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比较.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8947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比较.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比较【精品文档】第 7 页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比较摘要: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依次出现,启动并推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两次新政的主要内容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并且都是在重要的对外民族战争以后出现的,这是两次新政的共性所在。但是这两次新政在其各自的历史原因、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新政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看待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需要我们客观分析。关键词: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中国近代化 资本主义近代化洋务运动简介:洋务运动是在 19 世

2、纪 60 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其主要领导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被称为“洋务派” 。他们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成员为了维护自身在清政府存在前提下获得的利益,他们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立近代企业,兴办洋务。“师夷长技以制夷” 、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口号。清末新政简介:清末新政是指 19011911 年,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的危亡,迎合新兴阶级的需要而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在我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

3、同之处,现就以下几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 历史背景及目的历史背景方面相似之处: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 有着非常类似的历史背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民起义斗争的沉重打击。洋务运动开始时,正是太平天国进行激烈抗争的时期。洋务派大企业创立时,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仍有太平天国余部、 捻军及各少数民族起义继续战斗。在太平军旗与捻军勇猛冲击下,八旗绿营一触即溃,土崩瓦解,清朝政府不得不动员汉族地主组织团练, 产生了湘军和淮军等地方军队势力。清末新政比洋务运动晚了四十年。当时,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刚刚被镇压下去,但人民起义斗争仍然没有结束。在这种形势下,穷途末 路的清朝政府搞起了新政。其次,帝国主义侵略

4、势力的入侵。洋务运动开始时,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强迫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 条约。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朝统治者逐渐向侵略者靠拢,中外反动 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洋务派也开始得势。清末新政开始时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攻陷了北京,1901 年清朝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不同之处:洋务运动背景是19 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政府统治危机,清政府内部有识之士认为需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当时,对外战争和外交上不断失败,人们思想动摇,维新变法派活动不断壮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

5、治。军队无法应付当前政局,财政巨额亏空,列强和国内压力。清末新政是在清朝末年,由于国内义和团运动以及列强的政治压力,清政府处境艰难,举步维艰。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这使清朝统治着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因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清末新政,基本上已经大势已去了。连京城都被人家攻打下来了,财政部的钱被日本人拖走了。中央财力和影响力被大大削弱,此时,搞新政无非是把死马当活马医,看能不能不发生大变革,能否救活这个国家。宗旨与目的方面相似之处: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有着相似的宗旨与目的。洋务运动是在不触及封建统治根基的前提下, 学习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皮毛,即中学为体,西

6、学为用。清末新政的实质也是在不触及封建统治根基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改良性质的具体政策上的改革。不同之处:洋务运动首要的目的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其军事工业直接生产屠杀人民的武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求强” 不仅仅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也有其反抗外来侵略的意图。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满清政权,欲求与列强平等。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是洋务派的口号。清末新政的目的是继续维护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其口号是“振兴”,这是洋务派“求富”口号的翻版。当时清廷认为中国“推积弱所由来,叹振兴之不早”,“农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 自应及时振兴。目的是“以期渐图富强”。改革内容机构设置方面: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标

7、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该衙门成了洋务运动的领导机关。清末新政开始时,清廷设立督办政务处,为总指挥部。接着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不同的是因形势所需,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如1906 年设农工商部、民政部、陆军部、海军部等。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期间,办起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上海机器织 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厂矿分别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出现,民族工业也掺杂其中了。清末新政,在经济上的努力更为突出。工矿业方面,由于清廷采取奖励政策,洋务运动的老厂矿有所恢复与发展,新的厂矿也大量涌现。相当于以前四十多年总和的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工商业,金融事业也有所发展

8、。军事方面:洋务运动期间,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突出的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清末新政期间, 对原有军事工业进行了扩建,普遍增加了经费,更主要的是编练新军。文化教育方面:洋务运动期间有了一定的重视,1862年,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办洋务人才,地方出现了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活动。清末新政时,清政府把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清政府不仅废除了科举制度,而且清廷又令各省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为了人才,清廷还大力派公费留学生,鼓励自费留学,提倡到欧美各国留学。因此,清末出现了留学洪流。失败的原因相似之处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具有相似之处:第一,特殊的社会形态使

9、得晚清政治发展开始就缺乏起码的运行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是晚清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第二,陈旧的统治意识和狭隘的统治心理使得晚清政治发展缺乏足够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封建专制政体发展到清代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第三,内部政治局势的动荡加大了晚清政治改革的难度政治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政治环境!不同之处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又有其各自特征1)洋务运动 :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

10、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 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 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而洋务运动的失败正在于其“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变“用” 而不变“体”,“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2)清末新政:一、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二、地方督抚对改革态度冷淡、倍加阻挠,使改革流于形式。三、众多中小官吏对新政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甚至持反对态度。四、严重的财政困难是造成改革失败的又一原因。五、盲目仿效日本立宪做法,给改革带来了无穷灾难,直接导致立宪派对清政府

11、的背离,加速改革的失败。六、列强对清政府的改革持冷谈态度。二者产生的影响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有着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作用消极方面:两次运动的破产,说明其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救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两次改革,需款甚巨,劳苦大众,捐税累累,如牛负重。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为中国造成并发展了买办阶级、军阀集团与官僚资本。积极方面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也都有其各自的积极作用对于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

12、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三,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四,洋务派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五,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使中国的国防近代化和教育近代化也开始起步;六,洋务派还筹划海防,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对于清末新政:一,政治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的工具增设机构维护帝国主义利益;二,军事编练新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

13、;三,文化教育废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四,振兴商务、奖励事业,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总之,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有其消极和积极两方面作用,我们要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给我们的启示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这两次改革都失败了,但是它们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当时的中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受到西方列强百般欺辱。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在和列强的外交谈判中屡次失败,也更是“弱国无外交”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以史为鉴,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助力。1) 要解放

14、思想,敢于探索,与时俱进近代中国屡遭列强欺辱,“落后就要挨打”这已然是历史的体现。因而,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开放思想,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清朝的闭关锁国,是导致其落后的重要原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探索新思路,走在时代前列。2) 改革要彻底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在改革的很多方面引进了西方的技术与经验,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这两次改革在学习西方新鲜事物的时候,并不彻底,它们仍然保留着其腐朽的制度。因此,在改革发展方面,要想成功,就要尽量彻底,不能拖泥带水。3) 改革要全面这两次改革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但大都是技术方面的,然而很重要的一点是

15、缺乏制度和机制方面的改革,这种改革方式只是“换汤不换药”,因而也就“治标不治本”。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在政策实施上也要考虑多方面,既要进行技术层面的革新,更要进行制度方面的革新。4) 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盲目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使中国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然而不考虑具体国情,只是一味的照搬,必然导致其失败。当今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使我国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中国史纲洋务运动论晚清近代化的两个阶段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政治改革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晚清政治发展之政治阻滞因素分析 从转型社会研究范式看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三次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