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木叶》 教案.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18551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说木叶》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说木叶》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说木叶》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说木叶》 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说木叶 教案. 说“木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 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2.学习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3.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初步培养、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教学方法: 1、学生探究为主,师作引导; 2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筛选主要信息来解答有关问题,把握文意;3多媒体辅助教学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面对飘零的落叶,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将之定格成永恒的风景,凝聚成挥之不去的情结。诗词填空

2、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论明确,以上诗句中“落木”与“落红”分别是“落叶”与“落花”,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却用“落木”与“落红”?这个问题我们请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来作解答,导入课文学习。二) 释题:“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

3、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三) 作者介绍(指生读屏幕上内容)阅读思考1. “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2.“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何不同?3.“落叶”与“木叶”的意味有何不同?4.“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有何不同?5.“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四) 研读课文(老师作方法指导:各种读法结合,通过抓文段中关键词句,筛选有效信息,来把握文意,回答有关问题。)1、略读文章前三段,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 本文谈到了一个什么文学现象?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2) “木叶”是什么?对此作者

4、有何质疑?“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追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追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引1: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枝繁叶茂,浓阴匝地树与叶之间的联系:树与叶之间的形象并不互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着密密层层林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以简化为叶。3)“木叶”到“落木”,其与“落叶

5、”或“树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4)小结前三段:我国历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其关键在“木”字。(下文具体分析“木”的特征。2、重点研读第4、5、6段(全文中心)1)读第4段,探讨以下问题:(1)“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秋风叶落的季节中(2)生读这段内容,找出引用的诗句,仔细体会其内涵。(方法:找文中关键词句来谈) 品味诗句“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比较诗中“高木与 “高树”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划出文中关键词句,相互讨论交流)“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枝叶繁茂乃至层层树叶的波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

6、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2、讨论:从特征、意味、实用场合等方面总结“树”与“木”的不同。 特征 树:繁茂的枝叶;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木: 枝大疏朗;黄色,本质的干燥。 意味 树:饱满,飘零。 木:疏朗,干燥,空阔。 场合 树:满树叶子吹动,浓荫密密层层,没有悲愁。 木:秋风叶落,常跟离愁别绪联系起来,有悲愁。小结:“木”和“树”的区别:3由此概括出“木”在形象上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

7、4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1、引出议论话题;2、作为例证,使得下面的析理有凭有据;3、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蕴,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木”是否还有别的特征?引入第6段研读。)2) 读第6段,明确下列问题: (1)比较:“木”和“树”的区别:3) 概括“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 “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木叶”中“叶”带有绵密的意思,“落木”则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2)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读比较文中“

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蕴。 (方法提示:朗读感悟,抓关键词句,相互讨论,合作探究)(3) 填表比较“(落)木(木叶)”与“树(叶)”的不同,进一步明确“木”的特征,以突出强调。3、 2、理解:“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3) 杜甫为何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小结: 原来“木”仿佛本身就带有落叶因素,颜色是微黄的,触觉是干燥的,让人想起清秋的性格,游子的漂泊。而登高正是作者经历“安史之乱”寄寓夔州所作,诗人饱尝战乱颠簸,长年

9、漂泊,老病孤愁集于一身,诗人就是在这样一个深秋独自登高望远的。为什么读者看到古诗中的“此景”,就会知道古人的“此情”呢?“树叶”:浓密繁华;-“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落木”:以“木”代“叶”洗净叶的繁密,更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意。4、 思考:为什么“木”就有了这种暗示呢?明确: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暗示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够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如果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说“洞庭波兮树叶下”又会如何呢?这是典型的深秋景象。“木叶”、

10、“落叶”其意象没有离开一个“愁”字。时令到秋,一年快完,古人由此联想感叹:人到中年,一生将逝。古代文人进入中年或暮年,或因壮志未酬、抱负未伸,或因仕途失意、功名难就,或因身处逆境、穷途末路,或因羁留异地、倍感思亲,或因宦游在外,思念家人对肃杀、萧索、冷落的秋景,凄然悲凉之情随之而生(触秋景而生悲情),看到“木叶”、“落木”,就会想到诗中主人公的颓然之貌,悲怆之情。4) 读第5段,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作者又是如何具体阐释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

11、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 5)分析“木”何以会有如此特征,探讨诗歌语言的潜在暗示性问题。明确:(1) 文中是怎样具体阐述这一问题的,结合实践准确把握其内涵。(2) 明确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观点是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3、 读第7段,作全文小结。4、 全文思路梳理,整体把握。启示与收获1.阅读与欣赏的过程就是咬文嚼字的过程。2.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 敲”。3.文学的魅力在于联想。4.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文学新鲜而真切

12、的情趣。五) 拓展练习。五、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六) 运用文中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这一观点,学以致用,作连线题。练习请从“落花”“落红”“乱花”“乱红”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下面诗句空缺处

13、,并说明理由。浣溪沙 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六)课堂总结。最后用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有激情,有修养的人。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关问题。(8分) 山中 山中 王勃 王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

14、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5 两首诗都写了“山中”的落叶,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答: 15.填空。(6分) (1)古代散文有许多劝说君王爱民的名句,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 ”;杜牧阿房宫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_ _,谁得而族灭也?”。也有许多经典的写景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 (2)著名评论家里健吾评论 _(作者名)的边城说,边城是“一部田园诗的牧歌式的杰作”。 (3)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 _(人物

15、形象名)。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作此诗时,诗人身处长安,当时的长安已被安史叛军占领。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19(1)诗歌第二联,诗人是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内心感情的?(4分) (2)结合诗歌和写作背景分析本诗的主旨。(4分) 17下面的材料是用来准备谈谈豆腐这篇说明文的,为了做到条理清楚,请将这些材料分三类进行概括。(每句不超过8个字)(6分)6 豆腐中含有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吃豆腐可以清热、利尿、益气宽中、消胀散气。拌豆腐清凉

16、可口,鲜嫩色美。用豆腐一斤,麦芽糖二两,生萝卜汁一杯,混合煮开,一日两次可治哮喘病。豆腐可以煎,可以炒,可以涮。豆腐对便秘、下血、白浊、乳少有明显的疗效。鱼头豆腐、砂锅豆腐、麻辣豆腐都是我国驰名中外的传统名菜。根据科学分析,二两鲜豆腐中含有蛋白质74克,脂肪35克,钙227毫克,磷57毫克,铁21毫克。7 (1)概括 ,归此类的序号: (2)概括 ,归此类的序号: (3)概括 ,归此类的序号: 14、(1)、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手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8 (2)、作此诗时,国家正处于动乱之中,战场上战斗异常惨烈,困居长安的诗人一心救国却苦无机会,一腔烦闷无处排遣,只能以手在空中划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以及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17(6分) (1)、豆腐的吃(做)法。序号:3、5、7(2)、豆腐的营养。序号:1、8(3)、豆腐可以治病。序号:2、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