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实验针灸学复习重点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4245292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实验针灸学复习重点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实验针灸学复习重点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实验针灸学复习重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实验针灸学复习重点 .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实验针灸学复习重点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西医学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过渡的重要标志。2.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思路与科研设计:一、选题选题的范围、选题的种类、选题的原则(需求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二、文献检索三、假说建立四、立题(简明、具体、新颖、醒目)五、设计对照: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对照的方法: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配对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对照。随机化的意义和概念:在抽样研究中,抽

2、取或分配样本时,每一个研究对象或观察单位都有完全均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某一组,而不受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主观意愿所左右常用随机分配的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盲法的概念和意义:盲法是指临床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 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应在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前提下进行。3.选题的种类包括:基础研究:探索性强,自由度大,风险高应用研究:实用性强,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风险较小开发研究:风险低,成功率高,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4.设计的主要环节:研究对象: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研究因素所作用的对象。研究因素:包括单因素研究和多因素研究。实验效应:

3、关联性、客观性、精确性、灵敏性、特异性5.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盲法。6.临床研究的特点是具有较详细的临床资料,相对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较固定的治疗方案,并对有关资料、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7.临床研究的分类:前瞻性临床研究和回顾性临床研究8.针灸学实验研究的对象包括两类,一是人,二是动物。9.受试对象:可分为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受试对象对被施加的处理因素应有较高的敏感性,容易显示效应;受试对象对被施加的处理因素应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不易受非处理因素的干扰。作为受试对象的实验动物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对处理因素的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 同时还应考虑其可行性和

4、经济性。研究的内容不同对动物的要求也不同。动物的选择除种类、品系外,动物的年龄、性别、体重、营养状态也应注意。如果受试对象是人,应考虑到人的心理和社会特征。10. 观察指标: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后出现实验效应。11. 经络现象是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包括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感觉障碍和经物理、化学、组织学技术检测出的循经现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2. 循经感传:出现率为12% 25% ,表现特征包括感传路线、感传性质、感传速度(10-

5、20cm/s ) 、感传宽度( 0.5-5cm 之间) 、感传深度、感传方向、感传的阻滞、感传的效应。其机理有四种观点包括中枢兴奋扩散观点、外周动因激发学说、外周- 中枢综合说、脊髓 运动神经元兴奋传递说。13. 循经感传速度依次为:手法运针快于电针,电针快于压迫穴位,艾灸的传感较慢。14. 循经皮肤病是由于某些遗传因素,或内外环境的刺激,沿着经脉体表循行路线分布的呈带状的皮肤病。15. 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和反映病证。16.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刺激引起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17. 穴位的适应现象:当某一个恒定强度刺

6、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作用,但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发放冲动的频率逐渐减弱,感觉也随之减弱,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18. 感受阈:作用于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引起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强度称为感受阈。19. 穴位病理反应的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20. 常用针感点标记法:蓝点法、改良蓝点法、美蓝法、墨汁法21. 铁离子 - 普鲁士蓝反应法:是根据普鲁士蓝反应原理,即铁离子遇到亚铁氰根会产生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在需截除的肢体上,用尖端裸露的绝缘针测定得气感,然后向针尖通 30-50 A 直流电,起针后,针尖有部分铁离子电

7、解出来并沉淀于针尖周围的组织中,待肢体被截下后,用1% 亚铁氰化钾 - 甲醛溶液灌流,沉淀于局部,铁离子遇到亚铁氰化钾而形成蓝色颗粒,从而显示得气部位。2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为传入神经的上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23. 针刺效应的外周传入通路和传入神经纤维类别:电针感以兴奋类和类纤维为主,而手法运针针刺的酸、麻、涨、重感则主要由类和类纤维传导。24. 得气的产生机理是:针刺肌肉丰厚处的穴位时,引起梭内肌收缩产生肌电,其继发冲动传入中枢后形成针感,其局部的肌纤维收缩经针体传到针柄后引起捻针者的手下

8、感。25. 得气:是指针灸穴位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包括受针者的针感和施针者的手下感两方面内容。26. 穴位不仅是一个接受针刺刺激的感受装置,而且还可视为一个效应装置,可以在针刺或内脏活动的影响下发生变化。针刺的机械刺激(或电针的电刺激)作用于穴位感受装置而产生针刺信号,后者由支配穴位区域的神经(主要是躯体神经)传入纤维进入脊髓背角。27. 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的体表反应:压痛与硬结、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电学性质变化、耳郭皮肤导电量变化、牵涉痛。28. 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疼痛感觉过敏。29. 针灸作用的

9、基本特点:一. 良性、双向性二. 整体性、综合性三. 功能性、早期性30. 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腧穴特异性得气个体差异心理因素时间因素31. 腧穴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即某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穴位对某病或某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疗效。32. 腧穴功能特异性包括:穴位与非穴位功能作用的差异不同经脉穴位在主治功能上的差异同经不同穴位在主治功能上的差异。33. 针灸效应的时间分期:是指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根据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的起落消长规律划分为不

10、同的针灸效应时间分期。根据针灸效应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可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34. 获得最佳针灸效应的两次施术间隔时间为3-6 小时。35. 针灸效应潜伏期短者,称为针灸效应的速发性反应。潜伏期长者,称为针灸效应的迟发性效应。36. 针灸即时效应:指针灸施术后的数分钟或到1 次针灸施术停止即出现的治疗效应。37. 针灸后效应:指停止针灸施术后继续存在的针灸效应。38. 艾灸的量效: 温度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艾灸壮数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灸质材料39. 针刺镇痛:是指用针刺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40. 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

11、乱的一种方法,由于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麻醉,故称针刺麻醉。针刺是通过调节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而起作用的。41. 疼痛包括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痛感觉是指人类对疼痛的感觉,是人类所特有的。42. 痛阈:是指引起人体知觉性痛觉最小刺激强度。43. 痛耐受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强度。44. 痛感受范围:是指痛耐受阈与痛阈的差值。45. 针刺麻醉术前准备:术前预测、试针、心理诱导。46. 针药复合麻醉:是只有以针刺为主,加上正常情况下不足以完成手术镇痛要求剂量的麻醉药的麻醉,才可称之为针药复合麻醉。47. 研究者依据药物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一类是拮抗针刺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减效药,目

12、前发现的有氯胺酮等6 种;一类是能增加针刺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增效药,目前发现的有芬太尼等16 种;一类是对针刺麻醉不产生影响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无影响药,已观察到的有舒必利等3 种。48. 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与针灸的消炎镇痛和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改善末梢神经血液循环有关。49. 针灸对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作用:对条件反射活动的调节对运动从属时值的调整对大脑皮质生物电活动的调整对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的调节50. 针刺能双向调节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条件反射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从而促使大脑皮质病变部位功能的恢复。51.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

13、称。52. 针灸对 T细胞亚群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针灸对 T细胞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和调整性,其效果与机体原有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针灸对CD4+ T 细胞的影响较大,而对CD8 + T 细胞的影响不太明显。针灸可使紊乱的CD4+/CD8+ 比值趋于正常。53. 针灸确能提高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针灸能明显降低IgE 和补体 C3、C4 含量, 而对 IgM、IgG 具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54. 针灸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依赖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活性因子55. 针灸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且调节作用呈现双向性。56. 针灸对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包括: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作

14、用(对心率和心律的调整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用和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对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对毛细血管和微循环功能的调节57. 针灸对胃液分泌具有明显的双向性调节作用。58. 针灸具有显著的调节胆囊功能,并可促使胆汁的分泌与排泄。59. 针灸对胃肠道影响的传出途径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及一些体液因素有密切关系。60. 激光穴位照射和针刺治疗先兆流产和松弛子宫紧张的一个作用机理,可能是它提高了血浆孕酮的浓度。61. 穴位探测 是根据机体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穴位部位具有某些生物物理特性而发展

15、起来的一种客观显示穴位、辅助诊断疾病的检测技术。62. 影响穴位探测的因素:不同生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差异病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变化机体外环境变化对经穴皮肤电的影响63. 脉冲电 是指在极短时间内出现电压或电流的突然变化,即电量的突然变化构成了电脉冲。常用的频率调制脉冲波形有疏密波、断续波。不受频率调制的基本脉冲波形称为连续波。64. 脉冲电针仪 的输出参数:波形脉冲幅度脉冲宽度脉冲的重复频率65. 连续波 能够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对神经肌肉瘫痪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66. 疏密波对一些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劳损, 以及一些神经肌肉麻痹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67. 断续波对脑血管意外、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等出现的后遗症和一些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