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课件.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219278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屈原列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下面对联说的都是谁?下面对联说的都是谁?1)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2)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3)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人间疾苦,笔底波澜。4)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屈 原原欧阳修欧阳修司马迁司马迁杜杜 甫甫猜一猜猜一猜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佳联妙对,对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佳联妙对,对这位伟

2、大的思想家、爱国诗人充满了缅怀之情。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爱国诗人充满了缅怀之情。 武昌东湖有座武昌东湖有座“行吟阁行吟阁”,其名取,其名取史记史记中中“屈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之意。阁中有原国家副之意。阁中有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题联:主席董必武的题联: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司马迁在司马迁在屈原列传屈原列传中这样评价屈原的诗品人品:中这样评价屈原的诗品人品:离骚离骚和和国风国风、小雅小雅一样,同为国粹,一样,同为国粹,“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董老将司马董老将

3、司马之言信手拈来,巧撰成联,上联歌颂屈原不凡的才华,之言信手拈来,巧撰成联,上联歌颂屈原不凡的才华,其作品可与风雅颂齐名;下联赞美屈原高尚的品格,其作品可与风雅颂齐名;下联赞美屈原高尚的品格,行廉守洁不染尘。全联用语简约,含义深刻。行廉守洁不染尘。全联用语简约,含义深刻。 战国时代,楚秦争霸,屈原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战国时代,楚秦争霸,屈原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一帮奸臣却百般诋毁、抗秦。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一帮奸臣却百般诋毁、加害屈原。清代文人李元度以爱憎分明的情感,撰成加害屈原。清代文人李元度以爱憎分明的情感,撰成一联:一联: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上官吏

4、,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上联强烈抨击上官大夫陷害忠良。下联颂扬上联强烈抨击上官大夫陷害忠良。下联颂扬太史公司马迁是屈原的知音,对屈大夫做出了太史公司马迁是屈原的知音,对屈大夫做出了千秋定论。千秋定论。 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但他的爱国之心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但他的爱国之心忠贞不贰。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曾任长沙忠贞不贰。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常以屈原自比。王太傅,常以屈原自比。离骚离骚和和治安策治安策,分,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在长沙的别是他们的代表作。在长沙的“

5、屈贾祠屈贾祠”,有一副楹,有一副楹联颂扬他俩的爱国之心,盖世之才:联颂扬他俩的爱国之心,盖世之才: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 “亲不负楚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亲”;“疏不负梁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故曰“疏疏”。 楚国的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流放途中的屈原心如楚国的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流放途中的屈原心如刀绞,他写下绝笔刀绞,他写下绝笔怀沙怀沙后,仰天长叹,抱石投入后,仰天长叹,抱石投入滚滚汨罗江。在汨罗江屈原祠悬挂的哀

6、挽联,述说着滚滚汨罗江。在汨罗江屈原祠悬挂的哀挽联,述说着这段历史:这段历史: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 屈原投江自尽后,宋玉哀痛不已。他一遍又一遍屈原投江自尽后,宋玉哀痛不已。他一遍又一遍地深情呼唤:地深情呼唤:“魂归来兮!魂归来兮!”为屈原招魂。李元度以为屈原招魂。李元度以此为题,撰成一联:此为题,撰成一联: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 在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中,悼念屈原的一副楹在长沙岳麓

7、山的三闾大夫祠中,悼念屈原的一副楹联,情感更浓烈,意境更深刻,在纪念屈原的对联中堪联,情感更浓烈,意境更深刻,在纪念屈原的对联中堪称上品:称上品: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联中引用了许多典故:联中引用了许多典故:楚辞楚辞中把中把“香草香草”喻作喻作贤臣。贤臣。“三户地三户地”指楚国,出自指楚国,出自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呵壁呵壁”出自王逸的出自王逸的天问天问序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以泄愤懑。”“

8、”“九歌九歌”是屈原的作品,文中充满思念与是屈原的作品,文中充满思念与哀伤之情,是屈原逐放后忧愤心境与爱国思想的寄托。哀伤之情,是屈原逐放后忧愤心境与爱国思想的寄托。 屈原以身许国,虽死犹生,他的精神如日月经天,屈原以身许国,虽死犹生,他的精神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汨罗江屈原祠中的一副对联,把奔腾不息江河行地。汨罗江屈原祠中的一副对联,把奔腾不息的汨罗江,看成了屈原的化身:的汨罗江,看成了屈原的化身:万顷重湖悲去国;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一江千古属斯人。 屈原逝去已两千多年,他所魂牵梦绕的三楚大屈原逝去已两千多年,他所魂牵梦绕的三楚大地,如今旧貌换新颜。生活在太平盛世的荆楚儿女,地,

9、如今旧貌换新颜。生活在太平盛世的荆楚儿女,怎么也忘不了这位历史伟人。湖南长沙的怎么也忘不了这位历史伟人。湖南长沙的“屈贾祠屈贾祠”中,有这样一副楹联:中,有这样一副楹联: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 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 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 : 1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令”、“伐伐”、“疾疾”、“使使”等多义词。等多义词。 2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

10、张,认识、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 : 1 1、重点、重点: :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 ( 第三段第三段) ) 2 2、难点、难点: :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司马迁(约前司马迁(约前14514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掌握字子长,夏

11、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掌握秘籍,职司记载。司马迁自幼受父亲薰陶,十岁就学长安;二十秘籍,职司记载。司马迁自幼受父亲薰陶,十岁就学长安;二十岁开始漫游,游踪几遍全国,到处考察历史遗迹,接触社会不同岁开始漫游,游踪几遍全国,到处考察历史遗迹,接触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他后来写作阶层的人物,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他后来写作史记史记打下基础。二十多岁入朝任郎中。武帝元封三年(前打下基础。二十多岁入朝任郎中。武帝元封三年(前108108),继父职,任太史令,有机会遍读皇家所藏典籍。太初元),继父职,任太史令,有机会遍读皇家所藏典籍。太初元年

12、(前年(前104104),参预修订历法,成),参预修订历法,成“太初历太初历”,并开始写作,并开始写作史史记记。后五年,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后五年,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获罪下狱,被处宫刑。为了完成著作,被处宫刑。为了完成著作,“就极刑而无愠色就极刑而无愠色”。出狱后,任中。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历十年艰幸,终于在征和初(前书令,发愤著书。历十年艰幸,终于在征和初(前9292)撰成)撰成史史记记。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想家、政治家。他

13、生于公元前 340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高的“左徒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

14、,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汨罗江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汨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

15、虽然失败了,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 吃粽子,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简介屈原的生平简介屈原的生平课前预习夯基固本课前预习夯基固本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浪漫主义诗浪漫主义诗人人.他主张彰明法度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举贤授能,改革政治改革政治,东联东联齐国齐国,西抗强秦西抗强秦,但遭谗去职但遭谗去职,并长期被放逐

16、并长期被放逐.然然而而,他对楚王忠贞不渝他对楚王忠贞不渝,始终没有放弃振兴楚始终没有放弃振兴楚国、统一天下的政治理想国、统一天下的政治理想.楚国首都被秦兵攻楚国首都被秦兵攻破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他既无力挽救楚国,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实现,自投汨罗而死自投汨罗而死.他的他的离骚离骚九章九章等诗篇等诗篇,反反复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复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反复倾诉自己对楚国反复倾诉自己对楚国命运的关心命运的关心,揭露反动贵族的昏庸腐朽和排斥揭露反动贵族的昏庸腐朽和排斥贤能的罪行贤能的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虑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虑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读

17、读屈原列传屈原列传,我们会我们会被屈原那种为了国家而置个人利害荣辱于度被屈原那种为了国家而置个人利害荣辱于度外、存君爱国之情生死以之的伟大爱国主义外、存君爱国之情生死以之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所深深感动精神所深深感动,也会被他出淤泥而不染、宁也会被他出淤泥而不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所深深折服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所深深折服.屈原的影响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据屈原的作品,据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记载有二十五篇。王逸作记载有二十五篇。王逸作楚辞章楚辞章句句,提出具体的篇目为,提出具体的篇目为离骚离骚、九歌九歌(十一篇)、(十一篇)、天问天问、九九章章(九篇),(九篇),远游远游、卜居卜居和

18、和渔父渔父。离骚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他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以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以烈火般的热情,雄伟瑰丽的想象,神彩飞扬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烈火般的热情,雄伟瑰丽的想象,神彩飞扬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深挚感情,表现了他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坚韧不拔同情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深挚感情,表现了他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还表现了他决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人格,可称千的战斗精神,还表现了他决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人格,可称千古绝唱。古绝唱。九歌九歌

19、是祀神的乐歌,包括是祀神的乐歌,包括东皇太一东皇太一、云中君云中君、湘湘君君、湘夫人湘夫人、大司命大司命、少司命少司命、东君东君、河伯河伯、山山鬼鬼、国殇国殇和和礼魂礼魂。多数篇章都是描写神灵间的眷恋,清新凄艳,。多数篇章都是描写神灵间的眷恋,清新凄艳,幽渺情深,流露出深切的思念和所求未遂的哀伤。其中幽渺情深,流露出深切的思念和所求未遂的哀伤。其中国殇国殇是哀悼卫国是哀悼卫国阵亡战士的挽歌,慷慨悲壮,充满爱国主义情绪。阵亡战士的挽歌,慷慨悲壮,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天问天问则是对天的质问。则是对天的质问。全篇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有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方面,全篇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

20、有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方面,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怀疑和探索精神。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怀疑和探索精神。九章九章包括包括惜诵惜诵、涉涉江江、哀郢哀郢、抽思抽思、怀沙怀沙、思美人思美人、惜往日惜往日、橘颂橘颂和和悲回风悲回风诸篇,非一时一地之作,主旨大致近于诸篇,非一时一地之作,主旨大致近于离骚离骚,其中有些篇,其中有些篇章被怀疑为后人伪托,但没有确切证据。其它章被怀疑为后人伪托,但没有确切证据。其它远游远游、卜居卜居、渔父渔父三篇,多数人都认为不是屈原的作品。三篇,多数人都认为不是屈原的作品。屈原的作品屈原的作品背景简介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

21、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任任疏疏绌绌沉沉迁迁才华横溢才华横溢1 高洁志行高洁志行3正

22、直与邪曲不相容正直与邪曲不相容2屈原流放江南屈原流放江南810怀王三次受骗怀王三次受骗47 影影 响响12高贵高贵品质品质11:爱国、正直爱国、正直练习特色 听录音听录音,以,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课文分析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分三部分)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1、简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评离骚。n1段:段: 为为:担任:担任 入入:国内:国内 出出:国外:国外n2段:段: 害害:嫉妒:嫉妒 属属:写

23、作:写作 与与:给与:给与 因因:于是,连词:于是,连词 伐伐:自夸、炫耀:自夸、炫耀n3段:段: 疾疾:恨、痛心:恨、痛心 听、谗谄、明、邪曲听、谗谄、明、邪曲:名词:名词 见见:被:被 自自:从,介词:从,介词 明明:阐明,动词:阐明,动词 靡靡:没有什么,否定性无指定代词:没有什么,否定性无指定代词 约约:简约:简约 微微:含蓄:含蓄 廉廉:端正:端正 自自:自己:自己 蝉蜕蝉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浮游浮游:漫游:漫游 尘埃尘埃:喻尘世:喻尘世 虽虽:即使:即使小结:由小结:由“王甚任之王甚任之”而而“见疏见疏”,评论,评论离骚离骚及屈原品及屈原品格。格。思考1 1 课文第一部分写

24、屈原由见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任”而见而见“疏疏”。第一段首先简。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甚任之”。王怎。王怎样样“甚任甚任”之?为什么之?为什么“甚任之甚任之”? “王甚任之王甚任之” ” :“为左徒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当重要的职位。)“王甚任之王甚任之”的原因:

25、的原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姓氏不分。)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2 2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才能杰出,蒙谗见疏。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

26、种理解。一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一是:“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3 3 屈原为什么作屈原为什么作离骚离骚?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宾语。思考4 4 第第3 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离骚进行记叙进行记叙和议论的?和议论的?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27、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第二部分(4-10) :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思考1 1 第第4 47 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4、受骗绝齐 兵败丹淅 蓝田退兵5、复释张仪6、诸侯击楚7、赴秦身死第一次受骗(第一次受骗(4段)段):秦国巧设骗局,楚怀王自毁与齐秦国巧设骗局,楚怀王自毁与齐 的联盟,孤立了楚国,军败地失,的联盟,孤立了楚国,军

28、败地失, 最后陷入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最后陷入腹背受敌的艰难处境。n既既:已经,副词:已经,副词 亲亲:亲近,动词:亲近,动词n患患:担心:担心 之之:代楚齐纵亲:代楚齐纵亲 n乃乃:于是:于是 佯佯:假装:假装n去去:离开:离开 委委:呈献:呈献 n诚诚:确实:确实 如如:到:到 乃乃:又,副词:又,副词思考2 2 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 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3 3 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什么精神?

29、态度:嫉之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 君兴国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思考4 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这一部分作者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现屈原有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作者以结语式的方式,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通过议论,突出了屈原在楚国兴盛衰亡上举足轻重的地位。n冀幸:希望,同义复用冀幸:希望,同义复用 之:主谓之间,不译之:主谓之间,不译 n 一:副词,全部,彻底一:副词,全部,彻底 存:念存:念n 反复:古义,覆转,恢复,动词;反复:古义,覆转,恢复,动词;n 今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副词一遍又一遍,副词 n 颠来倒去,

30、动词颠来倒去,动词 重复的情况,名词重复的情况,名词 n之:代楚国的困境之:代楚国的困境 致:表达致:表达 然:转折连词然:转折连词n无:无论无:无论 自为:为自己自为:为自己n圣君:圣,形容词,具有最高智慧的道德的圣君:圣,形容词,具有最高智慧的道德的n治国:治,形容词,太平的治国:治,形容词,太平的n以:连词,因为以:连词,因为 内、外:名词作状语内、外:名词作状语 于:被于:被n挫、削:被动挫、削:被动 亡:丧失亡:丧失 为:被为:被n之:代之:代“屈平既嫉之屈平既嫉之” ” 短:揭短,动词短:揭短,动词n810:顷襄王即位,屈原流放江南。:顷襄王即位,屈原流放江南。课文分析第三部分(1

31、1-12):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n11段:颜色颜色:古义,面色;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古义,面色;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名词名词 形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描述,动词:古义,形体容貌;今义,描述,动词举举:全:全 于于:被:被 与与:和,介词:和,介词 为为:句末反问语气词:句末反问语气词 之之:代下文:代下文 新新:刚刚,副词:刚刚,副词 人人:指上文的圣人:指上文的圣人 者乎者乎:复合语气助词:复合语气助词 乃乃:于是,副词:于是,副词 遂遂:于是:于是 以以:第一、二个是介词(让),第三个是结果

32、连词:第一、二个是介词(让),第三个是结果连词小结:写屈原愤而自沉汨罗江的经过。第一次对话揭示了小结:写屈原愤而自沉汨罗江的经过。第一次对话揭示了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举世混浊举世混浊”“”“众人皆醉众人皆醉”,“清清”者者“醒醒”者必然遭到厄运。第二次对话突出了屈原者必然遭到厄运。第二次对话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宁愿以死坚持真理,保持高洁直行,也决不的高贵品质:宁愿以死坚持真理,保持高洁直行,也决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同流合污苟且偷生。n12段:n辞辞:文学 以以:凭,介词n祖:效法n从容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形容词; 今义,镇定沉着的样子,形容词n日日:一

33、天天,名词作状语n为为所所:固定结构,表被动讨论 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这一部分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长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 段落大意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记叙了屈原的身份、才识,受谗被。记叙了屈原的身份、才识,受谗被疏以及疏以及“忧愁幽思忧愁幽思”而作而作离骚离骚的情况,并写了的情况,并写了对对离骚离骚的评价。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记述了屈原被绌,楚国三次被秦所。记述了屈原被绌

34、,楚国三次被秦所骗的历史事实,以结语式议论指了人君不辨忠奸,骗的历史事实,以结语式议论指了人君不辨忠奸,不识贤愚是产生楚国祸患的根本原因。不识贤愚是产生楚国祸患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写屈原对渔父的对话及投江而死的。写屈原对渔父的对话及投江而死的壮举,表现他热爱祖国,憎恨谗佞,至死不屈的高壮举,表现他热爱祖国,憎恨谗佞,至死不屈的高尚品德。尚品德。 课堂互动探究文本课堂互动探究文本1课文记叙了楚国哪几件大事?作者写楚国课文记叙了楚国哪几件大事?作者写楚国命运命运,用意是什么?用意是什么?【点拨点拨】受骗绝齐受骗绝齐兵败丹淅兵败丹淅蓝田退兵蓝田退兵复释张仪复释张仪诸侯击楚诸侯击楚赴秦身死

35、赴秦身死为秦所灭为秦所灭作者写楚国命运是为了说明屈原的命运和祖作者写楚国命运是为了说明屈原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屈原始终心系楚国屈原始终心系楚国.2屈原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屈原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哪里?课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哪里?课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点拨点拨】屈原的形象屈原的形象:才能卓越、光明磊落、矢志不移、才能卓越、光明磊落、矢志不移、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是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一个殉道者的形象.3屈原被黜以后屈原被黜以后,写了楚怀王三次受骗写了楚怀王三次受骗,其用意其用意何在?何在

36、?【点拨点拨】(1)揭露楚王的昏聩和用人不当揭露楚王的昏聩和用人不当,造成造成国家的衰败国家的衰败.(2)用楚国外交上的一系列失败用楚国外交上的一系列失败,印印证屈原外交上的远见卓识证屈原外交上的远见卓识,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国造成的巨大影响.(3)既呼应前面既呼应前面离骚离骚创作创作“自怨生自怨生”,也为后面的议论抒情及对话作铺垫也为后面的议论抒情及对话作铺垫. 4文中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何作用?蕴含文中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何作用?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点拨点拨】形象地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形象地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悲剧:清醒者必

37、然遭到厄运清醒者必然遭到厄运.突出了屈原的高贵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品质:宁愿以死来坚持真理宁愿以死来坚持真理,保持高洁志趣保持高洁志趣,决不决不同流合污同流合污.这段对话实际上是一段精辟的人生哲这段对话实际上是一段精辟的人生哲理的议论理的议论,既评屈原之志既评屈原之志,亦抒太史公之情亦抒太史公之情.蕴含蕴含着司马迁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着司马迁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对黑暗势力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的强烈愤慨,对屈原的同情惋惜对屈原的同情惋惜.暗线:暗线:楚国(王)的命运楚国(王)的命运 明线:明线:屈原的命运屈原的命运见任见任 见疏见疏 见绌见绌 被放被放 见迁见迁 自沉自沉 被骗被骗 被袭被

38、袭 客死客死 灭亡灭亡 线索线索 本篇人物传记记载了屈原的政治经历和他的政治本篇人物传记记载了屈原的政治经历和他的政治主张,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主张,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精神,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课文有议有叙,夹叙夹议,一吐其蒙尹子兰的阴险,课文有议有叙,夹叙夹议,一吐其蒙冤受辱的胸中块垒,为屈原,为作者自己,形成一篇冤受辱的胸中块垒,为屈原,为作者自己,形成一篇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主题思想主题思想屈原的遭遇屈原的遭遇任任疏疏黜黜迁迁沉沉总结课文总结课文1

39、 思想内容: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的“志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离骚“推其志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眷顾楚国,系心怀王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40、,一篇之中三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不渝的信念。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求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的特色是:选材上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写法上写法上,记叙和义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介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语言上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

41、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写作特点:写作特点:n第一,重点突出,重点放在与对立集团的矛盾第一,重点突出,重点放在与对立集团的矛盾斗争上。斗争上。n第二第二 ,把屈原的身世遭遇和楚国命运交织叙述,把屈原的身世遭遇和楚国命运交织叙述,并行描写,从而突出了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并行描写,从而突出了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n第三,记叙、议沦、抒情三者密切结合,叙事第三,记叙、议沦、抒情三者密切结合,叙事多用散行句式,议论多用对偶、排比句式,语多用散行句式,议论多用对偶、排比句式,语

42、言精练,富于感染力。言精练,富于感染力。记叙和议论的结合(夹叙夹议): 本文是一篇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本文是一篇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记叙和议论论相结合的方式,热情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贵品德,也严厉地谴相结合的方式,热情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贵品德,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的阴险,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的阴险,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文章第一部分记叙屈原受谗被疏后,文章第一部分记叙屈原受谗被疏后,“忧愁幽思而作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接着便评价

43、,接着便评价离离骚骚,作者热情赞颂了,作者热情赞颂了离骚离骚的伟大成就和价值,赞颂的伟大成就和价值,赞颂离骚离骚实际上就是赞颂实际上就是赞颂屈原。第二部分写楚怀王疏远屈原后三次受骗于秦的史实屈原。第二部分写楚怀王疏远屈原后三次受骗于秦的史实(1、献地绝齐,、献地绝齐, 2、割地、割地求和,求和,3、通婚割地。、通婚割地。)随即深入议论,谴责随即深入议论,谴责“怀王之终不悟怀王之终不悟”和和“不知人不知人”。在议。在议论中充分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三部分记述屈原自投泪罗江和屈原既死之后论中充分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三部分记述屈原自投泪罗江和屈原既死之后的影响。在记叙渔父与屈原对话时,既记

44、述了屈原为什么被流放和要的影响。在记叙渔父与屈原对话时,既记述了屈原为什么被流放和要“自投泪罗以自投泪罗以死死”的原因,也歌颂了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屈原的原因,也歌颂了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屈原死了以后,虽然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模仿屈原的从容辞令,但由于死了以后,虽然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模仿屈原的从容辞令,但由于“莫敢直莫敢直谏谏”,数十年后,楚国就灭亡了。由此赞叹象屈原那样,数十年后,楚国就灭亡了。由此赞叹象屈原那样“敢直谏敢直谏”的性格是极其难的性格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能可贵的。 记叙和议论结合在一起,好处是便于发表议论,记叙和议

45、论结合在一起,好处是便于发表议论,更便于抒发情怀。由于屈原人格的伟大,也由于作者的更便于抒发情怀。由于屈原人格的伟大,也由于作者的身世跟屈原有些相似的地方,作者跟所有志士仁人一样身世跟屈原有些相似的地方,作者跟所有志士仁人一样对屈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记叙中一直满怀激情,对屈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记叙中一直满怀激情,因此就要议论,亦即要作最高的赞颂。因此就要议论,亦即要作最高的赞颂。1、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且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时

46、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的。 (2)、把屈原的、把屈原的“眷顾楚国眷顾楚国”同同“系心怀王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因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通过他的,通过他的“存君兴国存君兴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n shu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n 而养游侠私剑之属而养游侠私剑之属n zh屈平属草稿未定

47、屈平属草稿未定n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予作文以记之n 乃以秦王属吏乃以秦王属吏n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然亡国破家相随属n(损害,危害。动词损害,危害。动词)n(杀害。动词杀害。动词)n(忌妒。动词忌妒。动词)n(祸害,灾害。名词祸害,灾害。名词)n(归属,隶属。动词归属,隶属。动词)n(类。名词类。名词)n(写作。动词写作。动词)n(通通“嘱嘱”,嘱托。动词,嘱托。动词)n(交给官吏治罪。动词交给官吏治罪。动词)n(砍伐。动词砍伐。动词)n(攻打。动词攻打。动词)n(功业。名词)功业。名词)n(夸耀。动词夸耀。动词)(一件连着一件。动词一件连着一件。动词)邪曲之害公也。邪曲之害公也。不害狠乎不害狠乎?

48、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害害坎坎伐檀兮坎坎伐檀兮伐赵,拔石城伐赵,拔石城此王霸之伐也此王霸之伐也平伐其功平伐其功伐伐属属练练 习习动脑动手动脑动手 下列各句中的下列各句中的“穷穷”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A . 人人穷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B .B . 穷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C . C . 复前行,欲复前行,欲穷穷其林。其林。 D . D . 子子孙孙无子子孙孙无穷穷匮也。匮也。 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

49、,下列四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下列四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 ( ) A . A . 海瑞传海瑞传 B . B . 阿阿Q Q正传正传 C . C . 屈原列传屈原列传 D . D . 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A A B B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A A 判断句判断句 “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者,犹离忧也。 B B 省略句省略句 遂绝遂绝 ( ( 于于 ) ) 齐齐 ( ( 省略介词省略介词 ) ) 又因厚币又因厚币 ( ( 赂赂 ) ) 用事者臣勒尚用事者臣勒尚 ( ( 省谓语省谓语 ) ) 以以 ( ( 之之 ) ) 出号令出号令 ( ( 省介词宾语省

50、介词宾语 ) ) C C 被动句被动句 方正不容也方正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而自令见放为 D D 倒装句倒装句 而设诡辩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 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于顷襄王 ( ( 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 ) 以深入击秦,战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于蓝田 ( ( 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 ) 明道德之明道德之广崇广崇 (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 人又谁能以身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受物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