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19039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

2、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

3、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5. 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

4、发展,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最好的坚持。要反对“过时论”和“僵化论”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的根源,是人的现和本质特性。因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的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

5、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防止主观随意性。是“先验论”和“反映论” 的问题。原则是从人类历史和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适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应该是抽象后的结果(研究后的结果) 原则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一种认识。而研究的出发点要立足实际。所以必然不能以原则这样的意识概念为出发点。同时,以实际为出发点的认识行为的根本任务是得到新的认识3如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

6、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存在永恒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的(防止思想僵化,不能固守已有理论成果)。 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不仅是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本身的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的复杂性?社会系统要素多且种类多,自然环境系统,人口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生产关系统,生产力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层次关系。社会系统是高度分层的,而且每一层次的价值标准,考虑问题的时空尺度是不一样的。2. 社会系统组织关系复杂,系统事件的发生

7、是不可逆的,不具有时间平移不变性。社会系统的组织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其中按主导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类型。3. 对社会系统分析,存在定量方法运用上的困难。对于社会系统研究来说,目前通常只能限于定性的阐述,给出的理论也只是以描述性为主的。2为什么说社会是有机体?马克思主义把社会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 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因素。三者相

8、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有机整体。3试述研究社会系统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系统整体对于组成部分具有制约性结构性原则,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决定功能的变化。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层次性原则。社会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之各个层次的共同规律,又要重视研究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进行社会系统的层次分析,重点在于研究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因此,社会

9、系统层次研究能够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开放性原则开放系统就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系统处于不能正常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解体和混乱无序。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的关系?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生产力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

10、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就要求变革就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抓住了它就抓住了理解人类社会矛盾全局、解释“历史之谜”的总开关。2为什么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

11、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的矛盾观的重要方法论。3试述利益分析方法与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利益分析法,即主要根据人们获得的不同经济利益,将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利益群体。如有的学者根据人们在改革开放中的利益得失,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者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阶层分析法。这种方法以职业分工等多种因素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如有的

12、学者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农民、管理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等阶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经历过从“冲突论”到“功能论”的重大发展,仍然能够用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的两大基本阶级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能够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做出准确的、细致的分析,引进和运用其他新的分析方法,特别是阶层分析法还是十分必要的。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基本含义1. 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13、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3.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2试述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一)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历史发展是自觉的、有计划、有意识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等。但是,选择绝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客观的标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一,实践的客观性决定社会的客观性。第二,人的选择受到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

14、第三,历史是自然的历史,人类活动的规律要服从自然的规律。第四,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 。第五,历史是一个合力。 3试述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方法。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应坚持历史主义方法1、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2、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二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不能把这两种真实对立起来。3、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4、坚持历史主义方法还要反对历史复古主义。历史复古主义在当代表现形式之一是文化保守主义。不同时代有不同文化,当代

15、中国文化只能产生于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第五章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强调:不能从“现实的人”所构成的现实社会之外寻找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只是“现实的人”的一个方面的属性,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例如有的经济学所定义的“人”是自利的“理性人“;有的社会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平等的“平等人”:有的政治学所定义的“人”是生而自由的“自由人“。 这些所谓的人的假说,只是从一定角度对现实的人的某种逻辑抽象,它与“现实的人”的现实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王

16、国。“现实的人”是这些属性和特点的具体集合,相互约束和相互补充的聚集在一起,共同地表现着某个人的综合性特点。“现实的人”的综合性特点中哪一个表现为主要特点,要从他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来研究。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第一,人的本质是人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规定的。第二,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第三,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四,社会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第五,社会共同体性质与人的发展要求的矛盾推动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社会结构也表现为不同社会共同体组成的复杂性体系共同体的利益和共同成员的利益一致时,这

17、个共同体是真实的;相反,共同体的利益只是与小部分成员利益一致,这个共同体就是虚假共同体。不同性质的社会共同体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的体现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在精神财富的创

18、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量。既是的决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改革根源于,但一定要适合发展状况的规律、一定要适合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1真理与价值有何关系?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关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1.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

19、,不可分的。(1)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2试述社会认知的特点与方法。1. 社会认知与自然认知有所区别。社会认知是认识的自我相关,并因而涉及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需要人们给予体会和理解。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追求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括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2. 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不是在试验室或试

20、验田,而是在广大民众的社会实践中。只有当研究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行为,才能真正“体认”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把握住作为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进而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3. 概括与综合。社会科学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所谓“批判”,是思维和观念领域的分析、解构和重构;所谓“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量对象。社会科学正是通过其批判性和规范性实现其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功能。3试述社会评价的标准。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人类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能力生存和发

21、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根本标准。社会生产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力量,而是一个丰富的社会概念,不止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还包括人们的分工与合作;并关联着人性的丰富和文明的不断提升。所以,社会生产力标准不等于GDP至上论。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利益观。利益是现实的,价值则有理想性。这里所说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实的利益,也包括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表现在政治、道德、法律、审美等各方面。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

22、视野1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它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人类社会在生产力推动下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指出这种趋势就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的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同时从地域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从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2试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23、。目前世界正经历从经济全球化向经济国家化的转变,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冷战后近20年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特别是美欧国家的衰退和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国家化矛盾的加剧,以及由此导致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20年之后,陷入自身的发展困境,经济全球化正面临倒退,走向经济国家化。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打开了经济全球化这个潘多拉盒子,饥渴的资本纷纷从美国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因为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而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其次,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全球经济结构两极化的产生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

24、衡态势,其三,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全球财富分布的改写,导致美国的衰退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其中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最为引人注目。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国家之间财富的分布,同时也加剧了国家内部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现象。3学习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有何意义?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对于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合理引导社会发展,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问题。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国情。何谓“国情”?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恰恰在这里包藏着深刻的辩证法。2有助于正确认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问题。按照一般的理解,社会制度的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超越,但其所经历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则是不能超越的。3有助于正确理解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主要涉及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按照唯物史观,任何社会发展都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然而如何理解和把握这种矛盾运动则有一个方法论或视野上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