔细周全。第一句强调“细密”,这是刺绣、刻丝等工艺品的特色,也因此而“费大工夫”。第二句用“细致”,是图案画的特色,对细小的地方都花了工夫,显得精致而周密。第三句强调“微”,因为“小块面积小”,所以热胀冷缩也小。第四句强调“细心”,所以用“精细”。板书设计:制作过程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衔接词开头第二步轮到该说就是还得主要环节尽打接合焊剪、曲、夹、蘸、粘、焊、煮、洗捣、研、筛、和、舀、填放、送、烧、提金刚砂石水磨、磨刀石水磨、椴木碳水磨电镀主要动作打粘填烧磨镀详略安排一般详详略略略制作特点制作精细、 操作繁琐、 手工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