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消化与吸收.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3365948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PDF 页数:93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消化与吸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06-消化与吸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消化与吸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消化与吸收.pdf(9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生理学 第6章生理学 第6章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的组成 n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 : 通过消化道的运动,通过消化道的运动, 将食物切割、将食物切割、 磨碎,磨碎, 与消化液混合,与消化液混合, 不断向前不断向前 推进的过程推进的过程 n 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chenmical digestion) : 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 营养成分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成分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 物质的过程。物质的过程。 消化(消化(digestion):

2、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 分子物质的过程分子物质的过程 概述概述 吸收吸收(absorption):经过消化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经过消化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 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 基本特性基本特性 (1) 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 (2) 伸展性大(2) 伸展性大 (3) 紧张性 (tonicity)(3) 紧张性 (tonicity) (4)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4)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规则 (5) 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5

3、) 对机械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2. 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 (1)(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60: -60-50mV, 形成原因主要是K外流, 其次有Na-50mV, 形成原因主要是K外流, 其次有Na+ +-K-K+ +泵泵 的生电作用的生电作用 (2)(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时程较长(10: 时程较长(1020ms), 幅值较低,去极相20ms), 幅值较低,去极相钙-钠通道钙-钠通道开开 放(主要是Ca放(主要是Ca2+ 2+ ,少量Na ,少量Na+ +) (3)(3)慢波慢波(Slow Wave), :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和周期性的(Slow Wav

4、e), :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和周期性的 电位波动, 其频率较慢, 又称为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电位波动, 其频率较慢, 又称为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胃3次/分钟, 十二指肠12次/分钟, 波幅10胃3次/分钟, 十二指肠12次/分钟, 波幅1015mV, 时程几秒至几十秒15mV, 时程几秒至几十秒 10-15mV 慢波慢波 机制:机制: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与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 起源:起源: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细胞 (Interstitial

5、 Cells of Cajal,ICC),), 产生的电活动可以电紧张形式很快扩布产生的电活动可以电紧张形式很快扩布 到纵行肌和环形肌细胞,启动BER到纵行肌和环形肌细胞,启动BER ,为,为 胃肠运动的起搏细胞胃肠运动的起搏细胞 。 绿色为绿色为ICC,红色为神经纤维,红色为神经纤维 作用: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本身在此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本身 不引起肌肉收缩,但能降低AP产生的阈值(使RP接近于产不引起肌肉收缩,但能降低AP产生的阈值(使RP接近于产 生AP的阈电位)。生AP的阈电位)。 平滑肌细胞的两个临界膜电位值:去极化至平滑肌细胞的两个临界

6、膜电位值:去极化至 机械阈机械阈(mechanical threshold) ,细胞内,细胞内Ca2+增加,激活增加,激活 细胞收缩,而不一定引发动作电位;细胞收缩,而不一定引发动作电位; 电阈电阈(electricalthreshold)时,则引起动作电位发放,时,则引起动作电位发放, 进入细胞内的进入细胞内的Ca2+更多,收缩进一步增强。慢波上负载的动更多,收缩进一步增强。慢波上负载的动 作电位数目越多,肌肉的收缩就越强作电位数目越多,肌肉的收缩就越强。 机械阈机械阈 电阈电阈 RP BER 阈电位阈电位 AP(峰电位)(峰电位)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P)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消化道平滑肌

7、细胞的AP是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 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AP的频率取决于慢波电位去极化的幅度。的频率取决于慢波电位去极化的幅度。 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AP主要是由主要是由Ca2 内流引起的。 内流引起的。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电压依赖性钙通道(potential-dependent Ca2+ channel, PDC),主要由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所激活;慢),主要由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所激活;慢 波去极化达到机械阈时也可引起该通道开放;波去极化达到机械阈时也可引起该通道开放; 受体控制性钙通道受体控制性钙通道( (receptor-operated Ca2+ channel

8、, ROC),主要由去甲肾上腺素激活。),主要由去甲肾上腺素激活。 CaCa2+ 2+与胃肠道平滑肌活动的关系 与胃肠道平滑肌活动的关系 平滑肌细胞膜上有两种钙通道:平滑肌细胞膜上有两种钙通道: 三磷酸肌醇三磷酸肌醇(inositol triphosphate,IP3)与其受体)与其受体 结合后引起Ca结合后引起Ca2+ 2+通道开放; 通道开放; 经通道进入胞质的Ca 经通道进入胞质的Ca2+ 2+可激活肌质网上的 可激活肌质网上的ryanodine 受体,诱发肌质网释放Ca受体,诱发肌质网释放Ca2+ 2+。 。 肌质网释放Ca肌质网释放Ca2+ 2+ 的通道: 的通道: Ach M受体受

9、体Ca通道通道Ca内流内流 肌质网肌质网ryanodine受体受体 释放释放Ca 平滑肌收缩平滑肌收缩 儿茶酚胺儿茶酚胺: 受体受体 K +通道开发通道开发 K+外流外流 超极化超极化 受体受体 肌浆网肌浆网Ca 2+泵泵 Ca 2+回收回收 收缩收缩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人各种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人各种消化腺分泌消化液 68L/8L/天天 消化液成分消化液成分 H2O:占:占90%以上以上 无机盐:无机盐:H+、Na、HCO3等等 有机物:各种消化酶、粘蛋白有机物:各种消化酶、粘蛋白 消化液作用消化液作用: 1.分解营养成分分解营养成分 2. 提供适宜提供适宜pH环境环境 3. 稀

10、释食物稀释食物, 使其等渗使其等渗, 利于吸收利于吸收 4. 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 1分类1分类 2作用2作用 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1)粘膜下神经丛1)粘膜下神经丛 2)肌间神经丛2)肌间神经丛 概(4) -3(I ) 内在神经丛:内在神经丛: 肌肌 间间 神神 经经 丛丛 粘膜粘膜 下神下神 经丛经丛 交感交感 神经神经 副交感副交感 神经神经 内在神经系统内在神经系统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副交感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支配 v 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 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 走走N,以下称盆,以下称盆N v 节

11、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v 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 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 素能神经,释放肽类物质素能神经,释放肽类物质 v 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通 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通 常引起胃肠道运动常引起胃肠道运动增强增强,腺体,腺体 分泌增加。分泌增加。 外来神经外来神经 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支配 v1 1起源:T1-L2,3起源:T1-L2,3 v 支配:内在神经元、胃 支配:内在神经元、胃 肠平滑肌、消化腺、血管肠平滑肌、消化腺、血管 平滑肌平滑肌 v 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v 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抑 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抑 制胃肠道运动,制胃肠道运动,抑

12、制抑制腺体腺体 分泌。分泌。 外来神经外来神经 外来神经双重支配外来神经双重支配 副交感N:副交感N:兴奋兴奋作用为主作用为主 交 感 N:交 感 N:抑制抑制作用为主作用为主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激素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消化道内分泌消化道内分泌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胃肠内分泌细胞特点: 种类:种类:40多种,多种, 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总和,数量超过体内内分泌腺细胞总和, 是是 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具

13、有摄取胺的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能力的细具有摄取胺的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能力的细 胞称为胞称为APUD细胞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 。 细胞名称细胞名称分泌产物分泌产物分泌部位分泌部位 A细胞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胰岛胰岛 B细胞B细胞胰岛素胰岛素胰岛胰岛 D细胞D细胞生长抑素生长抑素胰岛 胃 小肠 结肠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G细胞G细胞促胃液素(胃泌素)促胃液素(胃泌素)胃窦 十二指肠胃窦 十二指肠 I细胞I细胞缩胆囊素缩胆囊素小肠上部小肠上部 K细胞K细胞抑胃肽抑胃肽小肠上部小肠

14、上部 Mo细胞Mo细胞胃动素胃动素小肠小肠 N细胞N细胞神经降压素神经降压素回肠回肠 PP细胞PP细胞胰多肽胰多肽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S细胞S细胞促胰液素(胰泌素)促胰液素(胰泌素)小肠上部小肠上部 胃肠主要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分布及分泌物胃肠主要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分布及分泌物 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 胃肠激素的分泌方式 C. 神经分泌神经分泌(neurocrine) D. 管腔分泌(管腔分泌(solinocrine) E. 自分泌(自分泌(autocrine) A. 内分泌内分泌(endocrine) B. 旁分泌旁分泌(paracrine) 2 胃肠激素作用胃肠

15、激素作用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不同胃肠激素作用不同不同胃肠激素作用不同 (2)调节其它激素释放)调节其它激素释放 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抑胃肽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 (3)营养作用:营养作用: 有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有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 生长的作用,生长的作用, 称为营养作用(称为营养作用(trophic action), 如胃泌素能如胃泌素能 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DNA、RNA和蛋白质和蛋白质 的合成。的合成。 五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释放的刺激物五种胃肠激素

16、的主要生理作用及释放的刺激物 激素名称主要生理作用引起释放的刺激物激素名称主要生理作用引起释放的刺激物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使胃窦和幽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使胃窦和幽门 括约肌收缩,促进胃排空,促进胃肠运动括约肌收缩,促进胃排空,促进胃肠运动 和胃肠上皮生长和胃肠上皮生长 蛋白质消化产物、迷走蛋白质消化产物、迷走 神经递质、扩张胃神经递质、扩张胃 缩胆囊素缩胆囊素 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增强小肠和结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增强小肠和结 肠运动,抑制胃排空,增强幽门括约肌收肠运动,抑制胃排空,增强幽门括约肌收 缩,松驰缩,松驰Oddi括约肌,促进胰腺外分泌部括约肌,促

17、进胰腺外分泌部 的生长的生长 蛋白质消化产物、脂肪蛋白质消化产物、脂肪 酸酸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刺激胰液及胆汁中的刺激胰液及胆汁中的HCO3- -分泌,抑制胃分泌,抑制胃 酸分泌和胃肠运动收缩幽门括约肌,抑制酸分泌和胃肠运动收缩幽门括约肌,抑制 胃排空,促进胰外分泌部生长胃排空,促进胰外分泌部生长 盐酸、脂肪酸盐酸、脂肪酸 抑胃肽抑胃肽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 泌,抑制胃排空泌,抑制胃排空 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 酸酸 胃动素胃动素 在消化间期刺激胃和小肠的运动在消化间期刺激胃和小肠的运动 迷走神经、盐酸和脂肪迷走神经、盐酸和

18、脂肪 1 脑肠肽的概念脑肠肽的概念 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双重分布的肽 类物质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类物质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胃液的分泌及调节胃液的分泌及调节 胃的运动及调节胃的运动及调节 胃的功能:暂时储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胃的功能:暂时储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 外分泌腺外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G细胞、细胞、D细胞细胞 贲门腺贲门腺 泌酸腺泌酸腺 幽门腺幽门腺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 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 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

19、步消化的功能。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 成人成人12L (一)胃的分泌(一)胃的分泌 胃的分泌腺胃的分泌腺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1. 胃液成分和作用1. 胃液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纯净的胃液pH0.9 1.5, 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正常成正常成 人分泌量约人分泌量约1.5 2.5L天天 (1) 盐酸盐酸, 也称胃酸也称胃酸 基础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空腹时盐酸的排出量:空腹时盐酸的排出量,正常人,正常人0 5mmol/h。 最大酸排出量最大酸排出量:在食物或药物的刺激下的盐酸排:在食物或药物的刺激下的盐酸排 出量出量, 正常人正常人20 25mmol/h。 盐酸的分泌机制盐酸的分泌机

20、制:H来源于代谢水来源于代谢水, H-K,ATP酶酶 转运转运, 图图 胃酸最大排出量与壁细胞数目的关系胃酸最大排出量与壁细胞数目的关系 胃酸的分泌机制胃酸的分泌机制 来源:壁细胞来源:壁细胞 胃酸的分泌:主动分泌,餐后碱潮胃酸的分泌:主动分泌,餐后碱潮 奥美拉唑(奥美拉唑(-) 胃酸的作用胃酸的作用 n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n促促胰液素分泌- 促胰液、促促胰液素分泌- 促胰液、 胆汁、小肠液分泌胆汁、小肠液分泌 n促小肠对Fe促小肠对Fe2+ 2+和Ca 和Ca2+ 2+的吸收 的吸收 n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 n使蛋

21、白质变性易于消化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主要来源主细胞, 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主要来源主细胞, 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 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 H+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pepsin) 蛋白质蛋白质眎、胨,眎、胨, 少量少量 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和氨基酸 pH2.03.5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3)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 分泌粘液细胞:分泌粘液细胞: 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幽门腺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幽门腺 粘液的主要成分粘液的

22、主要成分:糖蛋白:糖蛋白 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氢盐共 同形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同形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 可可 有效保护胃粘膜。特点:粘度有效保护胃粘膜。特点:粘度 大,大, 表面表面pH为为2.0,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 面为面为7.0。 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 barrier): (4)内因子()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n 分泌:壁细胞分泌:壁细胞 n 分子量:分子量:6万万 n 成分:糖蛋白成分:糖蛋白 n 作用:促进作用:促进VitB12的吸收的吸收 临床联系:临床联系: 内因子缺乏引起内因子缺乏引

23、起VitB12缺乏,导致恶性贫血缺乏,导致恶性贫血 2.胃黏膜屏障(2.胃黏膜屏障(mucosal barrier) ) 胃的自身保护作用胃的自身保护作用 3. 细胞保护( 3. 细胞保护(cytoprotection)作用 )作用 1.胃黏液-HCO1.胃黏液-HCO3 3- -屏障屏障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AChACh G细胞G细胞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壁细胞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内在神经末梢内在神经末梢 促进胃液分泌:Ach,促胃液素,组胺促进胃液分泌:Ach,促胃液素,组胺 肠嗜铬样细胞肠嗜铬样细胞

24、 组胺组胺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生生 长长 抑抑 素素G细胞G细胞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壁细胞 促进胃液分泌:Ach,促胃液素,组胺促进胃液分泌:Ach,促胃液素,组胺 肠嗜铬样细胞肠嗜铬样细胞 组胺组胺 抑制胃液分泌:生长抑素抑制胃液分泌:生长抑素 D细胞细胞 阿托品(阿托品(-) 西米替丁(西米替丁(-) 丙谷胺(丙谷胺(-)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假饲实验示意图假饲实验示意图 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 位,人为分为:头期、位,人为分为:头期、 胃期、肠期胃期、肠期 消化期的

25、胃液分泌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1)1)头期头期(神经调节)食物刺(神经调节)食物刺 激头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 激头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胃液特点:胃液特点: 酶高,酸高,占总量30%酶高,酸高,占总量30% 受食欲的影响受食欲的影响 胃腺分泌胃腺分泌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Ach)(Ach) 是反射调节过程是反射调节过程 头部感受器兴奋头部感受器兴奋 . . 中枢中枢 G细胞G细胞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2)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2)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60%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60% 胃底胃体机械扩张

26、刺激 中枢胃底胃体机械扩张刺激 中枢 胃幽门部机械扩张刺激壁内神经丛胃液分泌胃幽门部机械扩张刺激壁内神经丛胃液分泌 胃幽门部食物化学刺激 幽门部G细胞促胃液素胃幽门部食物化学刺激 幽门部G细胞促胃液素 食食 物物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短反射短反射 (3)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3)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 机制: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机制: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胃液特点:量少,占总量的1/10胃液特点:量少,占总量的1/10 小肠 胃腺分泌胃液小肠 胃腺分泌胃液 胃泌素、肠泌酸素胃泌素、肠泌酸素 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1)盐

27、酸1)盐酸 胃窦:pH1.21.5 胃窦:pH1.21.5 抑制胃酸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 pH 2.5 pH 2.5 抑制胃酸分泌 抑制胃酸分泌 HCl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HCl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胃酸胃酸 HClS细胞分泌胰泌素细胞分泌胰泌素 胃酸分泌胃酸分泌 HCl 球部分泌球抑胃素球部分泌球抑胃素 胃酸分泌胃酸分泌 2)脂肪:体液调节(肠抑胃素)2)脂肪:体液调节(肠抑胃素) 3)高张溶液:神经调节(肠-胃反射)3)高张溶液:神经调节(肠-胃反射)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肠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肠 抑胃素”抑胃素”

28、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分泌。 林可胜林可胜 1897- 1969 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分泌胃反射抑制胃分泌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引起小肠释放肠抑胃素引起小肠释放肠抑胃素 (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 作用: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作用:容纳食物、机械消化、排空食物 1主要形式主要形式 (1)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概念:概念: 咀嚼、吞咽食物时,咀嚼、吞咽食物时, 食物对咽、食道等处的感受器食物对咽、食道等处的感受器 刺激可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刺激可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 意义:意义: 适

29、应于量食物的摄入,而胃内压变化不大。适应于量食物的摄入,而胃内压变化不大。 机制: 机制:迷走-迷走长反射(迷走-迷走长反射(肽类纤维肽类纤维) 2.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n 保持一定胃内压保持一定胃内压 n 保持胃的形状和位置保持胃的形状和位置 (3)蠕动)蠕动: 起始于胃中部的,起始于胃中部的, 约约3次次min 作用:作用: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混合, 利于化学性消化 利于化学性消化 磨碎磨碎食物 (即机械性消化) 食物 (即机械性消化) 推进推进食糜 (胃排空)食糜 (胃排空) 增强胃蠕动:增强胃蠕动: 迷走神经兴奋; 迷走神

30、经兴奋; 促胃液素; 促胃液素; 促胃动素。 促胃动素。 调节:调节: 减弱胃蠕动:减弱胃蠕动: 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生长抑素;生长抑素; 抑胃肽抑胃肽 胃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及其控制 1定义1定义 胃排空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进食。进食5min后开始,混合食物排空通常需要后开始,混合食物排空通常需要46h。 2胃排空动力2胃排空动力 食物进入食物进入 胃胃 胃运动胃运动 幽门括约肌幽门括约肌 舒张舒张 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 食物进入十二指肠食物进入十二指肠 直接动力:胃

31、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差直接动力: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差 原动力:原动力: 胃运动胃运动 3、影响胃排空的因素3、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1)食物的理化性质1)食物的理化性质 糖蛋白脂肪糖蛋白脂肪 稀、细、等渗 快 (反之则慢)稀、细、等渗 快 (反之则慢) 2)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2)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 食物机械刺激胃胃运动加强食物机械刺激胃胃运动加强 食物化学刺激胃食物化学刺激胃 壁内神经反射壁内神经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迷走-迷走反射 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胃胃 排排 空空 加加 快快 3)十二指肠内因素抑制胃排空3)十二指肠内因素抑制胃排空 食物(酸,脂肪,高食物(酸,脂肪,高 渗,

32、机械扩张)渗,机械扩张) 十二指肠壁十二指肠壁 感受器感受器 胃运动减弱胃运动减弱 肠-胃反射肠-胃反射 十二指肠黏膜内十二指肠黏膜内 分泌细胞分泌细胞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抑胃肽抑胃肽 胃胃 排排 空空 减减 慢慢 盐酸对胃和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盐酸对胃和十二指肠运动的影响 肠肠-胃反射胃反射(entero- gastric reflex)是指小)是指小 肠上部受到食糜刺激后,肠上部受到食糜刺激后, 引起的抑制胃液分泌和引起的抑制胃液分泌和 胃运动的反射活动。胃运动的反射活动。 意义意义: 使胃内食糜以适合小使胃内食糜以适合小 肠消化吸收的速度逐肠消化吸收的速度逐 次排出次排出 酸在肠内被中和酸

33、在肠内被中和 消除了对消除了对 消化产物被吸收消化产物被吸收 胃排空的胃排空的 再排空再排空 再抑制再抑制 十二指肠内食物被推向前方十二指肠内食物被推向前方 抑制性影响抑制性影响 排空停止排空停止 意义意义: 使胃内食糜以适合小肠消化吸收的速度逐次排出使胃内食糜以适合小肠消化吸收的速度逐次排出 可以从哪些途径减轻胃酸分泌?可以从哪些途径减轻胃酸分泌? 1.抑制抑制H+-K+-ATP酶酶 2.阻断阻断M受体受体 3.阻断阻断H2受体受体 4.阻断促胃液素受体阻断促胃液素受体 5.高选迷走神经切断高选迷走神经切断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的分

34、泌与排出 三、小肠液的分泌三、小肠液的分泌 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 胰腺胰腺 组成组成胰液胰液 腺泡细胞:腺泡细胞:各种胰酶各种胰酶 小导管管壁细胞小导管管壁细胞: H2O、HCO3 1-2L/日,无色,日,无色, 无味、碱性,无味、碱性, pH7.8-8.4 外分泌腺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 胰岛素胰岛素 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 (一)胰腺的功能、胰液的性质(一)胰腺的功能、胰液的性质 -1(In)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二)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二)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 HCO3- 1)中和HCl,保护肠黏膜1)中和HCl,保护肠黏膜 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

35、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 环境环境 浓度:140mmol/L (比血浆高4倍)浓度:140mmol/L (比血浆高4倍) 与胰液的分泌速率有关。与胰液的分泌速率有关。 来源:胰腺导管上皮来源:胰腺导管上皮 作用:作用: 2.胰酶2.胰酶 1)胰淀粉酶1)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 淀粉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 胰淀粉酶胰淀粉酶 最适最适pH为为 6.77.0 为为 -淀粉酶,淀粉酶, 消化产物为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消化产物为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 2)胰脂肪酶2)胰脂肪酶(lipase)

36、胰脂肪酶胰脂肪酶 辅脂酶辅脂酶 pH为为7.58.5 3)蛋白酶原3)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trypsin 肠激酶肠激酶 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糜蛋白酶 chymotrypsin 单独单独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眎和胨 共同共同作用时将蛋白质分解为作用时将蛋白质分解为短肽+氨基酸短肽+氨基酸 氨基酸氨基酸 羧基肽酶羧基肽酶 4)其他消化酶4)其他消化酶 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5)胰蛋白酶抑制物5)胰蛋白酶抑制物 能和胰蛋白酶结合成无活性的化合物,防止小能和胰蛋白酶结合成无活性的化合物,

37、防止小 量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而发生自身消化量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而发生自身消化 因为: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肠因为: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肠 腔中激活)。胰蛋白酶抑制物: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腔中激活)。胰蛋白酶抑制物: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 蛋白酶等其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蛋白酶等其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正常时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为什么并不消化胰腺本身?正常时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为什么并不消化胰腺本身? 当暴饮暴食时或胰腺受到创伤当暴饮暴食时或胰腺受到创伤 以及导管阻塞时,不能阻止大量胰以及导管阻塞时,不能阻止大量胰 蛋白酶原活化后的自身消化过程蛋白酶原活化后的自身消

38、化过程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 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 HCO3- H2O 腺泡细胞分泌腺泡细胞分泌 胰酶胰酶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2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分泌的调节 2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分泌的调节 消化间期胰液分泌很少消化间期胰液分泌很少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的形象、气味, 食物对口腔、食道、食物对口腔、食道、 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通过神经反射(条件和非条件)引起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通过神经反射(条件和非条件)引起 胰液分泌。胰液分泌。 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酶高而量不高酶高而量不高 (2)体

39、液调节)体液调节: 胰泌素胰泌素(secrtin) n 促进胰腺小导管上皮分泌水分和碳酸氢促进胰腺小导管上皮分泌水分和碳酸氢 盐(盐(量大而酶不高);量大而酶不高); n 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胆汁分泌 n 抑制胃酸和促胃液素分泌抑制胃酸和促胃液素分泌 刺激分泌:刺激分泌:HCl,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 William Bayliss (1860-1924)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 作用:作用:促进胰腺腺泡分泌促进胰腺腺泡分泌消化酶(酶高而量不高)消化酶(酶高而量不高) 促进促进胆囊平滑肌收缩胆囊平滑肌收缩 分泌:分泌:蛋白分解产物、脂肪

40、酸、胃酸、脂肪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胃酸、脂肪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作用:作用:促进胰腺腺泡分泌消化酶,促进胰腺腺泡分泌消化酶,酶高而量不高酶高而量不高 分泌:分泌:迷走兴奋,机械扩张胃,胃内蛋白消化产物迷走兴奋,机械扩张胃,胃内蛋白消化产物 胃期胃期 头期头期 20% 肠期肠期 70% 胃期胃期 5-10% 3胰液分泌的反馈性调节3胰液分泌的反馈性调节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防止胰酶过度释放防止胰酶过度释放 小肠粘膜小肠粘膜 CCK-释放肽CCK-释放肽 胰蛋白酶抑制物胰蛋白酶抑制物 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CCKCCK 胰酶 胰酶 临床联系临床联系 在慢性胰腺炎患者胰酶分泌反馈性抑制作用在慢性胰

41、腺炎患者胰酶分泌反馈性抑制作用 CCK释放刺激胰腺分泌,并产生持续性疼痛释放刺激胰腺分泌,并产生持续性疼痛 分解分解 (二)胆汁的成分(二)胆汁的成分 1H1H2 2O O 3有机物 :胆盐3有机物 :胆盐(bile salt) 、胆、胆 固醇、卵磷脂、胆色素固醇、卵磷脂、胆色素 2无机盐 2无机盐 肝细胞肝细胞 胆囊胆囊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肝胆汁肝胆汁 胆囊胆汁胆囊胆汁 消化期消化期 非消化期非消化期 金黄色,碱性金黄色,碱性 墨绿色,酸性墨绿色,酸性 (二)胆汁(bile)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bile)的分泌与排出 持续分泌、间歇排放持续分泌、间歇排放 (三)胆汁的作用(胆盐)(三)胆汁

42、的作用(胆盐) 1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1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 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 3促脂溶性3促脂溶性VitA、D、E、 K的吸收 的吸收 2促脂肪吸收:与脂肪代2促脂肪吸收:与脂肪代 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 (Mixed micelle) 促其促其 转运 转运 脂肪滴脂肪滴 微胶粒微胶粒 胆盐进入小肠后,约95%被胆盐进入小肠后,约95%被 回肠末端黏膜吸收,通过门V又回肠末端黏膜吸收,通过门V又 回到肝脏,再成为合成胆汁的回到肝脏,再成为合成胆汁的 原料,然后胆汁又分泌入肠,原料,然后胆汁又分泌入肠, 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肠肝

43、循环。 返回肝脏的胆盐有刺激肝返回肝脏的胆盐有刺激肝 胆汁分泌的作用。胆汁分泌的作用。 4.促胆汁的自身分泌促胆汁的自身分泌: 肠肠-肝循环肝循环 2.体液调节2.体液调节 缩胆囊素(CCK) 缩胆囊素(CCK) 促胰液素(secretin) 促胰液素(secretin) 促胃液素(GSA) 促胃液素(GSA) 胆盐 胆盐 食物(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食物(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 糖)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纯糖) 条件与非条件反射(纯 神经机制迷走-促胃液素机制)神经机制迷走-促胃液素机制) 肝脏胆汁分泌肝脏胆汁分泌 胆囊胆汁排放胆囊胆汁排放 1.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 (三)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三)胆

44、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胆囊平滑肌胆囊平滑肌 胆囊收缩胆囊收缩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胆汁排放胆汁排放 oddis括约肌紧张性降低括约肌紧张性降低 蛋白质分解产物、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肪酸脂肪酸,HCl,脂肪脂肪 血血 肝细胞肝细胞 胆汁胆汁 胆囊胆囊 胆囊收缩胆囊收缩 胃泌素胃泌素 胃酸胃酸 小肠粘摸小肠粘摸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作用于胆管系统作用于胆管系统 胆汁量、胆汁量、 HCO3- 增加增加(胆盐分泌不增加胆盐分泌不增加)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血血 肝细胞肝细胞 胆汁胆汁 胆囊胆囊 胆囊收缩胆囊收缩 胃泌素胃泌素 胃酸胃酸 小肠粘摸小肠粘摸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45、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作用于胆管系统作用于胆管系统 胆汁量、胆汁量、 HCO3- 增加增加(胆盐分泌不增加胆盐分泌不增加) 胆囊平滑肌胆囊平滑肌 胆囊收缩胆囊收缩 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 胆汁排放胆汁排放 oddis括约肌紧张性降低括约肌紧张性降低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小肠小肠 90回肠末端吸收回肠末端吸收门静门静 脉脉肝脏肝脏胆汁分泌,胆汁分泌, 每餐每餐23次,次, 每次损失每次损失5。 蛋白质分解产物、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肪酸脂肪酸,HCl,脂肪脂肪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盐胆盐小肠小肠 90回肠末回肠末 端吸收端吸收门静脉门静脉肝脏肝脏 胆汁分泌,胆汁分泌

46、, 每餐每餐23次,次, 每次损失每次损失5。 (2)体液的作用:)体液的作用: n 胃泌素胃泌素肝细胞和胆囊肝细胞和胆囊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n 胃泌素胃泌素胃酸分泌胃酸分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胰泌素胰泌素胆汁分泌胆汁分泌 n 胰泌素胰泌素胆管系统胆管系统HCO3-分泌分泌 n 蛋白质分解产物、蛋白质分解产物、HCl、脂肪、脂肪小肠上部粘膜小肠上部粘膜I细胞细胞 CCK胆囊强烈收缩、胆囊强烈收缩、Oddi括约肌松弛括约肌松弛胆汁排放胆汁排放 n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小肠小肠90回肠末端吸收回肠末端吸收门门 静脉静脉肝脏肝脏胆汁分泌,胆汁分泌, 每餐每餐23

47、次,次, 每次损失每次损失5。 (三)小肠液的分泌(三)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内 腺体 : 十 二 指 肠 腺 ( 又 称 为 波氏腺 ,小肠内 腺体 : 十 二 指 肠 腺 ( 又 称 为 波氏腺 , Brunner gland)和小肠腺()和小肠腺(Liberkuhn crypt) 1小肠液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碱性、碱性、pH7.6, 等渗,等渗, 13L/日日 (1)中和胃酸中和胃酸,碱性保护十二指肠碱性保护十二指肠 粘膜免遭胃酸侵蚀粘膜免遭胃酸侵蚀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4)肠淀粉酶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肠淀粉酶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小肠上皮细胞内和刷状缘上:小肠上皮细胞内和刷状缘上: 多种寡肽酶和肽酶,多种寡肽酶和肽酶, 对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医学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