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4284212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兰继军1 ,3赵 颖2张 宇1 ,3游旭群 1 ,3(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 710062 ) (2西安交通大学仲英书院,西安, 710049)(3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2 )摘 要 以实物场景为学习材料,探索实际的自我参照系与想象自我或他人的参照系冲突对角色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1)进行旋转之前参照系冲突存在与否,均产生了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2)通过操纵两种不同方式的参照系冲突,均导致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显著下降。( 3)两种不同的参照系冲突对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影响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参照系冲突可能是影响心理旋转角色

2、效应的一个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扩展了Presson等提出的空间参照系冲突模型。关键词:心理旋转 想象视者旋转 角色效应 参照系冲突1引言不同人称角色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空间认知表征形式 。第一人称角色表征是指视者以自我为中心,用自我空间参照系表征周围的客体;第三人称角色表征是指视者处于景观之外,想象景观中的 “另一个人”是自己 ,视者用景观中的 “想象自我” 空间参照系来表征景观内的客体,第三人称表征下的心理旋转无论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都优于第一人称表征下的成绩 ,即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游旭群,王鹏 ,晏碧华 ,2007 ;王鹏 ,游旭群 , 2006a; 王鹏 ,游旭群 ,刘永芳 ,2005) 。

3、心理旋转的角色问题是近年来研究的新的热点问题 。Vogeley 等 (2004) 和 David 等 (2006) 比较了第一人称景观(first - person perspective ,1pp) 和第三人称景观 (third - person perspective ,3pp) 的区别 ,为表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Mulder, Hochstenbach, Heuvlen 和 Otter (2007)也采用了运动表象生动性问卷VM IQ(vividness of movement imagery question2naire) 对动觉表象进行了研究,问卷测量了内部景观(internal

4、perspective) 和外部景观(external perspec2tive) 两个方面 ,类似于心理旋转角色效应中的第一人称角色表征和第三人称角色表征。Perrine 等对景观采择进行了PET 研究 ,主要是针对Dapratri 等所做的让被试分辨自己和他人手指和手腕的活动( Ru2by , Decety , 2001 ; Daprati , et al1 , 1997) 。王鹏 ,游旭群 (2006b) 以语言描述的想象场景揭示了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并且发现这种效应也存在于矢状面和冠状面 。任何一种空间表征都需要依照参照系来定义客体内部或者客体之间的关系(Schultheis , 20

5、07) 。也需要运动各种参照系对这些表征进行不同的心理转换 。空间参照系可以分为自我中心参照系(egocen 2tric referenceframe) 、 客体中心参照系(intrinsic refer2enceframe)和环境中心参照系(allocentric referenceframe) 。 各种空间参照系中的空间认知活动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心理旋转过程中主要依赖自我参照系和客体中心参照系编码和转换,即以视者为中心的心理旋转依赖自我参照系,以客体为中心的心理旋转依赖客体中心参照系( Wraga , Creem , & Proffitt ,1999 ; Martin , Farrell

6、 , Ian ,&Robertson , 1998;Wraga , Creem , & Proffitt ,2000 ; Wraga , Shephard,Church ,Inati ,&Kosslyn , 2005 ; Wraga , 2003;Amorim , Stucchi , 1997) 。想象视者中心心理旋转过程中依赖想象的自我参照系,也称为投射的自我参照系 。根据不同人称角色表征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当想象自己旋转时就是第一人称角色,而将自我参照系投射到他人身上想象他人就是自己并进行旋转时就是第三人称角色。已有的研究表明参照系冲突对 空 间 更 新 和 表 象 更 新 有 影 响 作

7、用 (Creem ,Wraga , & Proffit , 2001; 梁三才 ,游旭群 , 2007) ,那么参照系冲突是否对不同角色心理旋转也有同样的作用 ?20 世纪 80 年代 ,Presson等的空间认知参照系冲突 模 型 ( the conflicting- of - reference model)( Presson,1987) 。该模型认为 :在实际运动引起的空间更新过程中个体用初级参照系来编码自己与环境的直接空间关系,这种初级空间参照系可用来建构空间工作记忆,在空间问题解决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个体在空间推理或涉及表象加工任务中需要构建次级空间参照系来编码想象自我与想象空间之间的

8、位置关系 。当次级空间参照系与初级空间参照系发生冲突时 ,执行相应的空间更新任务就比较困难。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都依赖投射的自我参照 通讯作者:游旭群。E2mail:youxuqun snnu1edu1cn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民航局联合资助项目(61079004 )资助。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0 ,33 (6) :1361 - 13671361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9、 - - - - - 系也就是Presson等认为的次级参照系,那么如果在操纵次级和初级参照系冲突后,两种角色任务的成绩也下降了,则说明 Presson等的模型也适用于不同角色的心理旋转,该模型得到了扩展。已有的心理旋转的不同角色研究中, Vogeley等 (2004)的研究中 1pp 是从实际的自我出发,3pp 是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推测他看到了什么,更多的是不同视角的转换,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旋转角色效应 。David 等 (2006) 的研究中1pp 任务是从实际自我参照系进行判断,而 3pp 任务则进行了视者旋转。Mulder 等 (2007) 运用 VM IQ 的研究 ,虽然其内部景

10、观和外部景观与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类似 , 但 该 研 究 仅 停 留 在 测 量 层 面 。 Perrine 等(2001)和 Dapratri 等 (1997) 的研究是让被试分辨自己和他人手指和手腕的活动。王鹏等 (2006b) 所研究的心理旋转角色效应是以语言描述的想象场景为材料 ,被试形成的表征可能存在差异,运用实景研究能避免这一差异,并且也可以考察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是否具有普遍性。本研究将采用实际场景进行学习,让被试形成具体而清晰的表象后完成不同角色的旋转任务。通过操纵不同的参照系冲突来考察其对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影响,以期揭示心理旋转角色效应产生的可能原因 。在本研究中,实验

11、一与王鹏实验中的情景类似 ,在进行旋转任务之前没有任何的参照系冲突,考察以实际场景为学习材料的不同角色的心理旋转中是否也存在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并以此作为基线条件 。实验中无论是哪种角色任务,被试都是围绕头 - 脚轴进行旋转,因此实验二和实验三增加的都是有关被试的实际自我参照系与进行旋转时所依赖的投射参照系之间的冲突。实验二考察在旋转之前想象的参照系(次级参照系) 与实际参照系(即初级参照系 ) 之间存在冲突时对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影响 ,此时被试实际参照系的头- 脚轴垂直于水平面并且被试面朝前,次级参照系的头- 脚轴也垂直于水平面但想象场景中的自我整个身体面朝侧时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实验三考察

12、当被试实际的头-脚轴垂直于水平面且面朝前,而想象旋转的头- 脚轴垂直于冠状面,即面朝天花板平躺着时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通过考察这两种情况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试揭示参照系冲突对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影响 。2 实验一 :无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本实验以实物场景,采用与王鹏等研究相类似的方法考察在进行旋转之前没有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211 方法21111 被试18 名本科生 ,年龄在 18 到 25 岁 ,均为右利手,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21112 实验材料和仪器四个直径为10 厘米的小球,颜色分别为红、 黄 、蓝 、 绿 ,以及由3ds Max

13、 软件制成的三维小球的图片 ,颜色也是红 、 蓝 、 黄 、 绿四种 。整个实验过程用一台带有 17 寸彩色显示器的联想P 计算机控制,屏幕分辨率为1024 768 ,刷新频率为70Hz。实验程序由 E - prime 专业实验软件编写,此软件系统刺激呈现和计时精确度均可以达到毫秒。21113 实验设计采用 2(角色 :第一人称角色 / 第三人称角色 ) 4(旋转角度 :0 、 90 、 180 、 270 ) 被试内设计 。21114 实验程序实验共分三个阶段:按键练习阶段,学习阶段和正式测验阶段。练习阶段 :事先在计算机键盘上分别标记表示红 、 蓝 、 黄 、 绿四个颜色的按键。要求被试双

14、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别放在四个反应键上,身体保持不动,并对计算机屏幕上所呈现的不同颜色的三维小球(红 、蓝 、 黄或绿 ) ,作出相应的反应,看到什么颜色的小球就按下相应的键。这个阶段每个颜色的小球随机呈现四次 。当在被试能够100 %准确的按键反应并且反应时间在200ms 以内时 ,开始任务学习。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分为两部分,由于实验顺序进行了ABBA 的平衡 ,因此先进行第一人称角色条件任务的被试先进行学习任务A ,先进行第三人称角色任务的被试先进行学习任务B。学习任务A :在被试的前后左右分别放上红黄蓝绿四个颜色的小球 ,四个小球构成一个圆,被试在正中间,此时被试面朝前 ,让被试记清楚自己

15、的前后左右对应的小球的颜色 ,在被试报告完全记清楚后开始记忆效果测试 。学习任务 B :主试站在被试正前方背对着被试,并且主试的前后左右分别有红黄蓝绿四个颜色的小球 ,四个小球构成一个圆,此时被试面朝前,让被试记清楚主试也就是 “张三”的前后左右对应的小球的颜色 ,在被试报告完全记清楚后开始记忆效果测试。在记忆效果的测验过程中,由计算机随机呈现前 、 后 、 左或右四个方位,被试按相应的键做出反应,每个方位随机呈现四次,当被试能 100 %正确的按键反应 ,且不超过 1s时才可进入正式实验。正式测验阶段:同样也按照不同的实验顺序分1362心 理 科 学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16、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成两部分 。被试首先进行的任务不同。先进行学习任务 A 的被试首先完成第一人称角色旋转的任务,先进行学习任务B 的被试首先完成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任务 。第一人称角色旋转的任务:回忆刚在学习阶段的情境 ,在不发生任何实际移动的前提下,想象围绕自己身体的头-脚轴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0 、90 、 180 或 270 ) ,然后判断自己的某个方位(前、 后 、左或右 ) 是什么颜色的小球,并按相应的键作出反应。第三人称角色旋

17、转任务:回忆刚在学习阶段的情境 ,想象自己就是张三在不发生任何实际移动的前提下 ,想象“想象自我”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0 、 90 、 180 或 270 ) ,然后判断 “想象自我” 的某个方位 (前 、 后 、 左或右 ) 是什么颜色的小球,并按相应的键作出反应。在被试完成一部分的实验后,休息一会,再学习另一任务完成相应实验。(如 :先进行第一人称角色旋转任务的被试在完成这一部分实验后,稍作休息,在进行学习任务B ,然后完成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实验 ) 。每部分测验有16 个测试 (4 个旋转角度4个方位 ) 共两部分 ,每个被试一共完成32 次判断 。212 结果与分析不同旋转角度下第

18、一人称角色与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反应时与错误率如图1 所示 。图1 实验一中两种角色方式下的反应时和错误率表1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反应时(ms)090180270平均值M(第一人称角色)20985893274744283454234386222911528M(第三人称角色)20203702925633248652028756952577463对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表明,角色效应极其显著F(1117)= 1213, p 01001,2 = 0142,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平均反应时( M= 2577ms)明显短于第一人称角色旋转的平均反应时( M= 2911ms) ;角度主效应显著F (3,5

19、1)= 471323, p 01001;二者交互作用显著F (3,51)= 21984, p 0105。结果表明在实验一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极其显著。对错误率的方差分析表明,角色效应显著F (1117)=101693, p 0105,第一人称角色旋转的平均错误率(M= 01167)明显高于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平均错误率( M= 01066) ;角度主效应显著F (3,51)=31337, p 0105;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两两配对检验表明,除0度以外,其余角度均有显著差异(p 0105)。本实验以实物场景为刺激,得到了与王鹏等相同的结果,两种不同角色的旋转方式下,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反应时明显

20、的短于第一人称角色旋转,即存在显著的角色效应。 同时被试报告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心理旋转策略。 但在这种条件下,在进行旋转之前,被试的初级和次级参照系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冲突,如果二者在进行旋转之前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会怎么样的影响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呢?因此 ,实验二和实验三中 ,我们又操作了不同的参照系冲突,来探讨初级和次级参照系冲突对角色效应的影响。3实验二:头-脚轴均垂直于水平面的参照系冲突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本实验引入了参照系冲突变量。为了和实验一的基线条件进行比较,材料不变 。但要求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想象实际的自我或者“想象自我”整个身体朝左侧 ,与被试实际的身体朝向不一致。311方法311

21、11 被试18 名本科生 ,年龄在 18 到 23 岁 ,均为右利手,均为参加过类似实验,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31112 实验材料和仪器同实验一 。31113 实验设计兰继军等: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1363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与实验一相同。但此时想象实际的自我或者“想象自我”整个身体朝侧。31114 实验程序按键练习同实验一。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也分为两部分,学习顺序和程序与实验一相同

22、。学习任务A :让被试整个身体转向左侧并且在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放上红黄蓝绿四个颜色的小球,四个小球构成一个圆,被试在正中间 ,让被试记清楚此时自己的前后左右对应小球的颜色 ,在被试报告记清楚后开始记忆效果测试。学习任务 B:主试站在被试正前方侧对被试,此时主试的整个身体面向左侧,并且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有红黄蓝绿四个颜色的小球,四个小球构成一个圆,主试在正中间 。让被试记清楚主试前后左右对应小球的颜色,在被试报告记清楚后开始记忆效果测试。记忆效果测试程序同实验一。正式测验阶段:同样也按照不同的实验程序分为两部分 。与学习阶段不同,此时被试正对着电脑身体朝前 。与实验一相同,先进行哪种学习任务就先完成

23、哪种实验任务。在开始正式实验前让被试反复回忆刚才的学习情景,直到被试报告能够很熟悉的回忆身体朝侧时的情景后开始。第一人称角色旋转任务:回忆刚才在学习阶段的情景 ,在不发生任何实际移动的前提下,想象围绕自己身体的头-脚轴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0 、90 、 180 或 70 ) 判断自己的某个方位是什么颜色的小球 ,并按相应的键作出反应。第三人称角色旋转任务 :回忆刚在学习阶段的情境,想象自己就是张三在不发生任何实际移动的前提下,想象“想象自我”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然后判断 “想象自我” 的某个方位是什么颜色的小球,并按相应的键作出反应。被试也同样按照一定的次序先后完成着两部分的测验,共完成1

24、62次判断 。312 结果与分析不同旋转角度下第一人称角色与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反应时与错误率如图2所示 。图2 实验二中两种角色方式下的反应时和错误率表2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反应时(ms)090180270平均值M(第一人称角色)309070639708234185707446310943927629M(第三人称角色)31764063394578386667138746703553461对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表明,角色效应显著F(1117)= 71075, p 0105,2 = 01294,第三人称角色平均反应时(M= 3553ms)显著低于第一人称角色平均反应时( M= 3927ms

25、) ;角度主效应显著F(3,51)= 201028, p 01001。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3,51)= 31649, p 0105 。(见表 2)结果表明在实验三条件下角色效应显著。对错误率的方差分析表明,角色效应显著F (1117)= 41819, p 0105,第一人称角色旋转的平均错误率( M= 01234)明显高于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平均错误率( M= 01108) ;角度主效应显著F(3,51)= 51847, p 0105;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两两配对比较发现,两种角色旋转任务 0 度不存在显著差异,90 度和 270 存在显著性差异(p 0105),180 度两种任务的差异边缘显

26、著。比较图 1 和图 2 可发现 ,实验二条件下基线水平 0 的反应时要明显的长于实验一,这是由于在加入面朝侧这一参照系冲突变量后,增加了任务的难度使得反应时整体上升较大。结合图 4 并进行对照检验发现 ,与实验一相比较,本实验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 称 角 色 旋 转 的 反 应 时 均 有 显 著 增 加( p01001) ,第 一 人 称 错 误 率 显 著 高 于 实 验 一( p 0105)。将两种实验条件下心理旋转角色效应2转化成Cohen sf 进行比较发现:实验一的 Cohen sf = 01463属于大效应 ,实验二的 Cohen sf = 01308 属于中等效应。说明实验二的

27、角色效应较实验一有所下降。实验一中两种角色旋转下反应时相差约334ms,在实验二中两者相差约364ms。但由于实验二条件下,仅 01364心 理 科 学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的基线条件下反应时就较实验一高出约1000ms,实验二条件下两种旋转任务反应时之差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结合两种实验不同角色总体平均反应时,我们发现 ,虽然实验二两种角色任务的平均反应时都大约上升了 1000ms,但由于两种角

28、色任务的基线水平不一样 ,所以第三人称角色任务相对增幅要更大,受到参照系触痛的影响也更大。4实验三:头-脚轴垂直不同平面且冲突时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实验二在初级参照系和次级参照系均垂直于一平面且存在冲突的情况下考察了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那么当初级参照系和次级参照系的头- 脚轴垂直于不同的平面时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会怎样变化?在本实验中考察实际的头-脚轴垂直于水平面而想象旋转时的垂直于冠状面(面朝天花板平躺着)时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实验材料与实验二相同。411方法41111 被试18 名本科生 ,年龄在 18 到 23 岁 ,均为右利手,均前为参加过类似实验,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41112 实验材

29、料和仪器同实验二 。41113 实验设计与实验二相同。但此时在实验过程中想象实际的自我或者 “想象自我”面朝天花板平躺着。41114 实验程序按键练习同实验二。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也分为两部分,学习顺序和程序与实验二相同。学习任务A :让被试平躺在椅子上面朝天花板并且在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放上红黄蓝绿四个颜色的小球,四个小球构成一个圆,被试在正中间 ,让被试记清楚此时自己的前后左右对应小球的颜色 ,在被试报告记清楚后开始记忆效果测试。学习任务 B :主试平躺在被试正前方面朝天花板,并且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有红黄蓝绿四个颜色的小球,四个小球构成一个圆,主试在正中间。让被试记清楚主试前后左右对应小球的颜色

30、,在被试报告记清楚后开始记忆效果测试。记忆效果测试程序同实验二。正式测验阶段:同样也按照不同的实验程序分为两部分 。与学习阶段不同,此时被试正对着电脑身体朝前 。与实验二相同,先进行哪种学习任务就先完成哪种实验任务。在开始正式实验前让被试反复回忆刚才的学习情景,直到被试报告能够很熟悉的回忆身体朝侧时的情景后开始。实验程序同实验二 。412 结果与分析不同旋转角度下第一人称角色与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反应时与错误率如图3所示 。图3实验三下两种角色旋转的反应时和错误率表3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反应时(ms)090180270平均值M(第一人称角色)2246381357260440507164

31、1829153513503M(第三人称角色)23464343256520359367638025973275466对反应时进行方差分析表明,角色效应显著F(1,17)= 61363, p 0105,2= 0122,第三人称角色平均反应时( M= 3275s)显著低于第一人称角色平均反应时( M= 3513s) ;角度主效应显著F(3,51)=861848, p 01001。二者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3,51)= 21737, p= 01053。结果表明在实验四条件下角色效应显著。对错误率的方差分析表明,角色效应显著F (1,17)= 41806, p 0105,第一人称角色旋转的平均错误率(

32、M= 01205)明显高于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平均错误率( M= 01125) ;角度主效应显著F (3,51)= 51232, p 0105;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 。两两配对检验发现,0 度和 90 度两种任务兰继军等: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1365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差异不显著,180 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105) ,270度边缘显著。比较图 1 和图 3 发现 ,实验三中0 条件下

33、的反应时也高于实验一条件,也是由于加入了参照系的冲突使得任务变难整体的反应时延长。结合图 4 并进行对照检验发现,与实验一相比,本实验中第一和第三人称的反应时都有极其显著增高(p 01001)。错误率较实验一没有显著的提高。将实验三的心理旋转角色效应2 转化成 Cohensf = 01226 属于小效应,与实验一相比也有所下降。两种角色旋转任务的反应时之差约为238ms,这一差值小于实验一的334ms,也由于整体的反应时均有显著上升 ,故此时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较实验一的大效应有所下降。 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三不同角色总平均反应时 ,我们也发现两种角色任务反应时上升的幅度大致相同,也同样由于第一人称

34、角色任务的基线水平显著高于第三人称角色任务所以,但三人称角色任务受到参照系重估的影响更大。图4 三个实验(平均)结果总比较5讨论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作为表象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方向 ,近年来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实际场景作为学习材料,观察实际的第三人后完成第三人称角色旋转,来考察心理旋转在这些条件下的角色效应。并通过操纵参照系冲突,以考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参照系冲突效应。实验一在旋转任务开始前没有任何的参照系冲突,比较了第一人称角色旋转和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结果得到了与王鹏实验相类似的明显的角色效应,并以此作为比较参照系冲突效应的基线条件。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操纵两种不同的参照系冲突,发现两种

35、不同的参照系冲突均降低了角色效应,而且角色效应降低的程度基本相同 。这些结果表明,参照系冲突可能是角色效应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心理旋转角色效应机制的解释,王鹏认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分别对应于Kosslyn的空间视觉认知加工子系统理论中心理表征的“blink ” 和 “shift ” 转换 。 “shift” 是对现存“面对”表征的转换, “blink ” 是让所“面对” 的表征消失,运用所储 存 的 信 息 构 建 新 的 表 征 ,并 且 这 个 过 程 比“shift” 更高级,所以第一人称角色旋转要难一些。我们认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各自在编码和

36、旋转时所依赖的参照系的不同 ,在第一人称角色旋转中,编码和旋转都依赖的实际的自我参照系,它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图画。而第三人称角色旋转在编码时依赖的是类似于客体的他人参照系 ,在完成旋转时依赖投射的自我参照系,是置身事外的图画。正是第三人称角色旋转所依赖两种参照系的交互使其在编码时更加客观形象,使得第三人称角色不仅和第一人称角色一样都是关于自己的旋转有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比较形象的浮现于眼前更有利于进行旋转操纵。并且本研究通过操纵参照系冲突后进一步发现:首先在两种不同的参照系冲突下 ,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均下降了。这说明第三人称角色旋转相对于第一人称角色旋转更易受到参照系冲突的影响。在实验二和实验三实

37、施的过程中一些被试报告在进行第三人称角色旋转任务时 ,判断“想象自我”的左右比较困难,需要经过一定的分辨 。但是在实验一中没有类似的报告。我们推测 ,在实验一的第三人称角色旋转任务中,由于旋转之前“想象自我” 和实际的自我朝向是一致的,均面朝前 , “想象自我”左右和实际自我的左右也是一致的 ,因此在任务判断中被试很容易将“想象自我” 的方位与自己的对等起来。但在后两个实验中,实际自我的朝向与 “想象自我” 的朝向是不一致的,在任务判断中 ,被试需经过转化才能将“想象自我” 方位与自己的对等起来。可能是这种差异导致了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下降。在此我们只是做出初步的推断 ,究竟参照系冲突如何具体的

38、影响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发现不同的参照系冲突对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影响是不同的,实验二中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由实验一中的大效应下降为中效应,而实验三中角色效应下降为小效应。实验三中进行旋转所依赖1366心 理 科 学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的参照系不仅与实际的自我参照系相分离垂直于冠状面并且和重力参照系也发生了分离。这种分离的参照系冲突和实验二中的身体朝向的参照系冲突相比较对第三人

39、称角色旋转的影响更大。本研究以实际的场景为学习材料也得到了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这说明心理旋转角色效应可以推广到实际场景中,具有普遍性。但是否也存在于三维模型为刺激的研究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本研究的结果对Presson等提出的参照系冲突模型进行了补充。在我们的研究中不仅在第一人称角色旋转 (类似于 Presson的研究中的想象自我旋转)任务中加入参照系冲突使得执行相应的旋转任务比较困难 ,同样在第三人称角色旋转任务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而第三人称角色旋转是对投射的想象自我的旋转,这说明Presson的理论模型不仅使用于一般意义的想象自我的初级和次级空间参照系冲突的更新任务,也同样适用于投

40、射的想象自我即第三人称角色的空间更新任务。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只是考察了增大参照系冲突后对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影响,但没有考察减小参照系冲突是否也会影响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后续的研究需要考察考察这一条件下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变化从而揭示心理旋转角色效应形成的机制。6结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进行旋转之前参照系冲突存在与否,均产生了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2) 通过操纵两种不同方式的参照系冲突,均导致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显著下降。(3) 两种不同的参照系冲突对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影响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参照系冲突可能是影响心理旋转角色效应的一个主要因素,也进一步的扩展了Presson等提出的空间

41、更新参照系冲突模型。参考文献梁三才,游旭群.(2007) .参照系冲突对表象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报, 39 , 966 - 976.王鹏,游旭群,刘永芳.(2005 ) .心理旋转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8 ,1164 - 1166.王鹏,游旭群.(2006a) .角色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心理科学,29 ,815 - 818.王鹏,游旭群.(2006b ) .想象空间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心理学探新,26 (3) ,39 - 42.游旭群,王鹏,晏碧华. (2007) .不同平面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心理学报,39 ,58 - 63.AmorimM.A. , Stucchi N.(1997 )

42、.Viewer2and object2cen2tered mental explorations of an imagined environmentarenot equivalent.Cognitive B rainResearch, 5 , 229 - 239.Creem S.H. , Wraga M. , & ProffitD.R.(2001 ) .Imagin2ing physically impossible self - rotations : geometry is moreimportantthan gravity.Cognition , 81 ,41 - 64.Daprati

43、E. ,Franck N.,Georgieff N. , Proust J. , Pacherie E. ,Dalery J et al.(1997) . Lookingfor the agent : an investi2gation into consciousnessof action and self - consciousness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Cognition , 65 ,71 - 86.David N. , BewernickB.H. , Cohen M.X. , Newen A., LuxS. , FinkG. R. , et al.( 2

44、006) . Neural representations ofself versus other : visual - spatial perspective taking and a2gency in a virtual ball - tossing game. Journalof CognitiveNeuroscience, 18 , 898 - 910 .Farrell M.J. , Robertson I.H.( 1998) .Mentalrotationandthe automaticupdating of body - centered spatial relation2ship

45、.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 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 , 24 ,227 - 233.MulderT.H. , Hochstenbach J. B.H. , Heuvlen M.J.G. ,& Otter A.R. D.(2007) . Motor imagery : The relationbetween ageand imagery capacity.Hum an Movement Sci2ence, 26 , 203 - 211 .Ruby P., Decety J.(2001 ) .Effect of subje

46、ctive perspectivetakingduring simulation of action : a PET investigationofagency.Nature Neuroscience, 4 , 546 - 550.Presson C. C.(1987 )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cognition :Secondary use ofspatial information.in :EisenbergN.ContemporaryTopics inDevelopmentalPsychology. NewYork : John Wiley , 87 -

47、 112.VogeleyK. , MayM., RitzlA. , FalkaiP. , ZillesK. ,&FinkG. R.(2004 ) . NeuralCorrelates of First -PersonPerspective as One Constituent of Human Self - Conscious2ness. Journal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 16 , 817 - 827 .Wraga M.(2003 ) .Thinkingoutside the body : an advantagefor spatial updating d

48、uring imagined versus physical self -rotation.Journal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and Cognition , 29 ,993 - 1005.Wraga M., Creem S.H. , & ProffittD.R.(1999 ) . The in2fluence of spatial reference frames on imagined object - andviewer rotation.Acta Psychologica, 102 ,247 - 264 .Wraga M.

49、, Creem S.H. , & ProffittD.R.(2000 ) . Updat2ing displays after imaged object and viewer rotations.Jour2nal 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Cognition ,26,151 - 168.Wraga M., Shephard J. M., Church J. A., Inati S. , & Koss2lyn S. M.(2005 ) .Imagined rotationsof self versus ob2jects :an

50、fMRIstudy.Neuropsychologia ,43 , 1351-1361.(下转第1384页)兰继军等: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1367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2Brown , A.L., Reeve, R. A.Reflections on the growthof reflection in children.Cognitive Development , 1986 , 1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