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9页word.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42257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9页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9页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9页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9页word.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精品文档】第 8 页“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环节九龙山镇四合中心小学 “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三步九环”。一、展示导学(10分钟左右) 第一步目标要求:唤醒主体、激发兴趣展示导学是课堂教学必须经历的一个关键环节。展示导学的目的是唤醒学习主体,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诱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激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的问题上来,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中。展示导学能否成功,一要看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二要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否坚持培养学生“我能行”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

2、我爱学”的学习情怀、培养学生“我会学”的学习习惯。展示导学的具体实施,主要通过激趣导入、预习达成和问题生成三个要素进行操作。 (一)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是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关注课堂的一个操作要素。课堂上,激趣导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科固有特点和课题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紧扣本节教学知识点,借助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适合的手段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成语接龙、谜语、讲故事、口语交际、诗词吟诵、美文共赏。数学课堂教学:智力抢答、24点、口心算大比拼、公式快线),导出学生将要学习的课题;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课题的导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把学生的注

3、意力都吸引到学习的课题上。 人的注意是有选择性的。在课堂上,让学生事先知道学习的课题是饶有兴趣的,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干扰,从而为学生主动投入到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创造条件。另外,课题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科学地、艺术地导入课题,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聚敛到课堂学习的核心内容上。 总之,激趣导入的实质,就是用课题导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二)预习达成 预习达成是引导学生课前能预习、会预习、有效果(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得好)的一个行为指向操作要素。预习达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堂教学前,教师要结合不同课型,教给预习方

4、法,并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预习习惯,使之形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具备预习能力,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与本堂课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预习达成检测形式(书面检测:做、写、算、画等;口头检测:认读、朗诵、复述、背诵等)发现梳理课前预习达成度,科学合理定位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突破口,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行动都锁定到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任务上来。 人的行为是有指向性的。课堂教学前,通过预习达成研判,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继续学习的具体目标,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动方向,从而在课堂学习中少走弯路。另外,

5、明确学习目标一定要讲求效率,做到准确、具体、简洁、高效。 总之,预习达成的实质,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师生自觉调控学习指向。 (三)问题生成 问题生成是引导学生理清并提出预习问题的一个操作要素。课堂上,问题生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学生通过具体的预习生成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问题,它直接指向课堂教学目标,又能快捷突破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在问题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多提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提有独创性地问题;提倡优等生先行提问、中等生仿效提问、差生学习提问;鼓励优等生现场解答问题,阐述缘由,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使学生生成的问题更趋合理和真实。第三是教师在学生

6、生成问题的基础上,巧妙地提出更有活力的问题,用于指导教学。 人的信心是预期所支配的。课堂上,让学生将学习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合理的、真实的凸现,可以帮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挑战,增强学生必胜的学习信念,从而实现唤醒主体,激发兴趣,以亢奋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总之,问题生成的实质,就是用生成的问题构建新的学习目标。二、民主导学(25分钟左右)第二步目标要求:养护成长、习得学法 民主导学是课堂教学最核心的一步。民主导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的具体任务。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认真备课,做到两个研究到位。一是研究教材到位整体把握学

7、科知识结构,科学划分课时内容层次;二是研究学生到位找准学生认知起点,探明学生认知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学习目标(生成出的问题),将课堂学习的全部内容,划分为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对于每一个学习任务,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自主探疑、汇报释疑、点拨悟疑”三个要素的操作,由学生自主完成,体验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一)交流探疑 交流探疑是教师驱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操作要素。课堂上,教师必须完整准确地将学习问题呈现给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正确领会学习问题的各项具体要求。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铺垫和指导。为此,教师在备课时所设计

8、的学习问题,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监控性和可检测性。不能操作、不能监控、不能检测的学习问题,很难达到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根据问题呈现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的操作要素。该要素的操作,教师要同时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应根据认知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独立探疑独立接受合作探疑合作接受”的次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完全解决问题。这里提出的四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即“独立接受独立探究合作接受合作探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有效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方式的正确选择,成为学生自觉的、常态的学习行为。另一

9、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及时有效的课堂巡视,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主导作用。具体主要通过以下三次课堂巡视加以落实:首次课堂巡视,要及时、迅速,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重点看学生接受目标、要求的指向是否到位,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二次巡视课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重点关注可能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给予具体帮助;再次巡视课堂,要准确把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状况,重点搜集对全班学生具有启发诱导作用的学习成果(过程、方法或作品),为下一步进行汇报释疑准备素材。 (二)汇报释疑 汇报释疑是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提升学习成果的操作要素。汇报释疑的具体内容,应当由

10、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真实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一是在选题中引导,做到选题要适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核心;二是在汇报中引导,做到汇报要典型,对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三是在示范中引导,做到引导要到位,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科学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另外特别强调,在汇报释疑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任何替代学生思维的行为都是不恰当的。 (三)点拨悟疑 点拨悟疑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完全掌控课堂教学情境,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普片性、针对性、代表性的且没有真正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阐述

11、,使全体学生顿悟的操作要素。要求教师应客观、快捷、准确分析学情,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做到精讲、精准、精密。把握精讲要领(一是学生懂了的不讲;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必讲;三是讲不明白的绝对不讲),唱好“瞻前顾后”三部曲。(即,瞻前三步曲是1、教师理性把握预习所得2、问题生成过程中的焦点3、探疑释疑过程中的矛盾;顾后三步曲为1、充分关注后进生 2、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3、充分精讲、耐心评判) 三、评价导学(5分钟左右)第三步目标要求:琢玉成器、形成能力 (一)学法回顾 学法回顾是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回顾,从中提炼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的操作要素。学法回顾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

12、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学法回顾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法回顾必须是人人的,全体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第二,学法回顾必须是系统的,对课堂学习的全部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在原有基础上科学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第三,学法回顾必须是真实的,对课堂学习的收获与不足应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第四,学法回顾必须是可发展的,对课堂上习得的学法应懂得如何运用。 (二)检测反馈检测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检测反馈的目的是通过有针对性的目标检测,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自觉程度,强化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意识,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有效的检测反馈,首先要科学地制作符合学习任务要

13、求和学生实际的检测工具,做到难度适中,题量适当,针对性强;其次要坚持每节课都进行一次真实的课堂检测,并将检测成绩作为平时学习表现的重要依据;第三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检测手段(后进生检测手段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中等生检测手段是:双基重点知识;优等生检测手段是:重点知识难点突破),实施分层检测,达到各有所获,各有所长的境界。(三)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由课内向课外,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拓展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这相对于那种拘守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的形式,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师应启迪、鼓励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主动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最终实现拓展延伸的终极目标:运用学得的知识;发展形成的能力;成就个性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