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336254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1. 总则1.1本细则主要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制作普通混凝土用最大粒径不大于80mm的碎石或卵石的质量检验。1.2本细则依据JGJ 52-2006编制。2.检验项目2.1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包括:筛分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含水率、吸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压碎指标。3.样品的缩分3.1将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锥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3.2调节烘箱工作温度为1055。3

2、.3将所得的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恒重指相邻两次称量时间不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需求的称量精度)。3.4将烘干后的试样冷却至室温。3.5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堆积密度、紧密密度检验所用的试样,不经缩分,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4. 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4.1仪器设备4.1.1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00mmm、80.0mm、63.0mm、50.0mm、40.0mm、31.5mm、25.0mm、20.0mm、16.0mm、10.0mm、5.00mm和2.50mm的方孔筛,并附有底盘和筛盖,其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GB6003.2-85试验筛的规定,筛框直径为300m

3、m。4.1.2电子天平,称量5kg、感量5g。4.1.3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4.1.4浅盆,至少可平装试样2kg。4.1.5震击式标准振筛机,振幅为0.50.1 mm,频率为503Hz。4.2样品准备4.2.1将烘干至恒重的试样按下表的规定称取试样。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小重量最大公称粒级(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重量不少于(kg)2.03.24.05.06.38.012.616.0检验方法实施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2页 共12页4.3试验步骤4.3.1筛子按孔径从大到小组合

4、,附上筛底,将一份试样倒入最上层筛里,然后进行筛分。用摇筛机筛分,套筛摇10min。当每号筛上的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筛完后,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4.3.2用震击式标准振筛机筛分,套筛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4.3.3称取各筛

5、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4.3.4准确记录各筛的筛余量。4.4结果计算4.4.1计算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精确至0.1%。 式中:各号筛上的筛余量(g); 试验试样总重(g); 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4.4.2计算各筛的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4.4.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4.5结论判断4.5.1根据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表3.2.1-2判定石子的颗粒级配。5. 碎石

6、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5.1标准法5.1.1仪器设备5.1.1.1电子天平,称量15kg,感量1g。5.1.1.2静水力学天平,称量5kg,感量0.2g,其型号及尺寸应能允许在臂上悬挂盛试样的吊篮,并在水中称重。5.1.1.3吊篮,直径和高度均为150mm,由孔径为12mm的筛网或钻有孔径为23mm孔洞的耐锈蚀金属板制成。检验方法实施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3页 共12页5.1.1.4试验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一只。5.1.1.5温度计,050。5.1.1.6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5.1.1.7浅盆、毛巾、刷、盛水

7、容器。5.1.2样品准备5.1.2.1试验前,将样品筛去公称直径为5.00mm以下的颗粒,取略大于下表所规定的量的两倍。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质量最大公称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最少质量(kg)2.02.02.02.03.04.06.06.05.1.3试验步骤5.1.3.1按表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水容器中,水面至少高出试样50mm。5.1.3.2浸水24h后,移放到称量用盛水容器中,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吊篮每升降一次约为1s,升降高度3050mm。5.1.3

8、.3测定水温后,用天平称取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5.1.3.4提起吊篮,将试样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5.1.3.5称取吊篮在同样温度的水中质量(),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注:试验的各项称重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5.1.3.6如实记录试样烘干重、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重量和温度。5.2简易法5.2.1仪器设备5.2.1.1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5.2.1.2电子天平,称量5,感量

9、5g。5.2.1.3广口瓶,容量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5.2.1.4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5.00的方孔筛一只。5.2.1.5毛巾、刷子等。5.2.2样品准备5.2.2.1试验前,将样品筛去公称直径为5.00以下的颗粒,取略大于(表5.1.2.1)所规定的量的两倍。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检验方法实施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4页 共12页5.2.3试验步骤5.2.3.1按表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5.2.3.2

10、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重量()。5.2.3.3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5.2.3.4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使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份后称重()。注:试验时各项称重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从试验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5.3结果计算5.3.1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式中:烘干后试样重量(g); 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

11、水、瓶和玻璃片共重(g); 考虑称量时水温对石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下表。不同水温对碎石或卵石的表现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水温()1516171819202122232425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85.3.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20kg/m3,否则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值超过20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6. 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6.1仪器设备6.1.1台称,称量50kg,感量5g。检验方法实施

12、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5页 共12页6.1.2容量筒,金属制,规格见下表。最大公称粒径(mm)容量筒容积(L)容量筒规格(mm)筒壁厚度(mm)内径净高102510208294231.5、4020294294363、80303602944测定紧密密度时,对最大公称粒径为31.5、40mm的集料,可采用10L的容量筒;对最大粒径为63、80的集料,可采用20L的容量筒。6.1.3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6.1.4钢筋,直径为25mm,长约300mm。6.2样品准备6.2.1先用公称直径5.00mm的筛子过筛,然后取经缩分后的样

13、品不少于3L,装入浅盘,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6.3试验步骤6.3.1堆积密度6.3.1.1取试样一份,放于平整干净的地板上。6.3.1.2用平头铁铲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铲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6.3.1.3装满容量筒,使容量筒上部试样成锥体,然后用直尺垂直于筒中心线,沿容器上口边缘向两边刮平。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6.3.1.4称取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和容量筒的质量(),准确记录数据。6.3.2紧密密度6.3.2.1取另

14、一份试样,分三次装入容量筒。6.3.2.2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钢筋,将筒按住并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6.3.2.3第二层装满后,用步骤6.1.2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再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6.3.2.4待第三层试样装填、颠实完毕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口。6.3.2.5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并用适合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6.3.2.6称取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和容量筒的质量,准确记录数据。6.4结果计算检验方法实施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

15、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6页 共12页6.4.1堆积密度()或紧密密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精确至10kg/m3);式中:容量筒的重量(kg); 容量筒和试样共重(kg); 容量筒的容积(L)。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6.4.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式中: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kg/m3); 碎石或卵石的紧密密度(kg/m3); 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kg/m3)。6.4.3容量筒容积的校正应以(205)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后称重。按下式计算筒的容积:式中:容量筒的体积(L);容量筒和玻璃板重量(k

16、g);容量筒、玻璃板和水的重量(kg)。7. 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试验7.1仪器设备7.1.1电子天平,称量15kg,感量1g。7.1.2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7.1.3浅盆,小铲,浅盘至少可平装试样400g。7.2样品准备7.2.1取重量约等于26的试样,分成两份备用。7.3试验步骤7.3.1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取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7.3.2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共重(),并称取容器的质量()。7.4结果计算检验方法实施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7页 共12页7.4.1

17、含水率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式中:烘干前试样与容器共重(g); 烘干后试样与容器共重(g); 容器重量(g)。7.4.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注:碎石或卵石含水率简易测定法可采用“炒干法”。8. 碎石或卵石的吸水率试验8.1仪器设备8.1.1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8.1.2电子天平,称量15,感量5g。8.1.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一只。8.1.4容器、浅盘、金属丝刷、毛巾等。8.2样品准备8.2.1试验前,将样品筛去5mm以下的颗粒,然后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重量,分成两份,用金属丝刷刷净后备用。吸水率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最大粒径(mm)

18、1016202531.5406380试样最少重量(kg)224446688.3试验步骤8.3.1取试样一份置于盛水的容器中,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5mm左右,24h后从水中取出试样,并用拧干的湿毛巾将颗粒表面的水分拭干,即成为饱和面干试样。然后,立即将试样放在浅盘中称重(),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水温须保持在(205)。8.3.2将饱和面干试样连同浅盘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取出,放人带盖的容器中冷却0.51h,称取烘干试样与浅盘的总重(),称取浅盘的重量()。检验方法实施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8页 共12页8.4结果计

19、算吸水率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式中:烘干试样与浅盘共重(g); 烘干前饱和面干试样与浅盘共重(g); 浅盘重量(g)。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9. 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9.1仪器设备9.1.1电子天平,称量20kg, 感量20g。9.1.2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25mm、80的方孔筛各一个。9.1.3浅盆,要求冲洗试样时,可保持试样不溅出。9.1.4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9.1.5容器,容积约10L的塑料盆。9.2样品准备9.2.1试验前,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下表所规定的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

20、含泥量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小重量 表9.2.1最大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量不少于(kg)2266101020209.3试验步骤9.3.1称取试样一份质量()试样装入容器中摊平,并注入试验水,使水面高于石子表面150mm。9.3.2浸泡2h后,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水。9.3.3用水将孔径为1.25mm、0.080mm筛的两面润湿。9.3.4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方孔套筛(1.25mm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0.080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

21、验过程中应避免大于0.080mm的颗粒丢失。9.3.5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9.3.6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0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颗粒。检验方法实施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9页 共12页9.3.7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盆,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9.3.8取出试样,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9.3.9如实记录和。9.4结果计算9.4.1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22、0.1%):式中:试验前烘干试样的重量(g);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重量(g)。9.4.2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10. 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试验方法10.1仪器设备10.1.1天平称,称量20kg,感量20g。10.1.2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2.50及5.00 mm的方孔筛各一只。10.1.3浅盆10.1.4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5。10.2样品准备10.2.1试验前,将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略大于表9.2.1所示的量,缩分应注意防止所含粘土块被压碎。缩分后的试样在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10.3试验步骤

23、10.3.1筛去5mm以下颗粒,称量();10.3.2将试样在容器中摊平,加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4h后把水放出,用手碾压泥块,然后把试样放在2.5mm筛上摇动淘洗,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10.3.3将筛上的试样小心地从筛里取出,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10.4结果计算10.4.1泥块含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式中:5.00mm筛筛余量(g);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量(g)。检验方法实施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10页 共12页10.4.2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4、如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11. 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11.1仪器设备11.1.1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11.1.2电子天平,称量2kg,感量2g。11.1.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分别为5.00、10.0、16.0、20.0、25.0、31.5、40.0、50.0、63.0、80.0mm的方孔筛各一只。11.1.4浅盆,至少可平装试样1kg,至少4个。11.1.5卡尺。11.2样品准备11.2.1试验前,将来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1.2.1.1)所规定的数量,称量(),然后筛分成(表11.2.1.2)所规定的粒级备用。针、片状试

25、验所需的试样最小重量 表11.2.1.1最大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试样最少重量(kg)0.3123510针、片状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 表11.2.1.2粒级()5101016162020252531.531.540.0片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孔宽()2.85.17.09.111.613.8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间距()17.130.642.054.669.682.811.3试验步骤11.3.1按(表11.2.1.2)所规定的颗粒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的,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的,为片

26、状颗粒。检验方法实施细则文件编号:QTD/YZ-12版本号:第三版普通混凝土用石检验实施细则修订号:第0次第11页 共12页11.3.2粒径大于40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大于40mm粒级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 粒级(mm)40636380鉴定片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m)18.127.5鉴定针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m)108.6165.611.3.3称取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重量()。11.4结果计算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式中: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重量(g); 试样总重量(g)。12. 碎

27、石或卵石的压碎值指标试验12.1仪器设备12.1.1压力试验机,量程:02000kN。12.1.2压碎指标值测定仪。12.1.3电子天平,称量5kg, 感量5g。12.1.4方孔筛,筛孔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和20.0mm的方孔筛各一只。12.2样品准备12.2.1标准试样一律采用1020mm的颗粒,并在风干状态下进行试验。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如其公称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岩石矿物成分与1020mm颗粒有显著差异时,对大于20mm的颗粒应经人工破碎后筛取1020mm标准粒级另外进行压碎值指标试验。12.2.2试验前,先将试样筛去10 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

28、其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的试样3份备用。12.3试验步骤12.3.1将圆筒置于底盆上,保证圆筒与底盆接触面没间隙。12.3.2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筒内,装完一层后,在底盆下放一条直径10mm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地颠击地面各25次。12.3.3颠实第二层后,试样表面距盘底的高度应控制为100mm左右。12.3.4整平筒内试样表面。如试样表面有凹陷,应加上合适的试样填补。12.3.5把加压头放在试样表面(应使加压头保持平正),轻轻的放在压机上,在160300s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稳定5s,再卸荷。12.3.6取出测定筒,倒出筒中的试样,并称其质量。12.3.7用公称直径为2.5

29、mm的方孔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量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12.4结果计算12.4.1碎石或卵石的压碎值 式中:试样质量 (g); 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 (g)。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应对公称粒径20mm以下和20mm以上的标准粒级(1020mm)分别进行检验,则其总压碎指标应按下式计算:式中:、公称粒径20mm以下和20mm以上两粒级的颗粒含量百分率; ,两粒级以标准粒级试验的分计压碎值指标。(%)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碎指标测定值。12.4.2碎石的压碎指标值宜符合下表的规定。碎石的压碎值指标岩石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碎石压碎指标值(%)沉积岩C60C40C351016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C60C40C351220火成岩C60C40C35133012.4.3卵石的压碎指标值宜符合下表的规定卵石的压碎值指标混凝土强度等级C60C40C35压碎值指标(%)121613. 检验报告13.1所有原始记录必须按规定记录,不得涂改和随意添舍,检验者应签名。检验结果的检验和审核由不同人承担,并签名。若对检验结果有疑问,应报请试验单位负责人待定,所有试验结果设专人作台帐记录。13.2检验报告检验、审核、负责人均应签名后方可发出,确保正确无误,字迹工整,并做好签发报告记录。若检验结果不符合标准,在备注栏中予以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