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规范.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382079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规范.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B331123遂昌县地方标准规范 DB331123/T XXXX XX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规范Disabled people well-off, sun shelter service specification(报批稿)XXXX -XX-XX 实施XX XX -XX-XX 发布 遂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Q/SCYT022016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本标准由遂昌县残疾人联合会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遂昌县妙高街道叶坦社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先土、郑巧媚、阙晓艳、叶慧娟、骆琰、黄茵、周圣。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2、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和附录 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D为资料性附录。15遂昌县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定义、机构要求、人员要求、服务要求、服务管理以及监督与评估。本标准适用于遂昌县范围内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服务机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001.1-2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GB 15630-1995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

3、求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建标1662013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取得第二代残疾人证的, 智力、精神一、二、三、四级和其他残疾程度为一级、二级的残疾人(简称为“残疾人”)。3.2残疾人托养服务指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安全守护及其它各项延伸类社会服务。3.3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指经有权部门审批或依法登记注册的从事残疾人托养服务活动的各类机构(简称为“托养机构”)。3.4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指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及残联兴办的公益性智力、精神和其他

4、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4 机构要求4.1 总要求4.1.1应依法设立,申请审批、注册登记手续齐全,合法运营。4.1.2选址应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性,并满足下列要求:a) 应选择周边市政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地段;b) 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c) 宜布置在临近社区、居民区,出行便利、日照充足、场地干燥、园林绿化配置合理的区域。4.1.3 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应配备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4.2 场所要求4.2.1 基本要求4.2.1.1 应配置与其服务范围相

5、适应的服务场地,包括食堂、医疗保健室、文体活动室、康复室、劳动(生产)工作间等。建筑应符合建标166-2013的要求。4.2.1.2 应配备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消防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15630-1995 的要求,公共标识设置应符合GB/T 10001.1-2012的规定。4.2.1.3 应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特点设置建筑物和布局,防止残疾人走失和相互伤害。各种容易造成伤害的工具、有安全要求的设施应有防护措施,防止其拿取或误操作。4.2.2 食堂食堂应符合卫生设计规范,能够满足残疾人多元化的饮食需求。4.2.3 医疗设施4.2.3.1应配备急救药箱等, 应与有残疾人托

6、养机构内各种突发性疾病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的专业医疗机构签订合同,为残疾人提供应急医护。4.2.4 文体活动室、康复室、劳动(生产)工作间4.2.4.1 应设置提供残疾人阅读、写字、绘画、娱乐的场所。该场所应提供图书、报刊、棋牌、电视机等。4.2.4.2 应配备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健身器械。4.2.4.3 应配备适合残疾人功能康复、生活技能锻炼等康复的劳动(生产)工作间,配备简单的劳动工具。5 人员要求5.1 管理人员5.1.1 具有2年以上相关业务领域的管理经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服务意识。5.2服务人员5.2.1 尊重和善待残疾人,有较强的助残服务

7、意识,文明友善、耐心细致。5.2.2 每年至少参加15个学时以上的业务培训活动。5.2.3 应配备熟悉基本的法律、安全、卫生知识,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的护理人员。5.2.4 应配备餐饮人员并持证上岗。5.2.5 应至少配备1名经公安部门认可的安保人员。5.2.6可招募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提供适宜的助残服务。6 服务要求6.1 服务内容残疾人托养服务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服务、康复训练服务、安全守护服务和社会延伸服务。6.2 基础护理服务6.2.1 应提供包括清洁卫生、睡眠、饮食、如厕、消毒隔离、冷热护理等亲情化护理服务。6.2.2 残疾人基础服务规范按附录A的要求进行。6.3 康复

8、训练服务6.3.1 应提供包括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生活技能、社交技能、文体娱乐、心理康复等康复训练服务。6.3.2 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规范按附录B的要求进行。6.4 安全守护服务6.4.1 应提供包括一般安全护理、特殊意外事件护理、急救护理、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隐患的排查、风险评估等安全守护服务。6.4.2 残疾人安全守护服务规范按附录C的要求进行。6.5 社会延伸服务应提供残疾人及其家属政策咨询、权益保障、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服务。7 服务管理7.1 制度管理7.1.1配备服务说明书,包括介绍、服务宗旨、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内容。7.1.2 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服务人员各级有明确的岗位职责。7.

9、1.3 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事管理制度、入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生活管理制度、饮食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7.2 工作管理7.2.1 入园管理7.2.1.1正式入园经托养机构综合评定,符合入园条件的残疾人,应与其及监护人或委托人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协议,协议一年一签。建立残疾人个人健康档案,一人一档,并做好存档工作。7.2.2 安全管理7.2.2.1 场地与设施安全管理7.2.2.1.1 托养机构进出道路保持通畅,消防车或救护车进出通畅。配备必需的消防器材,定期专人检查,确保完好有效,定期组织消

10、防演练。7.2.2.1.2 应在楼道、窗台加装防护设施,防止坠楼等意外事故发生。设置紧急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定期组织疏散演练。7.2.2.1.3洗手间应有通风设施,保持地面干燥。7.2.2.2 人员安全管理7.2.2.2.1配备安保人员。7.2.2.2.2 按照残疾类别、年龄、性别及综合指征,分类管理,保护残疾人人身权益不受侵害。7.2.2.2.3 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7.2.2.2.4 残疾人在托养期间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应征得其监护人同意并随行。7.2.2.2.5 做好预防交叉感染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物品、地面、床铺等常规消毒处理。一旦发现残疾人

11、有患传染病的迹象,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7.2.2.2.6 对餐具、炊具和操作环境按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严防食物中毒。7.2.2.2.7 制定预防突发疾病和意外受伤、防火防盗为核心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7.2.3 信息管理7.2.3.1 档案信息管理7.2.3.1.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的人事、教育培训、财务、捐赠等档案。7.2.3.1.2 及时收集、录入残疾人的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托养协议、健康检查、医护记录等,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妥善管理残疾人健康档案。7.2.3.1.3 档案应信息真实、完整,妥善保管。7.2.3.2 服务信息管理7.2.3.2

12、.1 公开发布托养机构的基本信息,包括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管理要求等。7.2.3.2.2 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包括咨询投诉电话、满意度调查、家属座谈会、信访接待、回访沟通、意见箱(本)等。7.2.3.2.3 接到投诉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应。8 监督与评估8.1 主要方式托养机构可通过内部的检查考核、主管单位组织的考核评定和社会监督评议等方式进行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评估。8.2 内部考核8.2.1 护理质量考核对安全护理、基础护理、居室环境、消毒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8.3 组织评定由上级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对托养机构进行考核评定。一般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3、服务质量检查评估。8.4 社会评议通过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评议监督,可采用设立意见箱、召开家属座谈会、满意度调查(调查表见附录F)、委托第三方等方式进行服务质量评价考核。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基础护理A.1 清洁卫生护理A.1.1 居室整理保持残疾人居室的清洁、安全、舒适无异味。每日进行地面、卫生间的清扫,开窗通风,桌面擦拭,各种物品摆放整齐,居室、过道禁止堆放杂物。A.2 饮食护理A.2.1 协助残疾人进食的护理A.2.1.1 室内通风,适宜的照明,进食前半小时打扫卫生,清除垃圾污物等,整理与进食无关的物品。A.2.1.2 对能自行进食但需要协助的残疾人,护理员应将食物、餐具等放在残疾

14、人易取放的位置,给予必要的帮助,协助进食。A.2.1.3 用餐过程加强巡视,观察进食情况,教育、纠正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A.2.1.4 进食后及时撤去餐具,提醒和协助残疾人洗手、漱口或做口腔护理。A.3 消毒隔离A.3.1 消毒隔离的定义及种类A.3.1.1 消毒:是指能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常见的消毒种类有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A.3.1.2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杀死物品上一切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A.3.1.3 隔离:是把有传染病的残疾人或带有传染性病菌的残疾人在传染期间,安置在制定的隔离房间,与健康残疾人分开,防止病原体扩散。对传染

15、者的用物、排泄物、体液等集中消毒处理,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常见的隔离种类有:严密隔离、一般隔离、保护性隔离。A.3.2 常用的消毒、隔离方法A.3.2.1 空气的消毒:自然净化法、紫外线消毒法、熏蒸法等。A.3.2.2 餐具的消毒:煮沸消毒法、蒸汽消毒法、红外线消毒法、浸泡消毒法等。A.3.2.3 手的消毒:洗手法、刷手法、消毒液擦手法等。A.4 病情观察A.4.1 一般情况观察包括意识状态、面部表情、睡眠和饮食、出入量的观察。A.4.2 全身情况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皮肤色泽、湿度、有无皮疹破溃等的观察。A.4.3 精神疾病的观察A.4.3.1 精神症状:有无意识

16、障碍,有无幻觉、妄想、病理性情感、意志活动情况,有无自杀、伤人、毁物、外走等病态行为,症状有无周期性变化,自知力如何等。A.4.3.2 心理状况:包括残疾人心理负担和心理需求,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心理护理的效果。A.4.3.3 社会功能:包括学习、工作、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能力。BB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康复训练B.1 康复训练流程B.1.1 建立档案应建立残疾人康复档案,包括残疾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性、既往情况及康复需求等内容。B.1.2 康复评估及计划B.1.2.1 应对残疾人进行运动、自理、沟通、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评估。B.2 认知能力训练B.2.1 言语能力训练B.2.1.1 构音训练

17、:分析残疾人导致失语的原因,制定科学的构音训练方案,对其进行矫正治疗。常见的训练方式有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发音训练、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语音训练等。B.2.1.2 听理解训练:指导师说出物品的名称或描述该物品的功能。B.3 生活技能训练B.3.1 训练目的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学习简单家务和劳动,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促进个人社会成熟。B.3.2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残疾人进行饮食、如厕、洗漱清洁、穿脱衣物、睡眠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训练。B.3.3 自我照顾能力训练指导残疾人学习自我防病和居家外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提高自我照顾能力。B.4 社交技能训练B

18、.4.1 训练目的为残疾人提供社会角色、朋友交往、同事相处等方面的社交技能训练。学习接受、处理、表达等技能,帮助其在人际情景中表达感受与需求。逐步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自信心。B.4.2 文明礼仪通过使用文明用语、尊重他人、互助合作、文明着装等文明礼仪训练,使残疾人在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方面得体、适度,为人际交往打好基础。B.4.3 舆情知晓指导残疾人获得多种信息的方法,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图书阅览、上网和收看收听电视广播等活动,帮助他们知晓社会舆情,更好地融入社会。B.4.4 社会适应指导残疾人了解和掌握生活的环境,在模拟超市、银行、医院、邮局、公共交通等简单社会场景中进行社会

19、适应性训练,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B.4.5 兴趣培养开展适宜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根据残疾人的不同兴趣及特点组织比赛、展示或表演,逐渐增强人际交往能力。B.6 职业康复训练B.6.1 训练目的为残疾人提供与其行为能力相适应的简单基本生产劳动,通过劳动培养注意力、协调能力等,逐步提高自我处置能力,适应一定的职业岗位。B.6.1 职业技能训练指导残疾人进行手工制作、物品包装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使其具备从事某种职业的基本能力。B.6.2 庇护性就业与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建立工疗室,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宜的工疗项目,并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职业潜能,重塑自信,体现自我价

20、值。B.7 心理康复训练B.7.1 训练目的为残疾人提供日常心理疏导、健康关爱、行为矫正等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B.7.2 心理支持掌握残疾人心理特点和基本沟通技巧,为其提供日常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关爱服务。B.7.3 行为矫正对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的残疾人,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行为矫正方案,采用强化、消退、示范等方式,帮助其改变异常的行为。B.7.4 机构转介对于心理和行为出现极端异常、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甚至人身安全的残疾人,应立即转介至专业医疗机构就诊。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安全护理C.1 特殊意外事件护理C.1.1 常见意外事件自杀、暴力行为、出走、吞服异物、烫伤、跌倒坠床等。C.1.2

21、 自杀的预防和处理C.1.2.1 自杀的预防C.1.2.1.1 营造安全的环境,有自杀意图的残疾人处于安全的环境可以防范自杀。排查包括刀具、玻璃、绳子等危险物品。C.1.2.1.2 了解自杀行为的规律,密切观察残疾人动态,一旦发现有自杀先兆,及时汇报处理。C.1.2.1.3 与残疾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残疾人的诉说,了解其内心感受,探讨可以提供帮助的方法和途径。C.1.2.1.4 帮助残疾人释放紧张和愤怒的情绪,提高残疾人的自尊、自信,增加成就感、归属感。C.1.2.1.5 引导帮助残疾人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支持,消除自杀意念。C.1.2.2 自杀的处理C.1.2.2.1 发现

22、残疾人有自杀行为时,立即将其安置于安静、安全的环境,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的部位;如发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C.1.2.2.2 将自杀经过、受伤部位、症状体征及相应的处理等情况及时准确地记录。C.1.2.2.3 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评估和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残疾人再次自杀。C.1.2.2.4 残疾人清醒后对其进行劝导安慰和专门的支持性心理护理,避免意外的再次发生。C.1.3 出走的预防和处理C.1.3.1 出走行为的预防C.1.3.1.1 严密观察病情:掌握病史,对有出走企图的残疾人应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随时防范,重点监护并重点交班。C.1.3.

23、1.2 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对损坏的门窗等设施及时修理。对出走危险性较高的残疾人要加强巡视与观察,适当限制活动范围。C.1.3.1.3 增进良好沟通:管理员要与残疾人经常沟通,建立良好关系,指导残疾人如何正确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满足其心理需求,消除出走的念头。C.1.3.1.4 丰富入托生活:了解残疾人的兴趣、爱好,安排参加各种工娱治疗,消除焦虑恐惧和顾忌,宣泄缓解不良情绪。C.1.3.1.5 争取社会支持:加强与残疾人家属的联系,鼓励家人适时探视,减少残疾人的被遗弃感和社会隔离感。C.1.3.2 出走行为的处理C.1.3.2.1 一旦发生残疾人出走,立即组织人员

24、寻找,查找残疾人走失的原因和可能去的地方,同时报告保安、医生和管理人员。C.1.3.2.2 及时与家属联系,请家属配合寻找。必要时请公安部门予以协助。C.1.3.2.3 对出走后归来的残疾人要做好心理护理,详细记录并严格交接班,防止再次出走。C.1.3.2.4 分析出走发生的原因,查找有无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出走事件。C.1.4误吸/窒息的预防和处理C.1.4.1 误吸/窒息的预防C.1.4.1.1 加强饮食护理,进餐时应守在残疾人身旁,劝导残疾人细嚼慢咽,或将干食放进菜汤浸泡后再进食;对暴饮暴食者,让其单独进食,有专人看护,适当控制进食量,避免抢食和狼吞虎咽。C.1.4.2

25、误吸/窒息的处理C.1.4.2.1 发现残疾人发生误吸/窒息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的残留异物,用压舌板、棉签或手指刺激咽喉部,诱发呕吐。C.1.4.2.2 残疾人能站立时,采用立位腹部冲击法,对不能站立或意识不清者,采用卧位腹部冲击法以排出阻塞物。C.1.4.2.3 通知医生,根据医嘱进一步处理。通知残疾人家属,根据家属意见120转院治疗。C.1.4.2.4 记录误吸/窒息发生的时间及急救措施。分析发生的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C.1.5吞服异物的预防和处理C.1.5.1 吞服异物的预防C.1.5.1.1 对有异物吞食史的残疾人要了解原因,不要斥责残疾人,耐心向其说明吞服异物会导致的不良后果

26、,并帮助残疾人改变行为方式。C 1.5.1.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定时巡视残疾人居室,做好安全检查。C.1.5.2 吞服异物的处理C.1.5.2.1 一旦发现残疾人吞服异物,劝慰残疾人,鼓励说出异物的种类、大小、数量,有何不适的感觉等,同时报告医生。C.1.5.2.2 检查残疾人口腔和咽部有无外伤,异物是否卡在咽喉部,如卡在咽喉部,要设法取出。C.1.5.2.3 密切观察有无内出血症状,如腹痛、腹胀、四肢发冷、出汗、解柏油样大便等。C.1.6 跌倒、坠床的预防和处理C.1.6.1 跌倒、坠床的预防C.1.6.1.1 熟悉残疾人的情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有潜在受伤可能者,如有药物不良反应的残疾

27、人、年老残疾人和血压较高的残疾人需重点注意,重点护理,并建立防跌倒警示标志,加强防范。C.1.6.1.2 加强环境管理,食堂、厕所应铺防滑垫,放置防滑标志。C.1.6.2 跌倒、坠床的处理C.1.6.2.1 一旦发现残疾人跌倒或坠床,立即予以平卧,妥善安置,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的部位。C.1.6.2.2 立即通知医生,汇报跌倒、坠床的经过及受伤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120转院治疗。C.1.6.2.3 将跌倒、坠床经过、受伤部位、症状体征及相应的处理等情况及时准确地记录。C.1.6.2.4 通知残疾人家属,做好安慰解释工作。C.1.6.2.5 评估与分析残疾人跌倒、坠床的危险因

28、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C.1.7 烫伤的预防和处理C.1.7.1 烫伤的预防C.1.7.1.1 加强看管,残疾人不能随便进出厨房、开水间等危险场所。C.1.7.2 烫伤的处理C.1.7.2.1 立即去除致热源,评估烫伤的部位、面积与深度,将可行走的残疾人带至水池边,以流动水冲洗烫伤部位半小时;无法以流动水冲洗烫伤部位的可冰敷局部。C.1.7.2.2 通知医生,汇报残疾人烫伤的经过、部位、面积、深度及其他的症状体征和处理措施,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转院治疗。C.1.7.2.3 将烫伤经过和处理措施等情况及时准确地记录。C.1.7.2.4 通知家属,做好解释安

29、慰工作,共同评估和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残疾人再次烫伤。C.2 急救护理C.2.1 止血护理C.2.1.1 常用止血方法有:指压动脉止血、直接压迫止血、伤口压包扎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等。C.2.1.2 直接压迫止血法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发现伤口出血时要迅速压迫,力度以不出血为准。C.2.1.3 指压止血时应迅速找到压迫点,压迫力度适中,压迫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C.2.1.4 使用止血带止血法时,止血的部位应有衬垫,避免损伤皮肤。松紧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宜。止血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小时,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2分钟。应有明显标记贴在前额或胸前易发

30、现部位,写明时间。C.2.2 心肺复苏C.2.2.1 心肺复苏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停止的残疾人进行抢救,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C.2.2.2 发现残疾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全身紫绀,颈动脉搏动消失,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或请他人拨打,并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2.2.3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C.2.2.4 保证每次按压位置正确,按压力度不可过大,防止胸骨和肋骨骨折。C.2.2.5 心肺复苏过程中注意观察复苏效果。复苏有效指标有:触到脉搏,意识转清,瞳孔逐渐缩小,口唇转红,开始有自主呼吸。C.3 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隐患的排查

31、C.3.1 危险物品的定义和种类危险物品特指任何可用于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及外逃的物品。包括:锐利物品:刀、剪、针头、剃须刀片以及玻璃器皿类物品。易燃物品:如打火机、火柴、乙醇、汽油等。绳带类物品:如腰带或可作为绳子用的各种替代品如长筒丝袜、过长的鞋带等。刺激性化学用品:各种强酸强碱类、消毒剂、灭虫剂等。各类药品:如抗精神病药品、镇静安眠药物、降糖、降压药物等。C.3.2 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和隐患的排查C.3.2.1 残疾人使用剪刀、针线时,须在管理员看护下使用。C.3.2.2 定时对居室内危险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有关记录。C.4 风险评估对残疾人入托期间意外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自杀

32、、暴力行为、误吸等意外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确保安全。(风险评估表详见附录G附录I)DD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满意度调查表姓名_ 街道(社区)_年龄_ 性别_ _得分_注:每题5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基本满意2分,不满意0分,总分100分。1、对托养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准和质量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2、对托养机构履行协议(合同)的能力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3、对托养机构提供的服务设施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4、对托养机构提供的膳食服务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

33、满意 D 不满意5、对托养机构的环境、绿化及保洁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6、对托养机构提供服务的及时性和主动性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7、对托养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8、对护理员(工作人员)服务时的责任心及品德表现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9、对护理员(工作人员)开展服务时对残疾人的关爱程度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0、对护理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1、对护理员(工作人员

34、)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2、对护理员(工作人员)在初次入托时进行的相关介绍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3、对托养机构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内容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4、对托养机构提供的基础护理服务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5、对托养机构提供的康复训练服务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6、对托养机构提供的社会延伸服务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7、对托养机构提供的安全护理服务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8、对托养机构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19、对托养机构处理您遇到的问题或提出的意见的方式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20、对托养机构的安全措施及管理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 不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