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兼容并包对朱彝尊词论的作用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4248650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2年兼容并包对朱彝尊词论的作用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2022年兼容并包对朱彝尊词论的作用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兼容并包对朱彝尊词论的作用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兼容并包对朱彝尊词论的作用 .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孟秋,黄莎莎,谢美蓉(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朱彝尊生活在明末清初,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前期兼容南北宋词文,学各家诗词,并将雅正之风带入明末清初词坛,一扫明朝低靡词风,这无疑是词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后期过度推崇南宋一家,将其他精华拒之千里,犹如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最终受害的是自己。可见,兼容并包对词人及词作的影响力极大。关键词:朱彝尊;雅;兼容并包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596 (2011)07-0127-03 明末清初,这个特殊的时代造就了风格各异的词人,其中雅俗之辩成了当时的主流,朱彝尊便是这个主流的主流。他

2、是浙派的初期代表人物,就如一艘大船的使舵手,掌控着船只的前进方向,他往哪开,整艘船就往哪行驶。所以在朱氏的带领下浙西派走向了雅正的词风,并且一道走到黑。朱彝尊前期论词崇南宋亦不废北宋,有记载:“小令宜师北宋,慢词以南宋为工。”“余少日不喜作词,中年始为之。为之不已,且好之,因而浏览宋元词集几二百家。窃谓南唐北宋惟小令为工,若慢词,至南宋始极其变。”南北宋兼工并擅。小令取法南唐北宋,词论能不拘一格。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亦为“明季人孟浪言词者示救病刀圭”。其兼容并包之功可见不同一般。朱氏后期则转而偏重南宋,其词综发凡即云:“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逮至厉鹗

3、,专以南宋为宗,一时靡然从之,奉为正鹄, 浙派填词取径日狭,弊端渐显。 有所偏重却不能统筹兼顾,最终只会走向死胡同。本文试从兼容并包的角度来讨论其对朱氏前后期词作的影响。一、生平事迹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清史稿本传谓“当时王士祯工诗,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长”,学术贡献遍及经学、史地学、文学乃至目录学等各个领域,号为“通才”。词奉姜夔、 张炎为圭臬, 追求雅正, 开创浙西词派。 著有经义考 三卷、日下旧闻四十二卷、 明诗综一卷、 词综三十六卷、 曝书亭集八十一卷、腾笑集八卷、曝书亭集外稿八卷。

4、朱彝尊在陈纬云红盐词序一文中曾经自叙说:“予糊口四方,多与筝人酒徒相狎,情见乎词。后之览者且以为快意之作,而孰知短衣尘垢栖栖北风雨雪之间,其羁愁潦倒未有甚于今者耶。 ”足见其生平贫困。严迪昌先生将其生平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因家境贫寒而屈居幕府之职,四处漂泊,遂写下“空中传恨”、 “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康熙十八年( 1679) ,朱氏授翰林院检讨的职位,以前过的都是苦日子,现在他处于盛世,又受皇帝赏识,词风就由“寄情传恨”转变为“宣昭六义,鼓吹元音”,词风以雅正为尚,词体功能则 “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可见, 朱氏经历了一个从乱世到太平,从贫苦到富贵的明末清初。严迪昌先生说,任

5、何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都根源于特定年代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艺术倾向与审美情趣的变更,总是直接间接地受命于时代的要求。在本人看来,明末清初的时代现实对朱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点是不容质疑的,但至于对创造历程造成了哪方面的影响,他是化悲痛为力量,还是就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了呢?这我们就无从得知了,只能尽可能地从他当时的环境、心境中揣摩这其中的真相。正如孙康宜的词与文类研究一书中说的:“诗体不是静态的存在物,而是会发生,会扩展,会四处衍用,也会随品味的变动而复归静寂的;其基本特质取决于人,批评家与读者长期所遵循的传统。”二、前中期词学观浙西派领袖朱彝尊对明词几乎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在他看来,明词衰弱

6、的原因之一就是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代花间词和草堂诗馀的盛行。朱彝尊十分看不上马洪和花间词,他对马洪的词作给予的全是批判,而其批判主要针对的就是“俗”, “陈言秽语,俗气熏人骨髓”, “词风香艳软媚, 俗气熏天, 甚至鄙俚亵狎, 风雅不存, 格调低下” , 足见朱氏对“俗” 的厌恶之极。事实上他批判马洪和花间词也只是一个幌子而已,真正的目的是要为他即将出台的“雅正”找个众矢之的。朱彝尊憎恨草堂诗馀的重

7、要原因也是因为其“庸陋取议”,客观上降低了词品, 而要想使词不再为人轻贱,则必须通过雅化来提升词的品味。朱彝尊编纂 词综就是希望扫除草堂诗馀带给词坛的鄙俗气息,为词创作树立一个高雅的品质。朱彝尊在水村琴趣序中就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词自宋元以后,明三百年无擅场者。排之以硬语,每与调乘;窜之以新腔,难与谱合。至于崇祯之末,始具此体。”他认为明词衰退的另一原因是词人不遵守词谱和词律,以至词曲混杂,古法全失。明中期开始的复古思潮在朱氏看来也影响了词的发展,在其振雅堂词序 中有这样一段话:“宋元诗人,无不兼工乐章者,明之初亦然。自李献吉论诗,谓唐以后书可勿读,唐以后事可勿使。学者笃信其说,见宋人诗集,

8、辄屏置不观。诗既屏置,词亦在所勿道。焦氏编经籍志 ,其于二氏百家搜采勿遗,独乐章不见录,宜作者之日寥寥矣。”在他看来,明代诗人兼为词人,如果他们摒弃宋人诗集的话,自然而然地就会弃宋人词集于不顾,宋词作为词学史上的奇葩,却避开宋人之词,那明词人必然作不出好词来。朱彝尊从三个角度审视明词的意义,在本人看来实际上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评价明词的好坏,即兼容并包。由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的局限性,使得明朝开国之初就带有自闭的倾向。本人一直持有一种观点:任何过程中最初的思想就如船舵手,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后事前进的方向,具有方向的决定作用。所以大明朝的整体趋势就是自我。明词人摒弃宋元之词,不遵守词谱和词律,亦

9、不关推崇其他的文学著作,只是一味地掀起重视花间词和草堂诗馀的热潮,忽略中国词学史上的精华,完全没有大一统的思想存在,学不会兼容并包,其文学价值自然不高。朱氏对于明词评价的答案我们显而易见,是否定的。这也就使得朱氏开始另辟蹊径,踏上了兼工南北宋之途。三、后期词学观不同于前期,学术界公认的朱氏之词后期水平不高,本人也赞同此说法。词的兼容并包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雅的度,既不要过于偏雅,也不要不雅,取其中间最好。后期的朱氏没有注意雅的把握程度,他过于追求“醇雅”,使得词境越来越狭窄,走向了瓶颈,雅不再是其前进的目标,而是绊脚石。本人觉得他把词架空了,对“雅”的要求过高,以至于到了不兼容的地步。 殊不知词

10、是要结合词人的切身感受,以及读者产生的共鸣来创作的,“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出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就如朱彝尊的天香龙涎香,很难刺激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激情。在他的词中,我们所看到的只有精细入微的状物、典雅妥帖的用典,除了单纯赋物之外,很难感受到作者的主观情意投入。作者不但完全置身事外,甚至似乎努力回避 “物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密切的结合”。11 词表面是雅了, 可是意境却空虚了,可见“雅”更多的是提供形式美,但是好词是需要内容和形式都美的。他没能把词的形式和内容兼容并存,所以他的后期词是失败的。张世斌的明末清初词风研究一书认,为朱氏后期衰败的词论是因其身世,是其“两截人”灰色心理的复杂

11、折射,是其对入仕清庭后悔而无意创作,想融入悔恨,对故国的愧疚之情而又怕被当初嘲笑他入仕的那些人的讥讽。而叶嘉莹的清词丛论则认为后期朱词质量低下是因为其过于侧重美学特质,而忽略了对内容本质方面的重视和倡导。一个是个人经历,一个是从创作历程演变来说,我认为两者皆有,由于个人经历对其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自闭、钻牛角尖的品行,加之其对“醇雅”的极度推崇,就必须将雅进行到底,毕竟人的经历是有限的,重视形式肯定就不容易兼顾内容了。如果重内容放弃雅,那他辛苦经营的浙西诗派就毁于一旦,到那时就等于扇自己的脸,更何况他是一个贪多逞才之人,就更在乎面子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12、-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 - - - - - - - 朱氏亦有浓厚的门派观念,这也是影响词作的原因之一。朱氏早期学词时,自然并没有什么成说立派的想法,所以朱氏方能以其精勤,获致了风格多样、不主一家的成就。但后期立派后反而限制了朱氏。早期想的最多是如何读更多的诗,吸收不同诗词的创作特色,后期想的是如何发展浙西派。他本身就好功利,弃明投清,就带有很大的功利性质,更何况有了一定成就以后,更忘乎所以了。早期虚心尊别人为师,后期自大地想着让别人以自己为师,可见,门派观念也是朱氏后期放弃兼容并包的原因之一。

13、如果朱彝尊还是那个落魄游荡的失意词人,没有门派的包袱压在他身上,不想着逞一家之能,可能朱氏会继续通古今之变,杂糅各家之言的,那他在词坛上的地位也会有所提高。还有大环境的影响。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达则行儒学,穷则讲佛道,自然妥善安排。然而对于明清易代之际的士人,异族的压迫、国家的沦丧却使他们失去了这一份从容,将其直接推向抉择的前沿,内心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化,造成精神上的莫大痛苦。12 正是这样的改朝换代,使得朱彝尊认识到必须兼容明清两代,否则自己会忧闷而死,这就间接地影响了他前期的文学创作。但到后期,清朝已经稳固,客观上的大环境不允许他再考虑兼容些什么,于是,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总觉得自己的就是最

14、好的,这样怎么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呢?孔子说过,“和而不同”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文学创作方面。和,就是兼容并包,在吸取别人好的经验后加入自己的观点,这样词就有了好坏之分。朱氏前期之词就是遵循了这样的创作规则,而后期将这些规范抛诸脑外,自然成就不高了。前期和后期的对比,足见兼容并包对朱氏词论的价值是有多么的重要,而且此观念对于其他词人也同样适用。注 释:朱彝尊鱼计庄词序, 曝书亭集卷四十,乾隆刻本。朱彝尊书东田词卷后 ,曝书亭集 卷五十三, 乾隆刻本。 竹垞填词当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始。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四,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 年版,第2467页。见曝书亭集卷四十,第6

15、62 页。朱彝尊 解佩令 自题词集、 陈纬云红盐词序 ,分别见曝书亭集 卷二十五、 卷四十,乾隆刻本。朱彝尊静惕堂词序, 曝书亭集卷四十,乾隆刻本。朱彝尊紫云词序 , 曝书亭集卷四十,乾隆刻本。严迪昌我读朱彝尊词, 古典文学知识 , 1989 年第 6 期。选自曝书亭集 ,四部丛刊本卷四十。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第十五章,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11 瓦莱利诗与抽象思维,伍蠡甫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年版。12 周焕卿清初遗民词人群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