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系统.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61958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淋巴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淋巴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淋巴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淋巴系统.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淋巴结1.淋巴结的形态 淋巴结为是哺乳类特有的周围淋巴器官。为大小不等(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豆形),质软,色灰红,共约450个,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淋巴回流时常含有大分子抗原或微生物,淋巴结对淋巴液进行滤过,对病毒、细菌、异物甚至癌细胞等,进行清除或阻截;淋巴结产生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反应。2.淋巴结微细结构淋巴结的大小、结构及内含成分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淋巴结一侧凹陷,一侧凸出,几条淋巴管从凸侧进入即输入淋巴管,淋巴结内也有管道及淋巴窦,淋巴管与淋巴窦相通,淋巴液入淋巴结后,经淋巴窦走出,即12条淋巴输出管,一个淋巴结的输出管即另一个淋巴结的输入管。淋巴结表面有结缔组

2、织构成的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穿越被膜与被膜下淋巴窦相连。一侧凹陷为门部,有输出淋巴管、神经、血管出入。被膜和门部的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粗网架;在粗网架之间由网状组织构成淋巴结的细网架,网眼中填充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交错突细胞等。实质可分为浅层的皮质和深层的髓质两部分。(1)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构成,是淋巴结的主要构成部分,各部分的结构和厚度随免疫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浅层皮质:紧贴被膜下窦,含淋巴小结及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受抗原刺激后,浅层皮质内出现淋巴小结,此层增厚,当淋巴小结发育成次级淋巴小结,体积增大,深入

3、到深层副皮质区,并出现大的生发中心,这时的淋巴小结分成三部分:帽、明区、暗区。淋巴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为小结间区,含有较多的初始B细胞,是淋巴结最先接受抗原刺激的部位,可诱生新的淋巴小结。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其淋巴细胞主要为 T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此处的内皮细胞胞质内常见穿越细胞。血流经过此处时,约10%的淋巴细胞穿越内皮进入副皮质区,再迁移至淋巴结其它部位。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小梁周窦的末端为盲端,仅部分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 淋巴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有薄层基质、少量网状纤维和一

4、层扁平网状细胞,窦内有星状内皮细胞作支架,其中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和处理抗原。当大量抗原物质进入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即大量增多。淋巴内的各种细胞和淋巴浆不断穿过或渗过内皮,进人皮质淋巴组织;而淋巴组织中的细胞等成分也不断进人淋巴,这样淋巴组织便成为一种动态的结构,有利于免疫应答。(2)髓质:位于淋巴结深部,由髓索及其间的髓窦构成。髓索即索状淋巴组织,含B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其中浆细胞主要由皮质淋巴小结产生的幼浆细胞在此转变形成,并在此分泌抗体,它们的数量比例因免疫应答状态而发生改变,健康人髓索内浆细胞较少,慢性炎症时,浆细胞大量增多。髓窦结构与被膜

5、下淋巴窦相似,腔内巨噬细胞相对较多,故滤过功能较强。(3)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淋巴由输入淋巴管进入被膜下窦、小梁周窦,部分渗入皮质淋巴组织,然后渗入髓窦,部分直接流入髓窦,最后经输出淋巴管出淋巴结。淋巴流经淋巴结需要数小时,其中抗原被清除,而输出淋巴管内淋巴含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抗体。3.淋巴结的功能滤过淋巴液:侵入皮下或粘膜的抗原物质,如病毒、细菌等,很易进入毛细淋巴管,随后淋巴进入淋巴结内,在流经淋巴窦过程中,窦内的巨噬细胞可及时将它们吞噬清除,淋巴结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5%,但对病毒及癌细胞的清除率则较差。免疫应答:抗原物质进入淋巴结后,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等吞噬、捕获与处理抗原后,可将

6、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浆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免疫应答时,副皮质区明显扩大,效应性T细胞大量增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常同时发生,有时以其中一种应答为主,这与抗原的性质有关。淋巴结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 三、脾1.脾的位置和形态 脾位于血液循环的通路上,是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演变为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为单个器官,位于左季肋区,第9-11肋深面,为胸腹重叠区,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下不超过肋弓。扁椭圆形,色暗红,质软而脆,受暴力易致脾破裂。分脏、膈两面,前后两端,上、下两缘。膈面凸出,与膈相贴;脏面凹陷,与脏器相邻,中央有脾门,有

7、脾动静脉、淋巴管出入。前部有2-3个脾切迹,鉴别脾的特征表现(腹腔内巨大肿块时可鉴别)。2.脾的微细结构 脾的表面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较厚被膜,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表面有间皮。被膜与结缔组织深入脾内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构成脾的粗网架,内含小梁动脉和小梁静脉,小梁间的网状组织构成脾实质的细网架。平滑肌收缩可以调节脾的含血量。脾内无淋巴窦,但有大量血窦。脾实质含有大量淋巴结组织,可分为红髓、和白髓三部分。 (1)白髓:在新鲜脾切面上,呈灰白色的小点,直径12mm。主要由淋巴细胞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可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三部分。 动脉周围淋巴鞘:围绕在中央A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

8、T淋巴细胞构成,还有巨噬细胞,为胸腺依赖区,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中央动脉旁有一条伴行的小淋巴管,它是鞘内T细胞经淋巴迁出脾的重要通道)。当抗原引起细胞免疫时,该区增大,细胞分裂相增加。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结构与淋巴结内的淋巴小结相同。健康人很少,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出现于边缘区和动脉周围淋巴鞘之间。边缘区:位于白髓和红髓之间的淋巴组织,宽约100um,含B细胞、T细胞,及较多巨噬细胞及一些血细胞。由中央动脉分支而来的毛细血管末端膨大成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脾边缘区的重要通道。一些从胸腺迁移来的初始T细胞和从骨髓迁移

9、来的初始B细胞,可在此区停留并发育成熟为有免疫能力的细胞。边缘区是巨噬细胞清除异物,识别、捕获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3)红髓:分布于被膜下、小梁周围和边缘区外侧的广大区域,约占脾实质的2/3,新鲜切面呈红色。由脾索和髓窦构成。脾索:为富含血细胞的条索状淋巴组织,相互连接成网。脾索间为脾窦,二者相间排列,形成海绵状结构。中央动脉的分支为笔毛微A,其毛细血管常开放于脾索淋巴组织,少数直接通入脾窦。脾索内含大量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异物、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是滤过血液的场所。脾索内的淋巴细胞主要为B细胞、浆细胞,是脾内产生抗体的部位。脾血窦:为一种静脉性血窦,形态不规则,串连成网。窦壁由

10、长梭形或杆状的内皮细胞平行排列而成,细胞间隙宽,基膜不完整,外有网状纤维环绕,形成栅栏状多孔隙结构。血窦附近的巨噬细胞突起可通过内皮间隙伸入腔内。3.脾的功能 (1)滤血: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含大量巨噬细胞,清除血液中的细菌、异物、抗原及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等。当脾大或脾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增多,可导致贫血。在切除脾后,血液中衰老及异型红细胞增多。(2)免疫应答:脾是各类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也是对血源性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体液免疫,使脾小体增多;细胞免疫,使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脾是体内抗体产生最多的器官。是机体的第三道防线。 (3)造血:胚胎早期有造血功能,成年后,仍含有少量造血干细

11、胞,在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时可以恢复造血功能。(4)储血:脾可贮血约40ml。脾能将血细胞和血小板浓集于脾血窦和脾索中,当被膜及小梁中平滑肌收缩时,可将储存的血液输入血液循环。四、人体各部主要的淋巴结群 淋巴结常聚集成群,位于身体较隐蔽的部位(多于屈侧),如腋窝、肘窝、腘窝、腹股沟等,在胸腹腔,沿血管走行,尤其是动脉,故手术摘除时有一定困难。淋巴管在走形中都要经过淋巴结,每个器官发出的淋巴管都要经过淋巴结(如胃),其中第一级称为胃的局部淋巴结,也就是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称局部淋巴结。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肢体多炎症,内脏多癌症),细菌或癌细胞可沿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

12、,此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细菌或癌细胞,防止病变扩散,而淋巴结发生肿大。因此,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反映其引流范围有病变。(如胃癌手术:术后要做淋巴结清扫,直至末级淋巴结。因为容易发生淋巴转移,因癌细胞为大分子,毛细血管通透性较淋巴管通透性低。若癌已发生远处转移,则失去手术意义,故癌症要早诊断早治疗。)1、头颈部的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下腺周围,引流面部、口腔等处的淋巴,注入颈外侧浅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浅面,沿颈外静脉排列,引流耳后、腮腺和颈外侧浅层等的淋巴,注入颈外侧深处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多沿颈内静脉排列。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引流鼻咽部、腭扁桃体和舌根的淋巴,锁骨上淋

13、巴结引流头颈、胸部上部和乳房上部淋巴,其输出管合成颈干,注入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消化道肿瘤时,癌细胞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到肠干,入乳糜池,经胸导管入静脉,但癌细胞较大,可阻塞淋巴管,引流不畅,发生逆流,反流至颈干,引起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上肢的淋巴结上肢的淋巴管直接或间接注入腋窝淋巴结,乳腺癌常转移至腋窝淋巴结。(3)胸部有胸骨旁淋巴结和支气管肺淋巴结。(4)腹部、盆部淋巴结:淋巴结在腹、盆腔配布有规律性,沿动脉走行,命名同动脉一致,引流 动脉分布区的淋巴。如腹腔干、肠系膜上、下淋巴结,引流同名动脉分布区域的淋巴,汇成肠干,入乳糜池。(5)腹股沟淋巴结下肢的淋巴管直接或间接注入腹股沟淋巴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