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贸易学第四章幻灯片.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125815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国际贸易学第四章幻灯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国际贸易学第四章幻灯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国际贸易学第四章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际贸易学第四章幻灯片.ppt(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际贸易学第四章国际贸易学第四章 本章的关键术语1.要素禀赋2.要素密集度3.要素丰裕度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5.要素价格均等化6.里昂惕夫之谜 二、假定条件的经济含义二、假定条件的经济含义(1)简化分析和便利几何图示(2)排除技术差异;区分不同商品(3)产量将和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比例增加 f(tK、tL)= tf(K、L)(4)不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源;扩大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5)在任何相对要素价格下,一种商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资本比都会高于另外一种商品(6)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7)国内各部门生产要素在均衡时价格必定相同

2、;两国之间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可以持续下去(8)国际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形成有赖于这一假定(9)两国有位置和形状相同的无差异曲线;两国消费对象中两种商品所占的比重相同(10)简化分析;保证商品价格均等化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11)一种预算约束第二节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1.要素禀赋 (1)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2)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一个国家所拥

3、有的生产资源状况。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 2.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比率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概念。一般的,如果某一要素投入比例大,称该产品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并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的要素种类不同,将产品分为若干类。 假设两种产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分别为K

4、X/LX 和KY/LY。如果有 KX/LX 小于 KY/LY ,就可以称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K-intensive),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intensive) 。 如果X、Y商品的生产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那么在任何情况下,X、Y产品的生产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保持不变。此时,X、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直接比较KX/LX和KY/LY来确定。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产品,其生产的要素配合比例是可变的,资本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资本和劳动的相互替代关系要受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影响即利率r和工资率w。 生产者可以选择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生产。从生产技术角度讲,K1K2的资本量和L1L2

5、的劳动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不会影响产出数量。 产量水平Q1 Q2 K1/L1,就可以认为相对于1国而言,2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k-abundant),相对于2国而言,1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1国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2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 在 EA点:1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1 劳动总量为L1,相对量为K1/L1。 在EB点:2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2、 劳动总量为L2,相对量为K2/L2。 由于假设有K2/L2 K1/L1; 所以图示中OEB斜率大于OEA斜率 OEB斜率与OEA斜率值分别为A、B 两国的要素丰裕度状况。OEAEBL2K (资本的数量)K2K1L1 L(劳动

6、的数量)3.要素丰裕度要素丰裕度 另一种方法是价格定义法,在1、2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r1/w1和 r2/ w2,而且有r1/w1 r2/ w2,就可以认为相对1国而言,2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相对于2国而言,1国为劳动丰裕型国家。 物质定义法是一种相对的数量关系,仅仅从生产要素供给角度而言。而价格定义法则受要素市场供求的影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生产技术的变化会使生产一个单位的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二是消费偏好变化会使消费商品数量改变,从而使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化。如果假定两国的生产技术和消费偏好相同

7、,那么要素禀赋的两种计量方法的关系就是明确的。比如2国K/L大于1国K/L,则必定有2国的r/w小于1国的r/w,即2国无论从哪种方法计量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如果两国生产技术或消费偏好不同,运用不同定义得出的国家的丰裕情形将不一致。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美国是资本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如果以资本/劳动的比率衡量,加拿大的资本要素比美国更丰裕,如果以资本土地的比率来衡量,香港地区的资本丰裕度远远高于美国。国 家资本/劳动(每个劳动力比美元数)资本/土地(每公顷土地比美元数)劳动/土地(每公顷土地比劳动人数)澳大利7415.567.20.009巴 西1151.642.80.038加 拿 大1058

8、3.1198.00.019日 本3358.55286.510574香港地区1368.590739.166.308美 国10260.91058.60.103表 部分国家的要素禀赋二、赫克歇尔二、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俄林定理1.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基本内容 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会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结论推导过程: 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比例不同(根本原因) 各国生产要

9、素的价格差异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不同 各国商品的价格差异(直接原因) 国际贸易产生 2.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简要证明俄林定理的简要证明 图4-2证明:各国都会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3.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图示俄林定理的图示图4-3直观阐释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模型第三节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 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是由国际贸易可能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论点是由赫克歇尔赫克歇尔首先提首先提出的。出的。 俄林俄林则认为,虽然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则认为,虽然

10、各国要素缺乏流动性使世界范围内要素价格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相等的理想状态不能实现,但商品贸易以部分代替要素流动,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弥补缺乏流动性的不足,所以国际贸易使要素价格存在均等化趋势。趋势。 萨缪尔森在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一文中,)一文中,在在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家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歇尔歇尔俄林俄林

11、萨缪尔森定理(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定理)。1.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在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框架下,国际贸易将会使贸易参加国之间的相对和绝对生产要素价格实现均等。保罗保罗萨缪尔森(萨缪尔森(Paul .Anthony.SamuelsonPaul .Anthony.Samuelson) 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芝加哥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1935) 哈佛大学硕士(哈佛大学硕士(19361936)哈佛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19411941)19471947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年第一届克拉克奖获得者,1970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经

12、济学-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当今世界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学教科书,已再版1717次,是继穆勒次,是继穆勒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18481848)、马歇尔)、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18901890)之)之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后的第三部经典教科书。凯恩斯宏观凯恩斯宏观+ +传统微观传统微观“新古典新古典综合派综合派”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 国际贸易贸易参与国生产结构变化各国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程度发生变化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本国丰裕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本国稀缺要素价格下降1 1国(国(L L丰裕)丰裕)商品商品X X商品商品Y Y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13、出口出口X X进口进口Y Y扩大扩大X X生产生产减少减少Y Y生产生产要素投入增加要素投入增加释放要素释放要素需求较多的需求较多的L L需求较少的需求较少的K K 供给较少的供给较少的L L 供给较多的供给较多的K KL L价格上升价格上升K K价格下降价格下降2 2国(国(K K丰裕)丰裕)商品商品X X商品商品Y Y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进口进口X X出口出口Y Y减少减少X X生产生产扩大扩大Y Y生产生产释放要素释放要素要素投入增加要素投入增加供给较多的供给较多的L L 供给较少的供给较少的K K 需求较少的需求较少的L L 需求较多的需求较多的K KL L价格下降

14、价格下降K K价格上升价格上升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图形说明(略)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图形说明(略)图4-4描述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南北贸易及收入不均的案例分析 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工人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急剧增长。有很多人认为,美国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使美国的社会问题更加恶化:低收入家庭的工资的降低,使其更难以摆脱贫困,许多家庭收入停滞不前与上层社会收入迅速增长的鲜明对比很可能造成对整个社会和政治的不满。为什么工资不均的现象在急剧增长呢?很多学者将原因归之于世界贸易的增长,尤其是新兴工业化经济(NIES)中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如韩国和中国。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5、之间的贸易绝大部分是北方加工产品和南方原材料和农产品如原油和咖啡进行交换。由于大部分发达国家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这中贸易模式通常被称之为“南北贸易”。从1970年开始,以前的原材料出口国也逐渐开始向高收入国家如美国出售加工产品。 新兴工业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比重在迅速增长。新兴工业化经济的出口产品明显的在要素密集度上与进口产品大有区别。新兴工业化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包括服装、鞋类等其他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到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产品主要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例如化学药品和航空航天产品等。 许多学者似乎都能直接得出结论:正在发生的一切正是要向要素价格均等化转移。发达国家资本和技

16、术丰裕,新兴工业经济非技术劳动力丰裕。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双方之间的贸易将提高资本和技术丰裕国家中高技术工人的工资,降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 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远远超过纯技术的范围,如果你也认为,发达国家收入并不均的现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认为世界贸易的增长是问题的主要成因。那么,你将难以维持经济学家一贯主张的自由贸易。一些有影响评论家认为,发达国家如果想保持一个中产阶级社会,他们将不得不限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学者认为,美国收入不均现象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与低收入国家之间贸易的增长。但是,大多数实证研究者认为,国际贸易至多只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主要因素。 1、尽管发达

17、国家一直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直到90年代初,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没有很大区别。关于贸易造成收入差距的说法至多只适用于说明收入分配在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转移,而不是工人和资本之间的转移。 2、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际贸易通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影响要素的价格。如果说国际贸易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那么,同非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就应该有明显的上涨。但是,并没有这一方面的有力的国际商品价格的证据。 3、模型预测要素价格会趋于一致。如果在技术先进的国家,技术工人工资上涨,而非技术工人工资下降的话,那么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将相反。然而,在许多国家,尤

18、其是在中国,在这些新兴工业化经济,收入不均现象的增长丝毫不亚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在那些国家技术工人的收入也同样不错。 4、尽管发达国家同新兴工业化经济之间贸易增长迅速,但是,这些贸易只占发达国家总支出的很小比重。这意味着,这种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劳动和进口非技术劳动贸易中的“要素含量”只能占其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总供给的小部分。这说明这些贸易往来并没有对收入分配造成很大影响。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美国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技术而不是贸易造成了低技术工作的贬值,不过仍有一定数量学者认为贸易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四、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条件1.国际贸易不是自由

19、的2.各国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使用的生产要素也有差别3.各国使用的生产技术常常不同的4.一些产品市场是 不完全竞争的,且规模报酬是变动的5.存在各种形式的国际贸易成本或交易成本由由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进入进入新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以以亚当亚当.斯密斯密和和大卫大卫.李嘉图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以贸易理论,以“劳动劳动价值论价值论”为基础,即为基础,即认为认为劳动劳动创造价值和创造价值和劳动生产率造成生产劳动生产率造成生产成本差异的唯一要素。成本差异的唯一要素。以俄林等为代表的新以俄林等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特征有古典贸易理论特征有两个:(两个:(1 1)在两种或)在

20、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产成本;(2 2)认为要)认为要素丰裕度的不同造成素丰裕度的不同造成生产成本的差异生产成本的差异五、要素禀赋理论的特点五、要素禀赋理论的特点 第四节 生产要素禀赋论的实证一、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把整个经济中所有产业都列入表内,详细分析每个产业的投入来源和产出流向,完整分析了各个产业之间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之间的供需关系。表内的产品都被还原成生产产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每一种表内的产品都可以用生产这些产品的总要素需求(包括直接要素需求和 间接要素需求)来表示。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平衡和各个产

21、业间的供需平衡,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显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用生产要素的数量表示。 对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否符合现实,里昂惕夫运用美国进出口商品的有关数据进行说了检验,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其结论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正好相反。美国每百万美元进出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美国每百万美元进出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 里昂惕夫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Wassily Leontief,1906-1999),投入-产出经济学创始人。生于俄国彼德堡,曾就读于列宁格勒大学与柏林大学,1925年在柏林大学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1973年获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

22、e input-output method and for its application to important economic problems”)。1927-1930年在德国Kiel经济研究所工作。1931年移居美国。曾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期间兼任美国劳工部顾问等多种政府职务。1975年里昂惕夫就任纽约大学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该书收录了他从1947年-1965年公开发表的11篇论文,其中有两篇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即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地位的再审查(1953年)和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1956年)里昂惕夫在经济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发展了

23、投入产出方法,并应用于重要的经济学问题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是在线性化假设之下表示部门间购进和售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投入产出表。该方法主要用于经济计划和经济预测,其基本的数学工具是矩阵代数。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大型、高速数字计算机技术,使投入产出方法的实际应用具备了现实条件。里昂惕夫小传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劳动生产率 里昂惕夫认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其贸易伙伴国的3倍,因此美国工人数量必须乘以3.2、要素需求逆转 如果一国对于某一种商品有比较优势,而且消费者特别偏好这一产品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决定的进口方向将改变。需求逆转改变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原来假设两国需求相同的条件,如果两国

24、消费者偏好有很大不同,需求方面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生产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那么,国际贸易的流向将与赫克歇尔-俄林的结论相反。3、自然资源说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仅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限制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使用范围,许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进口品实际上可以说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列昂惕夫在计算进口品的要素需求量时,抬高了进口品资本/劳动的比率,没有计算自然资源。4.贸易政策说 贸易政策说主要强调关税对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影响。就美国来说,关税更倾向于保护劳动力的所有者而不是资本的所有者。美国设置贸易壁垒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由于关税保护的结构性差异,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较多

25、排斥,所以资本密集型产品成为美国的主要进口产品。里昂惕夫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关税结构。这一结论与赫克歇尔模型中假设的自由贸易模式相悖。5.人力资本说 “劳动”要素过于宽泛,有很多种类,一般可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类。其中熟练劳动不是先天具备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后具有一定的技能,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如科学家和工程师,技术人员,人力资本其次,最后异类为没有技术的工人。这种情况下,美国出口的是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就不矛盾了。6.要素密集度逆转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

26、产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如果两种商品的替代弹性有较大差异时,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就将发生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1、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包括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要素禀赋相对差异,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态和国际贸易的流向,各个国家生产和出口本国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的产品。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指出了国际贸易将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2、要素禀赋理论由于过于严格的假设不能解释所有的贸易现实。里昂惕夫之谜是对要素禀赋理论适用性进行的实证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尽管实

27、证研究的结果有反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也有支持的。但大多数的学者并不认为仅仅资源禀赋的差异就可以解释国际贸易模式。里昂惕夫之谜引起了经济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习题一 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习题二 在HO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