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6586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品文档】第 5 页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七年级版本北师大版册数上册章节第二章第11节课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第2章第11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是建立在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各种运算的意义及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运算。它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是以上各种运算的继续和发展,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初中数学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非负有理数的

2、意义,对应用非负有理数表示生活中的量比较熟悉,能熟练地掌握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算律,能规范条理的表达出运算过程,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估计学生对运算符号的处理会出错,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在运算前重点关注算式中的加减运算符号,先将算式分割成若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先决定符号,再按正常顺序进行运算,以提高运算的准确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2)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2)

3、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并养成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教学难点1、 运算过程中的符号处理2、 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提出问题:(1) 在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哪些运算?(2) 都分别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重新记忆之前的内容,加深印象。学习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温故知新,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

4、感觉。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教师补充: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自我总结归纳,得出计算的顺序。 这是小学学过的混合运算,学生比较容易就能得出答案。 是新课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归纳,总结。第三环节:讲授新课(一) 新课讲解例1: 解: = =18-1=17例2:解法一:= =-11解法二:=-11师生共同完成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题目的解析,让学生弄清例题的运算顺序,了解解题的步骤。第四环节:练习巩固练习:(1) (2) (3)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定三名学生到黑板板书。待学生板

5、书完成后,教师进行评析。)学生进行巩固计算通过练习巩固,强化学生运算的准确性,更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题有多种解法,目的是说明有时利用运算律可简化运算。第五环节:随堂练习(1)(2)(3)(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完成后与同桌互相对照结果教师板书解析运算过程,与学生进行对照)。1、鼓励学生大胆发言2、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运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呢?1、 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按从左往右顺序进行计算。2、 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先确定符号,再计算数值。3

6、、 在运算中,可以运用各种运算律,简便计算过程。通过引导,让学生大胆发言,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交流、概括能力,展示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七环节:作业布置教材第67页,习题2.15 知识技能第一题板书设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例2例1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混合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及运算过程中的一些符号变化。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等。教学当中的知识表达方式还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不够形象生动。应该努力寻找教学方式方法,一个让学生理解接受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