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22678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拟人的神秘活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前者以黑格尔(Hegel,G.W.F.)为代表,后者以费尔巴哈(Feuerhac,L.A.)为代表。马克思主义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史自然观。马克思(Marx,K.)

2、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问题,其意义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把自然和社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然同步提升。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种原始的统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自然的依赖,变为人对物的依赖。高度

3、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社会财富和社会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第三,自然归化。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自然辩证法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

4、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调一致,这是对原始协调的辩证复归,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却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B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既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也可以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

5、激发出来,异化现象极其严重。D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观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B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关系后,文章从反面指出将两者孤立对待的危害,有现实针对性。C文章先阐释什么是异化,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自然的严重异化,论证逻辑非常严谨。D直接引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相关表述,使文章对自然归化观点的论证具有更强的权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不能

6、将自然孤立于社会之外对待,这就是自然人化。B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应该是两者互为中介的根本原因。C异化分为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人的异化是人的原因造成的,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D所谓自然归化,是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复归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原始协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

7、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当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

8、“听懂”戏曲材料二:一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

9、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程式语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题。怎么办?张曼君选择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剧红高粱中的“抬轿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张曼君对戏曲现代

10、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龚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中国戏曲的有效传承,中国现代戏曲的长效拓展,在张曼君的创作中有着具体而微的呈现。她将富于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传统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理想紧密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审美趣味的艺术手段重塑中国戏曲的舞台印象,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戏曲的变革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说。(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年6月13日)4下列不属于现

11、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影响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

12、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6中国戏曲需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已经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实践?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演说家 【俄罗斯】契诃夫 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奇瓦维洛诺夫下葬。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一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

13、。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快穿上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要是死个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14、”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为死者做了安魂祈祷,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如今却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

15、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嫉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那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活福利来拉拢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在此刻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

16、西波维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

17、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行完葬礼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

18、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波普拉夫斯基没有反驳扎波伊金私下对死者表达的看法和评价,这既暗示死者与其前任具有共同特点,又为后文扎波伊金的失误埋下伏笔。 B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主要目的在于与题目“演说家”相照应,突出其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C在作者笔下,听众只对扎波伊金所致悼词的对象是谁暗自怀疑,却没有怀疑悼词中对死者品格不切实际的称颂,这样写包含着作者的深意。D契诃夫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篇小说讽刺的对象几乎是文

19、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包括听众,而不只是“演说家”扎波伊金。8契诃夫是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请说说这篇小说对当时的现实作了哪些批判。(6分)9小说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

20、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

21、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

22、濮阳周氏/ 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C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皇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

23、朝称制。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为人搭救,得到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使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受到曹丘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

24、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5分)(2)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浣溪沙 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注】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垂白:老人。捋青捣麸软饥

25、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捣烂充饥。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阙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B.上阙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C.下阙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D.这首词在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中,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15.上阙和下阙表现的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认为“恕”是人要终身奉行的一个字,

26、他对这个字的解释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痛心地指出当时楚国上下投机取巧、没有规矩的混乱现实。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这是告诫统治者要汲取秦的教训,不能自己享乐而不顾念百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最近,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域城市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的平原地带。83年前,( ),也让这座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

27、2300年之间的“中华第一城”逐渐掀开神奇的面纱。11条水坝组成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神秘绚烂的礼俗制度、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史前社会文明的。可以说,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力驳斥了国际学术界一些人“中华文明始于有甲骨文、青铜器的殷商时期”“文明历史不足五千年”的,将世人对中华文明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域城市文明。B申遗成功后,游客可在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中国新石器时

28、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C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域城市文明。D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河网纵横 令人赞赏 图画 论调 B河网纵横 令人赞叹 图画 观点 C河道纵横 令人赞叹 图景 论调 D河道纵横 令人赞赏 图景 观点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发现,开启了良渚文化考古进程B这一区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被发现,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得以开启C新石器

29、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大量发现,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开启了D这一区域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让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得以开启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在许多人眼里,垃圾就是垃圾, 。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可回收物品的未来价值,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式。一旦弄清楚要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会转化为某种新产品,大多数人就会 。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广告、标识牌等手段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垃圾不仅能重复利用, ,如塑料瓶可以变为夹克衫,可乐罐能变成自行车,就会使更多人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从而

30、更妥善地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21.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给“微小柱齿兽”化石下定义,不超过70个字。(5分)记者从沈阳师范大学获悉,该校负责的国际合作课题组最近在我国内蒙古宁城五化地区距今约1.64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首次发现新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该化石体长约14.7厘米,体重约59克,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柱齿兽类化石。该化石保存了与现生哺乳动物同样的舌骨构造,包括甲状舌骨、基舌骨、角舌骨和上舌骨等。据发现该化石的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周长付介绍,“微小柱齿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具有哺乳动物舌骨构造的哺乳型动物,它的发现表明,现生哺乳动物的舌骨构造传承于更为原始的哺乳型动物

31、。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战争中,一个村庄被炸毁。一个小女孩身上着了火,正哭喊着往前跑。一名挎着相机的战地记者正从这里经过。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抓紧时间拍照,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第二种,他拍下照片后,过去灭火;第三种,顾不上拍照,赶紧过去把小女孩身上的火扑灭。有人就这三种选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小学生都选择第三种,因为被火烧多疼啊。中学生有选第三种的,也有选第二种的,选第二种的学生认为,拍下照片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大学生中有人为第一种行为辩护,认为职业素质更重要,记者这一职业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32、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B解析:“后者就是自然异化”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中“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可知,外化的结果如果成为人的对立面是“异化”,而不是“自然异化”。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案:A解析: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两种自然观并非是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进行比较以论证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而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与这两种自然观的关系。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A

33、解析:B项,根据原文,“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和“两者之间互为中介”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中“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可知,人的异化和自然异化都是人造成的;D项,根据第二段中的“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的说法错误。4.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答案:D解析: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不是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而是结果。5.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答案:C解析:“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的说法过于绝对。6.

34、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答案:第一问:内容和观念方面、艺术手段方面。第二问: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丰富戏曲的表现形式,更新戏曲陈旧的观念;打破戏曲的程式,植入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7.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案:B解析:与题目相照应,突出扎波伊金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是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的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这样写既可以讽刺扎波伊金的自私无耻,也为后文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对扎波伊金的埋怨做出铺垫,并对其进行讽刺。8.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答案:人与人关系的不平等:“大人物”去世必须有人致辞,“小人物”去世

35、则无所谓。某些人为私利出卖良心:扎波伊金为饱口福和一笔“车马费”热情称颂一个他认为诡计多端、老奸巨滑的“骗子”。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称颂一个人无私、不被收买、不受贿赂,竟被认为是“讽刺挖苦”“侮辱人格”。9.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第一问:通过制造反差:扎波伊金私下称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为诡计多端、老奸巨滑的“骗子”,在葬礼演说时却对其极力称颂,这种反差极具喜剧效果。通过制造意外:扎波伊金所热情洋溢地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致悼词,而后来却发现这个人站在墓碑旁,这种意外使小说极具喜剧效果。二、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C解析:原文标点为“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

36、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11.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案:B解析:“单于”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世北方的游牧民族虽也有称其首领为“单于”的,但更多的却是称“可汗”,所以“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的说法错误。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案:D解析:“季布重诺的名声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季布原本就有重诺的名声,曹丘只是使他更有名。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答案:(1)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

37、一定要捉到他。”(“数”“窘”“得”,每词1分,大意2分。)(2)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说”“足下”“固”,每词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是人。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陷入困境。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冒昧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

38、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滕公,说:“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朱家说:“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滕公等到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

39、,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

40、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于是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有个叫的先生,与有交情,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的一句诺言。我出游向天下人宣扬您的名声,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

41、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更加闻名,是曹丘宣扬的结果啊!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案:C解析:“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的说法有误。词中的“醉眼”,是说老人眼睛迷离,好像喝醉之人的眼睛。15.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答案:第一问:上阙,心情喜悦;下阙,内心忧虑。第二问:上阙,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阙,作者内心忧虑,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是为百姓的生活担忧。16.本地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答案:(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3)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三、 1

42、7.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案:D解析:这句话的语病有三处:一、“通过预约后”句式杂糅,可改为“通过预约”或“在预约后”,据此排除AC两项;二、“一睹”与“城市文明”不能搭配,可将“一睹”改为“领略”,据此排除BC两项;三、“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域城市文明”中的定语“中国”的位置错误,应放在“新石器时代”之前,据此仍可排除BC两项。1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案:C解析:“河网”指纵横河道形成的网络,因此后面不能再用“纵横”陈述“河网”,应为“河道综合”,据此排除AB两项;“令人赞赏”是让人赞同欣赏的意思,用于此处不当,应为“令人赞叹”,据此排除AD两项;“图景”是画面景象的意

43、思,用于此处比“图画”更合适,据此又可排除AB两项;“论调”也有观点的意思,但多含贬义,用于此处更恰当,据此排除BD两项。19.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案:D解析:B和D项的开头均为“这一区域”,紧承上一句后半部分的“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河道纵横的平原地带”,与前文衔接更紧密,据此可排除A和C;B项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良渚文化考古进程”,而括号后面的分句没有主语,根据文意,其主语不应是“良渚文化考古进程”,故B项错误。20.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案:可回收垃圾也一样;改变对待这些垃圾的态度;还可转化为新产品。2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下定义的能力。答案:微小柱齿

44、兽”化石是在距今约1.64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我国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柱齿兽类化石,是迄今最早具有哺乳动物舌骨构造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四、 22.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析:这则材料的重点在第二段。需要注意的点有两个。一、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这三个身份暗含着其各自接受教育程度和知识、阅历的不同。二、三种不同的选择体现的是不同价值判断:第三种选项把救人作为第一位,更感性也更合乎人性;第一种选项把职业道德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非常理性却忽视人生命的重要性。第二种选项能够较好的把两者兼顾。把以上两个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材料所蕴含的意思:随着所受教育程度提高和人知识、阅历的增加,人的理性精神在增强,但一些人本初美好的人性似乎在逐渐减弱。根据以上所分析的材料的含意,可确定如下立意:强调职业素养,不能违背人性;人理性思维的提升不能以牺牲感性的善良为代价;在增加知识和阅历的同时,保持人本初的善良; 教育要保护人天性的善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