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资料-大纲.docx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79056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资料-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资料-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资料-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资料-大纲.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简答1. 经济学的世界性与国别性以及中国经济学的建构。世界性与国别性:(1) 经济学不仅具有“世界性”,而且具有“国别性”,体现了二者的统一。(2) 在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的认识方面,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世界性”的科学,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为此做过贡献。(3) 然而,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其国别性也就由此而生。这个国别性是历史形成的,是国家这个政治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相互制约造成的特殊国情的集中体现。任何国家,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必然使其经济发展具有许多特殊性,即国别性。(4) 当然,强调经济学的国别性,并不排斥他的

2、世界性,相反,只有承认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才能对经济问题得出全面认识。随着数理经济学的出现与发展,国别性特点有所减弱。中国经济学的建构:(1) 首先,因为经济学具有“世界性”,可以借鉴前人已经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使自身理论体系完善,符合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2)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国别性”,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经济学,而是必须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以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核心,综合西方演化经济学流派中有价值的、合理的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创新。中国经济学必须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更要体现中国利益。2. 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有怎样的特征?(1) 是奴隶主阶级的

3、思想,反映了奴隶主的经济要求(2) 反映了早期基督教的思想(3) 重视农业,反映了农业中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生产关系(4) 推崇劳动(5) 轻视商业(6) 没有重要的分析进步,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是对生活中经济的朴素思辨,充满了经验性和朴素性,思想内容都来自于生活实践(7) 罗马法制定了完备的关于经济关系的规则,是更为重要的经济重要性的学说,为后来经济学提供了发展的框架,产生了重要作用3. 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有怎样的不同:(1) 关于获取货币财富方式的差别:早期货币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以法律、行政手段禁止货币金银出口,以及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鼓励使本国货币增加并贮藏国内,即调节

4、货币的运动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晚期贸易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之后通过出超和顺差把更多货币运回国内。他们认为把货币贮藏起来并不能增加货币,必须投入流通领域,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目的(2) 关于生产认识的差别:早期忽视生产,可以出口原料;晚期重视生产,禁止或限制原料出口,对外国货物购买多买原料少买成品,强调发展本国生产是对外贸易的基础。(3) 关于货币认识的差别:早期把货币看作贮藏手段,坚持G-W-G货币运动公式,每一次对外贸易都要出超,把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把货币爱资本运动中增值手段,坚持G-WPW-G货币运动公式,把货币投入流通领域进行增值,减

5、少贮藏,一定情况下允许出现外贸逆差。(4) 关于商业资本管制政策的差别:早期严禁输出货币:1. 关于本国商人的管制,禁止输出货币,输出的商品应全部换为货币,为便于管制,只能在指定地点经营,2. 关于外国商人的管制,一方面规定外商在英国收到的货款必须全部用于购买英国商品,一方面指定专人审核外商是否把货币带出国外晚期西欧各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规定高额进口税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退还税款等方式鼓励商品输出、特许证、垄断权等。4. 为什么把威廉配第称之为“政治经济学之父”?虽然配第没有提出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却仍不失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因为: (1) 配第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

6、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的研究已经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2) 配第的研究方法与重商主义者不同,是要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寻找经济现象的“自然基础”和“自然规律”。(3) 配第的经济理论虽不系统,但也有其内在联系,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则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配第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虽然他的初期作品还有重商主义的烙印,但后期完全没有了,这是重商主义向古典学派过渡时期的经济学家共有的特点总之,配第的理论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5. 英国古典经济学与法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怎样的差别?两国经济理论的

7、逻辑起点又有怎样的差别?历史条件(1) 英国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实在重商主义的渐变过程中产生的,法国是在重商主义的突变过程中产生的。(2) 英国是为了适应英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而产生,法国是为了科尔贝尔主义下衰败的经济,为振兴国民经济寻找出路而产生。(3) 英国资本主义届时已经发展壮大,而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十分薄弱,封建农业在国民经济占优势。逻辑起点英国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工业为重点的整个国民经济而法国是农业,并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6. 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与发展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经济自由理论:(1) 把充满利己主义精神的经济人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在当时表

8、现为追逐私利的资产者。(2) 把实行经济自由和完全的自由竞争视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途径。人们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实现了社会公共利益。(3) 他坚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这是他歌颂个人利己动机的基本依据。而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的实现,是由于自由竞争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它使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公共利益。(4) 他认为市场力量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只有在充分自由竞争中才能实现。竞争越是充分展开,竞争规律越是能充分发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就越有可能协调。,反之,限制竞争,保护独占,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立必将加剧,国民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增进受到阻碍。经济发

9、展理论: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动力与运行机制,还阐述了基本主张是“自由放任”。(1) 财富的增长以商品形式存在的劳动产品实物量的增加及其价值的增殖,实际上就是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的增长。(2) 斯密把生产性劳动视为国民财富、国民收入即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始基性因素。从生产劳动理论出发,提出两个影响国民财富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一个是决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分工,一个是决定劳动者人数或生产劳动量的资本。(3) 后来斯密又认为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资本,资本不仅是从量上扩大生产性劳动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从质上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4) 斯密认为,一国财富增加最好的经济政策是

10、“自由放任”。一方面,人类特有的交换倾向引起专业分工,只要政府不妄加干预,就会促进生产,加速经济增长,使底层人民普遍富裕。另一方面,在政府不干涉的条件下,个人资本可以找到合理的利用途径,整个社会资源就会得到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本就会增加。(5) 人口的增长促进财富的增长,而财富的增长对人口增长也有影响。一方面,国民财富的增长会促进人口增长,另一方面财富的增长会给人口的发展规定一个限度。斯密不但注意人口的数量,还注意质量,注意教育对开发智力、提高人口质量的作用,从而为国民财富的增长提供良好环境。7.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又称为比价成本学说是李嘉图的国际自由贸易

11、理论的核心,是他在古典经济学的国际自由贸易理论方面最杰出的贡献。(2) 学说认为,每个国家应该根据国内各种商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专门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商品来出口,而在生产中成本比较高的商品,即使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也应该以从国外进口为有利。(3) 斯密的地域分工理论,又被称为“绝对成本学说”,是李嘉图成本比较学说的直接前提和基础。李嘉图认为该理论的前提不存在且不能适应产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向外扩张的需求,因此作出了修正。(4) 比较优势理论表明,即使在生产成本方面一个国家处于绝对劣势,另一个国家处于绝对优势,依然存在这有利于双方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只要两国各自生产在比较成本上相对有

12、利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可以节约劳动,获得利用。(5) 李嘉图认为,不等价的交换在国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在资本难以流动的情况下,比较优势的交换关系有利于促进各国贸易和分工的现实可行的关系(6) 李嘉图主张根据各国具体情况,通过比较成本找出相对优势,使生产力得到合理布局,以增加更多效益。现代意义:(1) 这一学说服从于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关系推广到全世界,建立国际分工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的目的,受到了资产阶级的推崇。(2) 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高还是低的国家,只要在各自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按自己的生产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比不参加能获得更多的产品和物

13、质财富。(3) 比较成本学说还揭示如何有效地、经济地分配劳动和自然资源以形成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对现代国家如何有效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8. 西斯蒙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和基本问题”的主要观点。(1) 研究对象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或财富同国民享受或国民消费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增加人的物质福利。政治经济学应以收入或分配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主张政府通过经济政策来实现目的和要求,给最大多数人以最大的物质福利。基本问题:(1) 因为消费是生产的界限,消费决定着生产,基本问题是消费和生产平衡;(2) 对于消费,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生产会超过消费

14、,从而产生社会产品实现的困难,产生经济危机,因此在分析国民消费水平和国民人数关系时,他以消费为出发点;(3) 他还研究了如何实现消费或收入与生产的平衡以及收入与人口的平衡,从而避免资本主义发来带来的危机,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4) 人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为研究的首要地位。9. 西尼尔的生产、节欲理论的内容。(1) 西尼尔的生产论是对萨伊生产三要素的继承和发挥,但在生产手段上,不同于以往的分为劳动、土地和资本,他提出应该用“自然要素”替换土地,用“节欲”替换“资本”,这也是西尼尔生产理论的最具特色的地方。(2) 劳动和自然要素创造出来财富,其所有者可以分享相应的报酬,而资本本身是由劳动和自然要

15、素创造,就不应该分享报酬。(3) “节欲”虽然不创造财富,但它却有利于财富的积累;“节欲”和“劳动”一样都是一种牺牲,所以应该的到相应的报酬。10.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是一个折中主义的理论体系?(1) 约翰穆勒生活在英法两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为了适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额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容了萨伊、马尔萨斯、詹穆勒、西尼尔、巴师夏的辩护经济理论,还汲取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2) 对于政治经济学,穆勒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的科学。(3) 对于生产理论,在劳动方面,穆勒

16、和萨伊一样认为劳动不创造价值,只创造效用。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问题,穆勒的观点是对斯密以来流行观点的综合继承,他认为只有生产效用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关于生产增加的规律,他接受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认为生产增加依存于劳动。(4) 对于分配理论,关于工资,穆勒接受了詹姆斯穆勒的观点后又放弃了该理论,关于地租,接受了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但说明地租决定时又是用土地供求竞争说明的。(5) 对于价值与货币理论,他的价值理论是此前一切价值理论的折中调和的价值量,他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因此价值只与分配有关。而他的货币理论则是对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两种立场的折中,他认为就通常情况而言,

17、银行学派的主张可取,而金融投机高涨的时期,通货学派的主张才是适当的政策。(6) 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穆勒将商品交换的范围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运用需求弹性原理,在供求论基础上进行分析,这是他对古典经济学的一大贡献。(7) 对于经济发展理论,实际上就是斯密的财富生产论、李嘉图的财富分配论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综合和发展。11.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主要内容(1) 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经济理论的核心,是第一个对生产力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说。(2) 财富是来自生产力的,财富的生产力不仅可以使原有的价值得到保存,而且可以使已经消耗掉的价值的得到补偿;(3) 生产力是有诸多要

18、素构成的,他把自由权利正义感、道德观念、宪政等通过列为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并不是取决于他所蓄积的财富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它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 他按照生产力理论的逻辑,提出了重视科学技术和充分估计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观点,对科技技术的前景表现乐观的态度,不同意李嘉图等人的“报酬渐减规律”;(5) 精神资本的概念也是生产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的构成很大程度上在于个人的智力和社会条件而不应局限于物质资本。因此他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使一国精神资本得以延续的主要手段。精神资本接近于当代的“人力资本”(6) 生产力的协作与综合也是生产力理论的重要观点。认为分工

19、是各种动作、智力和力量为了共同的生产目的而进行的联合或协作。特征 重视经济学的民族性(国家经济学);历史主义方法:归纳与实证的方法。12. 新历史学派国民经济学是什么含义? (1) 这里的国民经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某个国家组织的经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基于自由的交换和贸易关系,使个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的国家,在这里,国家权力是一切权力的中心,并以各种制度和法律统辖社会各个单位。(2) 新历史学派的国民经济学反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的假设,反对古典经济学强调客观经济规律的“世界主义”(3) 反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历史-伦理”方法并不是宣扬某种主观的价值判断,但明显地与“经济人

20、” 假设相对立,因为此方法强调了人类动机的多样性 , 其中包含了人 的偏好 等是不断变化的看法。(4) 反对古典经济学的“世界主义”:在德国历史学派看来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的和地理的科学,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特定性,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制度、文化、历史环境都对经济有重要作用,因此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经济研究是不能用一种静态的封闭的学说加以正确说明的,不同国家应当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国家政策。13. 边际主义 革命和特征是什么革命兴起的原因:(1) 学术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日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很多大学开始开设经济学专业,边际学派采取数学分析的方法和表达方式,更能

21、迎合大众的胃口;(2) 哲学背景:19世纪后半期发展并流行起来的人本主义哲学背景。受这种哲学思维的影响,经济学开始将人作为研究主题;(3) 社会环境因素:一些国家面临着巨大的财政问题,而边际主义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到传播和发展;(4) 政治环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压制了边际注意学说的发展,但边际效用价值论成为了对抗社会主义有利的思想武器。(5) 特殊的经济学背景: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丧失了其正统地位,杰文斯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一场革命;德国历史主义流行,门格尔是对于德国19世纪中期经济学发展的发展和延伸; 法国流行效用价值论,瓦尔拉斯的

22、父亲主张效用价值论,瓦尔拉斯是对父亲理论的完善和发展。(6) 知识结构:三位都出生与中等富裕家庭,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且三人微积分很好,是他们能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必要条件;特点:1. 三个国家三位经济学家几乎是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2. 公开否定劳动价值论,宣告了古典经济时代的结束,认为价值是人的主观评价形成的一种心理范畴,主观价值是物主对财货的心理评价,与人类有关的财货的稀缺性才是财货经济性质和价值性质的来源,而因此经济财货才有价值的判断。3. 研究的内容:边际主义认为关于人类欲望和满足欲望的物品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根本问题,研究的核心是价格理论,为供给量固定的生产要素规定价格和分配资源是唯

23、一的经济问题,把生产性资源由于时间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变化的一切问题置之不顾。4. 研究方法:引入最优分析与微积分,为怎样分配一定数量的资料以获取最大效果这个一般问题提供了框架5. 价值论以及价值论与分配论的一致性:价值的来源是物质的有用性和稀缺性,是消费者的需求的判断决定了价值。6. 边际革命的伪变革性:从价值观角度,特别是在经济政策上,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古典理论学说更多的是继承而不是决裂14. 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益价值论内容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体现全部理论体系和贯穿在他们全部经济学说中的基本原理(1) 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 主观价值是主观估价,客观价值是使

24、用价值,而价值理论的双重任务就是解释主观价值和客观交换价值的规律,前者价值论,后者价格论。价值的来源与性质 将财货的稀缺性视为财货的经济性质和价值性质的来源 即一件物品具有价值必须满足有用性和稀缺性,价值具有主观性,不是自身可以存在于意识之外的(2) 价值量的确定 价值量决定于最后单位物品能够满足人的最不重要的欲望即边际欲望的大小而边际效用价值量由需要和供给的关系决定物品的有用性和稀缺性是决定物品价值的最终因素,有用性表示可能达到的高度,稀缺性表示实际达到的点,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变化(3) 关于价值决定的几种复杂情况一物品有两种以上的完全不同的用途:用途中最高的边际效用物

25、品不足而可以用较低边际效用的物品代替的条件下,该物品的价值决定于用做替代品的另一类物品的较小的边际效用。 补全物品:若干物品必须以某种形式结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经济效用的情况, a: 如果物品组中各个成分除了联合使用外,都无其他用途,而且也没有代替品,那么,其中一个成分就具有物品组的全部价值,而其他成分没有价值。 b:物品组中个别成分在联合使用之外,还能提供别的比较小的效用且无代替品时,其价值的决定,以其单独使用时的边际效用量为最低限度,以全组联合使用时的边际效用量减去其他成分单独使用时的边际效用量的差数为最高限度。 c:物品组中某些个别成分不仅可用于其他用途,而且可以由同一类其他物品代替。可替

26、代的成分并不能得到比替代品单独使用时的价值更高的价值。把物品组总价值分配给每一个成分时,可替代的成分只具有这一固定价值,其余价值则归于不可替代的成分,作为它们的独立价值。 评价:(1) 为分配理论做准备(2) 理论特点是排除了供给方面的要素(3) 离开了生产成本,单独从需求方面无法正确地说明价值。重视事物的表面而忽略问题的本质。15. 杰文斯的交换理论?交换理论:(1) 在交换论中,杰文斯首先就价值等概念进行了说明。使用价值就是总和效用,估价就是最后效用程度,交换率是购买力,那么价值就是人们对物品最后效用程度的估价,价格或交换价值就是两个东西交换时的比率(2) 其次,他提出了无差异法则,阐述了

27、在任一时间任一开放自由市场中,同一种(同质)的商品价格一致的原理,由于商品同质,因此可以无差异替代。(3) 根据以上两个条件,杰文斯得出了结论:在完全知识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两种物品的交换率在同一时间具有相同的交换比率,也就是dx/dy=x/y(4) 提出了交换论的基本原理:商品的交换率是交换后诸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的比例的反数。他认为交换者决定交换时,总是要求交换的结果达到最大效用,达到交换的均衡,必须两种商品的增量的交换比率恰使这两个商品的效用对双方都相等, 和奥地利学派对比,如何在市场上发挥作用?奥地利学派的交换论将交换完全取决于市场上的竞争行为,而这种竞争发生在具有主观估价的基础上的,因

28、此交换等式的成立条件无法解决,也无法在市场上发挥作用。而杰文斯的交换论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为一谈,认为价值是物品间的交换率,“成功”解决了物品价值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决定于最后效用程度,形成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这一交换论使主观价值论披上了客观的外衣,指出了消费者在既定交换价值下满足收益最大化的条件,即在均衡点上,两种商品的增量的交换比率恰使两种商品的效用对双方都相等,从而能够在市场上起作用意义 (1) 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为一谈,解决了商品价值决定于最后效用程度,使得主观价值披上了客观的外衣,形成了“最后效用价值”理论(2) 交换论指出了消费者通过交换满足收益最大化的条件,这也是现代经济学消

29、费者均衡的思想。(3) 交换总是趋向均衡,在均衡点上,双方都达到最大效用问题(1) 贸易体比较模糊,贸易体由两个人以上组成时就会产生矛盾(2) 交换价值由什么决定、供求关系等问题并没有解答16. 马歇尔的垄断观点(1) 关于垄断:垄断是一种商品只有一个供给者的情况,这个独立的单独供给者具有自由确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量的力量。垄断者限制其产品的产量、提高价格,目的在于获得生产费用的补偿后还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纯收入,即垄断收入。商品的生产费用+垄断收入,就是垄断条件下的垄断价格。(2) 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认为垄断存在不一定是坏事,产品价格不会因为垄断的存在而提高,产品的产量也不会因为垄断的存在而减

30、少。实际上垄断者的平均成本低,消费者并不会支付高的价格,原因在于:第一, 垄断企业可以减少在广告费上的开支第二, 垄断企业比小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改进生产方法、增加机器设备,而且垄断企业可以取得任何生产上的改进所带来的全部利益。(3) 垄断与竞争:垄断不排斥竞争,虽然垄断和自由竞争在理论上是完全分开的,但是他们在实际上相互贯穿渗透。如果他们忽视了直接和间接的竞争者,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垄断的权力。 因此垄断者为了企业未来发展,或出于对消费者福利的直接关心,会牺牲一些垄断利益,降低价格,因此垄断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是可以调和的。(4) 评价:马歇尔对不完全竞争理论进行认真研究的首位经济学家,虽然其理论

31、还不完整和不精确,但是其首创的地位不容忽视。马歇尔正确地分析了垄断在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创新、采用新的生产技术上的优势与优越性。这些关于垄断的观点已经被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证明是正确的。马歇尔对垄断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说明垄断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调和利益”,政府不应该对垄断采取抑制政策。可见马歇尔的理论和经济政策都是为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服务的。论述1.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演进及其现代意义。演进经济学说前史 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都重视劳动和农业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经济学说前史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 是以其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工资理论为前提,以地租理论为中心展开的 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亚

32、当斯密 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是斯密经济学说的核心。 斯密认为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民的收入,而这三大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李嘉图 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核心 侧重研究收入的决定因素和数量比例关系。 级差地租理论是李嘉图分配理论的中心萨伊 萨伊的分配论是以其生产三要素和价值论为基础的 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即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分别得到工资、利息和地租,西尼尔 继承萨伊生产三要素理论 用节欲代替资本,因为资本本就是劳动和自然要素的产物 强调资本家在分配中的作

33、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配理论马歇尔 国民收入是一国全部生产要素的纯生产总额,也是全部生产要素所得的唯一源泉。 国民收入被分割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地租,企业主得到利润 生产要素的分配是按照人们对它们各项用途的边际需要程度而定 是三位一体的扩大化克拉克 理论核心是分配理论 研究在静态条件下的工资、地租和利润 加入了边际生产力论的概念现代意义 为中国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格局提供解释和解决办法,避免两极分化。 有利于提高劳动力技术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进而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竞争力 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经济最大化目标 为转移支付提供理论基础,以增加社会总福利,维护社会

34、公平2. 西方人口经济理论的演进及其现代意义。演进 鼓励人口增长的阶段威廉配第 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土地和人口的素质以及人口构成与密度 重视人口的价值和质量,人口的价值不在于人口的自然数量,而在于社会数量 劳动者不仅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者,而且是价值的创造者,是财富的增长的源泉 鼓励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则对经济发展有利 区分生产人口与非生产人口,主张减少非生产性人口、多余人口的数量,增加生产性人口的数量魁奈 人口不是一国的财富,而是从属于财富的增长 人口数量和财富数量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 人口的增加最终决定于人口与财富的使用方法亚当斯密 人口的增长能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且国民财富的增长对人口的增

35、长也会产生影响,会给人口发展规定一个限度,同时强调了要增加有用劳动者的人数 不仅注意到人口的数量,还注意到人口的质量,注意到教育对于开发智力、提高人口质量的作用 而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广泛地实行分工;只有广阔的市场上,专业化分工才能越来越细;而市场的广狭,又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意识到人口增长可能导致危害,同时也鼓励人口增长的阶段李嘉图 当土地相对于人口和资本较多时,人口增长有利于资本积累,从而促进工资的提高,对人口的增长起到刺激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要,品质低劣的土地投入耕种,资本增加的趋势成比例降低,利润率趋于下跌,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本积累率最终赶不上人口增长率,

36、导致资本积累衰退西斯蒙第 认为财富和人口之间保持正确比例关系是国家繁荣的标志 认为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积累固有的矛盾,是相对人口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节制人口增长的阶段马尔萨斯: 两个公理:食物是人类生存所需;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两个级数:人口以指数增长,食物以算数增长。 三个自然法则: 人口增长受到食物的限制。 只要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就会无限制的增加下去,除非受到有力和显著的限制。 这些抑制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马歇尔 在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上人口有积极作用的一面 人口如果没有生活资料的遏制,就会继续增长。主张节制人口发展 凯恩斯 凯恩斯认为人口减少要比人口过剩对经济的不利影响更为严重。人

37、口缩减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后果是慢性失业和经济长期停滞,所以又会引发马尔萨斯“已失业资源的魔鬼”,并且会产生日益严重的影响。现代意义 加速城市化进程, 稳定低生育率水平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人口的有效调节机制 制定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经济政策 促进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机结合 解决好人口结构引发的问题以促进经济现代化的实现 确立经济发展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依托的人口经济战略 巩固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长期不动摇的地位3. 西方供给学派是怎样演进的?怎样认识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学派演进 19世纪,萨伊提出萨伊定律,强调供给在财富生产中的主导地位,是供应学派的理论先导。 20世纪3

38、0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其理论学说与萨伊定律相悖,阻碍了供应学派发展 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滞涨问题”,退出历史舞台,而供给学派重新肯定了萨伊定律的正确性,否定了凯恩斯在宏观调控中以“需求”作为主要视角,认为“供给侧”是更为主要的因素,主张大幅度降低税率来对经济增长进行激励,解决滞胀问题 但供给学派主张全面减税的政策导致财政出现巨额赤字,20世纪90年代后,萨缪尔森倡导的“逆风向”而行的宏观调控指导思想成为主流,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复辟浪潮对供应学派启动了第二次否定。 2008年美国金融系统爆发“次贷危机”导致经济学界对凯恩斯主义的再次质疑。此次金融危机救市政策中,美国从“供给

39、侧”进行结构性调整,明确地对本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强有力的“供给管理”,标志着供应学派再次成为主流,对凯恩斯主义的第二次否定。供给侧改革的认识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政府针对目前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管理端的效果不明显的状况,采取合适措施。 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1. 去库存方面,促进既有企业优胜劣汰,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控制企业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2. 去库存方面,扩大有效需求,化解房地产库存,3. 去杠杆方面,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4. 降成本方面,减税,减低企业的运营成本;5. 补短板方面,扶贫攻坚补齐硬软基础设施短板支

40、持企业技术改造,培育发展新产业。改革具有重大意义:1. 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 助力需求端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3. 顺应了我国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4. 西方经济学说发展中对市场与政府关系认识是怎样变化的? 古希腊色诺芬 政府干预市场,为市场提供良好条件,市场为国家服务 古罗马 政府为市场的兴起提供制度、法律保障 重商主义都强调政府管控市场,但管控方式不同 亚当斯密 反对政府干预,坚持“自由放任”,认为市场有看不见的手 萨伊 和斯密一脉相承,认为在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无需国家干预也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德国历史学派反对古典经济学 李斯特 政府应该对

41、经济进行干预,干预是有限的 新历史学派 特别重视国家职能 边际主义和奥地利学派都反对政府干预 马歇尔主张市场和政府相结合 凯恩斯主义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把政府的作用视为保护市场机制效率的必要补充,而不是把政府干预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新古典综合派 把凯恩斯的政府干预 和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综合起来人的行为准则 (结合奥地利学派 研究什么 道路是什么)两个准则1 人的行为准则第一点是人的行为是有意义和目的的。奥地利学派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经济人的行为,基本问题是人类欲望与满足欲望物品的关系。因此,奥地利学派主张人类经济行为的动机就是追求享乐避免痛苦,是想要满足自己欲望而进行努力,而非“膝

42、跳反应”之类的反射。因此人的行为准则都是主动的行为,为了达到享乐获得满足而实施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行为。2 人的行为准则第二点就是行为是不同特质的而非定量化的。奥地利学派在方法论上以抽象演绎法来解释经济学的同时反对计量法,而抽象演绎法的特点之一就是唯心主义的心理分析。即人的行为是从人心里感受去定义物品的价值后而实施的,因此不可能是定量化的,更不可能是单凭价格而决定的,因为甚至价格价值都是主观定义的。所以人的行为准则之二是具有不同特质的主观欲望决定,而非定量化。3. 人类行为是为了追求享乐,但享乐是存在递减效应的。在追求享乐的行为中,行为的效用程度会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递减。因此,人类行为的准则是必

43、须使生活享受最大化,通过恰当安排每一次的享乐,使得一生中的享受总量成为最大值,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1+1大于2的效果。数理经济学方法论意义和评价1. 承认了数学方法不是叙述方式而是研究方法;2. 利用数理经济学解决的不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个别、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过程。用一个合理的方程组表示最一般的社会的互相作用,从而说明该经济体系的特征和使用这一体系达到的均衡条件;3. 数理经济学表明了数学方法是研究问题的最重要的方法,政治经济学必须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因素的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函数关系,这样子经济学能够和自然科学一样成为一门科学。4. 在理论经济学中应用数学的合理性/优势:数学可以把各个范畴间的数量关系精确化,因此在量的分析上具有优势;5. 运用数学,可以减少逻辑上的错误,对分析的出发前提表述明确,对范畴定义精密,各个概念的内容更加明确;6. 经济学理论建立在对经济现象客观理解的基础上,具有应用数学的有利条件。7. 当应用数学对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时,它的形式变得严格精确,但这也使得结果离复杂的实际情况越远。34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