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 .pdf

上传人:H****o 文档编号:33681305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 .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1/4 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1 底片上缺陷影像的分析1.1 底片上影像来源分类底片上影像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按其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类:1. 由缺陷造成的缺陷影像;2. 由试件外观形状造成表面几何影像;3. 由于材料、工艺条件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伪缺陷影像。对于底片上的每一个影像,评片人员都应能够作出正确解释。影像分析和识别是评片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片人员的基本技能。1.2 焊接缺陷影像的显示特征焊接缺陷的影像特征基本取决于焊缝中缺陷的形态、分布、走向和位置,因射线透照角变化而造成的影像畸变或影像模糊也应予以充分考虑;对缺陷特性和成因的充分了解和经验,有

2、助于缺陷的正确判断。必要时,应改变射线检测方案重新拍片;也可对可疑影像进行解剖分析,这样可以减少误判和漏判。缺陷影像的判定,应依据三个基本原则:1.2.1 影像的黑度 (或亮度 )分布规律。如气孔的黑度变化不大,属平滑过渡型;而夹渣的黑度变化不确定,属随机型。1.2.2 影像的形态和周界。如裂纹的影像为条状,且必有尖端;而未焊透或条状夹渣虽然也是条状的,但一般不可能有尖端。未焊透的两边周界往往是平直的,而夹渣的周围往往是弧形不规则的,而气孔的形态大多是规则的。1.2.3 影像所处的部位。如破口边沿未熔合往往产生于焊接坡口的熔合面上,因此大多出现在焊缝轴线的两侧;而未焊透则多出现在焊缝轴线上。2

3、 缺陷影像的识别2.1 气孔2.1.1 成像:呈暗色斑点,中心黑度较大,边缘较浅平滑过渡,轮廓较清晰。2.1.2 形状:圆形、椭圆形、长条形、虫形等。2.1.3 形态:单个、分散、密集、链状等。2.1.4 分布:焊缝中任意部位。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1.5 两种特殊情况针孔:直径较小,但影像黑度很大,一般发生在焊缝中心。参见以下电子图片。夹珠:它是由前一道焊接生成的气孔,被后一道焊接熔穿,铁水流进气孔的空间而形成的,在底片上的影像为黑色气孔中间包含着一个白色圆珠。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2 非金属夹渣2.2.1 成像:呈暗色斑点,黑度分布无规律,轮廓不圆滑,小点状夹渣轮廓较不清晰。2.2.2 形

4、状:形状较不规测,点状、长条形、块状,有时带尖角。2.2.3 分布:焊缝中任意部位。2.2.4 形态:单个或分散、密集(网状) 、长条断续等。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3 夹钨(金属夹渣)2.3.1 成像:呈亮点,轮廓清晰。2.3.2 形状:圆形、椭圆形、长条形或呈开花状。2.3.3 分布:氩弧焊打底电弧焊盖面的焊缝分布在根部;全氩焊焊缝在焊缝任意部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

5、2/4 2.3.4 单个、分散、密集等。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4 未焊透2.4.1 成像与形状:大多呈清晰的暗色直线条或带,宽窄取决于对口间隙。无对口间隙的所形成的未焊透呈现一条笔直的暗线。2.4.2 分布:一般处于焊缝影像的中间,顺焊缝轴线延伸; 因透照偏或焊偏, 也可能偏向一侧。2.4.3 形态:断续、连续,有时能贯穿整张底片。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5 未熔合未熔合分层间未熔合、坡口边缘未熔合及钝边未熔合。层间未熔合系一薄层且与射线方向垂直,在底片上很难成像,如伴有夹渣会成像,一般很难判定为未熔合,大都当作夹渣评定了。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通过仔细的分析,可以将层间未熔合识别出来,下面结合具体

6、底片来说明。2.5.1 坡口边缘未熔合成像:呈现一条笔直的暗线或一边笔直一边不整齐的暗条。位置:偏向焊缝轴线的一侧(一般为焊缝中心至焊缝边沿1/2 处) ,沿焊缝纵向延伸。形态:断续、连续。2.5.2 钝边未熔合成像:呈现一边笔直一边不整齐的暗条。位置:在焊缝轴线附近;因透照偏或焊偏,也可能偏向一侧。形态:断续、连续。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6 裂纹2.6.1 成像:呈不直的暗细线,端部尖细。热裂纹走向曲折,有分叉;冷裂纹走向不曲折没有分叉。2.6.2 位置:焊缝根部、焊道内、热影响区及弧坑等相应部位均可呈现。2.6.3 形态:单条、断续。按照裂纹的走向可分为:纵向裂纹,参见以下电子图片;横向裂

7、纹,;参见以下电子图片辐射状裂纹,参见以下电子图片。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裂纹的影像差异和变化较大,因为裂纹影像不仅与裂纹自身形态有关,而且与射线能量、工件厚度、透照角度、底片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例如,透照时射线束方向与裂纹深度方向平行,得到的裂纹影像是一条黑线,随着透照角度逐渐增大,黑线将变宽,同时黑度变小,透照角度更大时,可能只出现一条模糊的宽带阴影,完全失去了裂纹影像特征。又例如,薄板焊缝的裂纹影像比较清晰,各种细节特征可以显示出来,而当透照厚度增加后,细节特征可能有一部分丧失,甚至完全消失,影像将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在影像分析时,要注意各种因素对裂纹影像变化的影响。2.7 内凹2.7.1 成

8、像:呈现为一条较宽的带状暗影,中间较黑向两侧逐渐过渡变浅。2.7.2 位置:在焊缝轴线附近并沿轴线延伸。2.7.3 形态:断续、连续。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8 错边如前所述错边是由于焊缝两侧母材没有对正,中心线平行而硬性焊接,为了外观上的需要用熔焊金属将余高焊平,从而使项下错的钢板部分(下图的左侧)变厚。这样,在底片上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3/4 影像沿焊缝轴线形成明显的

9、分界线,分界线黑度一侧较暗一侧较浅,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9 烧穿前已述及,烧穿是将焊缝烧出了孔洞,因而在底片上呈现黑度很深且面积较大的暗影。有时由于熔焊金属流入孔洞,使其在暗影中出现一个亮斑。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10伪缺陷影像及识别伪缺陷是指由于照相材料、工艺或操作不当在底片上留下的影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2.10.1划痕胶片被尖锐物体 (指甲、器具尖角、胶片尖角、砂粒等)划过,在底片上留下的黑线。划痕细而光滑, 十分清晰。 识别方法主要是借助反射光观察,可以看到底片上药膜有划伤痕迹。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10.2压痕胶片局部受压会引起局部感光,从而在底片上留下压痕。压痕是黑度很大的黑点,

10、其大小与受压面积有关,借助反射光观察,可以看到底片上药膜有压伤痕迹。2.10.3折痕胶片受弯折,会发生减感或增感效应。曝光前受折,折痕为白色影像,曝光后受折,折痕为黑色影像,最常见的折痕形状呈月牙形。借助反射光观察,可以看到底片有折伤痕迹。2.10.4水迹由于水质不好或底片干燥处理不当,会在底片上出现水迹,水滴流过的痕迹是一条黑线或黑带,水滴最终停留的痕迹是黑色的点或弧线。水迹可以发生在底片的任何部位,黑度一般不大。水流痕迹直而光滑,可以找到起点和终点;水珠痕迹形状与水滴一致;借助反射光观察有时可以看到底片上水迹处药膜有污物痕迹。2.10.5静电感光切装胶片时,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发生放电现像使胶

11、片感光,在底片上留下黑色影像。静电感光影像以树枝状为最常见,也有点状或冠状斑纹影像。静电感光影像比较特殊,易于识别。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10.6显影斑纹由于曝光过度,显影液温度过高,浓度过大导致快速显影,或因显影时搅动不及时,均会造成显影不均匀,从而产生显影斑纹。显影斑纹呈黑色条状或宽带状,在整张底片范围出现,影像对比度不大,轮廓模糊,一般不会与缺陷影像混淆。参见以下电子图片。2.10.7显影液沾染显影操作开始前,胶片上沾染了显影液。沾上显影液的部位提前显影,黑度比其他部位大,影像可能是点、条或成片区域的黑影。6.4.12.8定影液沾染显影操作开始前,胶片沾染了定影液,沾上定影液的部位发生定

12、影作用,使得该部位黑度小于其他部位,影像可能是点、条或成片区域的白影。参见以下电子图片。6.4.12.9增感屏伪缺陷由于增感屏的损坏或污染使局部增感性能改变而在底片上留下的影像。如增感屏上的折痕或划痕会在底片上造成黑色伪缺陷影像,而增感屏上的污物在底片上造成白色影像。图错边示意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缺陷影像的识别4/4 增感屏引起的伪缺陷,在底片上的形状和部位与增感屏上完全一致。当增感屏重复使用时,伪缺陷会重复出现,避免此类伪缺陷的方法是经常检查增感屏,及时淘汰损坏了的增感屏。底片上其他伪缺陷还有: 因胶片质量不好或暗室处理不当引起的药膜脱落、网纹、指印、污染等,因胶片保存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跑光、霉点等。参见以下电子图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