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73146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 震撼经方界: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针对疑问,请大家互动提问2014-10-28 中医师承学堂震撼经方界: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 作者:胡希恕 冯世纶(胡希恕亲传弟子、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按:本文是胡希恕先生在1978年6月28日学术报告的讲稿精要。此虽是一次学术讲座,它实际是胡老一生研究、教授伤寒论的高度概括总结,代表了胡老研究伤寒论的主要成果,反映了胡老的主要学术观点。为了方便读者对胡老的学术思想进行解读,我们邀请胡希恕先生的再传弟子刘观涛,为胡老的这篇讲稿增加按语。辨证施治既然是来自于实践,肯定它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以是过去用之有验,现在用之也验,将来用之必然还验,

2、这是无争的事实。不过时至今日,这种辨证施治的方式方法,仍然沉睡在仲景的著作中,还没有人如实地把它揭示出来。惟其如此,也就不可能更进一步探究其精神实质了,本篇是对此作个探讨的尝试。一、论六经与八纲伤寒论以六经分篇,后世注家因有六经之辨只限于伤寒的说法。其实六经即来自于八纲,乃万病的总纲,为便于说明,以下先从八纲谈起。八纲是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而言。刘观涛按:胡希恕先生在指导日本留学生的录音中说:“大家说的八纲,也不是我那个说法”。笔者认为:胡老所云八纲之中,“虚实”已经包含“气血津液”,“表里”已经包含“脏腑经络”,并非现行教材“不言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的八纲定义。其实表、里之中还应

3、有半表半里,按数来论,本来是九纲,由于言表、里,即括有半表半里在内的意思,故习惯常简称之为八纲。刘观涛按:对于半表半里,中医学术界有所争论,有人认为存在半表半里,有人认为不存在半表半里。笔者认为:不管如何争论,各家均公认少阳证的存在,所以,也可把“少阳证”作为里证的一种特殊情况,亦未尝不可。今依次说明于下:表、里和半表半里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则谓为表。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时,即称之为表证。里指人体的极里,即由食道、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管道,则谓为里。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时,即称之为里证。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则谓为

4、半表半里。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时,即称之为半表半里证。总之,表、里、半表半里三者,为固定的病位反应,即是说,不论什么病,就其病位的反应来说,或为表,或为里,或为半表半里,虽亦有时其中二者或三者同时出现,但绝不出三者之外。这里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病位,是指病邪反应的病位,不要误认为是病变所在的病位。就是说,即使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反映于表位,即称之为表证,抑或称之为邪在表或病在表。反之,虽病变、病灶在表,但病邪集中反映于里位,即称之为里证,抑或称之为邪在里或病在里。余则同此,不再赘述。刘观涛按:对于里证的定义,胡老在此特指“最典型的里证”人体的极里,即由食道、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管道。胡老

5、把“非表证、非最典型的里证”统统归入了半表半里。比如,胡老将阳性的栀子豉汤、阴性的芎归胶艾汤都归入半表半里。笔者认为:鉴于当代教科书通常把少阳病(以小柴胡汤证、四逆散证等为代表)作为半表半里的代名词,故为了读者的学习方便,不妨把“非表证、非少阳病”均视为里证,甚至把少阳病亦作为里证的特殊情况。笔者所界定的“少阳病(半表半里)”定义为:病位:“在里之孔窍”(口腔、咽喉、眼睛、耳朵、鼻子等通常所云“既不纯在表也不纯在里”,即成无己所谓“半表半里”);或“在里之少阳经”(胸胁/胁下、头侧等);此时,病性既可以为纯实无虚,也可以为“虚实错杂偏实”。我们也可将阳性的栀子豉汤、阴性的芎归胶艾汤都视为里证,

6、栀子豉汤是里阳证阳明病,芎归胶艾汤是里阴证太阴病(事实上,胡老的亲传弟子冯世纶教授就这样归类,因为这种归类更方便深受当代中医教材影响的读者群体)。如此而言,仍然符合胡希恕先生的学术思想:“不论什么病,就其病位的反应来说,或为表,或为里,或为半表半里,绝不出三者之外”。阴和阳阴即阴性,阳即阳性的意思。人若患了病,未有不影响机体机能的改变,尤其首先是代谢机能的改变。而其改变,不是较正常为太过,便是较正常为不及。如其太过,则患病的机体亦必相应要有亢进的、发扬的、兴奋的等这类太过的病征反映出来,即称之为阳证。如其不及,则患病的机体亦必相应要有衰退的、消沉的、抑制的等这类不及的病征反映出来,即称之为阴证

7、。故疾病虽极复杂多变,但概言其为证,不为阴,便为阳。寒和热从症状的性状分类则有寒热之分,寒即寒性,热即热性的意思。若患病的机体反应为寒性的证候者,即称之为寒证。反之,若患病的机体反应为热性的证候者,即称之为热证。基于以上阴阳的说明,则寒为不及,当亦阴之属,故寒者亦必阴;热为太过,当亦阳之属,故热者亦必阳。不过这里要特别指出,寒热是一具有特性的阴阳,故若泛言阴,则不一定必寒;若泛言阳,则不一定必热。故病有不寒不热者,但绝无不阴不阳者。虚和实虚指人虚、正气虚,实指病实、邪气实。病还未解而人的精力、正气已有所不支,机体的反应显示出一派虚衰的形象者,即称之为虚证。病势在进而人的精力、正气并亦不虚,机体

8、的反应显示出一派充实的病证者,即称之为实证。基于以上的说明,则虚实当亦和寒热一样,同是一种具有特性的阴阳。不过寒热有常,而虚实无常。寒热有常者,即如上述,寒者必阴,热者必阳,在任何情况下永无变异之谓。但虚实则不然,当其与寒热交错互见时,则即反其阴阳,故谓为无常。即如虚而寒者,当然为阴,但虚而热者,反而为阳;实而热者,当然为阳,但实而寒者,反而为阴。刘观涛按:对于“阴阳”的界定,何为“阳”?何为“阴”?在中医临床界有所争议。一派是以寒热定阴阳,热则必为阳证,寒则必为阴证,胡希恕先生即持此观点。一派是以虚实定阴阳,实则必为阳证,虚则必为阴证。虽然各方均公认实热为阳、虚寒为阴,但对于非典型的实寒、虚

9、热,到底属阴,还是属阳?两种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结果:一派是以“寒热”而作最后的裁决,则实寒为阴、虚热属阳,胡希恕先生即持此观点。一种是以“虚实”而作最后的裁决,则实寒为阳、虚热属阴。笔者对两种方式做个反复体验,发现不分优劣,无有高下。各有其利,亦各有其弊。建议读者根据自己的偏好而选择。以是则所谓阳证,可有或热、或实、或亦热亦实、或不热不实、或热而虚者。则所谓阴证,可有或寒、或虚、或亦寒亦虚、或不寒不虚、或寒而实者。阴、阳、虚、实、寒、热关系可由表1明之: 表 阴阳虚实寒热关系表 阳 证 阴 证名 称阳寒热虚实名 称阴寒热虚实阳 证阴 证阳 热 证阴 寒 证阳 实 证阴 虚 证阳实热证阴虚寒证阳虚热证阴实寒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