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背诵提纲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4241613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7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背诵提纲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背诵提纲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背诵提纲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背诵提纲 .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本考点】考点一区域的含义1. 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区域占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和地理位置,范围有大有小:有的区域界限明确,如行政区域界线;有的区域界限模糊,如自然区域界线。2. 区域的特征( 1)层次性。区域具有级别差异。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3)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的区域存在差

2、异性。( 4)开放性。任何一个区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即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考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东部,长江入海口43N48N, 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温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但降水较少,生长期较短土地资源肥沃的水稻土,河湖密布,分散的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小肥沃的黑土。集中连片的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矿产资源贫乏丰富的石油资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养殖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熟制

3、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深居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工业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考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面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进行分析。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早期生产力水平低,稠密水系阻隔交通,黏重土壤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中期生产力水平提高,水系成为交通要道;精耕细作,黏重土壤改

4、良为水稻土。农业发展较快,成为全国主要的粮、棉、桑蚕生产基地后期随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减少,农业生产规模小,作为全国粮、棉生产基地的地位下降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考点一遥感( RS )1. 概念: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 传感器 : 遥感的关键装置,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3.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4. 特点 : 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5. 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治监

5、测等。考点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2 2. 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由24 颗卫星组成,含21 颗工作卫星和3 颗备用卫星。定位需要至少4 颗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接收机。3. 特点:提供精密三维坐标(精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具有全能性(海陆空)、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6、的特点。4. 应用:由于可以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高程(海拔)等, 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和授时。主要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旅游等领域。考点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 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 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3. 应用:( 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和管理利用GIS 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电力、自来水、燃气等部门的工程设计、日常维护、应急抢修等;城市环境管理利用GIS 进行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监测与评价,城市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分析等。( 2)在其它领域的应用:GI

7、S 是地图的延伸,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领域,都可以借助于GIS。考点四“3S”的作用分别是: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得, GPS 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GIS 主要用来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而数字地球则是RS 、GPS 、GIS以及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即“3S”是构建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数字地球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是网络技术,即信息高速公路,其具体体现是国际互联网。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本考点】考点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1. 荒漠化的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的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

8、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广义的荒漠化还包括因水蚀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南方丘陵的“红色沙漠”等。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注意: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沙漠化荒漠化。2.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植被破坏地表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考点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 西北地区的范围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界线: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

9、在400mm 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2.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为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气候特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干旱。其自然成因是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内部差异: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200mm 以上,自然景观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草场载畜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3 量大;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20

10、0mm 以下至不足50mm ,自然景观为戈壁、沙漠,草场载畜牧量小。3. 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深居内陆,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光照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岩石风化强烈;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考点三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根本原因: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直接原因: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使用、不合理的道路工矿建设考点四 :沙漠化的危害破坏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载畜量下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掩埋村镇、道路等。

11、考点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 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2. 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因地制宜地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治理。3. 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 改善灌溉和耕作技术;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数量; 干旱内陆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营造防沙林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多层防

12、护林体系。工程措施:如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林牧业;不再毁林毁草开荒;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 5)控制人口增长。补充:不同区域的治理措施:(1)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改进耕作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管技术。(2)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

13、洲为中心的防护林;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加强全流域综合管理(3) 牧区: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林还草,围栏放牧,划区轮牧;规定合理的载蓄量,防止过度放牧。建设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井数量;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4)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减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固定沙丘。(或防风固沙,截留水分)(5)陕甘宁地区高效生态农牧基地建设整农牧

14、业区域布局;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和市场发展生态农牧业和农牧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等。考点五、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以水土流失为例)补充: 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4 土壤:由粉沙颗粒

15、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人为原因:过度樵采,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危害: 土壤养分流失,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大。治理: 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重点建设高产稳产的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压缩牲畜数量,加强管理;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南方农业面临的

16、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a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b 能源短缺,砍林取薪对经济发展影响:措施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开发新能源 走立体农业道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优势产业; 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改革耕作制度和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封山育林、育草,控制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建设;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华北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春秋季节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

17、水漫灌)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 果与椿棉间作、 培肥、 改良品种,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基本考点】考点一森林生态效益与分布1. 森林的生态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的作用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维持碳氧平衡)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意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

18、除尘,减少噪音(城市绿地)防风固沙(风沙防护林,如三北防护林)2. 世界森林分布现状( 1)面积约38.6 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 。( 2)原始森林的分布: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5 3. 森林的破坏( 1)破坏森林引发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19、。( 2)世界森林面积减少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考点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 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1520NS (洋流、地形、信风) 。( 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始森林,集中分布了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说明: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赤道穿过亚马孙河流域的中部,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流域地势平坦宽广,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河流域南、西、北三面为高原

20、、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南美洲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亚马孙河流域位于南美大陆的最宽处。2.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见课本)考点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的影响,使这一生态系统有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其脆弱性形成如下所示:考点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 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 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

21、粮食;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商业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2. 巴西政府的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这些计划加剧了雨林的破坏。考点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 世界雨林的现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6 ( 1)全球

22、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 2)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的前景不容乐观。2. 开发与保护保护放在第一位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保护;从当地人们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看开发。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把保护放在第一位。3. 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人雨林区的机会。对雨林的保护,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

23、责任。补充 : 湿地的开发保护1. 湿地的成因湿地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河流较多,植被茂密;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2. 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3. 湿地资源问题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

24、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主要考虑自然原因,如湖泊萎缩主要是由气候变干,蒸发加强引起;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有关。(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 造田(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

25、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 - - - - - - - - - 7 河流的截流改向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5、危害例:青海湖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局部地区气候更趋干旱;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展;生物多样性减少。4. 湿地的保 护( 1)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 2)防治水污染;( 3)保护野生动植物,禁

26、止滥捕滥伐;( 4)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等。补充我国各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东北:森林减少、黑土冲刷(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西北(含内蒙古):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华北平原:旱涝风沙盐碱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南方山区:水土流失、酸雨。西南:地质灾害多。青藏高原:土地荒漠化、湿地减少,湖泊萎缩、草场退化、物种减少。宁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 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支流众多,扇状水系,汇水集水面积大,河道弯曲)2. 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含沙量带,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水行洪泄洪能力降低)3. 降水特征

27、(降水量、 时长、 强度) (降水时间长,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多暴雨)4. 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5、地形特征(上有地势起伏较大,来水快,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为原因:1. 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2. 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治理措施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原因自然原因1. 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2. 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3. 农作物需水季节人为原因1. 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2. 利用

28、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1.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 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 、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例 1、 华北春旱原因: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多,蒸发旺盛;正值农作物的返青季节,需水量大。例 2、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可以缓解旱情。例 3、 内流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流经沙漠,下渗增多,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自然原因 ) 工农业引河水灌溉,使汇入湖泊径流量减少. (社会经济原因)有

29、无支流注入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基本考点】考点一能源的分类(人类使用的能源)能源的分类:按能源的可再生状况分类:上游中游下游其它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 修建分洪、 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6 页 - - - - - - - - -

30、8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矿物能源都是非可再生能源)按能源的基本特征:一次能源: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如煤炭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成人类需要的另一种能源:电力,石油,焦碳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分类:来自太阳的能源: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来自地球内部能量:地热,核聚变裂变来自天体间引力能:引潮力按照能源技术状况:常规能源:使用多年且大规模使用,如煤炭,石油新能源:刚被利用或已被利用并有新的利用方式,如太阳能考点二资源开发条件1. 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域的资源状况; (2)市场条件; (3)交通条件。2. 山西煤炭资

31、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能源消费大国;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3)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地处中部,临近主要工业中心,输煤、输电距离近;有众多铁路经过,交通比较便利。考点三能源基地建设1. 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增加煤炭的产量。2.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3.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主要通过建设坑口电站(输电)和发展炼焦业(运送焦炭)来实现,从而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输出方式产生的主要影响输出地输入地输煤经济效益差;交通压力大;环境

32、污染小。缓解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加重;交通压力增大。输电经济效益好;交通压力小;环境污染加剧;造成水资源短缺;增加就业。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污染;减轻交通压力。考点四能源的综合利用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大产业链有利影响:通过结构的调整,使单一结构变成多元结构,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价值;原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火电的发展与输出,减轻了运输压力。不利影响:能源资源的开发造成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重化工业集中布局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考点五环境保护与治理1. 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

33、、塌陷, 继而引发地表沉陷;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 造成土地退化 ;大量煤矸石占用土地, 污染大气 ; 洗煤污水处理不当, 污染水源等。2.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山西煤炭基地以技术创新为先导, 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34、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 - - - - - - - - - 9 “三废”的治理:废渣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和塌陷区,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方法,废气要消除烟尘,营造防护林带。植树造林,做好土地复垦工作;加强煤炭的储存、运输、使用的管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例:山西省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措施。对煤炭进行深加工( 延长煤炭产业链) ;建设坑口电站, 将电力输往其他地区;在本地建设耗能工业。 (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优势和问题:资源优势和问题: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土地土壤

35、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综合开发途径: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生态建设农业低产区的原因和综合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农业低产的原因:A 自然原因: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春旱多风沙,气温年教差大,降水集中,地势和缓起伏,多岗地,洼地)B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大水漫灌,乱开垦,只用地,不养地)综合治理: A 低洼湿地:台地- 鱼塘模式: B 盐碱地: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基本考点】考点一流域和水系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大部分河流是雨水补给,流量和降雨量大小有关

36、)含沙量(与流经地区的地形,土壤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情况有关)汛期(大部分河流是雨水补给,汛期和雨水的季节分配有关)结冰期(与冬季的气温有关,时间的长短与纬度的高低有关)流速(与地形落差有关,影响航运)凌汛满足的条件:A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下(我国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B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保证春节解冰从河流的上游开始)河流的水系特征:水系形状(太多了,自己看书)流程长短,流经地区和地形区流域面积大小河道的宽窄(和流速有关)流向(和地势高低有关)考点二流域的不同部位的环保侧重点组成部位重要性保护重点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 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

37、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考点三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 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2. 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大,影响:A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B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气候 :亚热带季风想湿润气候,冬末春初降水多。影响:A 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B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农作物对水的季节需要矛盾水系 :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影响A 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B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C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

38、稳定: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关,特别是夏季引河流水进行灌溉。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考点四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8 世纪下半叶,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19 世纪后期,大规模掠夺式的开发,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20 世纪 30 年代成为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6 页 - - - - - - - - - 10 土地退化老棉花带,棉花对地力消耗大老棉花带衰落植被破坏为了扩

39、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大片砍伐森林; 矿山开采也破坏了地表植被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炼铜企业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土壤、水体,使许多生物绝迹考点五流域的综合开发流域的综合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TVA 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而梯级开发首先要进行大坝的建设,大坝建设调节了河流径流,实现了防洪、养殖、灌溉、航运、发电、旅游等的综合效益,并结合流域内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经济效益。主要包括:( 1)防洪:建成防洪水库35 座,平均每年防洪减灾效益约2 亿美元。( 2)航运:每年田纳西河水运的

40、通航效益比陆路节省约4 亿美元。( 3)发电: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一条“工业走廊”。( 4)提高水质:采用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改善等措施,提高水库水质,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5)旅游:旅游业收人成为流域一项重要的收人来源,并带动了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的发展。( 6)土地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结构,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此外,还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补充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有利影响。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用电需求; 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 改善环

41、境质量 ; 减少入海泥沙 , 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 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6 分)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 在河流某地建水电站或修水库的原因:(地处什么气候)降水多,河水流量大。水位落差大集水面积广地处峡谷,建设工程量小,节省投资。2. 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3. 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水库建设的影响积极意义:环境效益:防洪、防止血吸虫病、减轻中下游湖泊淤积,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社会经济意义:发挥六大基本功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减轻铁路压力,加强基础设施

42、建设,有利于上游的通航能力;有利于地区脱贫致富。消极影响:对库区不利:淹没土地和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 ,加重泥沙淤积,影响物种生存;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河口水量减少,海岸侵蚀,海水倒灌,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移民 , 淹没文物古迹例:三峡工程意义 : 防洪 (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发电 (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航运 ; 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环境效益防洪、防治血吸虫病;有利于中下游

43、减轻洞庭湖淤积、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长江上游的通航能力;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对库区不利:淹没土地、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加重泥沙淤积影响物种生存增加蚊虫孳生对长江三角洲影响:不利影响:长江三角洲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长江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有利影响: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有利于改善长江

44、水情(泥沙减少,枯水期)特征分析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6 页 - - - - - - - - - 11 特征类型答题思路区域特征(整体性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主要环境问题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地形地势、地貌地质、气候、河流湖泊(水文)、植被、土壤资源和灾害(状况)(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以什么为主。气候类型是什么。河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植被类型是什么。土壤类型是什么。)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工业、交通、商业贸易、人口、城

45、市(状况)位置特征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交通位置地形特征地形类型(种类多样或单一;哪种地形为主);地势特征(哪高哪低,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地势起伏变化特点);地形分布(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特殊地形。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降水(降水总量多少和降水季节分配)。 (掌握 13 种气候的特征)水系特征流程(长短) 、流向、水系(羽毛状、树枝状等)(支流湖泊) (河网密度)流域大小、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水文特征流量(大或小) 、水位变化(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含沙量(植被) 、 流速(落差)补给方式+特色农业生

46、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对象、单位面积产量、农业结构、农业机械程度、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程度(水平、经营方式、生产手段、市场)工业生产特征工业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工业基础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基本考点】考点一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2. 地形、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

47、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东北地区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的 1 3;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31。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3.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不仅可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还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东北工业基础好,还有大量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

48、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考点二东北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平原区、山区、高原区。考点三商品粮基地建设东北地区成为粮食商品基地的原因:耕地面积广,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促进某地农业发展的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四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发展方向问题对策发展方向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49、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12 生产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农业结构不合理,林地、草地比重下降;开垦沼泽地,湿地破坏严重;实施合理耕作制度,注意黑土培肥;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人手, 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努力提高单产,将该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平原区 :A 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B 发展的重点 :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

50、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 :A发展方向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B 发展重点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农业 :A 发展方向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B 发展的重点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补充农业治理 ( 一般性措施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