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浮力》说课.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785998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浮力》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章《浮力》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浮力》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浮力》说课.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课题:人教版 版八年级 第十章浮力教材解读细目表学校: 二中 教师: 石书静 学科: 物理 一、课标解读1、总 目 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义务教

2、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

4、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

5、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八年级力学部分学段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 知道重力、弹力、摩擦力。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3、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压强、浮力。4、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

6、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5、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与讨论,实验探究来理解力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事例使我们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经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实验探究过程,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惯性、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力学中有关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体会、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情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合作意识。2、 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力

7、的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等仪器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现象。通过实际应用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材解读1、单元要求: 浮力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的内容。本章内容的研究是学生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感性知识并结合前几章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是浮力的利用,而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因

8、此本章知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 本节教材以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为主线,并结合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验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测量等知识逐层展开,最后通过探究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体现了物理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 2、教材教学目标表述: 根据新课标对本章的具体要求,以及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和学生对浮力知识在理性上认识不足的现实,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确定本章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认识浮力及其方向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体验由“实践 理论 实践”的探究过程得出

9、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协作精神。3、教师解读学习目标:1、浮力的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在流体中,它的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并不相等,这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浮力相关的计算公式:F=gV,是液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是物体“被浸没部分的体积” 4、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

10、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浮力计算公式就由此原理推倒出来的。 5、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条件: 对于一个外形规则的物体来说,物体的平均密度大于液体它会沉底。平均密度小于液体它会漂浮。等于液体它会悬浮。 6、浮力的应用:潜水挺,轮船,热气球。 4、设计思路(一) 浮力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

11、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新课导入 确定目标 课内导学尝试诊测 课内探究 达标测评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图:演示金属块在水中下沉,演示托力测量法,引导学生得出测浮力方案浮力概念的建立学生活动说明教师活动知识结构动态观察,创设情景,激发思维分析乒乓上浮的原因演示乒乓球在水中上浮展示学习目标感受浮力的存在分析液体中物体的受力,得出浮力的初步概念及测量浮力的方法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乒乓球漏水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浮力产生原因分析归纳浮力产生原因,得出结论(二)阿基米德原理 本

12、节是一节实验探究课,主要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新知,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环节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有位科学家曾发出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他的成就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浮力问题的-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此互动环节,能够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实验:“按易拉罐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浮力的变化)第二步:学生根据称量法测浮力的演示,猜测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用尝试性实验排

13、除无关因素。(引导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第三步:学生根据所作的猜测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第四步:学生对探究实验结论进行交流,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多媒体演示)学生根据原理讨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展示随堂练习三)(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是:它是在学习了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它本节在教材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强化浮力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更加熟练的运用“阿基米德原理”;(2)它把前面所学的“运动和力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密度”融合一起,让学生将力学知识综合起来,使所学知

14、识更加网络化;(3)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浮沉条件的理解是解释浮力应用实例的关键,所以我把探究浮沉条件作为本节的重点;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比较轮船在不同水域中的浮沉情况时,往往片面根据液体密度的大小或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浮力的大小出错,而仅凭推理、分析又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知识点,所以把浮沉的应用实例“轮船”的相关知识点作为本节的难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力的方向、浮力的大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重的

15、物体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这些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和感性认识的错误性对很多学生有了主观想象力的干扰,为排除这种负面干扰,我特意把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都设计成可操作、结论易获得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在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进行验证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和感悟到其中蕴含的物理道理。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二)自主探究 ,推进新课(25分钟)(三)练习巩固,展示自我(15分钟)(四)课堂小结(2分钟)(五)作业布置(1分钟) 具体教学过程 (一)将橡皮泥放在水中,橡皮泥沉底。此时提出

16、问题:谁能让它浮在水面?学生会很快的将橡皮泥捏成小船状或碗状(上节学生刚见过),我进一步追问:同样的一个物体,为什么在水中有不同的效果?学过这节之后,你会有更多的办法”自然的引出本节课题浮力的应用。(二)进行新课1、场景再现,引出问题演示实验:分别将桌上的木块和铁块浸没水中、鸡蛋浸没在盐水中,然后放手,让学生观察并叙述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过程和最终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情况点拨:上浮,漂浮、下沉、悬浮(1)提出问题:同样在液体中,为什么有的物体上浮、有的下沉、有的悬浮?(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欲望。)(2)进行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3)分组实验(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完

17、成提供的器材实验 提供的器材:木块,铁块,水,鸡蛋,盐水,溢水杯(含小桶),弹簧测力计,烧杯。完成实验(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4、分析交流,得出结论(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物上浮 最终漂浮 F浮=G物 F浮=G物 悬浮 F浮G物下沉 最终沉底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浮沉,总结规律,加深学生对浮沉条件的印象2拓展延伸1、让学生将实验桌上的小瓶和金属箔分别没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2、让学生利用浮沉条件解释看到的现象。3、请同学们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浮沉状态,并尝试思考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状态的? (

18、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来挖掘教材的深度,使学生理解为实现物体的浮沉所采取的措施,为下面应用实例的学习埋下伏笔。)演示实验三:1、将同一木块先后放入酒精和盐水中,在液面相应位置做出标记。2、让学生对比标记的位置并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最后师生共总结:对于始终漂浮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液体密度的改变将影响物体的浮沉。(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来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体验“眼见为实”中思考和理解相应的物理道理。)(三)应用轮船:通过图片展示,结合浮沉条件解释轮船的工作原理,并介绍排水量等知识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潜水艇:通过视屏来展示其工作原理依靠改变自

19、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3气球和飞艇:气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通过条理的板书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一目了然)教学建议:一、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对浮力知识错误的感性认识,如:认为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这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组使用尝试性实验排除无关因素,并且在随堂练习中加入相关题目,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反馈进一步强化认识。二、 浮力产生原因的公式推导(阿基米德原理)三、对课本上探究实验的处理:由于学校条件所限,没有溢水杯,而课本插图上的方法也有

20、一定的不足,因此我对探究实验作了如下一些处理:用废弃的饮料瓶自制溢水杯,减小实验误差;用薄塑料袋代替小桶(自重远小于弹簧秤的感量),简化实验过程以减小实验误差,强化F浮与G排液的大小比较。另外,除了课本中的实验器材外,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大量筒、天平等其他器材,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独特的实验方案选择器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物体浮沉条件中浮力、物重、排开水的重力以及轮船排水量的公式之间的推导系统化,针对学生易出现的思维障碍“对症下药”有意识地运用科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知,尝试创新,发展实践能力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评价建议:一、及时评价(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等)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积极回应;课堂有意识的设置发散性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