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训练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423782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训练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训练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训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训练 .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地理会考复习基础知识测试2 第 1 页 共 3 页高一地理基础知识训练(二)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 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 氧 ,氮占78.08 、氧占20.94 ,二者合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99 。 氧 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能强烈吸收来自地面的红外 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 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 线的伤害, 被誉为“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 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依据温度、 密度 和大气运动状况,从

2、上到下可将大气分为对流 层、平流 层和 高层大气。3、对流层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汽 、 杂质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对流层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海拔每上升100 米,气温降低 0.6)。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高度, 低纬1718 千米,高纬89 千米(纬度愈高对流层的高度愈低)。天气现象复杂多样。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 层。4、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为这层气温主要靠该层臭氧 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线增温。气流以平流 运动为主。大型飞机多在 平流层中飞行。5、高层大气气压很低 ,空气密度小。 2000

3、到 3000 千米可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该层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6、注意观察教材29 页图 2.1,记住气温变化趋势 “象竖写的字母W”。第二节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温室效应。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方式有吸收 、 反射 、 散射三种。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表现在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 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反射无选择性。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就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

4、面的太阳辐射 。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具有选择性,表现在:在太阳辐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 光最易被空气分子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原因也散射 的缘故。3、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因素是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得越少 ,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所以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4、 太阳 辐射是短波辐射,因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 光区;地面 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因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地面辐射中能量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 水汽等吸收,使对流层大气增

5、温,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5、大气辐射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所以,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气温不会太低。6、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意义)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 的最低气温,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由于大气的保温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15,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7、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即热力收支平衡。第三节大气的运动1、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

6、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近地面空气受热,引起空气上升运动,导致低空形成低 气压,高空形成高 气压。近地面空气冷却,引起空气下沉运动,导致低空形成高 气压,高空形成低 气压。冷热不均导致高低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空气由高压流向低 压,形成大气水平运动,即形成了风 。3、 于城市热岛的存在, 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 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为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

7、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 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4、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也是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 压指向低压。只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与气压梯度 力的方向一致。但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会偏离气压梯度 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 偏,南半球向左 偏。地转偏向 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的速度。5、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

8、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在实际海平面,由于等压线是弯曲的,且形成了一个个低 压和 高 压中心, 北半球低压中心的空气是按逆时针 方向旋转辐合;高压中心的空气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南半球低压中心的空气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辐合;高压中心的空气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实际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山谷风 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1、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的前提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三圈环流包括:在赤道与副热带 地区之间的低纬度环流圈、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 地区之间的中纬

9、度环流圈、副极地 地区与 极地地区之间的高纬环流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基础知识测试2 第 2 页 共 3 页2、三圈环流导致全球形成7 个气压带和6 个风带。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之间的信 风带, (北半球叫东北信风带,南半球叫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

10、低气压带之间的盛行西风风带(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 风),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的极地东 风带(北半球是东北 风,南半球是东南风)。3、较暖的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o附近相遇,形成锋面,称为极锋。4、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 大致是夏 季北移, 冬 季南移。也就是说,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为此,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5、地中海地区,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季气压带风带南 移,该地区受西风 带控制, 气候特点:温

11、和多雨。热带草原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湿冬干的特点。6、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气压分布。现象:北 半球的气压带分裂成块状。南 半球的气压带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30o以南地区)。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7、冬、夏海陆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每年夏初,副高西伸到北纬20o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 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 雨带也就长时间停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洪涝灾害,而

12、北方地区则发生干旱。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其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8、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 季风。 亚洲 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9、季风环流形成的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原因; 风带 和 气压带 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的因素风向性质成因气候类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冬:西北季风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温带和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部、 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夏:东南季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冬:东北季风干燥风带和气压带位置

13、的季节移动热带季风气候我国西南及印度一带夏:西南季风高温多雨第五节常见的天气系统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 系统,气旋和 反气旋系统。2、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一般可分为冷 锋和 暖 锋。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 ,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 气团在锋面上面。3、比较:(要注意其区分)冷锋暧锋概念及活动冷锋是指冷 气团主动向暖 气团移动的锋。 冷气暧锋是指暖 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暧气团的下面,迫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团移动的锋。暖气团徐徐爬升。天气特点过境前受 暖 气团控制。晴朗天气。受 冷 气团控制。晴朗天气过境时常出现 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等。多为连续性降

14、水过境后受 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受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降水分布降水多发生在锋后。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举例我国的降水和灾害性的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就是冷锋 南下时形成的。4、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与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气旋 和反气旋是大气运动最经常的形式,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比较并填下表:(注意用手势记忆并判断)天气系统低压系统或气旋高压系统或反气旋中心气压低气压高气压气流水平气流北半球按逆时针辐合南半

15、球按顺时针辐合北半球按顺 时针辐散南半球按逆时针辐散垂直气流上升气流下沉气流天气状况常出现阴雨天气常出现晴朗天气5、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6、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反气旋)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第六节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是某一地区在多年 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况。气候要素是气温和 降水等。2、气候的形成因子有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和海陆之间的水汽交换,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现象。

16、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 含量,向大气释放热量 ; 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 特性。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比较:气候类型气温太阳辐射(月)气温(月)日较差年较差最强最弱最高最低大陆性北半球大大6 12 7 1 南半球12 6 1 7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 - - - - - - - 高一地理会考复习基础知识测试2 第 3 页 共 3 页海洋性北半球小小6 12 8 2 南半球12 6 2 8

17、 5、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o40o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6、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气候特点是气温年较差小,各月降水均匀。7、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曾反复出现过3 次大冰期气候,气温呈下降 趋势;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历史时期,气候仍然是波动的,可分为4 个温暖期和4 个寒冷期。19 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第七节大气环境保护1、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臭氧层 遭破坏和酸雨 危害。2、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

18、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增高。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有:是燃烧矿物 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 的破坏。4、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 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表现在: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 上升 ,进而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 地区 构成直接威胁。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 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中纬度温带地区将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退化成草原 ;高纬度地区降水将增加 ,变得适宜温 带作物生长。5、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 等气体的排放量。因此减少矿物 燃料的使用

19、,开发新能源。大量地植树种草。加强 国际 间合作。6、卫星资料表明,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 ,尤其是南极附近,出现了“南极臭氧洞”。“南极臭氧洞”只在南极地区的春季( 911 月)出现。平流层臭氧总量减少,主要是人们使用冰箱 、 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所致。措施: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积极参与国际保护合作。7、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对氟氯烃的停止使用发达国家为2000 年,发展中国家则在 2016 年冻结使用,2040 年淘汰。8、目前人们一般把PH 值小于5.6 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

20、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 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9、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型酸雨。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 部,酸雨区已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40% 。我国南方 还出现了大片PH值小于 4.5 的重酸雨区。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使土壤 酸化,危害森林生长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 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10、防止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为此,研究煤炭中 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