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课辛弃疾词两首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4242463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课辛弃疾词两首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课辛弃疾词两首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课辛弃疾词两首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课辛弃疾词两首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 6 课辛弃疾词两首苏轼之后,豪放词少有名家,鲜有佳作。真正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辛疾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放风格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辛式”的豪放风味和他的爱国之情。美字体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赏美文可怜稼轩白发生当手中的利剑化成软笔的那一刻,心便开始沉沦,只留下无奈的呼喊和遗憾的叹息。题记你不是陶渊明,因为你的爱国之心无法看破凡事红尘;你不是白居易,因为你学不来处事圆滑,公私兼顾;你不是苏东坡,因为你的词来于沙场,来于

2、战事;你不是你,因为在并不统一的国土上你像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为了一场残酷的游戏而耗尽心机。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满腔的热血洒下千篇名作。从破阵子到菩萨蛮,从水龙吟到永遇乐,从水调歌头到丑奴儿,你的感情几跌几宕,你的壮志几遭挫折。而你却像一个倔强的孩子,用舞剑的手书写时事浮沉,鞭挞黑暗的灵魂,用天籁的声音清唱壮志难酬。真正的文学都是用生命撞击出来的悠扬钟声。你的钟声太沉闷却响彻千古,你的钟声太短暂却流芳万世。你笔走龙蛇, 泪洒宣纸, 为历史留下的不只是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更重要的是你的芳香沁透人间,你的灵魂跨越时空,为历史塑造了不可重复的模板。有人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

3、,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无法想象一位昔日手拿利剑、身披战甲、驰骋沙场的勇士不能再回到热血沸腾的战场,而只能一味地吟咏喟叹挥毫泼墨该是何等的痛心。那凛然的杀气与磅礴之势呢?那方刚的血气与雄心壮志呢?你仰天长啸热泪横流,纵使白发披肩仍一心为国,然而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真正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2 读懂你的又有几人?你学不来梅妻鹤子终老一生,走不到世外桃源与政不染,你不会把感情揉捏得细腻动人直逼李、柳。“国

4、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历史的歪打正着把你逼上了词人之道,你面对了这个不愿面对的现实。然而,即使你走上了这条看似平静的道路,但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积累,国家的兴衰与荣辱,感情的激荡起伏又何曾在你胸中平息过?呜呼哀哉!六十七年是煎熬,是期盼,是遗憾,更是毁灭三百年宋朝的动荡造就了辛弃疾,一腔爱国热血、一身雄才大略成就了辛弃疾,一群乌合之众、一阵乱世之风毁灭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稼轩白发生!【课内挖掘】课内素材独上高楼,栏杆拍遍“楚天千里清秋,

5、水随天去秋无际。”祖国江山的壮阔、秀丽之美,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触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激发了他那一腔报国热忱。正是因为国恨家仇、报国雄心壮志,所以他对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乡,对许汜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而嗤之以鼻,不屑与之为伍。“把吴钩看了” ,他是多么想手持锋利的吴钩,驰骋疆场、 杀敌报国啊! 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好把“栏杆拍遍”以泄其愤。那昂扬的斗志和强烈的激情仿佛使人感到一颗爱国之心的灼热和跳动。 运用角度 “责任”“爱国”“意志”“执着”等。运用示例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吗?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吗?是

6、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吗?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3 你痛斥, “君莫舞, 君不见、 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多想跨越千年时

7、空,与你醉明月。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在那“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独上高楼) 【课外运用】把栏杆拍遍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他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老

8、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领的形象留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我们重新读他的作品时,仍然能感受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哪一个诗人曾有他从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亲身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就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打算以身殉国,准备血洒沙场,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山,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热泪横流。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使向何处呢?辛词比其他文人词的更深一层的不同是

9、,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的,而是用血和泪铸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这句生活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生活了四十年,有近二十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二十年间又有三十七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时,他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分了,“过则

10、成灾” ,终于惹来了许多诽谤,甚至有人说他独裁、犯上,皇帝于是对他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4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阙,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说到辛弃疾的笔力有多深

11、,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诸葛亮、范仲淹、贾谊一类的时刻忧心国家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词人只有被政治大事( 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 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让他为官,却为他

12、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中翻腾、激荡。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力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途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好词了。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写的吗?词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词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员武将的故事,需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

13、词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上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遭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赏析 一员武将的故事,需要多少次沙场浴血方得写成,而一个词人的成名,往往比一员武夫更备受时势的折磨与煎熬。积三百年社会动荡产生的词人加武将的辛弃疾,又一次走入作家笔下,被梁衡以一曲把栏杆拍遍唱响。梁衡没有把笔力下在赏析辛氏一首首名篇佳句上,而是从中看出沙场剑气,看出义胆秋霜。在慨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拳拳爱国情的同时,也由衷地赞赏作家选题之精当,思想之深刻。不由想起他的另一名篇觅渡、觅渡、觅何处,同样闪现着思想的光芒和艺术

14、的魅力。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稼轩(xu n)揾泪(wn)舞榭(xi ) 迄今(q)B岑寂(c n) 菜羹( n)巷陌(m) 屹然(y )C螺髻(j ) 鲈鱼(l )金戈( ) 敛财(lin)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5 D堪脍(ku i) 汜河(s )嘉许(ji) 粗犷(ku n)解析: D项, “犷”应读 un。答案: D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15、 ) A.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流: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赢得:落得舞榭歌台榭:楼台解析: B 项, “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 “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 “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答案: A 3下列各项中,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献愁供恨,玉簪螺髻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解析: A项,运用了拟人、比喻手法;B项,运用了借代、夸张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手法;D项,

16、运用了借代手法。答案: B 4下列各项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应的一项是(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封狼居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B周瑜刘裕霍去病张季鹰C周瑜刘裕张季鹰霍去病D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 - - - - - - - - - 6 答案: B 5名句默写。(1) 楚天千里清秋,_。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 落日楼头, _,

17、江南游子。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 倩何人唤取, _,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 千古江山, 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6)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想当年, 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可堪回首, _,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1) 水随天去秋无际(2) 断鸿声里(3) 树犹如此(4) 红巾翠袖(5)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6) 赢得仓皇北顾(7

18、) 金戈铁马(8) 佛狸祠下二、阅读鉴赏(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9 题。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6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 _ _ 答案: 反衬手法 ( 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 。以元宵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表达了作者耐得住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大意对即可 ) 7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本词作为成大事者必经历的三种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请你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答

19、: _ _ 答案: 经过多方探寻、刻苦钻研之后达到的豁然开朗的境界。(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鹧鸪天送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 - - - - - - - - - 7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8“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 _ _ 解析: 这两句词,描写送别时翘首

20、遥望之景,透露出惜别之情;而且天边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很显然这里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景物描写中包含了词人丰富的情感。答案: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这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 或寓情于景 ) 的表现手法。9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阕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 _ _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词中反问句的意思是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词人作词送人却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下文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

21、人间行路难”,显然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还有比它更险恶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中的无形的“风波”。答案: 不应把离别 ( 相聚 ) 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 欢乐 ) 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 题。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安石,即谢安。世说新语载,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22、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10从构思上看,上阕三个层次,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笔法,衔接极为严密,请试作说明。答: _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 - - - - - - - - - 8 _ 解析: 首先要根据题干将上阕划分为三个层次,再理清层次间的关系。开头三句为一层,总写登楼吊古,无

23、限感慨;四、五两句为一层,写心中感慨;后五句详细描绘眼前景象,具体展现“兴亡满目”。答题时应突显“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答案: 开头三句写词人登上高楼“吊古”,触景生情。四、五两句写具体的“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指出“兴亡满目”。“柳外斜阳”五句是建康如今的景象,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11辛词多用典故。仔细揣摩后回答:“谢安”“宝镜”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 _ _ 解析: 从注释中可以看出,作者活用了谢安的典故,意在说明谢安的功业已成过往,只得在棋局间打发时光,排遣心中的苦闷,而自己现在与之对照,又有何不同?用宝镜之典故,借宝镜不可再得,说明自己的赤诚之心难为人知晓。答

24、案: 活用谢安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同时也给予南宋主和派以极大的讽刺;借用宝镜典故,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三、创新语用12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

25、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答: _ _ 解析: 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的答案了。答案: 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13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解析: 所补句子,必须与前面的句子

26、格式一致,才能构成排比句,而且要与整个语境和谐一致。前面“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作为例句,可抽出“与某诗人做某事”这个格式,“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9 页 - - - - - - - - - 9 事”必须是“某诗人”在文章中记述过的。从“古卷残页”“穿越时空”看,“某人”应是古代的文人诗家。按照此思路,就可较容易地得出答案。答案: (示例 ) 与王维畅游大漠与苏轼夜游赤壁14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显示的信息,将后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1

27、00 字左右 ) 在中西方交流空前活跃的今天,比较中国人与西方人当下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_ ; 而在汽车早就普及的西方,随着环保、 健身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自行车重新走入公众生活,成为人们出行常用的代步工具。西方餐饮业大举进军中国,用刀叉、吃西 餐 被 不 少 中 国 人 当 成 时 尚 , 甚 至 成 为 某 些 人 炫 耀 身 份 和 地 位 的 方 式 ; _。答案: 在自行车曾经一统天下的中国,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甚至开始车满为患而由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餐饮文化开始被更多的西方人喜爱并接受,用筷子吃中餐也成为很多西方人追求的时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