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81468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细菌学总论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非细胞型微生物 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3、细菌的细胞壁: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

2、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4、质粒:18页整个一段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

3、,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抗酸染色:分枝杆菌一般用抗酸染色,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初染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美兰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

4、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呈蓝色。9、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10、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营养物质、能量、适宜的环境。11、耐酸之王结核分枝杆菌;耐碱之王霍乱弧菌12、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1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14、吲哚I、甲基红M、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大肠埃希菌对这四种试验的结果是+-,产气肠杆菌则为-+。1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致热源、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16、培养基按其营养组成和用

5、途不同,分为以下几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17、菌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菌落分三型:光滑型菌落S、粗糙型菌落R、粘液型菌落M。18、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灭菌杀死所有微生物。19、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方法有:热力、紫外线、辐射、超声波、滤过、干燥、低温等。20、关于噬菌体的知识: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

6、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根据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21、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22、质粒与生物学性状的对应关系:F质粒生殖;R质粒耐药性;Vi质粒毒力;细菌素质粒细菌素;代谢质粒代谢酶。23、质粒DNA的五大特点: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可自行丢失与消除转移性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24、细菌基因工程:转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

7、转移给受体菌。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25、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26、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27、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包

8、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之分。外毒素可分成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要求掌握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白喉毒素、霍乱肠毒素。77页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区别表几乎每年必考。28、85页5个概念,病理学也要求掌握,故是重点。29、二重感染的概念:机体因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抑制或杀死,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这是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即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是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较严重后果,系一种菌群失调症。细菌学各论一、葡萄球菌属基本知识点:1.G+2.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

9、,体外培养时一般不形成荚膜。3.在血琼脂平板上,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溶血),溶血菌株大多有致病性。4.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表(看一看即可)5.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其他。凝固酶有两种:游离凝固酶血浆凝固;结合凝固酶细菌凝聚。导致溶血的是溶素。表皮剥脱毒素可引起SSSS,又称剥脱性皮炎。可引起TSS的物质有:TSST-1、G-杆菌内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溶素等。6.所致疾病:重点看看假膜性肠炎,并要和病理学假膜的构成成分联系起来。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又名抗生素性肠炎(antibiotic associat

10、ed enteritis),常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病原可能非单一因素。过去认为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病原体,以后则认为病原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该菌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肠腔内,当菌群失调时则出现异常增生,其毒素可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的肠粘膜与渗出的纤维蛋白形成假膜而成为假膜性肠炎。肠的各段均可受累。病变特点有:肠壁充血水肿,常见出血、粘膜表面坏死和假膜形成。假膜脱落后,可形成表浅而不规则的溃疡。肠腔扩张,腔内充满液体,可致水样腹泻、脱水和休克。除上述细菌性肠炎外也可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消除了正常肠道菌群中与霉菌相

11、拮抗的细菌,使霉菌得以大量繁殖而引起肠霉菌病。如肠曲菌病、毛霉菌病和白色念珠菌病等。此时肠粘膜表面坏死,有溃疡形成及出血。肠白色念珠菌病时在肠粘膜表面还可形成灰白色假膜。7.标本采集:化脓性病灶采取脓汁、渗出液;疑为败血症采取血液;脑膜炎采取脑脊液;食物中毒则分别采集剩余食物、病人呕吐物和粪便等。8.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主要根据产生凝固酶和耐热核酸酶,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发酵甘露醇等作为参考指标。二、链球菌属基本知识点:1.G+2.根据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半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溶血,这类菌也称草绿色链球菌。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这类链

12、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菌落周围有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溶血,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这类菌也称溶血性链球菌。这类链球菌致病力强。丙型链球菌 不溶血,不致病。3.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4.致病物质: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M蛋白、链激酶、链道酶、F蛋白。链球菌溶素有两种:O和S。了解临床上风湿三项的检查内容。致热外毒素也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透明质酸酶:你能理解病理学中蜂窝织炎为什么不易局限了吗?链激酶:了解临床上用来溶栓的药物。5.所致疾病:大致可分成化脓性、中毒性、超敏反应性三类。化脓性疾病:

13、太多,不一一列举了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跟致热外毒素有关)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跟SLO有关)三、肺炎链球菌与甲链的鉴别超级重点:试验名称试验结果肺炎链球菌甲链胆汁溶菌试验细菌溶解,培养液变清菊糖发酵试验大多数为+,故仅作参考Optochin药敏试验抑菌圈直径常20mm抑菌圈直径常免疫调节作用 IFN-纤维母细胞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IFN-T细胞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的作用机制:见北医出版社练习册,几乎每年必考,一道5分的简答题。12.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鸡胚接种、细胞培养、动物接种。病毒学各论一、呼吸道病毒:1.流感病毒:单链分片段RNA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膜

14、上镶嵌有两种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二者数量之比为5:1,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2.根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3.副粘病毒:单负链RNA病毒。麻疹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麻疹晚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青春期感染腮腺炎病毒者,男性易合并睾丸炎,女性易合并卵巢炎,病毒性脑炎也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在婴幼儿中引起严重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因子,典型的是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在较大儿童和成人主要引起上感。4.与腺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病症

15、主要是3岁以下小儿的急性咽炎热和较大儿童的咽结膜炎热,多见于暴发流行;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滤泡性结膜炎及与职业有关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胃肠炎及腹泻。5.风疹病毒感染最严重的问题是能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二、肠道病毒:1.肠道病毒归属小RNA病毒科,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2.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Salk苗)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Sabin苗)3.柯萨奇病毒可导致的临床疾病有: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胸痛、心肌炎和心包炎、眼病。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发病场景。三、急性胃肠炎病毒:1.轮状病毒:双链RNA病毒。AC组轮状病毒能

16、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组只引起动物腹泻,A组轮状病毒最常见。四、肝炎病毒:1.HAV和HEV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HBV和HCV由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与肝癌相关。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HBV辅助下方能复制,其传播途径与HBV相同。2.HAV属小RNA病毒科,核酸为单一的正链RNA。3.HBV的形态结构(3种颗粒):大球形颗粒(是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也叫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4.了解临床上乙肝五项的检查内容及各自的临床意义。5.HBV的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等传播;母-婴传播

17、。6.HBV的致病性:直接损害肝细胞、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病毒变异、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7.乙肝防治原则: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第一代疫苗为乙肝HBsAg血源疫苗,第二代为基因工程疫苗,第三代为HBsAg多肽疫苗或HBV DNA核酸疫苗。8.丁肝的两种感染方式:联合感染(同时发生急性乙肝和急性丁肝)、重迭感染(慢性HBsAg携带者发生急性丁肝)。五、其他病毒:1.乙脑病毒:传播媒介是蚊子。2.出血热病毒:在我国流行的是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所致疾病是肾综合征出血热。3.单纯疱疹病毒HSV-1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HS

18、V-2潜伏于骶神经节。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5.巨细胞病毒在体内可感染各种不同的上皮细胞、白细胞、精子细胞等,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白细胞或其他腺体中。6.EB病毒在体内主要感染B细胞、咽部上皮细胞,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三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7.HIV:病毒体外层为脂蛋白包膜,其中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的糖蛋白。HIV的主要靶细胞是CD4+的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细胞表面的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HIV的传播方式: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输入带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331页,几乎每年必考,一道10分的论述题。8.HTLV-和HTLV-是分别从T细胞白血病和毛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分离出的人类逆转录病毒,分类上属于RNA肿瘤病毒亚科。9.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叫Negri小体。 恐水症10.HPV所致疾病:宫颈癌、尖锐湿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