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8154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特殊句式之固定句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文言特殊句式之 固定句式【精品文档】第 4 页文言特殊句式之 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一、“以为”、“以为”1.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 相当。【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2.“以为”是“以为”的紧缩,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二、“所以”1.“所以”相

2、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前出师表)【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如:【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三、“如何”、“奈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或“怎么对付”等【例】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四、“何(奚

3、)以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 “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项羽本纪)【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五、“何之有”“何”是“有”的前置宾语,可译为“有什么呢”或 “有什么的呢”【例】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六、“不亦乎”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 “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七、“无(毋)乃乎”表示一种委

4、婉商量的疑问语气,“恐怕(只怕、大概)吧”【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例】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檀弓)八、“得无乎”表疑问,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有所不同吧?【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九、 “有者” “有(个)的”或“有(个)的人”。【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揠苗助长)【例】楚人有涉江者。(吕氏春秋察今)十、“孰与”、“与孰”【例】“孰”字,疑问代词,它可以就人就事提出疑问。指代人时,可译作“谁”,指代事物时,用“哪”或“哪个”对译。1. 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5、)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3.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如:4.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徐公哪一个美?5.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哀公问:“学生们哪一个算是好学呢?”古人用另一种形式“孰与”两词连用,表示比较,并成为固定格式。如:6.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纪)7.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

6、忌讽齐王纳谏)8.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9.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观望等待时机,哪里比得上顺应并利用它呢?注:“孰与”这个凝固结构在文言文中常常遇到,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拆开理解,二是要译出它的“比较”意义。十一、“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用现代汉语“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 对译。如:1.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2.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 有时,“与其孰若”格

7、式中,“与其”不出现,单用“孰若”关联。如:4.从天而颂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十二、“与其宁”和“宁无(不)”“与其宁”和“宁无(不)”是表示抉择的两种格式,其抉择是在比较中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格式可用现代汉语“与其宁可”和“宁可不”对译。如:1.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礼仪,与其奢华过分,宁可(倒不如)俭朴;丧事,与其治理的完备,宁可(倒不如)哀戚。2.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新注四书)与其有聚敛民财的臣,宁可(还不如)有偷盗的臣。3.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与其对民有害,宁可我一个人死去。4.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8、项羽本纪)汉王笑着推辞说:“我宁可斗智慧,也不能较量力气。”5.孙叔曰:“进之!宁我薄(通迫),无人薄我。”(左传宣公十二年)孙叔说:“进军!宁可使我们的军队逼近敌人,不让敌军逼近我们。”还有时“与其”中的“其”字不出现,构成“与宁”的形式,其意义也不变。如:6. 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列传)十三、“有以” “无以” 可译作“有什么可拿来”、“没有什么可拿来”对译。“用来(拿来)”、“来”等。如:1.项王未有以应。(项羽本纪)2.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本纪)3.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羽本纪)(项庄)说:“君王与沛公共饮,军营中没有什

9、么东西可以拿来作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十四、“有所”、“无所”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没有什么”的意思。如: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项羽本纪)我进入关中以后,一点点东西也不敢有所贪图。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有时,“所”词组用在“何”字后边,组成“何所”形式,这也是文言中常见的格式。如: 3.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史记淮阴侯列传)十五、“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之谓也”是总结性判断的基本形式。可以翻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如:1.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其之谓也”的形式中“其”字是语气副词,意思是“大概”。这样就舒缓了“之谓也”的肯定语气,增加了商量、推测的语气。如:4.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应当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就古汉语中常见的凝固结构进行大致的归类,所依据的也只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文作品,和考试中常见的句式,那些不常用的及一些特殊句式所涉及的部分格式未作探究,诸如“者哉”、“者也”之类;同时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古汉语凝固结构的诠释不能死搬教条,还要据其在不同语境中定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