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知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6557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学科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学科知识.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化学学科知识【精品文档】第 11 页第一部分化学学科知识运用第一章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及分析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包含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2、课程内容:包含5个一级主题,19个二级主题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3、5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4、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1、粗盐的提纯 2、实验室制取氧气 3、酸碱化学性质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5、铁、红磷镁条等在氧气中燃烧6、一定质量分数氯

2、化钠溶液的配制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5、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6、义务教学化学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内容组织上体现了三序结合(逻辑顺序、学生认识顺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第三章初中化学教学知识1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其次,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2化学教学方法(1)讲授法:优点在较短时间,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其最大缺点主动性不能很好发挥(2)谈话法:教师通过预先设计的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围绕问题

3、展开讨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谈话法通常用于比较容易的内容。(3)讨论法: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围绕课题相互讨论共同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集体教学方法。使用讨论法要注意问题难易适中,富于思考性和争议性。教师要随时诱导,并做好讲评。(4)演示和展示:教师做实验表演或表实物模型等直观的教具,组织学生观察,认识事物,获得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5)实验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方法。(6)练习法:组织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性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练习一般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板演、实验操作。(7)探究法3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4、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外活动、教学评价4、初中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理论、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溶液理论、电化学基础5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学方法:遵循认识规律,运用直观手段;加强联系对比,注意分段要求;注意逻辑推理,重视科学论证;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运用。6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方法:(1)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强化形象思维(2)充分发挥基础理论指导作用,掌握基本规律(3)抓住典型物质,到达触类旁通(4)抓住物质主线,紧密联系实际(5)抓住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7什么是科学探究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观察记录-分析结论-反思评价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

5、-进行试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第二部分化学教学设计第一章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课程目标中行为动词解析认识性学习目标动词水平层次知道、记住、说出、列举、了解认识、了解、看懂、识别理解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应用技能性学习目标模仿操作、初步学习模仿独立操作、初步学会独立操作体验性学习目标经历、体验、感受经历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反应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领悟2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依据(1) 教材和课程标准:教材分析(2) 学生实际:学情分析3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原则:课程标准、学生实际、知识结构、知识迁移4板书设计:内容设计(课题名称、授课提纲、教学重难点、补充材

6、料)、形式设计(提纲式、图表式)、布局设计第三部分化学教学的实施第一章初中生化学学习1初中化学学特点(1) 启蒙性和基础性(2) 以实验为基础(3) 与日常社会、生活联系(4) 现代物质理论为基础(元素周期表)(5) 学生认知规律为顺序(6) 独有的化学用语2影响中学生化学学习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准备、学习策略3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策略(1)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2) 联系-预测策略:有意将理论知识、已有知识经验、物质间相互联系,对要学习的事实性知识作出预测(3) 知识结构化:按照一定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相互联系整体4创设化学情境教学的常用方法(1) 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7、(2) 设置化学问题。(3) 利用化学史和成果。(4) 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5) 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5创设化学情境注意问题:情境作用全面性(认知/行为/情感)、全程性、发展性(未来/当下)第二章化学教学实施基本技能1化学课堂导入功能(1) 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2) 建立认知冲突,产生成就动机(催化剂参加反应)(3) 实行目标教学,产生任务动机(4) 衔接新旧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2化学课堂导入类型:社会导入(新闻、环境)实验导入(现象与原理)旧知导入(烷烯炔)问题导入、直接导入(钠、氧化钠、氢氧化钠)化学史导入3化学课堂导入基本要求科学、相关、适度(低于5分钟)、启发、趣

8、味性4化学课堂导入案例:社会导入(金属资源保护)、实验导入(燃烧的条件)、旧知导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导入、直接导入(质量守恒定律)、实物导入、录像导入(燃烧和灭火)导入环境基本构成要素: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进入课题,开展学习5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1) 基于知识间内在联系宇教学目标设置问题(2) 基于所有学生认知水平(不能太难、太简单)(3) 设置开放性问题(水污染)(4) 清晰准确表达问题(5) 留出思考时间给学生(6) 设置促使所有学生参加的问题模式(7) 认真倾听学生回答(8) 对学生回答要有适当、科学的反馈(周期表同周期同主族变化规律) 6化学课堂组织

9、的基本类型P1797化学课堂组织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学目的、正确应用教材、选择课型和教学方法(讲解/习题)、发挥集体性和独立性8化学课堂小结的功能(1) 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2) 营造气氛培养思维能力(3) 提高学生思想品质(4) 做好铺垫承前启后(5) 总结实验探究,提高化学实验能力(表格、纲要)(6) 复习检查运用所学知识9化学课堂小结类型归纳总结法、实验激趣法、设疑探究(带问题回顾)、类比区别法、巩固练习法、收集整理信息法、多媒体整合法10化学课堂小结要求目的性、重点性、针对性、结构性(逻辑)、灵活性(形式)11探究教学的要求(1) 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探究动力(2) 提供活动空间,优化

10、探究环节(操作、猜想、观察、归纳)(3) 经常评价反思,感受探究活力(小组评价、自我反思)2在具体探究教学中应避免以下片面认识(1) 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探究式教学(2) 只重过程不重视结果(3) 分组讨论、实验就是探究3教学调控的类型:内容、方法、环境、时间、情绪气氛、兴趣、注意、语言、机智4教学调控注意的问题:积极主动、及时准确、方法得当、教书育人、学生自我调控5化学教育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注意的问题(1) 模拟实验不能代替真实实验(2) 微观模拟动画不是真实如此(3) 多媒体幻灯片不能代替板书第三章化学教学实施策略1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水平的评价(1) 题目内容以核心知识应用为基础(2) 题

11、目背景素材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3) 选最能表现学生探究能力环节设问2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要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反思评价3初中化学观念建构教学策略(1) 充满创造力(2) 实施整体教学(3) 创建新课堂文化(4) 精简教学内容4单元备课程序:基本理解-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形成知识结构5感情培养问题、情景的设置策略主要有:真实性、情感性、问题性、针对想、全程性第四部分化学教学的评价第一章初中生化学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功能:指挥定向(结果目标差距)、判断检查、反馈调节、激励反思2教学评价基准(1) 相对评价:挑一个平均水平作为基准,各个对象逐一比较。(2) 绝对评价:设置分数段60、70

12、、80(3) 个体内差异评价:自己现在和过去3教学评价功能诊断性评价(教学前)、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中)、总结性评价4教学评价基本性质:客观(态度)、多元(学生间、老师学生间)、持续(学生具体情况)5教学反思的内容(1)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2)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3) 学科知识理解反思(4) 对自己教学状况6教师自我反思的方式(1) 头脑想一想:归纳(2) 自我分析(3) 合作讨论(4) 反思指导(5) 科学探究7听课评课原则(1) 功能发展性:促进老师业务发展(2) 方式的多样化:竞赛(3) 内容全面:一对多、多对多、教学设计、教案、情感、情绪(4) 以学论教:教学相长8初中生化学学习评

13、价基本观点(1) 认知性评价转向科学素养(2) 由分数选拔转向激励和促进(3) 要素转向整体性(学习目标、教学目标)(4) 过程结果评价相结合(5) 个体转向个体与小组评价相结合(6) 追求客观性和唯一标准转向个体认识和理解的相对性评价9即时表现评价提问交评价流构建知识的过程讲授-倾听-提问交流-即时评价课堂练习评价讲解-练习-观察分析-即时评价10活动表现评价:过程性综合评价,用于课堂科学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11试卷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离子共存问题(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有气体产生。如CO32-、S2-、HS-、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

14、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CO32-2H+CO2H2O、HS-H+H2S。 、有沉淀生成。按照溶解性表,如果两种离子结合能形成沉淀的,就不能大量共存。溶解性表,可总结成这么五句话:钾(K+)钠(Na+)硝(NO3-)铵(NH4+)溶,硫酸(SO42-)除钡(Ba2+)铅(Pb2+)(不溶),盐酸(Cl )除银(Ag )亚汞(Hg )(不 溶),其他离子基本与碱同。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32-CaCO3、Ca2+SO42-CaSO4(微溶);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也是因为Cu2+2OH-Cu(OH)2

15、,Fe3+3OH-Fe(OH)3等。、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OH-H+H2O、CH3COO-H+CH3COOH;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等。 、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 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离子的颜色铁离子-黄色;亚铁离子-浅;铜离子-蓝色;锰离子-紫色Li-紫红色 Na.黄色 K.浅紫色 Ca.砖红色 Sr.洋红色 Ba.黄绿色 Cu.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