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144449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的发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纸的发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纸的发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的发明.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纸的发明【精品文档】第 9 页纸的发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5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教学重点

2、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教学难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 ),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

3、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 “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易错提示: “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3多音字。累:li:累赘 li:积累 li:劳累鲜:xin:鲜明 xin:鲜为人知4理解下列词语。贡献:对国家、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例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例句: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4、。)携带:随身带着。(例句:图书馆禁止携带宠物进入。)蚕茧: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例句:蚕茧是织造丝绸的原材料。)篾席:竹篾编的席子。(例句:夏天躺在篾席上很凉爽。)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2. 组织交流、讨论,明确各段的大意: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第二自然段: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及其特点。第三自然段:麻纸出现的时间及其特点。第四自然段: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四 、课堂小结,效果强化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

5、了解。在下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重点讲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本内容,一起来看看纸的发明的过程,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二、 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纸的发明有什么意义?明确: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并让学生探究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引出“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2、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人们是用什

6、么方式来记录文字的呢?方法一: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方法二: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方法三: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特点:笨重、不方便)(拓展“学富五车”的故事)方法四:把文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特点:轻便、价格太贵、不能普及。)3、 最初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4、 人们想要书写文字,可是这些“纸”不是贵就是重,不是少就是粗糙,怎么办呢?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蔡伦)5、 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明确: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7、强调“改进”一词,意思是改变某种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强调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使学生明白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6、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怎样造纸的?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7、 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呢?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这既是新造纸术的优势,也是它得以传承的原因。)(知识拓展: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所以这种纸

8、也被称为“蔡侯纸”)8、 下面来总结一下人们都用了什么来记录文字?都有哪些特点?记录文字的工具特点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笨重、不方便帛轻便,价钱太贵麻纸粗糙、不便书写蔡侯纸既轻便又好用,原料易得,可大量制造,便宜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时间顺序)9、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10、 速读课文,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回忆首段段意,看看首尾两段有何异同?明确: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相同之处:都是在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不同之处:首段简单,尾段更详细。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11、 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12、 完成课后习题1。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赞扬了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表达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仰。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纸的发明纸发明以前-甲骨、青铜、竹片、木片、帛西汉时期-麻纸出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