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4237432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 (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 2)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和木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其原因是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运动有序、 安全 ;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质量、体积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温度、大气、水等条件。2、 ( 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和 氦,表面温度为 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2、减少(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干扰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磁暴)、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产生自然灾害。3、 ( 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 东北 逆 南 顺一个恒星日一个太阳日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 时规律: 自赤道向南、 北两级递减,赤道最大公转自 西 向 东北 逆 南 顺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

3、 9 分 10秒大约 1/d。大约30km/s 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2)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0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90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昏线,黑夜走向白天叫晨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1 度,时间相差4 分钟。600E为 10 时,则 800E 为11 时20 分时区: 为了统一标准, 国际上把15划分为一个时区, 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 小时。区时的计算 解题步

4、骤:第一步,求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第二步,求出区时值,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号,知东求西用减号。(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如3(选填 1、2、3)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如2黄赤交角为2326。如b (选填 a、b)地轴( 1)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如a(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存在,地球的公转运动。(7)各

5、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 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不填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南半球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不填昼夜长短北半球昼长夜 短南半球昼短夜 长北半球昼短夜 长南半球昼长夜 短全球昼夜平分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以内南极圈以内不填正午太阳高度H=90 -| 纬差| (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例如: A地的纬度为40N,求 A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N,与A地的纬度差 =40 -2326=1634,那

6、么H=90 -1634=7326。如果求 A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S, 与 A地的纬度差=40+2326=6326,那么H=90 -6326=2634。(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气候划分: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 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4、 ( 1)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纵 波速度较快,横波只能通过固态。( 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分别在陆地地表下的深度33 千米、2900 千米。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3) 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

7、各层次的名称地壳,地幔, 地核。( 4)岩石圈包括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所在圈层地幔。第二单元复习1(1)太阳辐射能 是地球大气的 最重要 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 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 的热源。(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 3月 21 日赤道向 北B夏至6 月 22 日北回归线向 南A秋分9月 23 日赤道向 南D冬至 12月 22 日南回归线向 北C(对应点选填右图)A C B D 1 a 2 3 b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8、-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3)大气运动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纬度分布不均,形式: 水平 运动和 垂直 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最常见的形式:气旋与反气旋。(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上升(运动),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低压;受冷的地方 下沉(运动), 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5)风形

9、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一夹角。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 偏。2、 ( 1)大气环流: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地表均匀 ,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地表均匀 、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赤道。(2)三圈(低中高)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低纬环流: 副热带 高气压带 赤道 低气压带: 信风带(风向:南东南风、北 东北 风)中纬环流: 副热带 高气压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西

10、风带(风向:南西北风、北 西南 风)高纬环流: 极地 高气压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极地东 风带(风向:南东南 风、北 东北风)全球共有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其中有 3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7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1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 4)季风环流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

11、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风向: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 地区。风向:冬季东北季风,夏季西南季风。成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为t)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可略写,如热带雨林气候简写为热雨)t150C热带(年雨为热雨,季雨为热季(雨季 500mm)或热草 (雨季 500mm),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00C t150C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干为地中海气候)t00C剩下的温带气候(夏雨为温带季风气候,少雨为大陆性气候)每

12、个月都低于150C寒带气候( 6)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压 控制南北纬 10 之间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受副高 和西风交替控制南北纬3040 大陆西 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 西风带 控制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夏 凉冬暖全年降水丰沛热 带 季 风气候赤道低压和西南季风北纬 0

13、25N大陆 东岸全年 高温,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纬 25 35大陆 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纬 35 50大陆东 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 ( 1)锋面锋面概念表示方法过境时过境后冷锋冷 气团主动向暖 气团移动阴天、 刮风、降温天气,降水在锋后气压升高 、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如寒潮)暖锋暖 气团主动向冷 气团移动连续性阴雨天,降水在锋前 (前、后)气压下降 、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2)气压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上升北 逆南顺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下沉北 顺南逆多晴朗、干燥天气4、 ( 1)气候变化的阶段:历

14、史时期(一般指1 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波动上升 ,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上升,1860 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1-6 0C (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被大量砍伐。危害: (1)引起海平面上升 ,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 。措施: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森林植被破坏,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植树造林,固碳技术;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建设和防止海岸侵蚀工程。第三单元复习1(1) 、地球水体的种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地

15、球水体的96.53。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2/3。(2) 、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大气降水,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冰川融水,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雨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河流水补给 地下水。 (地上河)(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蒸发(3 个)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回到海洋 (6 个)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7

16、 页 - - - - - - - - - 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蒸发降水(2 个)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环节, 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它们都属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只参与内陆循环。2(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最高温在 10N附近,由此向两极逐渐下降。判定该图所处的南半球。若为夏季,此图为海洋(陆地或海洋)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寒(寒、暖)流的影响。(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潮汐、波浪。洋流形成的成因有风海流 (主要)、 密度流、补偿流。a、b、c、d 形成是由于盛行风,a、d 由于西风吹拂, b、c 由于信风吹拂。e、f 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补偿流,性质上属于寒流。在太平洋 里 e、f 分别

17、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在大西洋 里 e、f 分别是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 3)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或寒流流经处往往多雾。( 4)四大渔场的成因。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寒流一般较容易形成渔场)。3(1)广义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具有明显地区差异,六大洲而言排列由多到少顺序是

18、亚洲、南美 洲、 非洲、北美 洲、 欧洲、 大洋 洲。各国而言最多的是巴西 ,其次是 俄罗斯 ,我国居第 六。(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均衡 :地区上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 夏秋多,冬春少。(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有效利用咸水和海水,发明滴灌技术 。(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人类活动 。(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开源 、节流 。第四单元复习1(1)作用形式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状况趋于和缓(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流水的侵蚀地貌:峡谷、喀斯特 地貌,黄

19、土高原的黄土梁 地貌。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三角洲 ,山口 冲积扇 。风力的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雅丹。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沙垄 的形成。(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26CO24CO22CO b d 00e c a f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2 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1) 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 、挤压 作用。岩层上

20、凸的称为背斜 、岩层下凹的称为向斜 ;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 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外力作用 。背斜成谷: 岩层顶部受张力易侵蚀地形倒置向斜成山: 岩层槽部抗侵蚀(2)现实指导意义:背斜 储油(气)、向斜 储水;背斜 下方建隧道,原因天然拱形结构;背斜 顶部建采石厂,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3)世界著名的两大褶皱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4)板块构造(1)岩石圈由六 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运动当中,(2)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张裂 (碰撞或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 (碰撞或张裂)形

21、成褶皱山系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5)断层 :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 运动, 挤压 、张裂 作用。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山岭或高地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都为断块山)。下降一侧往往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岩石破碎,容易受风化和侵蚀。(6)长白山主峰属于火山 。火山的组成部分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口中央 低凹,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7) 山岳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 , 其线路的选址往往选在山间盆地 和河谷地带 。这里往往人口较为集中,说明选址还受人口和聚落 影响。3(1)河流侵蚀的种类:

22、溯源侵蚀、下蚀、侧蚀。(2)河谷由 沟谷 发育而来,沟谷由于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常形成溯源侵蚀和 下 蚀 河流发育初期横剖面呈V形,获得稳定地下水补给,之后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受侵蚀, 凸 岸堆积,出现连续河湾,进入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U 形。(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山前形成洪积平原,河流中下游凸(凹、凸)岸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常形成三角洲平原。第五单元复习1、 ( 1)地理环境是由地形、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地气水土生)陆地环境各要素通过水 循环、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形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浆外力作用变 质 作

23、 用冷却凝固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成相互 渗透 、相互 制约整体。(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 5)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2、 ( 1)地域差异分异规律

24、形成基础影响因素更替方向备注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高低经(经、纬)度方向的更替低、高 纬度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距海远近纬(经、纬)度方向的更替中纬度较明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水热差异海拔高度垂直方向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 2)垂直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上)气候图和自然带谱图的联系(与地图对应起来记忆); (下)洋流图(自己对比洋流图把名称标出来)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