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352676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doc(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xxxx-日期xxxx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精品文档】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医学检验系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组2007-01-01前 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为供医学检验专业用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主编为周新教授(武汉大学医学院)与涂植光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参与编写本版教材的共有12所高等学校的14位教授。 编写宗旨: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21世纪医学检验教育的需要,力争达到医学检验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便于教与学;也注意反映学科发

2、展和教学改革成果,适当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第二版比较,本版教材作了较大的更动和补充。新增了四章,删去了已经另有教材的诊断分子生物学和实验室管理章节,并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更新。各章最后均有“小结”,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该章重点。书末还附有主要参考文献、汉英和英汉索引,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以及深入了解有关的详细内容。 全书分为二十章:绪论、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诊断酶学、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肾脏疾病

3、的生物化学诊断、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红细胞代谢紊乱、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妊娠的临床化学、体液肿瘤标志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介绍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本课程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进一步从生物化学代谢和分子水平,认识疾病发病机制,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

4、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课程分成临床生物化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 三大结构体系。 临床生物化学主要以临床常见疾病机制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重点介绍糖尿病、异常脂蛋白血症、肝胆疾病、肾脏疾病、胃肠胰疾病、心血管疾病、骨代谢疾病等主要疾病和生化检验指标。在探讨疾病生化变化的同时,力求将生化检验指标与临床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等结合起来,力求从现代检验医学的高度开拓临床医学的新视野。目的主要是加强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以及本课程与临床医学知识的渗透和交触。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广和活跃的临床分析思维的能力,在与临床医生沟通中起到临床咨询的作用。临床生物

5、化学检验主要以临床生化检验技术为主线,重点介绍电分离分析技术(电泳、电化学、生物传感等);临床酶学检验技术;临床生化检验全面质量控制;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临床生化体外诊断试剂盒的选择与评价;临床生化自动化分析和临床生化诊断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等专用技术。目的主要是加强本课程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采取以生化检验技术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开设了技能性、验证性、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力求与临床融合,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教学目标一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糖、蛋白质、脂类三大物质在化学组分,代谢特点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

6、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一些常见疾病病理生化的联系;肝脏、肾脏、心肌以及呼吸系统通气障碍四大有代表性的重要脏器器官功能障碍的不同情况下,机体出现的病理生化改变和疾病进程的关系;诊断酶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诊断的生化标志,加深以生物化学诊断目标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临床生物化学理论基础和增强实验室动手能力。二教学组织与方法(一)教学组织在教务处的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教学活动分为理论授课、实践教学、自学和考试四个环节。(二)教学方法1讲课 以启发诱导、提问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思考能力。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除课堂

7、讲授外,采用自学、组织讨论、播放电视录像等不同形式。 2实验课 强调学生通过实验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主要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注意事项、进行正规操作训练,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综合分析能力。按规程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写出实验报告,保证90%以上学生能成功完成实验。3自学 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阅读参考书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必要时可组织讨论或答疑。4考核 实行百分制,理论考核成绩占60分,平时实验操作成绩占40分。参考教材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数据与病例分析 康格非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7年2现代临床生化检验学 张秀明、李健、魏明竟、侯振江等主编,人

8、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3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陈惠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4现代生物化学检验与临床实践 沈霞 李定国 姚建 巫向前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年5生物化学 周爱儒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20046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 王鸿利,叶裕春主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7临床实验诊断学 孙荣武,王鸿利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课程目录及课时安排章节序号目录页码范围课时第一章绪论1-51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6-4710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48-743第四章糖代谢紊乱75-993 第五章血

9、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100-1355第六章诊断酶学136-1744第七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177-1993 第八章体液平衡紊乱与酸碱平衡紊乱200-2284第九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29-2535第十章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54-2783第十一章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279-3053第十二章胃肠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306-3301第十三章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331-3493第十四章红细胞代谢紊乱350-3752第十五章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376-4064第十六章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407-427自学第十七章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428-4453第十八章体液肿瘤标志物446

10、-4703第十九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471-4952第二十章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496-5154合计 66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Clinical Bio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examination)课程类别:必修课教学对象: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时:总学时126,理论66,实验60 学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糖、蛋白质、脂类三大物质在化学组分,代谢特点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一些常见疾病病理生化的联系;肝脏、肾脏、心肌以及呼吸系统通气障碍四大有代表性的重要脏器器官功能障碍的不同情

11、况下,机体出现的病理生化改变和疾病进程的关系;诊断酶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诊断的生化标志,加深以生物化学诊断目标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临床生物化学理论基础和增强实验室动手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二熟悉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三了解临床生物化学的现状及其作用教学内容:一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 “临床化学”名词的由来2. 体液生物化学组分的分析应用及“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homeostasis)”概念3. 比色法和光度法在临床生化实验室中的应用4. 血清酶活力测定作为细胞与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5. 治疗性药物

12、监测成为临床生化的一个重要分支6. 超微量的仪器分析、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等技术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7. 自动化装置与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临床生化国际性、全国性及地方性学会和出版刊物二临床生物化学的领域和性质化学病理学及临床化学或诊断生物化学三临床生物化学的现状及其作用1. 在医疗保健、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2. 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3.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面临的任务四本书概要1绪论2以物质分类介绍疾病时的临床生化(糖、脂、蛋白质、体液平衡、钙、磷、镁、微量元素)3以器官、组织病损分类(心、肝、肾、骨)4诊断专题(血清酶、肿瘤、妊娠、药物监测)5诊断技术(仪器、免疫、酶、分

13、子生物学)学 时:1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目的要求:一了解常用免疫分析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及酶蛋白分离纯化技术二熟悉常用临床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及实验标本的采集与管理。三了解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试验的性能评价及临床生物化学诊断试剂盒的选择和评价;熟悉临床生物化学方法学性能判断;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价(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方法比较试验)。四熟悉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熟悉室间质量评价方法和目的、熟悉能力比对分析及实验室认可和认证评审的概念;掌握室内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结果解释及失控处理措施。重点难点: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价及全面

14、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一常用临床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光谱、电泳、离心、层析、电化学)。二常用免疫分析技术(自学)。三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自学)。四酶蛋白分离纯化技术(自学)。五. 实验标本的采集与管理。1血液标本的采集。2影响血液标本成分变化的因素。3其他的采集与管理。六临床生物化学方法的选择、建立和评价。(一)实验方法的选择1. 方法和标准品的分级及相互关系:方法的分级(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常规方法)、标准品的分级(一级标准品、二级标准品、控制物)。2. 实验方法选择的要求和步骤:要求(实用性、可靠性)、步骤(广泛查阅文献、选定侯选方法、进行初步试验)。(二)实验方法的建立1. 方

15、法原理确定。2. 方法条件选择。3. 方法建立后的临床观察。(三)实验方法的评价:评价实验与分析误差类型的关系、评价实验的目的1. 重复性试验。2. 回收试验。3. 干扰试验。4. 方法比较试验。(四)临床生物化学方法学性能判断1. 性能标准允许分析误差及医学决定水平。2. 使用单值判断指标判断。3. 使用可信区间判断指标判断。(五)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试验的性能评价(六)临床生物化学诊断试剂盒的选择和评价七.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全面质量控制(一)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二)分析前的质量。 (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四)室内质量控制1. 质控品。2. 设定质控图的均值和控制限。3. Levey

16、Jennings质控图。4. Westgard多规则质控法。5. 失控处理及原因分析。6. 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五)室间质量评价1. 室间质量评价组织形式。2. 室间质量评价目的和作用。3. 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条件及方法。(六)能力比对分析(七)实验室认可和认证评审学 时:10学时第三章 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目的要求:一.了解氨基酸代谢紊乱,血浆蛋白质的参考值范围。二. 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掌握疾病时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征。三. 掌握血浆蛋白质的测定和临床意义、掌握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掌握血浆TP和Alb参考值范围。四. 熟悉嘌呤核苷酸代谢

17、紊乱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重点难点: 重要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和临床意义;疾病时血浆蛋白质变化的图谱特征;血浆蛋白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分类。2. 蛋白质电泳图谱分析。3. 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与临床意义(前白蛋白、白蛋白、1-抗胰蛋白酶、1-酸性糖蛋白、 1胎儿球蛋白、结合珠蛋白、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 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4.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二氨基酸代谢紊乱1苯丙酮酸尿症。2酪氨酸血症。3含硫氨基酸分解代谢紊乱。4氨基酸与临床营养。三. 核苷酸代谢紊乱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四. 实验室检查及方法学评价1.

18、血清(血浆)TP和Alb测定。2. 血清蛋白电泳。3. 免疫化学法测定个别蛋白质。4. 氨基酸测定。学时:3学时第四章 糖代谢紊乱目的要求:一了解低血糖症的分型。二了解糖代谢先天性异常的种类。三熟悉糖的重要生理作用。四掌握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及其浓度的调节、糖尿病(DM)的定义及分型、主要代谢紊乱及实验室检测(以血糖、尿糖、OGTT为主,其他指标熟悉)。重点难点: 糖尿病血糖代谢异常的机制及生化检测意义教学内容:一血糖及其浓度的调节 1糖的重要生理作用。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3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系统、激素和肝的调节作用。二高血糖症与糖尿病1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

19、娠期糖尿病。2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急、慢性)。3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血糖、尿糖、OGTT、GHb或果糖胺、酮体、C肽、胰岛素、乳酸和丙酮酸测定。三低血糖症1空腹性低血糖。2刺激性低血糖。四糖代谢的先天异常。1糖原贮积病。2半乳糖血症(自学)3果糖代谢异常(自学)学时:3第五章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目的要求:一了解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血浆脂代谢相关蛋白与酶的测定、脂质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分析。二熟悉血浆脂蛋白分类、载脂蛋白ApoAI、ApoB100的主要功能及脂蛋白LDL受体代谢途径、脂代谢有关酶类(以LPL、LCAT为主)的生理功能、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

20、学评价。三掌握脂蛋白代谢(外源性脂质代谢:CM是运输外源性TG的主要形式,内源性脂质代谢:VLDL和LDL代谢、HDL代谢)、脂蛋白代谢紊乱(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与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AS的脂蛋白:脂蛋白残粒、变性LDL、B型LDL、Lp(a) 。重点难点: 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特征和正常代谢,载脂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一血浆脂蛋白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脂蛋白分类法有两种: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2主要脂蛋白分为四大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前-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和脂蛋白(a) Lp(a)3血

21、浆脂蛋白的特征:组成与结构二载脂蛋白1载脂蛋白的蛋白组成与特征2载脂蛋白的主要功能3载脂蛋白基因结构与表型:ApoAI、ApoB、ApoE、ApoC族、Apo(a) 三脂蛋白受体1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LDL受体结构、LDL受体功能、LDL受体代谢途径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受体:VLDL受体的结构特点、VLDL受体功能3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结构(清道夫受体、型均由六个区域部分组成包括胞质域、跨膜域、间隔域、-螺旋域、胶原蛋白样域、C端侧特异域)、清道夫受体配体、清道夫受体功能。四脂代谢有关酶类与特殊蛋白质(结构特点、生理功能)1参与代谢的主要酶类有降解TG的脂蛋白脂肪酶(LPL

22、)、肝脂酶(HTGL)。2参与胆固醇酯化和胆固醇合成的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ACAT、HMGCoA还原酶。3参与HDL与LDL、VLDL之间CE交换的特殊蛋白质-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五脂蛋白代谢1外源性脂质代谢:CM是运输外源性TG的主要形式。2内源性脂质代谢:VLDL和LDL代谢、HDL代谢。六脂蛋白代谢紊乱1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WHO分型(、a、b、)、高HDL血症、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肥胖、甲状腺机能低下、Cushing综合征、肾病及肾病综合征、药物)2低脂蛋白血症:病因(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低脂蛋白血症:多见于内分泌疾患(甲状腺机能亢进血症、Addis

23、on病等)、重症肝病、各种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如癌、白血病、淋巴瘤等。原发性低脂蛋白血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家族性低-脂蛋白血症、家族性无-脂蛋白血症、家族性低-脂蛋白血症(LCAT缺乏症、家族性ApoA/C缺乏症、Tangier病)。3参与HDL与LDL、VLDL之间CE交换的特殊蛋白质-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七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征和对人体的损害2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依据与危险因素(三类: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及遗传倾向;可人为改变的因素,如饮食习惯、吸烟等生活方式;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所致脂代谢异常)3引起AS的脂蛋白:脂蛋白残粒

24、、变性LDL、B型LDL、Lp(a)。4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抗AS功能:血HDL水平与AS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5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高胰岛素血症、高TG血症、低HDL-C和高血压等四要素同时出现称为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征涉及糖、脂及能量代谢等多方面障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八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1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目标值:我国治疗目标值、国际治疗目标值、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疗目标值。2高脂蛋白血症的饮食与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3儿童高脂蛋白血症的监测(高脂水平及监测方法)。九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价(血浆脂质和脂蛋白测定是临床生物

25、化学检验的常规测定项目,包括TC、TG、HDL及其亚类胆固醇、LDL-C、Lp(a)及载脂蛋白A、B等。)1血浆脂质测定(总脂质、TC、TG、PL、FFA)。2血浆脂蛋白测定:超速离心分离纯化法、脂蛋白电泳、血浆静置实验、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C、LDL-C和VLDL-C、Lp(a) -C)。3载脂蛋白测定:血浆载脂蛋白常规检测项目包括ApoAI、A、B100、C、C、E和(a),测定采用免疫化学法。4血浆脂代谢相关蛋白与酶的测定(自学)。5脂质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分析(自学)。学时:5第六章 诊断酶学目的要求:一了解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命名、分类及编号、酶促反应动力学。二熟悉血清酶的来源及

26、分类,血清酶的生理变异,血清酶测定的方法及标本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三掌握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酶及其同工酶;重要血清酶的测定、原理及评价。教学内容:一概述1酶的概念、结构及功能。2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二酶促反应动力学1米-曼公式、Km与Vmax、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反应条件的选择。2测定方法及标本处理。3同工酶及亚型的测定。三血清酶1血清酶的来源及分类、血清酶的去路。2血清酶的生理变异、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四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和应用(一)在诊断肝胆疾病中的应用1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类(ALT、AST、

27、ChE)。2反映胆道梗阻的酶类(ALP 、GGT)。 3反映肝纤维化的酶(MAO)。(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应用心肌酶(LDH、CK、AST、-HBD)及同功酶:CK-MB LDH1(HBD)(三)在诊断骨骼肌疾病中的应用(CK、AST、LDH)(四)在诊断骨疾病中的应用(ALP)(五)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应用(ACP)(六)在诊断胰腺疾病中的应用(AMY和LPS)学时:4第七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目的要求:一掌握重要微量元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二掌握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三.熟悉维生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四.了解维生素的检测方法;重点难点:微量元素的代谢生物

28、学作用及临床意义; 维生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重要微量元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二维生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检测方法; 学时:3第八章 体液平衡紊乱与酸碱平衡紊乱目的要求:一了解血气分析仪原理及结构。一熟悉正常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气分析、钾、钠、氯测定(ISE)及方法学评价二掌握体液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其判断和临床病例分析,掌握AG的定义、计算及临床意义,掌握钾、钠、氯及常见血气分析指标的参考值范围。重点难点: 脱水与钾钠紊乱及四种单纯型ABD的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检测特点。教学内容:一水平衡紊乱1水平衡及其

29、调节。2水平衡的机制:口渴机制和激素调节。3水平衡紊乱:脱水、水肿的机理和表现。二电解质平衡紊乱:体液中的电解质:分布及平衡、AG、体液的交换(一)钠平衡紊乱1体钠平衡。2调节钠平衡的机制:传入机制(血容量感受器)和肾性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3钠平衡紊乱: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的机理和表现。(二)钾平衡紊乱1钾平衡。2影响细胞内外K+ 分布的因素。3钾平衡紊乱: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机理和表现。4体液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 三酸碱平衡紊乱1.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血液缓冲作用、肺的呼吸调节、肾的调节。2血气分析及血气分析仪:血液气体运输和影响因素、血气分析仪的原理及结构、血气分析的质量

30、控制。3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指标4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其判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呼吸性及代谢性酸、碱中毒)、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5酸碱平衡紊乱临床病例分析学时:4第九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目的要求:一了解肝细胞的正常生理机理及功能二熟悉肝细胞损伤时的物质代谢变化、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某些肝脏疾病时生化机制以及肝功能实验的原理与方法三掌握生物转化的定义、胆红素的代谢和黄疸的鉴别诊断、胆汁酸的代谢和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重点难点:肝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选择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概述1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2肝脏的物质代谢功能(糖、脂、蛋白质、激素、维生素代谢)。3肝

31、脏生物转化功能(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的类型与特点、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4肝脏分泌与排泄功能(胆汁酸、胆红素、氨)。二胆红素代谢与高胆红素血症1. 胆红素正常代谢:胆红素的来源、胆红素的生成、胆红素的运输、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摄取、结合、转化、排泄)、胆红素在肠道的变化及其肠肝循环2. 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黄疸的概念与分类、黄疸的发生病因与机制(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的排泄障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黄疸的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胆红素测定意义)三胆汁酸代谢和胆汁酸

32、代谢紊乱1胆汁酸的类型(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和三级胆汁酸、结合型和游离型)2胆汁酸代谢及其肠肝循环3胆汁酸的生理功能:促进脂类消化吸收、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调节胆固醇代谢。4胆汁酸代谢紊乱:先天性疾病、肝胆疾病、肠道疾病、高脂血症时的胆汁酸代谢。5血清胆汁酸的测定临床意义:空腹血清TBA测定、餐后2小时血清TBA测定、血清胆酸/鹅脱氧胆酸(CA/CDCA)比值四肝脏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1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型前胶原肽、IV型胶原、层连粘蛋白、透明质酸)2乙醇性肝损害: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乙醇氧化体系和微粒体乙醇氧化体系)、乙醇代谢对机体的影响(乙醛毒性作用

33、、NADH/NAD+比值改变、引起糖、蛋白质、水电解质、维生素D及药物代谢的紊乱)、乙醇性肝损伤与胎儿性乙醇综合征(乙醇性肝损伤包括乙醇性脂肪肝、乙醇性肝炎及乙醇性肝硬化三种形式即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孕妇酗酒对胎儿的影响)、乙醇性肝病的生物化学检查(常用的检测指标、血液乙醇浓度测定)3肝性脑病(肝昏迷)的临床生物化学:肝性脑病的生物化学机制(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胰岛素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短链脂肪酸中毒学说)、肝性脑病的生物化学诊断(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指标血氨测定血浆氨基酸测定血液pH,PCO2等)4胆石病的临床生物化学: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胆汁的胆固醇呈过饱和、胆汁中胆汁酸的改

34、变、胆汁中磷脂含量减低、胆汁微胶粒电位降低、遗传倾向)、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机制、胆石症实验室检查。5肝癌的临床生物化学:肝癌的致病机理(免疫介导肝细胞损伤、HBV直接致癌、病毒癌基因的表达及细胞癌基因的激活)肝癌时机体代谢的变化(糖代谢异常、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的异常、脂类代谢的异常、其他改变)、肝癌的生物化学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及异质体;与肝脏代谢有关的血清酶类,如GGT及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A、岩藻糖苷酶、5-核苷酸二脂酶同工酶V、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等;其它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铁蛋白和酸性铁蛋白等)。五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1肝脏分泌与排泄功能试验:内源性物质的分泌与排泄(胆红素、胆

35、汁酸检测等)、外源性物质的清除能力检测。2代谢性肝功能实验:肝细胞损伤时蛋白质、糖及脂类代谢变化的指标及临床意义。3肝胆疾病时酶学检查:肝病时血清酶学检查按临床用途可分为三类: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为主的酶类(主要有ALT、AST)反映胆汁郁积为主的酶类(主要有GGT、ALP、5-NT等);反映肝纤维化为主的酶类(主要有单胺氧化酶、-脯氨酸羟化酶等)。 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酶(假性胆碱酯酶CHE、LCAT等)。4肝脏疾病特殊检查(自学)六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1肝脏实验室检查的目的。2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与组合:选择原则、实验项目的合理组合与筛选。3肝脏功能实验的评价:实验结果的局限性、非

36、特异性、不灵敏性、不准确性。学时:5第十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目的要求:一了解肾脏的正常生理机理及功能。二熟悉肾功能实验的原理与方法。三掌握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及评价,掌握常见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重点难点: 肾脏疾病的生化测定方法和评价教学内容: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3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及机理。4肾小管、集合管的排泄作用。二肾脏疾病的生化诊断及评价1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及评价。2肾功能试验的原理与方法:肾清除试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测、肾血流量测定、肾小管、集合管功能检测。3早期肾损伤的生化诊断及评价。4尿蛋白(肾小球

37、微量蛋白、低分子量蛋白)、尿酶的检测。5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组合分析及评价。三常见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临床表现、检测及评价)1急性肾小球肾炎。2肾病综合征。3糖尿病肾病。4肾小管酸中毒(型、型、型、型)。5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典型表现及分期。6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学时:3第十一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目的要求:一了解正在探索中的新标志物、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二熟悉心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冠心病危险学说、实验室检测方法。三掌握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标志物。重点难点: 心脏疾病的生化测定方法和评价教学内容:一. 概述1. 心脏的结构和生理功

38、能:心脏的解剖、心肌的超微结构、心脏的功能。2. 心脏的病理:冠状动脉硬化与狭窄(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和心源性猝死型五种临床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心肌疾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脏功能不全)二. 冠心病危险学说(一)概述1. 危险因素的概念。2. 危险因素的认识与发展。(二)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1. 血脂异常:目前公认与冠心病有关的是高TC、高LDL-C及低HDL-C,TG可能也对冠心病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而最近较多的研究提示Lp(a)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 炎症:炎症与冠心病、CRP与冠心病、多因素分析。3. 凝血因

39、子: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PAI-1。三. 急性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标志物1.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WHO制定AMI的诊断标准,即具备下属3个特征中的任何2个便可诊断为AMI:典型的持续胸痛史;典型的EEG改变,ST 段抬高和Q 波出现;心肌酶(主要指CK、LD和AST)活性上升。2. 急性心肌梗死的酶类标志物: AST、LD及其同工酶(LD1/LD2比值、HBDH)、CK和CK-MB临床应用评价(CK-MB /CK总酶比值、巨型CK)。3. 心肌肌钙蛋白生化特性、作用机制、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总肌钙蛋白(Tn)、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cTnI)。4. 心肌肌红蛋白生化特

40、性、作用机制、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肌红蛋白的评价。5. 正在探索中的新标志物:肌球蛋白轻链和重链、糖原磷酸化酶BB、脂肪酸结合蛋白(自学)6.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粥样斑块形成及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应用危险因素评估冠心病、hsCRP)、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期(P-选择素、D二聚体和血栓预示蛋白)、心肌缺血标志物(CRP、血栓预示蛋白、P-选择素、糖原磷酸化酶BB、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应用中的几个问题(AMI的诊断、血标本的采集时间、缩短TAT、标志物选择及检测频率、心脏标志物的决定限及应用原则、判断再灌注效果、围手术期观察、了解梗死面积、在普查中的应用)。 四. 心力衰

41、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1. 心力衰竭与B钠尿肽的特性、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2. 高血压病和(盐类物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上腺素能神经)、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有点(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学时:3第十二章 胃肠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目的要求:一.了解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二.掌握胰腺疾病的实验室相关检查及其临床意义重点难点: 胃肠胰疾病的生化测定方法和评价教学内容:一.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一)病因(二)保护机制(三)病理机制二.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一)检查方法(二)临床意义学时:1第十三章 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目的要求:一了解骨的组成与代谢、钙、磷、

42、镁在体内的分布及生理功能、血浆中钙、磷、镁的存在形式。二熟悉镁代谢及其异常、骨代谢标志物及代谢性骨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实验室检查。三掌握钙和磷代谢及骨代谢的激素调节(PTH、CT、1,25(OH)2D3对骨的作用、对肾脏的作用、对小肠的作用)。掌握钙和磷代谢紊乱。重点难点: 血清总钙和离子钙,血清无机磷,血清镁的检验及其方法学评价教学内容:一. 钙和磷代谢及调节(一)钙和磷的生理功能1. 钙的生理功能:细胞内钙、细胞外钙。2. 磷的生理功能:细胞内磷酸盐、细胞外磷酸盐。(二)钙和磷代谢1. 钙的吸收与排泄:年龄、肠道pH、维生素D3、血钙、钙经肠道和肾脏排泄。2. 磷的吸收与排

43、泄:磷的吸收主要在空肠、磷的排泄主要经肾脏、血磷。3. 血钙和血磷的关系:正常人钙磷的浓度(mg/dl) 积为3540,若小于35,表示骨骼钙磷的释出增加,骨盐溶解,会引起佝偻病,大于40,则表示钙磷的沉积过度。(三)钙和磷及骨代谢的激素调节(对骨的作用、对肾脏的作用、对小肠的作用)1. 甲状旁腺素(PTH): PTH总的作用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酸化血液,促进骨吸收。2. 降钙素(CT): CT总的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3. 1,25(OH)2D3: 1,25(OH)2D3总的作用是使血钙、血磷升高,调节骨盐溶解和沉积的对立统一,促进骨的生长和更新。4.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自学)二. 钙和

44、磷代谢紊乱(一)钙代谢异常1. 低钙血症: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电解质代谢紊乱。2. 高钙血症:常见疾病包括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恶性肿瘤异位分泌、噻嗪类药物、维生素D中毒、变形性骨炎、恶性肿瘤骨转移等。(二)磷代谢异常1. 低磷血症:常见的病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高PTH、呕吐、腹泻、维生素D缺乏、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急、慢性低磷血症主要表现。2. 高磷血症:常见的病因(肾功能衰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中毒、酸中毒、白血病化疗)、高血磷对机体的影响。三. 镁代谢及其异常(一) 镁的生理功能1. 细胞内镁的功能。2. 细胞外镁的功能(二) 镁的代谢:镁的的吸收与排泄(三) 镁代谢异常 1低镁血症:主要原因(胃肠道病症、肾脏丢失)。2高镁血症:主要原因(严重肾功能衰竭、含镁制酸剂、灌肠剂)。四. 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生物化学(一) 骨代谢标志物1. 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OC)、骨性碱性磷酸酶(B-ALP)、型前胶原肽。2. 骨吸收标志物:胶原交联(脱氧吡啶酚和吡啶酚、交联区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