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jx****3 文档编号:33530175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答案表,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朝,南北重归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2. 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A. 巩固隋朝的统一B. 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满足隋炀帝

2、游江都的愿望3.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4.“魏征敢于直言,言辞激烈,多次伤了唐太宗的面子,但还是受到唐太宗的器重。”这主要说明唐太宗A.注重减省刑罚 B.重视发展生产 C.善于虚心纳谏 D.重视地方整治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这则材料说明隋朝大运河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C.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D.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6.与“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多次巡游”“三次辽东”“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隋朝的统一 B.开通大运河 C.隋朝

3、的灭亡 D.唐朝的建立7.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8.“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上内容属于唐太宗推行的 A.经济措施 B.政治措施 C.思想措施 D.文化措施9.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主要原因是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用之才 C.打击大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10.唐朝

4、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是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苏州11.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等文物。由此可以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2.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3. 唐太宗曾经表示: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但他要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唐太宗特别重视A. 对外交往 B. 民族关系 C. 任用贤才 D. 虚心纳谏14.贞观十五年,吐

5、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其中“赞普”和“公主”指的是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 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C.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D. 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15. 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16. 唐代许多著名的艺人和宫廷乐师来自中亚,带来了许多中亚特色的舞蹈,中国的乐舞也不断地向四周各国传播。这说明唐代A.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中外文化交流活跃D.与中亚各国信仰相同17.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唐朝历史上遣唐使、鉴

6、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当时对外交流的特点是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C.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18.日本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字等传回日本,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以上讲述的是日本遣使来唐的A.背景 B.条件 C.过程 D.影响19.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 清朝20.唐朝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A. 封闭保守 B. 开放活泼 C. 盲目模仿 D. 夜郎自大21.杜甫在无家别这首诗中写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篙藜。我里百余

7、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揭示了“安史之乱”A. 爆发的主要原因 B. 演变的基本过程 C. 体现的根本性质 D. 产生的重大影响22.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23.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他评价的是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24.宋史记载,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高位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文臣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驶入旁街小巷。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A.重文轻武

8、 B.削弱相权 C.削弱地方势力 D.加强边疆管理25.宋代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形成文臣统兵的局面。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军费开支 B.减少军队人数 C.防止武将跋扈 D.防止地方失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1)材料中的“上”是指唐朝哪位皇帝?(2分)(2)根据以上材料,小历同学认为开元年间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入鼎盛时期。你是否同意小历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

9、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宋太祖)召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资治通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统治者在

10、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何种制度?后来,汉武帝针对此制度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3)材料三中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和“制其钱谷”而采取的措施。(6分)(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

11、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注:通济渠:从洛阳引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阳。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4分)29.(12分)材料论述题。材料: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

12、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便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等文化带到了日本。 摘编自张娟鉴真东渡与古代日本文化(1)鉴真东渡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个朝代?(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CCCBCCBDBBDBC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DBBDBDAC二、非选择题26.(1)唐玄宗(2)同意。理由: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经济,整顿吏

13、治,选贤任能,使得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富强,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27. (1)郡县制。(2)分封制;实行“推恩令”。(3)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或藩镇割据);分化事权的办法;设转运史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权不断强化)。28.(1)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2分)作用:灌溉;防洪。(2分)(2)河段名称:江南河、邗沟、通济渠。(6分)特点: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2分)(3)共同点:利用自然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2分)29.(1)唐朝。(2分)(2)答案示例 观点:对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论述:鉴真东渡日本,交流中日文化,促进了日本文化的繁荣。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让佛教等文化传入中国。所以说,对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