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的转化——.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79251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后进生的转化——.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浅谈后进生转化的方法摘 要: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哪一级哪一类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后进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后进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能否及时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转化后进生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为全面加强转化后进生工作,规范转化后进生工作管理,教师做好后进生工作,不但关系到全班的合格率,而且关系到一个班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而如何转化后进生工作,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突出、最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后进生定义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后进生的类型特征,形成的原因,并且结合实际对后进生的转化提出了一些方法。关键词:后

2、进生;转化;方法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后进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也称为“问题儿童”。习惯上后进生也叫差生。一般指中、小学生中学习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而对那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双差生最难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反感和烦恼。1P861986年我国正式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以来,接受教育成为学龄儿童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工作者不允许对“差”,特别是“双差生”采取厌弃态度,所以又把差生改称后进生,意思是差生是可以进步的学生,只不过比其它学生进步慢一些罢了。但是,无论是称呼差生,还是称呼后进生,从教育学、

3、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角度去分析,它们都属于普通概念,还不属于科学概念。在我国对差生、后进生的内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也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2】P142我国是从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以后,才开始出现班级授课制的国家,教育发展速度很慢,水平也很低,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很低。解放以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是贵族式教育,那时中国社会动荡,广大劳动人民过着腹不裹饥的贫苦生活,很少有人能把自家的子女送到学校接受教育,1949年全国小学生在校率仅为5%,少量的富家子弟有机会占有中国当时的教育资源,可以说他们享受的教育水平是很高的,所以那时候中小学校的差生是很少

4、的。而且差生可以随时淘汰,对品德太差扰乱教学秩序的可以开除。可见,教师对差生无需下大功夫进行专门研究。即使在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学校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当时由于教育发展水平低,实行选拔制的入学制度,变相的对学习差的学生进行了筛选,特别到初中阶段,差生占比例是很小的。这就是中小学差生的研究在我国未能引起重视和形成系统教育理论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差生”、“后进生”的内涵还不具备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特点。国内外教育理论中也常使用“差生”概念,而“后进生”只在国内使用。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

5、学习,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后进生”问题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比较棘手的问题,它不但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痼疾,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得进行研究的课题。“后进生”问题是什么呢?笔者经过细致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考究,现就后进生的相关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一、后进生的分类“后进生”一般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进步较慢的学生,常表现以下几类:学习成绩差,学习吃力,理解领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均比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精力不集中,贪玩,会厌学逃课,总之是志不在学习。学习很努力,很用功,但是就是考不好。不学习,惹事生非,顶撞老师的“品质差”的学生当

6、然,后进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类型。如何转化后进生呢?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学生自身是后进生形成的内因: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素质 。俗话说:“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所以,学生个体总会有不同程度差距。苏霍姆林斯基笔下有个叫彼嘉的学生在学习上可以说是纯粹的“后进生”,但是在对探索大自然奥秘上确有相当浓厚的兴趣,最后成为著名的园艺师,这就证明了学生在对待不同的事物时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是有很大的差距的。3P61再者,不同的学生性格上也有很大差异,比如有的学生缺乏是非观念,分不清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界限;有的情感容易冲动,兴奋、暴躁、激动,进攻意识较强,重“哥们义气”

7、,他们往往成为学校、班级的“危险分子”;还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意志薄弱,活泼多动,或者性格内向,缺乏与人交流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制约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成为问题学生的助推剂。学校、家庭、社会的不良教育与影响是后进生形成的外因(一)学校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教育者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当,再加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人为的把学生分为优劣两类,甚至把学习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看成“害群之马”,对他们或者不闻不问或者简单粗暴,从而使他们对学习、未来丧失信心,至使其在生活上表现为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

8、对任何事物充满了憎恨,逆反心理极强。【4】P6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在班级中,教学过程中极少有他们参与的身影,名次上他们永远独占班级的后几名,思想评定上他们永远的徘徊在及格与不及格的边缘,教师很少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关注他们,甚至认为只要你们不给班级抹灰就行了,或者说“不惹事”即可,久而久之,使他们在对自己失落与放纵中终沦为 后进生。5P59(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示范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以及交际等都对孩子的道德取向、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等有着深

9、远的影响。家庭氛围不良。有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性情暴躁,经常地吵架,无端的辱骂别人,毫无民主可言;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忽视了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学生甲的父母都是个体经商的成功人士,两人忙于赚钱从来没有开过家长会甚至从来没有主动与老师接触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每次家访该家长总是说:“我们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您就当给我看孩子吧!再说,他成绩这么差,有什么希望呢?女孩子读书无用,不如毕业后跟我经商赚钱。你看我,初中没毕业不照样混的挺好吗?”多么荒谬的理论呀!这样的家长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吗?在这样的家庭中

10、,孩子接受到的是什么教育思想呢? 家长失衡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任何事总是迁就、依顺着孩子,有时甚至不讲原则、不讲道理。孩子做错事后,总是偏袒、纵容,久而久之,使子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感情用事、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等等;有的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俗话说,“爱之愈深,恨之愈深”,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或拳脚相向,或恶语伤人,简单粗暴,这样往往使子女逆反心理增强,处事简单易冲动,愤世嫉俗,心理扭曲等。 家长的不良行为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有些家长染有恶习种种,如赌博、盗窃、受贿、家庭交往复杂等,子女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影响,从模仿到实干,

11、久而久之使其过早的走向了人生的不归路。据调查,有赌博行为的学生中,有80%的家庭成员经常赌博。所以,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家长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当好这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三)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中,影视、网络、游戏、书刊中所宣扬的暴力、色情严重的毒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上的一些腐朽思想、落后、颓废理论、还有社会上犯罪团伙、帮派等影响 曾有人在50人的教学班中做过调查,接触过电脑游戏的占80%,沉迷于其中的则占30%。在一次对网吧的清查中,很多网吧中竟然有一半以上是中学生,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啊!6P129三、后进生转化的方法(一)与后进生交心,做后进生

12、的知心朋友任何教育都伴随着感情,真诚是打动人的最有力的情感力量。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经常和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真诚的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经常给学生做做思想工作,在心里上消除师生的鸿沟。只有在这个时候,师生才能做到心平气和,教师的鼓励和批评,学生都容易接受,而且教师必须保持真挚坦诚的态度,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接触时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是他的知心朋友。我班的郑战同学,母亲去世,只靠父亲贩卖水果维持生计,经济十分困难,特别是父亲忙里忙外,无暇管教儿子。【7】P195受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因而上课常睡懒觉,下课骂人、吵架、学习成绩差,教过他的老师都感

13、到他是一个很难对付的“硬骨头”。爱心和事业心驱使我接纳这位学生,决心教好他。我有意识地接近他,与他交朋友,从思想方面入手,多次与他谈心,在学习上重点辅导,在行动上严格要求,使他感到老师这样理解他、尊重他、爱护他,同时,我还多方面了解他的心理矛盾及学习、纪律状况,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地开导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谈心,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他艰苦朴素,乐于助人。这一点我在全体学生面前多次称赞他,并鼓励他如果能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不惹事生非,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番努力,他静心听讲了,不再打闹了,我再一次表扬他,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这一表扬奇迹般地胜过以

14、往任何一次教育,成了他追求上进的起点。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使他内在的积极因素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中我体会到:我们的工作犹如琴师弹琴一样,只要和谐地拔动学生的“心弦”,刺激之、抚慰之、鼓励之、爱护之,后进生同样能够引向健康成长的大道(二)扬长避短,发现闪光点 众所周知,成绩落后不等于能力落后,调皮捣蛋不等于道德滞后,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比如:有些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体育特棒,还有的学生劳动

15、很积极等等,都可以让他们去参加小巧手比赛或体育比赛,让他们为班级争光,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感。有一次,我们班开展“献爱心”主题班队会,在会上我表扬后进生李燕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并亲自给她颁发了奖状,全班同学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为她的进步而热烈欢呼。这时,我发现她流下了热泪,掌声和欢呼声唤醒了她的自尊心,又多一位后进生思想上迸发出上进的火花。这位学生的转变、进步给我的启发是师爱是转化后进生的一股推动力;师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闪光钥匙;师爱更是点燃后进生上进的火花。(三)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与之相沟通 有过错的学生由于担心受到人们的严厉指责和嘲笑,常常主观的认为,任何人都会轻视,厌弃甚至“迫害”他。为消

16、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们,信任他们。我班卢艺自以为是个管不住自己的学生,经常在校内大声说笑,胡闹,但我发现她有班级荣誉感,而且特别关心班级同学,只是方法欠妥。有一次早晨到校时,我发现她眼睛红肿,就问她原因,当得知她与父母争吵,没吃早饭时,我就为她拿来了早点;有一次她胃痛,大汗不止,仍坚持上课,我就给她买了胃药。从这以后,她变了,不再疯疯颠颠,愿意把心理话说给我听,而且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同学们都感觉她像变了个人似的。 (四)注重学法指导、全面转化在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学习方法的针对性指导更不能忽视,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是影响后进生学习成绩落后的成因,而学

17、习方法不正确则几乎是所有后进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交给他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让他们带着乐趣、带着好奇打开知识的大门,获得掌握知识的主动权,消除想学而学不会的自卑感,树立其信心,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自然而然地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达到了全面转化。(五)持之以恒,耐心教育 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一种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因此,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做到不急躁,不厌弃,不灰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作好反复教育工作。8P76比如我班上有一些后进生的学习情绪很不稳定,兴趣来了后他们会很认真、很

18、努力地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学习期间会出现“卡壳”的现象,于是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又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时再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分散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偏差。在了解到后进生的这些情况后,我就经常找他们谈心,并用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们,而且还在班上对他们的一点小的成绩予以肯定,通过班队的各种活动让他们自信心增强,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远。(六)家校合作,同步教育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同步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9】P127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差,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因此,在某

19、种程度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假如教师不注重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很可能失去学校教育的优势,不能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到同步教育,必须经常与家长互相交流思想,交换有关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及变化,以求得步调一致,共同教育。曾听年长的教师说过,毕业后的学生往往是当时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更有礼貌,诚心相等,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老师的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10】P64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后进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心,呕心沥血,

20、辛勤耕耘,不断探索转化后进生的科学有效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参考文献1陈桂生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邓智海素质教育在西方.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7。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顾明远中学实用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钱在森学生困难的学生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8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海洋出版社,1991。9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10关信文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年。11高万年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R 教育部基础教育编 ,2001年。12张佳玲教育心理学.M中国教育出版社,1998年。13李洪元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 科学出版社, 1989年。14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M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第四期。1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16美奥舒伯儿.余墨译.教育心理学-认识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13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