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3647117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人教版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化学九下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课题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内容标准初步认识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能根据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从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合适的实验方案和试剂,学会如何在科学探究中进行合作和交流。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绘制pH 图象, 学会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 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重点:什么是中和反应难点:

2、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教法:引导式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前准备1、本节课需 45 分钟完成。要对学生分组, 4 人一组,设组长 1 名,中心发言人 1 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负责引领同学实验和讨论,提高同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 、提前准备充足的实验仪器、药品,多次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验,确保最佳效果,尽可能多地使每位学生都能进行实验。 3 、在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板书设计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一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1中和反应及其特征2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

3、化3中和反应的实质二、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1应用于医药卫生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3处理工业废水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课后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完成探究过程,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充分体验探究学习。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个别学生因害怕酸碱的腐蚀性不敢动手做实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创设问题情境 】小明的妈妈不小心把面团发酸了,这可怎

4、么办呢,你能帮帮他吗?为什么加碱可以去掉酸味呢?其他的酸和碱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学生活动 】会有同学提出加一些碱。学生此时思考、猜测:可能是酸和碱反应了。猜测:能或不能。从这方面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探究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说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知识的获取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引发心理暗示:酸和碱能够反应】【演示实验引发问题 】演示:用滴管向盛有5% 盐酸的试管中滴加5% 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吗?你的猜想是什么?【观察现象 】溶液没有发生变化【提出猜想 】 没有反应?

5、反应了但现象不明显?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吗?你的猜想是什么?【说明:此时产生认知冲突:酸和碱能不能发生反应?使学生的探究欲迅速高涨起来】实验探究学习新知:【引导】 那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呢?那就需要用实验来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掌握的知识,想一想,用什么实验才能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交流。【说明:通过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评价 】大家设计出这么多有科学依据的方案,谁的方案更便于操作更快捷呢?【说明:同学之间展开讨论, 互相评价设计的方案, 并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改进。从而学

6、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引导探究 】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 利用桌子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来实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巡回指导,注意实验进行情况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 药品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并与自己的猜想进行进行对照判断。现象:略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实践、体验,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引发反思 】在以上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注意寻找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溶

7、液酸碱性变化的探索上)学生自由交流,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尝试解决问题。(留出空间让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方法引导 】指导学生分析并运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曲线、分析结果。学生分析数据,绘制反应过程中pH变化曲线图,分析曲线图总结归纳,所得结论。【说明:使学生学会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学会定量的对化学现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之后溶液呈中性呢?H+和 OH-哪去了呢?【多媒体展示 】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的微观过程。(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分析反应实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盐酸中的H+的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水,反应的结果是溶液中的盐

8、酸和氢氧化钠消失了)。指导写出反应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说明:通过用多媒体展示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微观影像,促使学生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归纳与总结 】既然 Na+和 Cl-不是反应发生的原始动力, 反应的关键是 H+和 OH-反应生成了水。 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化学反应吗?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呢?【点拨】其他的产物如氯化钠、氯化钙都属于盐。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 OH-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6 页离子结合生成水。【提问】 盐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提出猜想 】能或不能【说明:利用提供的仪器、药品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与自己的猜想进行对照判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 】实验证明,氢氧化钙和盐酸也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方法引导 】 寻找反应的共同点:1、酸+碱盐+水2、溶液在反应后趋于中性。3、H+和 OH-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说明:理解中和反应实质。比较酸、碱、盐构成上不同。帮助学生形成本节的核心概念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 OH-离子结合生成水,促使学生可将观察到的宏观世界、离子构成的微观世界

10、和化学符号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宏观的化学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重新组合的结果】【多媒体展示 】你能帮帮他们吗?(展示相关的图片)1、酸性土壤不宜种植,农民们发了愁。2、化工厂排放碱性污水,鱼虾遭殃。3、小红不小心将盐酸溅入眼中。【讨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中和反应在生活、 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说明:注意方案的可实施性,如最后一项,会有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治疗,要考虑氢氧化钠溶液有很强的腐蚀性】【多媒体图片展示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和中和反应的应用价值。【回顾与反思 】回忆本节棵,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本节课在技能、方法、能力、情感等方面还有哪些收获呢?【反思与小结 】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说明: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和形成。反思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自身作为构建对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挑战自我 】(投影)课后练习,检查一下你的学习效果如何。(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对学习情况作自我评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